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王玉鵬
俗語云:“勤能補拙?!痹凇渡涞裼⑿蹅鳌分?,金庸先生通過郭靖的例子也充分說明了“勤能補拙”。筆者認為,可以勤加練習,通過知識體系的完善和做題方法的總結來彌補學生答題能力的不足。然而,近年來高考題型越來越“活”,在考場上學生又該如何應對呢?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一書中,有以技巧取勝的典范武功——“破劍式”,這與高考答題過程中的審題過程高度相似,所以筆者把高考答題審題的方法稱為“三性審題破題法”(以下簡稱“三性審題法”),“三性”即指向性、暗示性、限制性。
筆者聽過多次試卷講評課,大多數(shù)教師就題講題,較少涉及如何審題。即使有教師講到“審題要審主語和謂語部分”,由于沒有具體分析,也收效甚微。筆者認為,如果學生不會讀題、審題,教師就要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一道設置科學的題目,一般具有指向性、暗示性和限制性。否則答案就會千奇百怪,閱卷者也就沒有了評審的標準。同樣,做題人不僅應該掌握題目的“三性”,還要學會“三性審題破題法”,即每道題目都要審出題干里的指向性、暗示性和限制性。如下面這道名篇名句默寫題:
不吸取經驗教訓就會重蹈覆轍,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借秦的滅亡向當朝統(tǒng)治者敲響警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就是題干的指向性,“借秦的滅亡向當朝統(tǒng)治者敲響警鐘的句子”就是暗示性,若僅憑這兩點作答,答案就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若加上“不吸取經驗教訓就會重蹈覆轍”的限制性信息,就能得出答案“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又如下面這道古代詩歌閱讀題: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試題。
雜詩三首(其二)
王 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長干曲四首(其一)
崔 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兩首詩中引發(fā)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因素分別是什么?兩首詩表達對故鄉(xiāng)情感的形式有何異同?(6分)
學生乍一看,可能不知如何作答,這時就需要運用“三性審題法”。這道題的題干指向性非常明確,即“引發(fā)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因素”和“表達對故鄉(xiāng)情感的形式”。限制性就是“分別是什么”和“有何異同”。到了這一步,如果學生沒有清晰的思路,無法組織答案,可從暗示性——分值信息入手,即答出王維《雜詩三首(其二)》一詩中引發(fā)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因素2分;答出崔顥《長干曲四首(其一)》一詩中引發(fā)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因素2分;答出兩首詩表達對故鄉(xiāng)情感的形式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各1分,且側重不同點。
下面,筆者以2022年全國乙卷試題為例,說說“三性審題法”這個“妙手”在解題時的具體應用。
6.開普勒關于雪花的思考對科學研究有什么意義?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請簡要說明。
【三性審題法】
1.限制性
“簡要說明”,不需要具體分析。
2.指向性
“開普勒關于雪花的思考”,材料一說“開普勒出于對幾何、對稱的興趣,寫了一本小書專門來研究雪花為何是六瓣的,盡管他當時所掌握的知識是不足以解釋其成因的,但是,他這個方向是很有意思的”;材料二說“17世紀初,雪花吸引了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的眼光。當穿過布拉格的一座大橋時,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幾何形狀”“開普勒認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過‘材質’尋找,因為水汽是無形且流動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種機制中。進而,他猜想這個機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積過程”。
3.暗示性
關鍵詞“科學研究”,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在科學研究方面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各2~3點。由材料一“開普勒出于對幾何、對稱的興趣,寫了一本小書專門來研究雪花為何是六瓣的,盡管他當時所掌握的知識是不足以解釋其成因的,但是,他這個方向是很有意思的”,表明開普勒關于雪花的思考引起了人們研究雪花的興趣,這對后人的繼續(xù)研究起到了引領作用,表明興趣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條件;由材料二“開普勒認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過‘材質’尋找,因為水汽是無形且流動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種機制中。進而,他猜想這個機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積過程”,得出這是開普勒關于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的思考以及對機制的猜測,不但激起了后人研究雪花的興趣,而且給后人研究雪花提供了研究的方向,表明科學研究要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大膽猜測,合理推理。
4.組織答案
對科學研究的意義:他的思考為后人研究雪花形狀的成因指明了方向,為后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帶來的啟示:①對科學研究要有濃厚的興趣;②要處處留心、善于觀察,能夠發(fā)現(xiàn)事物的獨特之處;③要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可以進行大膽猜想。
8.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狀態(tài)更是一再呈現(xiàn)。請分析這種恍惚感的由來。
【三性審題法】
1.限制性
“分析”而不是“概括”。
2.指向性
“這種恍惚感的由來”。這需要考生到文中找到寫“恍恍惚惚”情感狀態(tài)的內容,然后結合具體的情節(jié)分析“由來”。
3.暗示性
“‘恍恍惚惚’的情感狀態(tài)更是一再呈現(xiàn)”。根據“一再呈現(xiàn)”的暗示可知,文中對“恍恍惚惚”的情感狀態(tài)描寫不止一處,需要逐一找到。
第一處,“世事恍恍惚惚地就過了”,結合“記得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個短促的時間是與你相處的”“記得當我們都是小孩子的時候,當我離開家的時候……你戀著玩,對于我的出走,你連看我也不看”可知,“我”和弟弟相處時間短暫,而且“我”離開家的時候弟弟年紀還小,這是“我”內心對弟弟固有的印象;“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長大了,有時寫信給我,……但我讀了之后,竟看不見你,不是因為那信不是你寫的,而是在那信里邊你所說的話,都不像是你說的。比方說——生活在這邊,前途是沒有希望的”“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鮮,但心里邊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為我總有一個印象,你曉得什么,你小孩子”“你的回信,說祖父的墳頭上長了一棵小樹。在這樣的話里,我才體味到這信是弟弟寫給我的”,這些內容則體現(xiàn)出弟弟的成長,但對弟弟的成長狀態(tài),“我”感覺新奇,不相信弟弟已經長大,從當初那個不知離別是什么滋味的孩子成了一個有自己思想的青年,而這種“恍恍惚惚”的背后其實是“我”對弟弟的牽掛和想念。
第二處是“只覺得恍恍惚惚的”,這是弟弟決定參軍抗日之時“我”的心理狀態(tài)。結合“我送你到了臺階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時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讓你走,還是不愿意”“可弟,你從小就蒼白,不健康,而今雖然長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體力仍舊是壞的。我很怕你走到別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勸你回家,因為你的心里充滿了誘惑,你的眼里充滿了禁果”可知,“我”內心對弟弟的離開有不舍,有擔心,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參軍抗日,內心糾結矛盾,這種矛盾的背后是對弟弟的擔憂、不舍;結合“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樣年輕的孩子們,他們快樂而活潑,他們跑著跑著,工作的時候嘴里唱著歌。這一群快樂的小戰(zhàn)士,勝利一定屬于你們的”“就像見到了你一樣。因為你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個”可知,“我”看到和弟弟一樣的青年非常高興,因為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弟弟的影子,這些體現(xiàn)出的是“我”對弟弟的思念。
4.組織答案
①“恍恍惚惚”的情感狀態(tài)與“我”對弟弟的牽掛和思念有關:“我”與弟弟相處短暫,離別之時弟弟年幼,在“我”的心中認為弟弟還未長大,而弟弟來信中說了一些苦悶的話,這讓“我”不相信他已長大;二人漂泊在外,個人命運充滿未知。
②“恍恍惚惚”情感的背后是“我”對弟弟的擔憂和不舍:弟弟決定參軍抗日,“我”擔心弟弟的安全,不舍弟弟的離開,但又不能阻止弟弟,內心陷入矛盾;為看到像弟弟一樣的青年而高興,但又為沒有見到弟弟而牽掛擔憂。
9.對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兩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圍年輕人的群體生活中來敘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請對此加以分析。
【三性審題法】
1.限制性
“分析”而不是“概括”。
2.指向性
“對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兩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圍年輕人的群體生活中來敘述”。
3.暗示性
“我”“不同的感受”。需要先找出文中“在上海和山西的兩段生活”的內容,結合“我”的心理感受,以及弟弟和這些青年的生活狀態(tài)進行分析。
如在上海時,“我看見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滿了慌亂”,點明了“我”的心理狀態(tài)是“慌亂”;結合“我想這些流浪的年輕人,都將流浪到哪里去”可知,“我”對這群青年未來的方向感到迷茫;結合“你們都是年輕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內心充滿了力量。你們是被逼著來到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們都懷著萬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沒有回頭”可知,這群年輕人是可愛的,他們粗直,內心滿是力量,勇敢向前,但是由“你們都充滿了饑餓,所以每天到處找工作。你們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葉似的被秋風卷著,彎著腰,抱著膀,打著寒戰(zhàn)”可知,這群年輕人沒有目標,只是盲目地亂闖亂撞,所以“我”的內心是慌亂不安的。
又如在山西時,“那時我心里可開心極了”,點明了“我”的心理狀態(tài)是“開心”;結合“因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樣年輕的孩子們,他們快樂而活潑,他們跑著跑著,工作的時候嘴里唱著歌。這一群快樂的小戰(zhàn)士,勝利一定屬于你們的,你們也拿槍,你們也擔水,中國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可知,這群年輕人快樂活潑,積極勇敢,他們拿起槍戰(zhàn)斗,生活有目標,“我”從他們身上看到民族的希望。
4.組織答案
①在上海,他們是粗直、有力、饑餓、痛苦的,對未來感到絕望。作者感受到他們的迷茫與痛苦、卑微與絕望,認為他們充滿了力量。②在西北,他們是勤勞、快樂、活潑、幸福的,對未來充滿信心。作者感受到他們的歡樂與充實,朝氣與活力,認為他們是中國勝利的希望。③通過一系列細節(jié)描寫,在對比中展現(xiàn)當時不同地區(qū)年輕人的精神狀態(tài),表達對弟弟的牽掛,以及對國家前途命運既擔憂又充滿希望的心理。
15.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三性審題法】
1.限制性
“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2.指向性
“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排遣離愁的方法”。
3.暗示性
“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首先考查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的識記情況,其次是對這兩首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端投派俑问裰荨分校娙伺徘搽x愁的句子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遠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鄰。此句寫出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詩人表達了只要心意相通,心胸豁達,不需要為離別而難過。這是借樂觀的態(tài)度來排遣離愁?!栋紫麦A餞唐少府》中排遣離愁的詩句是“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詩人主要從和友人相識相知的時間長短和對友人的勸勉來排遣離愁的心緒,據此分析概括即可。
4.組織答案
①送別杜少府時,詩人說“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直抒胸臆,作者和杜少府命運相仿,都遠離家鄉(xiāng);但后一句開始轉折,雖然各自天涯,距離甚遠,但如同鄰居一樣相近,友誼長存。詩人借此來排遣與杜少府離別的愁緒。②送別唐少府時,詩人說“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是從時間上進行寬慰。相知相交的時間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擁有相同的理想抱負;尾聯(lián)“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化用典故,將對唐少府的不舍化為勸勉,勸勉唐少府不要猶豫走哪條道路,要以太陽邊的長安為目標,為了心中的理想抱負而奮斗。詩人借此排遣心中離愁的苦悶。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琵琶女以嫻熟的技藝演奏了當時有名的兩首樂曲。
(2)李商隱《錦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中的數(shù)目字,引發(fā)了后世讀者的多種解讀。
(3)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花落歸根為喻,抒發(fā)了詩人雖然辭官,但仍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情懷。
【三性審題法】
第一小題:
1.限制性、指向性
白居易《琵琶行》。
2.暗示性
“琵琶女以嫻熟的技藝演奏了”,最明顯的提示語是“當時有名的兩首樂曲”。
第二小題:
1.限制性、指向性
李商隱《錦瑟》。
2.暗示性
“兩句中的數(shù)目字,引發(fā)了后世讀者的多種解讀”。詩中包含數(shù)目字的信息是“五十弦”“一弦一柱”。
第三小題:
1.限制性、指向性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2.暗示性
由“花落歸根”想到“落紅”,由“詩人雖然辭官,但仍關心國家前途命運”自然聯(lián)想“化作春泥更護花”。
4.組織答案
(1)輕攏慢捻抹復挑 初為《霓裳》后《六幺》
(2)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3)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北京:雙奧之城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比賽成績中國奧運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二;殘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一。均創(chuàng)歷史最好成績中國冬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三,獎牌榜第十一;冬殘奧代表團名列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一。均創(chuàng)歷史最好成績群眾體育全民健身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為現(xiàn)實科技亮點世界跨度最大鋼結構場館“鳥巢”;場館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率達100%智慧場館和智慧服務;“分鐘級”“百米級”精準氣象預報交通支持全國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助力奧運京張智能高鐵冬奧列車開行;全國高鐵運營里程超4萬公里,居世界第一國家經濟國內生產總值:31.4萬億元(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114.4萬億元(2021年)
雙奧之城,閃耀世界。兩次奧運會,都顯示了中國體育發(fā)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國綜合國力的跨越式發(fā)展,也見證了你從懵懂兒童向有為青年的跨越。親歷其中,你能感受到體育的榮耀和國家的強盛;未來前行,你將融入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卓越永無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請結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性審題法】
1.限制性
①“結合”“材料”,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
②三“自”一“不少”:自定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
2.指向性
任務驅動型作文,明確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體現(xiàn)你的感受與思考”。
3.暗示性
“跨越,再跨越”指的是北京作為“雙奧之城”,“兩次奧運會,都顯示了中國體育發(fā)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國綜合國力的跨越式發(fā)展,也見證了你從懵懂兒童向有為青年的跨越。親歷其中,你能感受到體育的榮耀和國家的強盛”;其中暗含的因果邏輯——“未來前行,你將融入民族復興的澎湃春潮。卓越永無止境,跨越永不停歇”。文章要充分體現(xiàn)中華兒女的自豪感、家國情懷和責任意識,要認識到自己的利益與國家的命運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绑w現(xiàn)你的感受與思考”,就是要把寫作思維具體化到個人的成長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等方面,思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個體,我們如何實現(xiàn)自我的“跨越,再跨越”,從而避免作文陷入“唱高調”的怪圈。
4.參考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