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大連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35)
加強德育建設,有效開展課程思政改革是我國教育群體的基本共識。在進行大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將大學德育文化建設納入到日常的課程考核當中。目前德育教學元素已經潛移默化的滲透到了大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該元素也一直是大學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的重要方向以及重要指標之一。為了讓學生更快速地適應社會和時代的變革,教師應該針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充分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改革,讓學生能夠自主圍繞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進行深入學習,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觀念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各大高校的課程思政教學方式仍然十分單一,大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參與意識和活躍程度仍然不高,這就導致相關課程思政的改革無法得到有效推進和落實。雖然高校十分重視課程思政改革,但是卻忽視對高校教師以及學生的課程思政教育意識培養(yǎng),缺乏有效的指導思想以及指導理念,導致目前課程思政效果不明顯,學生思想政治意識以及人文修養(yǎng)仍然不高。
高職語文教師在推進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改革的過程當中,也面臨著許多的阻力,這些阻礙一方面是由于我國長期的傳統(tǒng)升學制度影響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所導致的。大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仍然是習慣性地死記硬背,學習方法單一,導致自身無法靈活運用在課堂當中所學習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于思想政治觀念以及相關理論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僅僅能夠口頭闡述而無法實際運用。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老師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也提出了許多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但是在實施環(huán)節(jié)當中,由于對新型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夠透徹,導致在實際運用環(huán)節(jié)當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例如,許多教師意識到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高效性,也積極將多媒體教學設備引入到日常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但是卻無法高效地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以及教學思想,為同學們搭建教學情境以及翻轉語文教學課堂。這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教學知識儲備缺乏所導致的,另一方面也體現出我國教育制度的缺陷以及教學理念的不足。許多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任課教師對于語文課件的熟悉程度不足,且無法有效利用課件當中的內容為學生們進行嚴謹的理論教學,對于理論和實踐的認知尚且缺乏,對于相關思想政治理論以及思想政治觀念的掌握程度不足,這就導致大學語文思政課程仍然無法得到有效展開。許多教師僅僅是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而增加了大學思政教學內容,并沒有深刻意識到大學語文課程思政的重要教學意義以及教學內涵。為了講而講,為了變而變,是目前導致課程思政改革無法深入的主要影響因素。
立德樹人一直是高職院校的主要教學思想,貫徹于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以及管理體系當中。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的號召,落實課程思政改革,高職院校紛紛針對本校的教學特色做出了相應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通過在高職院校當中開展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改革,不僅有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自我修養(yǎng)的意識,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更快速地適應今后的社會競爭環(huán)境,對于大學生就業(yè)也有著極高的指導意義。在大學時期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思政元素以及政治觀點,能夠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眼界和政治格局,一方面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夠加強學生的政治意識培養(yǎng),讓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在今后殘酷的社會競爭當中立于不敗之地。
目前的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范圍十分狹小,并且與日常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不夠密切,很多大學語文老師并沒有將大學思想理論政治教育知識與同學們的日常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這就導致學生理論實踐操作能力較差,這不僅不利于對高職學生自身思想道德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同時也不利于我國教育的發(fā)展和進步。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掌握一門專業(yè)技能,并且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眼界是重中之重?;诖罅Πl(fā)展職業(yè)教育,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理念的背景之下,大力開展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改革,不僅是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思政的功能定位,同時也是深化高職院校內涵發(fā)展的應有之舉。
在高職院校當中,大學語文是一門通識課程,主要以中國古代文學以及現代文學等內容為主,蘊含著許多的思政課程資源。課本當中所收錄的每一篇名人名作,都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價值觀念,充分展示了不同時期的理想信念,以及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不僅僅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縮影,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通過有效開展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改革,在大學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融入思政內容,發(fā)揮思政作用,可以推動兩類教學課程之間的融合,形成更高層次的育人平臺。
想要在立德樹人教學背景之下,更好地開展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改革,首先應該充分提高大學語文教師的德育意識以及教學能力。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師基本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職業(yè)技能,但卻缺乏德育意識以及更高層次的教育能力。教師應始終秉承著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導向,努力培養(yǎng)更多具有專業(yè)技能以及思政意識的高級技術人才。作為一位教育者應該具備持續(xù)性的學習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具備更多的專業(yè)知識以及德育教學技能,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及時地總結與改進,為學生提供更好、更優(yōu)質的學習享受。
大學語文老師是社會主義優(yōu)良思想的傳播者,也是學生們與知識的溝通橋梁。為了更好地保障在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老師應該為之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承擔起屬于自己的政治教育責任。社會和學校也應該為高職院校的大學老師們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以及培訓崗位,讓高職院校的老師們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教學素養(yǎng)以及政治意識,并有效地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更好地完成課程思政教育與改革。
教師在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逐步建立起屬于自己的,適合自己的教學內容與評價體系,且不斷進行合理優(yōu)化和改善。在實踐中與時俱進,挖掘和把握適合大學生們學習的政治元素以及德育教學元素,與自身的政治思想教育融為一體,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眼界以及政治格局,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
學校要切實提高高職大學語文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教師的人文社科知識的知識儲備,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德育教育意識與政治素養(yǎng);教師要勇于實現自我更新,在協(xié)同育人的現代化教育理念下,共同努力,實現對思政教育規(guī)律的探索,認真審視大學語文教學課程在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生涯以及社會發(fā)展歷程當中的重要意義和教學價值。
為了更好地落實和開展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改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項文化建設活動,來加強對學生文化素質與德育教育的培養(yǎng)。學校應開展共同進步的健康的校園文化教育建設系列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德育與政治文化系列教育活動當中。
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老師想要更加快速地開展課程思政改革,首先應該重視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活動,通過定期舉辦各項與思想政治建設相關的主題活動以及論壇講座,來引導在校大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文化建設以及思政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1]??梢耘c學校各個層次的社團以及管理教師共同合作,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以及征文活動等,推動在校大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團隊建設活動當中。教師還應深入到學生的專業(yè)實踐課堂以及專業(yè)實習的企業(yè)中去,了解他們的工作性質與工作環(huán)境,在語文教學的課上或課下,結合相關的教學主題,適時地倡導工匠精神與責任意識,引導他們將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與行業(yè)發(fā)展、國家建設緊密結合,愛崗位愛行業(yè)愛國家,在實現小我的過程中實現大我。
思政教育存在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好校內外的文化建設平臺,有效提高學生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認知度以及認同度,武裝學生思想,為他們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做好夯實的思想基礎。
為了更好地開展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工作,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針對教學內容進行仔細的篩選,打破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束縛,沖破教學內容以及教堂的禁錮,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收獲到更多的知識[2]。
老師可以嘗試將文學作品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學內容體系。按照不同的思政主題以及文學主題為同學們篩選學習內容,對于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文學作品,可以配合不同的思政主題進行融合講解。通過對不同題材、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文學作品的融合教學能夠解決課時少、知識多的教學矛盾,將文學主題融入思政主題,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理解語文課程思政改革的變化以及新的教學本質。
面對新局勢、新任務,教師的思想觀念應該由教學轉變?yōu)橛?,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禁錮,將思政理念與相關課程進行有機融合,可以讓大學語文教師與通識教師進行集體備課,鼓勵各個學科之間的不同融合以及知識資源之間的共享,形成跨學科交叉復合式的教學設計。教師要將知識教育與文化教育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要將思政教育目標融入到日常的課程教學目標之中,實現課程思政與文化教育的同向同行。需要注意的是課程思政改革并不是一味向同學們灌輸思政教學理念,而是要學會靈活運用,不能生搬硬套。不是所有的語文課程都有適合思政教學的內容,要防止出現片面化教學的現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認真篩選思政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那些不適合融入思政元素的語文課程應該避免強行融入[3]。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當中,一方面要關注同學們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要及時跟進德育目標的達成情況,評價同學們的思政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完成度。
在進行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改革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針對不同課程的思政教學主題,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十分廣闊,對一般同學而言,完全理解和吸收大學語文課程的全部內容稍顯吃力,這就需要教師針對課堂之外的教學時間以及教學資源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和利用。
教師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善于利用外界資源的幫助。例如引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思政知識以及語文知識。目前大學語文在高職院校當中所設置的課時并不多,能夠有效利用的課上時間也并不充足。為了更好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工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當下現有的高科技教學手段,為學生開展“立體”的現代化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校園賬號在線上發(fā)布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針對老師在課上要講解的學習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和學習,然后在課堂上做適當考核或檢查,再針對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在課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和講解[4]。
對于一些基礎性的內容,教師可以以線上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課上應與學生進行更深入和廣泛地學習與探討,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自主學習,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以及政治理念。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與學生進行讀書打卡、讀書感悟分享等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能夠通過不斷的閱讀和積累來增加自身的紅色文化底蘊,打牢課程基礎,有效利用時間,自主地參與到課程思政的改革當中[5]。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進行語文思政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適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在生活當中尋找思政教學元素以及德育教學元素[6]。
目前課程思政理念已經逐漸地深入人心,也已經成為了我國當下的主流教學趨勢。教師在進行語文思政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進行有效聯(lián)系,讓學生能夠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與政治理念進行有機的融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人民日報》,或者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去閱讀《China daily》。通過對國內外時事新聞的及時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敏感度,讓學生了解國家與世界的變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逐步具備基本的政治素養(yǎng)和政治觀念[7]。
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接觸,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想法以及學習需求。在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時,可以適當與同學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多聽取一些同學們的意見,可能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需要明白,教學不僅僅是老師一個人的任務,同時也需要同學們的積極配合,教學是有商有量,你來我往,而不是霸權主義,獨斷專行[8]。在進行課程思政改革的過程當中,應該多給學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夠在課堂當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話語權和參與度,有效減少學生在課堂上低頭玩手機的現象,改變原有的沉悶教學氛圍,讓高職大學語文教學課堂重新煥發(fā)生機和光彩。
課程思政改革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需要師生的共同配合和共同努力。在進行課程思政改革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自身現有的不足,通過不斷的學習進行自我提升。要利用一些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課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必然性。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轉變學生心中的不良印象,通過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思想政治培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通過思政教育元素以及語文教學元素的有機融合,真正實現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改革的教學意義和教學價值,推動我國教育改革事業(yè)進一步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