史金明
(甘肅省靈臺縣第二中學,甘肅 靈臺)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深入,英語教育教學方式也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通過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打破原有教學誤區(qū),充分將詞塊理論與思維導圖融入初中英語語法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對改善當前英語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熱情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們應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使其能夠形成正確的英語語法體系,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語言輸出中的最小單位為詞塊,因此,與完整句子相比,詞塊更容易被記住,能加深學生學習印象,當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和交流過程中能夠迅速調(diào)取相關詞匯。所以,詞塊理論的有效應用對提升學生的英語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能有效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壓力,使學生能夠?qū)脠鼍坝懈羁痰恼J識,準確把握詞語的使用方法,幫助學生更順暢地進行英語交流和溝通。而思維導圖也稱心智導圖,能夠?qū)⒕哂邪l(fā)散性的思維整理成為更具體的知識體系,能夠?qū)⒊橄?、難懂的腦部活動、圖形有效融合,將混亂的思緒轉為條理清晰、可視性較強的文字與圖畫,加強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有助于知識的梳理和形象表達,延伸思想。將詞塊理論與思維導圖相結合,有利于教師在語法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得學生在掌握大量詞匯的同時能夠?qū)⒄Z法相近、短語意義相似以及語法對立的詞匯科學梳理,進而有效開闊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思維更具邏輯性和思維性。能夠?qū)⑺鶎W的知識有效整合和串聯(lián),使得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更完善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初中英語課堂中有效融入詞塊理論與思維導圖,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詞塊理論與思維導圖的有效融合,為學生有效地掌握英語知識提供支持和助力,建立完善的英語語法體系,形成全面的英語語法思維,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
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常采用機械記憶的方式背誦單詞、語法和短語,但該種方式靈活性較差,且由于學生的理解力不足,容易產(chǎn)生倦怠、懈怠的心理,對英語學習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此,對于英語學習來說,首先需要學生對語法知識有更深的了解,掌握基本語法知識的同時才能靈活使用英語。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和語法應用能力,需要靈活積累和掌握單詞。單詞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需要加強詞匯的背誦與記憶。與此同時,詞匯的大量積累有助于語法的填充,對學生的學習具有積極的意義。而思維導圖在實現(xiàn)梳理、歸納語法的同時,形成更具邏輯性的英語思維模式,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和應用英語語法。如在學習完成時態(tài)時,可對時間名詞有效梳理,將助詞與副詞梳理為時間副詞分支,當練習過程中遇到該類副詞時,即代表句子時態(tài)為完成時。對于完成時態(tài)來說,可以分為動詞、名詞以及副詞,在思維導圖中將以上不同詞性進行整理后組合,使得學生在充分掌握詞匯與語法的同時,提高詞匯應用能力,有效提高英語水平。初中英語學習的基礎在于詞匯和短語的大量積累,因而學生的英語學習重點在于詞語和短語的正確使用,詞語的掌握是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成績、迅速理解教師所講教學內(nèi)容的必要保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的初中英語教師僅重視學生的單詞和短語的理解,卻忽視了學生學習單詞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容易對單詞產(chǎn)生排斥感,降低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教師應重視詞塊理論和思維導圖的有效融合,在課堂的講解過程中注意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從而豐富教學內(nèi)容,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使得單詞和短語能夠通過科學分類和整理,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如在交通方式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通過短語的講解,幫助學生迅速了解如by car,by train,by ship的語法知識以及主要應用場景和方式,啟發(fā)學生進行同義單詞、短語的替換,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實現(xiàn)舉一反三,培養(yǎng)英語思維能力,使得學生能夠靈活掌握單詞和短語,提高英語交流水平。
以往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只能被動吸收和機械記憶。該種方式存在較大的弊端,即學生僅能通過該種方式掌握表面的英語語法法則,但無法對語言規(guī)律有更深入的認識,由于缺乏理解,使得學生的英語提升較為困難。此時,思維導圖能夠發(fā)揮積極的語法教學作用,使得學生化被動為主動,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對語法知識、規(guī)律有深刻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過去時態(tài)時,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僅通過例句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自主總結過去時態(tài)的語法結構特點,如當教師給出Tom didn’t go to school by bike when he was young.這句例句時,學生由于是第一次學習過去時態(tài),加之對英語整體時態(tài)把握不強,英語思維能力較弱,因此,無法有效掌握過去時態(tài)的特點。但當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時,則能夠使學生增強英語思維能力,展現(xiàn)更具條理性的特點,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維,掌握英語語法結構,提升初中英語語法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zhì)量。與此同時,當學生準確了解語法結構時,通過對詞語的有效把握,寫作能力、英語交流水平也隨之提高,對語法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此時,詞塊理論則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積累英語單詞數(shù)量,使學生在日常的交流中有效運用。如教師通過整理日常用語,引導和鼓勵學生在交流中積極應用,無論是課堂的交流,還是課外的溝通,教師應主動和學生進行英語交流,使得學生擁有更多的英語環(huán)境,在英語氛圍中不斷加深語法知識,鞏固知識。與此同時,加強學生的聽力練習、口語表達,使得學生有效分辨聽力文章中的關鍵信息,并加強自身舉一反三的能力,進行詞語的替換和銜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信息敏感程度,為課外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學習英語語法的過程中,由于多數(shù)的單詞、詞語在語義和結構中有較多的相似點,加之漢語與英語本身的差異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發(fā)生混淆的情況。作為初中英語教師,如果僅依賴口頭講解的方式或者單純文字敘述的方式無法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區(qū)分和理解,而思維導圖則能很好地彌補上述缺陷,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圖形、線條以及色彩變換等形式對英語語法知識有更明確的了解,迅速發(fā)現(xiàn)語法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提高學生的語法學習能力和辨析能力。如在學習時態(tài)時,由于分類較多,學生容易出現(xiàn)混淆的問題,盡管教師能夠通過語言文字表達的方式進行總結和辨析,但教學效果依然較為一般,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英語的八大時態(tài)分別寫到不同的分支上,進而對彼此之間存在的差異性、相同點進行深入分析,對基本概念、語法結構以及時間狀語逐一比較,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找到不同時態(tài)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在完善基本概念時,能夠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完成時主要是事件發(fā)生在過去,但所持續(xù)的時間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影響時間較長的行為和習慣。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態(tài)內(nèi)涵,加深理解,為提高英語學習成績奠定基礎。從思維導圖中,學生能夠更清晰地通過對比,實現(xiàn)英語語法的有效辨析,掌握語法的具體特點和規(guī)律,進一步提高英語的學習質(zhì)量和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教材是英語學習的主要工具,也是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當學生接觸英語課文時,常因不了解單詞、詞語意識而產(chǎn)生抵觸心理,加之無法整體、順暢地把握文章行文脈絡,英語學習較為被動。此時,教師采用詞塊理論教學模式,首先讓學生理解單詞和詞語的含義,引導學生采用推測、查詢字典的方式初步了解文章中詞語的意思,通過主動分析和理解,逐漸掌握單詞的意義、在文章中的語法含義,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學習英語的信心。
總而言之,無論是詞塊理論,還是思維導圖都能夠幫助初中英語教師提高英語教學水平,通過發(fā)揮兩者的積極作用,搭建學生英語學習的橋梁,幫助學生更深入地學習英語,將英語單詞和短語充分融合,建立和完善知識網(wǎng)絡體系,積累大量的英語單詞和詞匯,增強學生對語法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通過對語法的有效運用,為英語寫作和交流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