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 超
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時代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要求,也是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有效舉措。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斷向縱深演進,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塑全球政治經(jīng)濟格局、我國外部發(fā)展環(huán)境更加錯綜復雜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切入點,在中國走向世界的同時讓世界讀懂中國,營造良好的對外輿論環(huán)境,維護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對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的認識至關重要”?!?〕要“面向海內外講好中國制度的故事,不斷增強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說服力和感召力”?!?〕“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中外民眾相互了解和理解,為實現(xiàn)中國夢營造良好環(huán)境。”〔4〕綜觀這些重要論述,無一例外地貫穿著維護國家利益,在國際上消除偏見和誤解的鮮明的問題意識。
1.講好中國故事是消除意識形態(tài)偏見的重要手段。當前,對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偏見仍舊廣泛存在于西方國家之中。在國際舞臺上,講什么、不講什么、怎么講,從來都不是隨意為之,而是包含著政治判斷和價值選擇。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初期,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及一眾政客稱新冠病毒是“武漢病毒”“中國病毒”,從而妄圖達到禍水外引的企圖。
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偏見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xiàn)實原因。從歷史上看,對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偏見來源于冷戰(zhàn)思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共產(chǎn)主義“污名化”,特別是習慣于攻擊我國的政治制度,將我國描述為“極權主義國家”和自由民主的敵人。冷戰(zhàn)初期,美國就試圖通過向全世界移植他們的價值觀維護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安全。時任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美國全國新聞俱樂部的演說中指出:“人們普遍認為我們是自由的主要維護者,是自由世界的領導者。許多人都想斷定,究竟我們這種自由是不是他們需要輸入的一種產(chǎn)品。應該由我們來使我們的自由極其豐富,極其具有活力和自覺的紀律性,使得它的價值無容置辯,它的影響極其深遠,而足以縮短共產(chǎn)帝國主義的預期壽命?!薄?〕美蘇爭霸時期,里根就曾經(jīng)多次在公開場合大談蘇聯(lián)的政治笑話,為美國民眾描繪了一個領導人愚蠢虛偽,沒有言論自由,只有獨裁專制的國度。
從現(xiàn)實原因看,意識形態(tài)沖突背后是真實的利益沖突。馬克思指出:“迄今所有存在過的聯(lián)合體,不論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還是人為的造成的,實際上都是為經(jīng)濟目的服務的,但是這些目的都被意識形態(tài)的附著物所遮蔽和掩蓋?!薄?〕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上升,為了遏制中國的發(fā)展,部分西方國家開始刻意傳播偏見,“中國威脅論”“中國搭便車論”“對華文明沖突論”等輿論攻勢日益猛烈,利用一切機會抹黑中國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
理解學術話語本身具有一定的門檻。即便我們把理論講得再清楚、再深刻,也很難指望普通外國受眾會閱讀專業(yè)學術著作去理解我們的觀點,所以直接向外國民眾講道理,可能會陷入傳播效果不佳的泥潭,這時候就需要多講故事,用故事消除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和誤解。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講述過抗日戰(zhàn)場上的“外國八路”的故事,他提到了美國“飛虎隊”冒險開辟駝峰航線、加拿大醫(yī)生白求恩、印度醫(yī)生柯棣華不遠萬里來華救死扶傷,德國的拉貝、丹麥的辛德貝格在南京大屠殺中千方百計保護中國難民的事跡。“外國八路”的故事讓外國受眾明白,我們有著共同價值和共同情感,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一員,而不是分屬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兩大陣營。他們接受了這個故事,也就接受了故事中的觀點。
美國飛虎隊隊員格倫·本尼達的遺孀埃莉諾·本尼達在接受采訪時也指出:“如今美國對中國存在一些偏見,這是由于對歷史的無知。若能讓廣泛的美國公眾看到中美軍民同心作戰(zhàn),中國人民無私救護美國飛行員的真實歷史,相信會有助于消除這些偏見的?!薄?〕
2.將觀點和道理蘊藏在故事之中,符合意識形態(tài)敘事隱蔽化的當代特征。當前,意識形態(tài)斗爭早已不再是刀光劍影,劍拔弩張,而是披著文化外衣,以流行音樂、影視作品等為載體進行價值觀的滲透,可謂悄無聲息,化于無形。
從對外宣傳的層次看,第一層次的宣傳是直接告訴別人中國是什么樣的。但當前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很多,也很有主見,導致一些灌輸式的說教即便內容是正確的,外國受眾也很難聽得進去。
第二層次就是不直接告訴中國是什么樣的,而是通過隱性宣傳達到目的。例如,小說、電影、電視劇、音樂等都是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都能感染人、打動人,為外國受眾了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外國受眾在欣賞文藝作品的同時,也就深化了對中國的認識,加深了對中國的了解。
第三層次是在隱性宣傳的基礎上,給外國受眾留出思考的空間,從而自己得出結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同志比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在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薄?〕講中國故事就好比把鹽混進食物里,讓核心信息始終包裹在講故事的外衣之下,吃完了食物,自然把鹽也吸收了。講故事看上去不著痕跡,似乎沒有宣傳,但讓外國受眾通過一個好故事,了解中國人性之美、中國發(fā)展成就、中國對世界發(fā)展的貢獻以及中外的友誼和傳承,最終還是達到了宣傳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諸多策略中,隱蔽滲透往往比直接進行政治觀點和價值觀的灌輸效果更好,而講好中國故事無疑是這種策略的最佳載體和途徑。
3.意識形態(tài)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需要講好中國故事。爭奪國際輿論場的中國話語主導權,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國際影響力是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而西方并不需要主動向中國講好西方故事,這恰恰說明在國際輿論場上依舊是“西強我弱”的輿論格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當“救火隊員”,跟在輿論熱點后面走,不能主動出擊引導輿論,那么防控意識形態(tài)風險就將面臨極大被動。其中的關鍵就是讓我國的國際形象由“他塑”改為“自塑”,不能讓中國與國際比較成為意識形態(tài)安全事件的敏感源和觸發(fā)點。
有研究者指出,中國在西方世界的形象是“第三世界的中國”“新興市場的中國”“東方文明的中國”“超級大國的中國”。〔9〕而上述展現(xiàn)在國外民眾中的中國形象,主要是由西方主要媒體塑造的,這種狀況短期內很難得到根本性改變。
講故事是民間外交的重要手段,可以繞開主要媒體設置的意識形態(tài)壁壘,改變在國際輿論環(huán)境“西強我弱”的背景下意識形態(tài)安全工作被動的局面,將我國的國家形象由“他塑”改為“自塑”,在外國受眾心中塑造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的形象。
1937 年,美國東亞問題研究專家畢森一行奔赴延安,采訪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紅軍領袖。毛澤東那一代人在延安的時候,非常會講中國故事,對于外國記者提出的問題給予了非常詳盡和具體的回答,毫無顧忌地透露“具有完整情報價值”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所有計劃和意圖”,清晰地塑造了一個正站立在歷史轉折點上的、充滿希望的政黨形象。外國記者艾飛·希爾在整理完采訪記錄后不由得感嘆:“我曾經(jīng)見識過各種各樣的人?!珴蓶|卻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個能夠統(tǒng)一全中國的人。”〔10〕
意識形態(tài)工作在目的上的旗幟鮮明與方法上的靈活多變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xiàn)形式,講好中國故事主要是要講給外國受眾聽的,因此,就要在對方的立場上,按照對方的知識背景和接受方式去設計。具體來講,重點要在處理好“情”與“理”的關系,“新時代”與“新任務”的關系、“中國”和“世界”的關系上下功夫。
1.既要“陳情”又要“說理”,讓外國受眾既“共情”又“明理”。講故事往往與講道理相伴相生,一個好故事可以勝過千萬個大道理。我國古代民間故事往往有“醒世”“警世”之效。很多經(jīng)典故事作品,如《伊索寓言》,作者的目的也是通過生動的故事來講述背后的道理。關于“情”與“理”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不要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要把‘道’貫通于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薄?1〕
“陳情”的目的是“共情”。人們可以通過媒介來接收信息,但是對信息的接受卻來自認同,而故事恰恰可以用情感驅動,搭建一座跨越鴻溝的橋梁。所謂共情,最大的“情”就是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講過一個“義烏的阿拉伯餐館”的故事,一個名叫穆罕奈德的約旦商人在義烏開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館,在收獲事業(yè)成功的同時,也同中國姑娘喜結連理,演繹了出彩的人生。這說明,中國夢與世界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內在相通。讓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能實現(xiàn)夢想的故事,可以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是全世界人民的“最大公約數(shù)”。
“說理”的目的是“明理”。要通過故事講清楚中國道路、中國夢、中國主張,從而贏得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的理解,為我國營造良好的外部輿論環(huán)境。
要講清楚中國道路,道路問題是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核心問題。中國不能全盤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和發(fā)展模式,既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否則會帶來災難性后果;要講清楚中國夢,意識形態(tài)之爭本質上是信仰、主義和制度之爭,更是人心之爭。以故事為載體描繪美麗的中國夢,可以用溫度和情感贏取人心,在世界范圍畫出最大的同心圓。要講清楚中國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中國主張是摒棄意識形態(tài)爭論,跨越文明沖突陷阱的解決之道,也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賦予中國故事新的時代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人能不能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下堅持住黨的領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還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共產(chǎn)黨人繼續(xù)作出回答。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要放在這個大背景下來認識?!薄?2〕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也需要從這個高度去豐富其新的時代內涵。
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要有時代價值。例如,以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切入點,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講清楚我國為什么能成功阻擊疫情,未來人類怎樣通過合作戰(zhàn)勝疫情,傳遞人類必將取得抗疫勝利,世界經(jīng)濟必將復蘇的信心。
新時代的中國故事還要能引發(fā)當下共鳴。例如,消除貧困是全球共同關心的焦點話題。中國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如期實現(xiàn)脫貧攻堅目標并不只是中國的故事,而應該看作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因此,可以從讓每一個人過上好日子的角度,凝練一個個普通中國人努力奮斗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故事,引發(fā)外國受眾的情感共鳴。
3.兼?zhèn)渲袊雠c全球視野。“中國立場”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價值導向,決定了要講清楚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增進外國受眾對中國國情、中國發(fā)展道路的理解。
我們所強調的中國立場與中國符號不同。前者偏抽象,更加注重內在理念的傳播,是中國故事的內核。后者偏具體,往往表現(xiàn)為長城、大熊貓等顯性符號,是很多外國受眾認識中國的起點。以中國立場為基礎所講的中國故事是“發(fā)展的中國”“開放的中國”“為人類文明做貢獻的中國”,就是要從讀懂中國歷史文化中讀懂中國自信,從讀懂中國的和平發(fā)展中讀懂中國主張,從讀懂中國方案中讀懂中國對西方道路的揚棄和超越。
“全球視野”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現(xiàn)實要求,決定了講好中國故事必須找到與外國受眾的情感共鳴點,進而放大價值共同點。
找到情感共鳴點,就要小中見大。要想講清楚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我們?yōu)槭裁匆攥F(xiàn)在的道路,并不見得一定需要通過宏大敘事來完成,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往往就是折射時代的一面鏡子。有了情感共鳴,外國受眾自然就會忽略文化上的差異和政治觀念上的分歧,更不會認為我們是在向他們灌輸政治觀點或輸出價值觀。
放大價值共同點,就要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如果說“人同此心”是跨越文化差異進行共情溝通的前提,那么我們所要講的中國故事,就是要強調“心同此理”,讓價值觀上的“最大公約數(shù)”通過故事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使外國受眾在整體利益之同、發(fā)展趨勢之同的思考中被感染、被說服。
近期,“一路象北”的故事引發(fā)了國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一群亞洲象沖出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qū),一路向北,長途跋涉500 公里到達昆明。外媒在大象遷徙的報道中,幾乎給予中國一邊倒的好評。美聯(lián)社為此專門發(fā)文,指出“中國的漫游大象,正在成為世界明星”。有網(wǎng)友評論,云南一年的外宣任務都被這15 頭象完成了。外國網(wǎng)友甚至評論道,大象知道,中國是個好國家。這充分說明,情感共鳴點和價值共同點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生長點。
講中國故事與我們所說的一般意義上的講故事,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中國故事具有鮮明的問題意識??梢哉f,講好中國故事就是一種政治傳播方式,也是意識形態(tài)敘事的表現(xiàn)形式。具體策略就是:要有一個好故事,好故事需要好講法,好講法要有人來講。
1.不斷挖掘鮮活的中國故事。中國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但是要想把中國故事講好,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斷什么故事是有價值的,能夠清晰表達我們的觀點和立場,達到我們的傳播目的。
要挖掘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講清楚中國從何處來,現(xiàn)在在何處,未來將要到何處去。中華文明從衰落到再度復興,有太多故事值得與全世界分享。挖掘普通中國人尋夢、追夢、筑夢、圓夢的過程,可以以小見大,折射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所處方位、發(fā)展方向。普通人的故事雖然小,但是在有溫度的場景,有共鳴的細節(jié)中,可以最大程度激發(fā)外國受眾的興趣和代入感,從而加深對中國道路、中國智慧、中國主張的認同,讓外國受眾認識到中國夢和各國人民的夢是相通共融的。
要挖掘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故事,告訴世界中國如何發(fā)展,中國發(fā)展起來了將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好故事是世界語,可以讓世界了解中國的“世界觀”。美國等西方國家習慣于“國強必霸”的慣性思維,在大國權力博弈的框架中將中國的崛起看作輸出價值觀的直接表現(xiàn),是在挑戰(zhàn)西方一直以來標榜的發(fā)展模式,更是對“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的終結。有西方學者甚至稱“一帶一路”是當代的“馬歇爾計劃”,中國要借此主導世界政治經(jīng)濟格局。因此,要闡述中國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為世界各國帶來的重要機遇,讓外國受眾了解到中國和平崛起的故事是我們時代的偉大故事,也是世界人民的故事,不僅屬于中國。
要挖掘黨史故事,從讀懂中國共產(chǎn)黨開始讀懂中國。黨史就是最好的中國故事,也是對外宣傳的重要素材。外國受眾往往對一個個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很感興趣,從普通民眾到專家學者都在探究中國崛起背后的密碼。因此,有必要講好救國、興國、富國、強國不同歷史階段,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開辟偉大道路、創(chuàng)造偉大事業(yè)、取得偉大成就的故事,讓外國受眾弄明白中國為什么“能”,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
2.善用全媒體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并不僅是要講中國好故事。一個好的故事如果得不到有效傳播,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全媒體時代以場景和數(shù)據(jù)為核心,信息生產(chǎn)、傳播方式及受眾體驗都發(fā)生了革命性變化,有助于中國媒體在海外影響力不足的情況下實現(xiàn)“彎道超車”,擴大中國故事的影響力。
從戰(zhàn)略上看,要有意識地貼近國際社會需求主動設置議題,引發(fā)國際輿論共鳴。不能只講“我想說的”,更要關注“你想聽的”。要對外國受眾的對華立場作出預判,對于與我國政治立場趨同、相左以及持中間立場的外國受眾有針對性、差異化地制定確定講故事的策略,實現(xiàn)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轉變。
從戰(zhàn)術上看,要充分發(fā)揮我國在世界輿論舞臺上的人力資源優(yōu)勢。當前,我國社交媒體使用量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社交媒體可以將中國故事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每個人既是中國故事的親歷者,也應該成為社交媒體上中國故事的講述者。
不論是戰(zhàn)略還是戰(zhàn)術,其核心都是爭奪人心。要做到外國受眾在哪里,講好中國故事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在哪里。
3.借助留學生群體講好中國故事。從15世紀開始,國外受眾就開始通過西方來華外籍人士講述的中國故事來了解中國,這些故事構成了西方世界感知中國形象的起點,甚至至今都影響著對中國的認知。抗日戰(zhàn)爭時期,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記錄了他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jù)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從多個方面展示中國共產(chǎn)黨為民族解放而艱苦奮斗和犧牲奉獻的精神,瓦解了種種歪曲、丑化中國共產(chǎn)黨的謠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是文明交流互鑒最好的載體。深化人文交流互鑒是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途徑。”〔13〕因此,要把“自己講”和“他人講”結合起來。同樣一個故事,不同的人講就會有不同的效果。美國暢銷書作家金德拉·霍爾在《只講故事不講理》一書中指出:“如果一個故事是商家講的,你不免對他產(chǎn)生懷疑,但客戶故事就可以免去這種懷疑。而且,如果你的客戶讀到其他客戶成為義務宣傳員的故事,會受到鼓勵,從滿意的客戶一躍成為義務宣傳員?!薄?4〕留學生這一“他者”群體在講好中國故事中可以發(fā)揮中介作用,不僅因為其在華耳濡目染,可以現(xiàn)身說法,更在于其天然地更加了解外國受眾的接受心理和認知需求。從對外宣傳的角度上講,我們就是“商家”,而留學生相當于“客戶”,可以成為我們的義務宣傳員。
因此,在當前我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來華留學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讓留學生更好了解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充分挖掘留學生在促進國際理解和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中的價值,進而將留學生培養(yǎng)成為認同中國、在世界舞臺講好中國故事的人才已經(jīng)成為一個時代命題。
在實踐中,可以以建設留學生中國國情課程體系為契機,按照了解中國、理解中國,進而解讀中國三個不同的層次設計相應的課程,不是簡單告訴留學生中國是什么樣,而是引導他們自己思考中國為什么是這樣,其中的歷史必然性是什么,從而培養(yǎng)一批能夠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的友好使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