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超 于永翔 王建文 暴芳芳 周桂芝 陳聲利 盧憲梅 劉永霞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皮膚病醫(yī)院(山東省皮膚病醫(yī)院),山東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濟南,250022
真菌感染是皮膚科常見皮膚病之一,分為淺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真菌病原學檢查是診斷真菌病的根本依據(jù),真菌病原學檢測手段一直以來也是臨床最為迫切的需求。目前真菌檢測方法主要包括直接鏡檢、真菌培養(yǎng)、血清學試驗、組織病理學檢查等。組織病理學檢查方法主要有蘇木素-伊紅(HE)染色、過碘酸-雪夫氏液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Gomori六胺銀染色(Gomorig methenamine silver stain, GMS)等。
近年來又出現(xiàn)了真菌免疫熒光染色技術[1],其熒光染料的主要成分是熒光增白劑(calcofluor white, CFW),能與多種植物以及真菌細胞壁上的幾丁質和纖維素親和,在350~400 nm波長下發(fā)出亮藍色熒光;因真菌細胞壁含有幾丁質和纖維素的β葡聚糖成分,在熒光顯微鏡視野中能清晰觀察真菌形態(tài)。我們對43例皮膚真菌感染其中深部真菌感染病例41例石蠟包埋切片進行免疫熒光染色,并與傳統(tǒng)的PAS染色法進行比較,以期為病理技術中真菌的檢測提供一種新的輔助方法。
1.1 研究對象 回顧研究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皮膚病醫(y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臨床確診的43例皮膚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19例,女24例,平均年齡59.3歲;感染部位:面部10例,上肢13例,手14例,指甲1例,胸部2例,背部2例, 下肢1例。其中包括:孢子絲菌37例,著色真菌1例,花斑癬1例,馬拉色菌1例,其他真菌感染3例。入選標準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病理活檢組織學上明確診斷感染性肉芽腫或淺部真菌??;(2)真菌鏡檢與培養(yǎng)證實為真菌感染。
1.2 檢測試劑 熒光染色劑工作液(濟南德亨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PAS染色劑:自配(堿性品紅:上海試劑三廠)。
1.3 實驗方法 將入選的43例真菌病患者的石蠟包埋組織塊2 μm連續(xù)切8片,每張載玻片撈片4張,脫蠟至水洗,分別進行免疫熒光染色和PAS染色。
PAS染色:滴加高碘酸室溫孵育10分鐘;蒸餾水洗,滴加shiff氏液,室溫孵育20分鐘,流水沖洗,蘇木素襯染,脫水、透明、封片;光學顯微鏡下觀察。
免疫熒光染色:在暗室內,將免疫熒光染色劑直接滴加在待檢標本上,蓋上蓋玻片,立即放置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兩種真菌檢測法陽性率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鏡下表現(xiàn) PAS染色:需每個視野仔細查找,耗時長;鏡下表皮基底膜呈紅色線狀或帶狀,真菌孢子呈圓形或橢圓形,孢子壁呈紅色圓環(huán)狀;真菌菌絲呈紅色棒狀或條狀;背景為藍紫色(圖1)。
免疫熒光染色:低倍鏡即可快速發(fā)現(xiàn)孢子或菌絲,耗時短;鏡下真菌孢子呈圓形或橢圓形,呈亮藍色或藍綠色;真菌菌絲呈亮藍色棒狀或條狀;背景呈暗藍色(圖1)。
1a:PAS染色示淺部真菌病角質層內見紫紅色真菌菌絲、孢子(×200);1b、1c:免疫熒光染色角質層見較多亮藍色菌絲、孢子(×200);1d:PAS染色示真皮多核巨細胞內圓形孢子(藍色箭頭所示)(×400);1e、1f:免疫熒光染色真皮內見多個亮藍色圓形孢子(紅色箭頭所示)(1e:×200;1f:×400)
2.2 PAS染色與免疫熒光染色兩種方法比較 43例皮膚真菌病患者中PAS染色陽性27例(62.8%),免疫熒光染色陽性30例(69.7%)。經(jīng)卡方檢驗,PAS染色法陽性率與直接免疫熒光染色法陽性率比較:χ2=0.468240,P=0.493798,兩者之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3 免疫熒光與PAS兩種染色方法聯(lián)合使用 43例皮膚真菌病患者PAS染色與免疫熒光染色兩種方法均陽性19例(44.2%),其中有一種方法陽性38例(88.4%),兩種方法均陰性5例(11.6%),見表1。
表1 免疫熒光染色法與PAS染色法結果比較 例(%)
真菌可以引起皮膚、黏膜、皮下組織及其它器官的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真菌感染病原菌種類最多,發(fā)病率最高、流行也最廣。皮膚是人體的一大器官,真菌感染常先表現(xiàn)在皮膚上,皮膚真菌感染分為淺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真菌的檢出對臨床的診斷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組織病理對真菌病的診斷具參考意義,HE染色、六胺銀染色、PAS染色是真菌組織病理最常用的檢測方法。HE染色對曲霉和結合菌、著色芽生菌等染色較好,不掩蓋真菌本身的顏色,是必不可少的染色方法,但大多數(shù)真菌HE染色后,組織顏色與真菌顏色相近,不易分辨,為了更好的顯示組織中的真菌,常需要其他特殊染色方法,如六胺銀、PAS染色。六胺銀能將真菌細胞壁著棕黑色,可清晰顯示真菌輪廓與形態(tài),但操作復雜,染液不能長期保存,且假陽性率較高。PAS染色可使真菌胞壁著色深紅,胞質呈淺紅,操作方法相對簡單,但品紅染液配制過程復雜,對配制器皿清潔度要求極高,極易配制失敗,且染色過程耗時長,脫蠟進水后的切片,完成PAS染色平均時長約40分鐘,且組織中含中性粘多糖的組織和細胞均著色容易形成共染現(xiàn)象,不易分辨,可能出現(xiàn)漏診現(xiàn)象[2]。
與六胺銀和PAS染色相比,免疫熒光染色檢測能夠高效、特異性地結合真菌細胞壁中的幾丁質和纖維素的β葡聚糖等,在355 nm紫外光激發(fā)下與真菌結合的熒光染色劑會迅速發(fā)出亮藍色熒光,與周圍背景對比強烈,從而可以在熒光顯微鏡快速查找到真菌。國外免疫熒光染色早已廣泛應用于真菌檢測[3]。 而國內由于熒光顯微鏡的缺乏等,免疫熒光染色法在真菌病診斷上的應用起步較晚,目前應用石蠟包埋組織切片的檢測研究較少[4,5]。本研究將臨床確診的43例皮膚真菌感染病例石蠟包埋切片進行免疫熒光染色,在皮膚組織中免疫熒光染色可以快速清晰顯示真菌菌絲、孢子結構,較PAS染色陽性病例略有提高,但兩者之間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將兩種方法聯(lián)合使用可明顯提高真菌檢出率(表2)。
表2 免疫熒光染色與PAS染色主要特點對比
為提高真菌免疫熒光染色的檢出率,在免疫熒光染色過程中應注意:(1)需要有一定閱片經(jīng)驗的病理診斷醫(yī)師結合HE染色正確判讀,勿將背景中的膠原纖維或雜質誤認為真菌菌絲孢子,可加入KOH溶液降低背景;(2)需多個切面觀察,在操作過程中容易脫片,建議使用防脫切片且多切幾個切面;(3)熒光染料試劑需避光保存,常溫保存期一般為半年至一年;(4)熒光染色后容易發(fā)生減退或淬滅,染色后應立即放熒光顯微鏡下讀片、拍照,切片無法長期保存。
綜上所述,真菌免疫熒光染色在皮膚活檢組織中是一種高效、快速、準確顯示真菌菌絲孢子的檢測方法,與PAS染色聯(lián)合使用可明顯提高真菌檢出率,是提高皮膚真菌病真菌檢出的重要補充方法,值得在皮膚真菌病檢測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