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芹 史菲
膿毒癥是指感染引起宿主免疫反應異常,產生細胞因子風暴,導致微循環(huán)功能障礙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最終演變?yōu)閲乐氐亩嗥鞴俟δ苷系K綜合征(MODS)。細胞因子分為促炎和抗炎細胞因子,它們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力,構成復雜的細胞因子網(wǎng)絡系統(tǒng),并打破了機體免疫穩(wěn)態(tài),導致膿毒癥早期診斷困難、后期病情難以逆轉。國內外研究顯示,細胞因子在膿毒癥診斷和預后中具有重要意義,已成為膿毒癥臨床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各類重要的細胞因子在膿毒癥診斷及預后中的作用做一綜述。
TNF-a 是細胞免疫調節(jié)的超家族成員,是炎癥損害的重要促發(fā)者,能激活T 細胞,誘導其他促炎細胞因子大量產生,并引發(fā)細胞因子風暴,在此基礎上激活多種炎癥傳導通路參與免疫應答,在膿毒癥發(fā)病中具有重要地位。
老年人膿毒癥免疫力研究結果[1]顯示TNF-a 隨著膿毒癥疾病進展而升高,其在死亡組水平顯著高于生存組,表明TNF-a 的高表達提示患者預后不良。另外,TNF-a 的超家族成員增殖誘導配體(APRIL)、跨膜激活劑及鈣調親環(huán)素配體互相作用分子(TACI)也被發(fā)現(xiàn)在膿毒癥中濃度比對照組高,且APRIL、TACI 在膿毒癥休克組中的水平明顯高于膿毒癥組,兩者預測死亡的AUC 值相近,TACI 還序貫器官衰竭評分(SOFA)分值呈正相關[2],表明TNF-a 超家族成員在膿毒癥的診斷、病情危險分層、預后中也有著重要價值,值得開展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IL-6 是促炎反應的核心因子:激活T 淋巴細胞,誘導B淋巴細胞分化,促進細胞外基質增生參與炎癥反應;刺激急性期蛋白的合成,放大炎性反應,造成組織細胞損害。IL-6 在診斷膿毒癥、預測器官功能障礙及預后有重要意義,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細胞因子,并已成為專家推薦的膿毒癥檢測標志物,但臨床應用臨界值仍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值。
研究表明[3],IL-6>24.3 pg/ml 時預測新型冠狀病毒重癥肺炎的敏感度為73.3%,特異度為89.3%。Song 等人[4]研究提示IL-6 臨界值為52.6 pg/ml 時可診斷敗血癥,當其超過348.92 pg/ml 時可診斷敗血癥休克,且28 天病死率明顯增高。因此,IL-6 增高不僅提示重癥感染,也是膿毒癥患者28 天死亡風險的獨立危險因素。雖然不同臨床研究判讀IL-6 預測28 天病死率的臨界值水平存在差異[5,6],但IL-6 作為膿毒癥短期死亡率的早期預測指標已獲得了多數(shù)學者的認可。
IL-8 是強烈的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通過趨化中性粒細胞、促使游離鈣在細胞胞漿中急劇升高、一氧化氮生成、溶酶體酶釋放破壞細胞穩(wěn)態(tài),發(fā)揮促炎作用。
研究顯示IL-8 在早期預測膿毒癥有重要價值,其診斷敏感度和陰性預測值均比PCT 高[7]。Liu 的研究發(fā)現(xiàn)[8],IL-8 是膿毒癥患者并發(fā)急性肺損傷(ALI)的危險因素,ALI 者體內IL-8 水平較非ALI 者顯著升高,故高水平IL-8 能提示膿毒癥患者存在并發(fā)ALI 的可能性。Costa 等人研究顯示[9],IL-8 水平在心功能障礙組、腎功能不全組患者體內高于心功能正常組、腎功能正常組,且隨病情進展,死亡組的IL-8 水平也明顯高于存活組。因此,高水平IL-8 預示膿毒癥患者存在心、腎、肺等多器官功能障礙可能,且疾病預后不良,可作為膿毒癥患者的死亡風險指標。
IL-1b 是天生的發(fā)熱內源性熱原,能刺激骨髓釋放中性粒細胞、降低血管平滑肌細胞對鈣的敏感性、介導血管收縮的低反應性,并誘導膿毒癥休克形成。
現(xiàn)已證實,IL-1b 可引起腦功能障礙。Zhao 等[10]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小鼠膿毒癥模型組的腦組織內IL-1b 前體的水平顯著增加。由于IL-1b 前體通過NLRP3 炎癥小體激活生成成熟IL-1b 后,促使小膠質細胞活化、黑質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丟失,進而引發(fā)神經(jīng)細胞慢性損害,IL-1b 前體及成熟IL-1b能否成為膿毒癥腦功能損害的生物標記物,仍需要臨床研究以驗證。此外,有研究顯示[11],膿毒癥患者體內IL-1b 與心肌損害標志物BNP 及cTnI 成正相關,IL-1b 的升高可能預示膿毒癥心肌靶器官損害。然而,目前尚缺乏IL-1b 對膿毒癥預后判斷的臨床研究,其與膿毒癥病死率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實。
IL-10 是一種負性調節(jié)因子,一方面IL-10 作用于抗原提呈細胞(APC),阻斷其抗原表達,抑制促炎因子生成和釋放,調控炎癥反應;另一方面,IL-10 刺激白介素-1 受體拮抗劑(IL-1Ra)、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α 受體(sTNFRs)產生以中和IL-1、TNF-α 的促炎反應,維持免疫穩(wěn)態(tài)。
研究顯示IL-10 對成人和新生兒膿毒癥的診斷具有中等價值(AUC 分別為0.76、0.82)[12,13],因此,IL-10 有望成為膿毒癥早期診斷的另一標志物。此外,Li 等人研究顯示[14]IL-10 聯(lián)合淋巴細胞數(shù)對于膿毒癥患者的28 天死亡風險有預測作用(AUC=為0.749,靈敏度為70.0%,特異度為74.4%)。雖然IL-10 沒有在膿毒癥中顯示其死亡預測優(yōu)勢,但IL-10 與其他指標組合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望成為膿毒癥預后組合指標,值得深入研究。
由于不同細胞因子的出現(xiàn)及峰值時間存在差異,故聯(lián)合使用可互相彌補單個細胞因子檢測的不足。尤其當細胞因子與普通炎癥指標聯(lián)合時,對感染及膿毒癥的診斷、危險分層和預后預測更為全面。
兒童敗血癥的研究顯示[15],IL-6 對敗血癥的診效能優(yōu)于CRP(AUC0.881 VS 0.754)、PCT(AUC0.881 VS 0.877),當IL-6 分別與CRP、PCT 組合或三者聯(lián)合時比單獨使用具有更高的診斷效能,其AUC 值分別提高至0.891、0.911、0.912,當IL-6 與CRP、PCT 聯(lián)合H 后對敗血癥的診斷特異度高達100%。因此,細胞因子聯(lián)合普通炎癥指標可提高膿毒癥診斷的特異性。
膿毒癥的一項免疫表型研究發(fā)現(xiàn)[16],不同細胞因子構成的免疫表型代表著不同的病情程度。該實驗納入了促炎因子(TNF-a、IL-2R、IL-6、IL-8)和抗炎因子(IL-10),按細胞因子表達情況分為三種免疫狀態(tài),即全身炎癥反應SIRS(0-4 個促炎因子陽性/IL-10 陰性)、輕度炎癥反應/抗炎癥反應CARS(0-2 個促炎因子陽性/IL-10 陽性)和嚴重炎癥反應/抗炎癥反應MARS(3-4 個促炎因子陽性/IL-10 陽性),結果顯示輕度膿毒癥組和生存組的免疫狀態(tài)以炎癥亢進的SIRS 為主(69.6%、55.1%);嚴重膿毒癥組和死亡組以炎癥反應與抗炎反應紊亂的MARS 為主(51.3%、44.4%);免疫狀態(tài)MARS 則是膿毒癥死亡的危險因素(OR=2.67)。因此,根據(jù)細胞因子組合構建出不同的免疫表型,可用于膿毒癥病情危險分層及預后評估。目前,早期免疫表型變化的臨床研究不多,尚需進一步研究結果來驗證。
膿毒癥是由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反應失調,其臨床缺乏特異性表現(xiàn),早期診斷也較為困難,如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其病情進展迅速、死亡率高?,F(xiàn)已證實,細胞因子在膿毒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判斷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其水平高低與器官衰竭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然而,單一細胞因子具有局限性,難以評估膿毒癥的發(fā)展全局,細胞因子的動態(tài)組合對于不同程度的膿毒癥具有更好的診斷和預后價值。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細胞因子組合標準,也缺乏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來驗證。此外,國內外的研究數(shù)據(jù)主要源于住院病房,而對于感染患者早期在急診室的研究結果甚少。尤其是基層醫(yī)院,由于無法開展細胞因子檢測,容易錯失膿毒癥診治的黃金時期。因此,深入探討膿毒癥患者的細胞因子水平,尋找最優(yōu)細胞因子組合、將細胞因子檢測推廣至急診室及基層醫(yī)院,必將成為今后膿毒癥臨床研究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