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發(fā) (甘肅省武威第二十二中學,甘肅 武威 733000)
在以往比較傳統(tǒng)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重點基本上都是教材上知識點的傳授,很少涉及對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的干預.學生只知道一味地跟著教師來學習教材上的內容,卻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數(shù)學意識.當學生缺乏這一種整體的意識的時候,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就容易變得零散,一個知識點是一個知識點,找不到其中的關系,當學生學習的知識點達到了一定的量的時候,就十分容易搞混,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提高了很多難度.而培養(yǎng)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就可以讓這一種情況得到很好的解決.與傳統(tǒng)的單個學習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思維導圖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從一個點出發(fā),去梳理清楚這一節(jié)課所學習到的所有的內容,在梳理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習到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所在,達到“點動成線,線動成面”的學習效果,通過將思維可視化,可以給予學生深度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數(shù)學的方式.這種看似是游戲實則蘊含著具體豐富邏輯的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理解數(shù)學知識點,不再局限在學習某一部分,可以更具有連貫性.
很多學生在一開始的時候不能正確地認識思維導圖,覺得思維導圖是一個十分高端的方式,無法運用到現(xiàn)在的學習過程中,若是學生始終對思維導圖存在這種偏見的話,就很難真正地去認識并使用思維導圖.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為學生講課,讓學生能夠明白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可視化的方式,并不只有那些高難度的數(shù)學知識才能夠使用到.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心底里面能夠接納這種思維的方式,而不是為了應付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做一些表面的工作.如果不能建立正確的思維導圖,不能將圖形和文字緊密結合在一起進行表達,就不容易幫助學生理清學習的思路,不能突出教學重難點.所以,讓學生正確認識思維導圖能夠開發(fā)他們的大腦,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11.1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章節(jié)的時候,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能夠學會跟三角形有關系的一些線段的基本知識點,因為涉及的線段不止一條,所以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為學生展示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畫出來一個三角形,然后再用這個三角形發(fā)散出來不同的點,每一個點都有不同的性質和特點,再從這些性質和特點進行發(fā)散,就能夠從三角形這一個知識點得到無數(shù)的知識點,而學生還能夠清晰地看到其聯(lián)想的過程.讓學生能夠意識到用思維導圖學習的便利性,就能夠激發(fā)學生去使用思維導圖的興趣.在正式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回憶一下有關三角形的知識點,比如三角形的定義,由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便稱為三角形,從之前學過的知識點入手進行普及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更加熟悉并接納這種教學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可視化的表現(xiàn)形式,其呈現(xiàn)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僅能夠通過圖形的方式讓呈現(xiàn)更為直觀,還可以通過圖形的變化以及顏色的變化來突出其重點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要一看到就能夠知道哪一個是重點要學習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的針對性.所以,當學生能夠接受思維導圖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去找到適合自己私人化的思維導圖方式.因為教師在課堂上所示范的只是一種標準的思維導圖的方式,或者說是自己比較熟悉且習慣使用的思維導圖的方式.但是因為每一個人都存在著差異,適合教師的思維導圖表達方式不一定適合學生,學生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夠真正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思維導圖不僅可以用來總結所學的知識點,還能用來做筆記,所以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多多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將每堂課的筆記記錄下來,對知識進行串聯(lián),這個過程也會幫助學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去掌握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8.1 二元一次方程組”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去解決方程組的問題.上學期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在正式教學活動展開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上學期所學的知識點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整理,并在學習完二元一次方程組之后,可以將兩者進行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與相似點,這樣更容易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因為能夠解決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式有很多種,學生在做思維導圖的時候應盡可能寫出來全部的解決一元二次方程組的所有解法,并且重點標記自己會使用到的解題方式.比如,教師可能習慣用圖形的方式來表達重點,可能會在旁邊標記一個五角星或者是三角形.因為這種方式對于教師來說比較醒目,適合教師的標記習慣,但是對于有些學生來說就起不到這一作用.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就可以嘗試去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有效標記方式,可以是采用紅色、黃色這種比較醒目的顏色,也可以采用波浪線,只要是達到醒目的效果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非得要跟教師做的一模一樣.當思維導圖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可以開展一個交流分享會,讓學生分享自己使用思維導圖的學習心得,促進全班的學生共同進步.與此同時,教師要合理地設置獎賞制度,鼓勵學生多多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學習.
在初中數(shù)學的學習中,基本上都是教師占據(jù)了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上要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的時間和目標都是由教師來制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服從,絲毫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說教為主,很少考慮到學生主體性的地位,教師只是一味地將教學目標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并不在意學生的感受.當學生長期處于這種學習模式下的時候,就很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一旦脫離了教師的管理就無法進行學習.這與現(xiàn)代教育理念相悖,為了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教師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學會合理地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成為自己在學習上的主人,才能夠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學習“18.2 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章節(jié)的時候,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能知道一些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的基礎知識點,因為知識點不止一種,在此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的相關判定方法及性質,并讓學生小組討論,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又會有哪些性質.當學生遇到疑難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將更多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學生小組討論時,已經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點復習清楚了,對于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點的掌握便可以對比學習.教師在講解到這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先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講解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題,在講解例題的時候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去充分地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教師可以將學生所說的所有的可能性都體現(xiàn)在自己所繪制的思維導圖上,然后只詳細地講解其中一個方向的知識點.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所在去探尋不同方向的解題思路.教師可以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研究自己想要探究的方向,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深度.
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無論是數(shù)學,還是語文,在任何一個階段,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中,學習的目標制訂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不僅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個清晰的線索,還可以幫助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如果不能將學習目標明確,那么學生在學習時也不會對知識點非常明確.在以往比較傳統(tǒng)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制訂學習目標的時候都比較死板,基本上都是刻板地告訴學生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到底是什么,學生雖然知道了最后的目標,但是在聽課的時候卻不知道到了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容易引發(fā)學生的恐慌心理.為了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教師就可以嘗試著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為學生制訂動態(tài)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不僅能夠知道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重點,還要知道自己已經到了哪一個學習的環(huán)節(jié),緊跟教師講課的進度.
例如,在學習“4.1 幾何圖形”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堂的教學目標,通過本節(jié)課堂的學習,能夠掌握怎樣的知識點,能夠明白什么是教學的重點,比如幾何圖形是一個比較大范圍的知識點,包含面比較廣,進行總結時應該側重在哪些方面,它們彼此之間又有怎樣的聯(lián)系,通過怎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能夠將知識點剖析得更加深刻.其實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能夠對于幾何圖形的知識點有一個基礎的認識,所以在學習到這一個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寫下來這節(jié)課的題目,然后再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往下進行延伸,可以是幾何圖形的概念知識點,延伸到結合圖形的運用方式,再延伸到幾何圖形的特殊知識點及變形的知識點,最后是課程學習的重點內容.當學習到哪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標記出來進行的環(huán)節(jié)所在,給予學生一個清晰明確的指引.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長期短期相結合,來感受這種一步步地達成目標的喜悅的感覺,驅使學生去不斷學習.
很多學生認為在教學課堂結束之后,本節(jié)知識點的學習也即將結束,但事實恰恰相反,初中學生在這個階段,年齡還比較小,自控能力比較差,如果不能及時地復習所學知識點,可能過段時間就會忘記.因為初中階段的數(shù)學學科所學習到的內容比較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十分容易搞混,所以課后的知識梳理就變得至關重要.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并沒有養(yǎng)成很好的課后知識梳理的習慣,基本上都是按照之前學習內容的章節(jié)來進行歸納.但是學生在初中三年所學習到的知識點的難度基本上是處于一個遞增的狀態(tài),所以在初一階段可能會學習到跟初三階段相關的知識點,只是難度不一樣,學生若還是用章節(jié)歸納梳理的方式的話,其實就會增大自己的學習難度.針對這一點,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梳理,將自己初中三年所學習到的所有的知識點,全部都分門別類地整理好,理清其中存在的關系,形成自己強大的知識網絡.
例如,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使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后知識梳理的習慣和方式,教師在講課的時候也可以采用推陳出新的方式來給予學生提醒.若是在后面學習到了跟之前相關程度很大的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復習舊的知識點,再去講解新的知識點,讓學生在進行歸納整理的時候也能夠有這一種習慣.例如,“三角函數(shù)”跟之前的“三角形”或者是“全等三角形”都有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呢?當學生將這些知識點全部學習之后,要及時進行復習,在復習時也要掌握復習方法,如果一味地靠死記硬背便會影響學習的效率,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思維導圖的方法進行復習.當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后的知識梳理的時候,就會有意識地去尋找這些知識點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就能夠學會站在一個比較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也會比較容易.當下次學習完別的知識點之后,學生自然而然便會想到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將復習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進行到底,成為一種習慣,便會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自覺主動地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復習,所以當學生都養(yǎng)成了這種良好的課后知識梳理習慣的時候,也可以將其使用到整本教材的復習中去,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復習的重要性,認識到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復習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數(shù)學教學中融入思維導圖就是提供給了學生全新的學習思路,讓學生能夠擺脫之前單一的學習方式,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充分地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尋求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還可以有效地記錄學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能夠輕松地實現(xiàn)思維的可視化.另外,思維導圖的使用也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減少學習時間的浪費.除此之外,教師在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讓自己的引導方式能夠更適用于學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師生聯(lián)手,才能夠打造一個高效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總而言之,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的輔助方法,在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課堂中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和價值,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開闊了他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