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璐璇 楊希瀾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 南京市第一醫(yī)院泌尿外科,江蘇南京 210006
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在腎結石的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具有創(chuàng)口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1]。但研究指出,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后良好的護理是確保患者盡快康復的必要條件[2]。常規(guī)護理模式中患者出院后即代表護患關系的結束,后續(xù)護理得不到保障,導致護理效果欠佳,需聯(lián)合其他護理方案共同干預以提高護理效果[3]。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模式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個體化護理的一種延伸和拓展,通過與患者進行密切溝通與交流,使出院后的患者也能夠獲得持續(xù)性的照護[4]?;诖耍狙芯繉€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模式應用于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后患者中并探討對其自護能力、自我效能的影響。
選取南京市第一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泌尿外科2020 年9 月至2021 年9 月收治的126 例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方案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KY20200821-03)。納入標準:①經(jīng)術前詳細CT 檢查確診為腎結石;②腎結石直徑>2 cm;③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存在肢體功能障礙;②近1 個月使用過腎毒性藥物;③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④合并直腸癌、胃癌惡性腫瘤疾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3 例。對照組中男42 例,女21 例;年齡31~52 歲,平均(42.68±3.82)歲;腎結石直徑2.00~3.45 cm,平均(2.68±0.21)cm。觀察組中男45 例,女18 例;年齡32~53 歲,平均(42.74±3.96)歲;腎結石直徑2.05~3.50 cm,平均(2.75±0.24)c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患者術后,責任護士需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病情,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向上級報告,并遵醫(yī)囑給予相應異常狀況的干預;責任護士對患者腎造瘺進行護理,保持腎造瘺周圍皮膚干凈、干燥;出院前,責任護士將出院指導手冊發(fā)放給出院患者,并告知患者出院后自我護理技巧。
1.2.2 觀察組 基于對照組加用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干預。(1)成立個案管理小組。個案管理護理小組主要由1 名護士長、6 名責任護士、1 名泌尿外科醫(yī)師,1 名營養(yǎng)師組成,以護士長為組長,主要負責入案、出案與日常護理工作協(xié)調,其他小組成員共同參與管理與護理工作。(2)住院時護理。①建檔: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當日為其完成個人健康檔案的建立,同時將患者的性別、年齡、個人病史、出院后隨訪記錄等信息錄入醫(yī)院的個案管理系統(tǒng)。②飲食護理:責任護士指導患者多飲水,定時排尿;營養(yǎng)師根據(jù)患者飲食習慣和身體健康狀況,建立健康的飲食結構,同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③心理輔導:責任護士需密切關注術后患者的情緒變化情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采取成功病例暗示法,為患者樹立堅定的治愈信念。(3)出院后延伸護理。患者出院時,責任護士需建立醫(yī)患微信群,定期推送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后的自我護理技巧及術后康復指導等相關內容;泌尿外科醫(yī)師定期于微信群里為患者解答術后恢復階段疑慮;患者出院后,責任護士定期電話隨訪,每隔2 周電話隨訪1 次并記錄于個人檔案中,以備查用。兩組均干預3 個月。
①自護能力:分別于干預前、干預3 個月時使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5]評估患者自護能力,量表主要包含自護技能、自護責任感、健康知識、自我概念這4 個維度,共43 個條目,每個條目0~4 分,共172 分,得分與自護能力成正比。②自我效能: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6]評估患者干預前、干預3 個月時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包含共性管理、癥狀管理等10 個條目,每個條目0~4 分,共40 分,得分與自我效能感成正比。③依從性: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依從性量表評估患者干預3 個月時的依從性,量表Cronbach’s α 信度系數(shù)為0.851,重測效度為0.824,主要涵蓋飲食依從、用藥依從等內容,共計5 個條目,各條目計0~2 分,共10 分,得分>7 分為完全依從,得分5~7 分為部分依從,得分<5 分完全不依從??傄缽穆?(1-完全不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5.0 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用Shapiro-Wilk 正態(tài)分布檢驗計量資料的正態(tài)性,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ESCA 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3 個月,兩組ESCA 各維度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干預3 個月時ESCA 各維度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干預3 個月時ESCA 各維度評分比較(分,)
注t1、P1 為兩組干預前比較;t2、P2 為兩組干預3 個月比較。ESCA: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
干預前,兩組GSE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3 個月,兩組GSES 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GSES 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干預3 個月時GSE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干預3 個月時GSES 評分比較(分,)
注G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觀察組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依從性比較[例(%)]
腎結石的發(fā)生多因機體代謝異常、藥物、尿路病變等因素導致尿液中成石物質濃度過高,從而析出結晶且在局部生長、聚積引起的,患者腎區(qū)、上腹部會出現(xiàn)劇烈疼痛,甚至可并發(fā)急性腎盂腎炎,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7-8]。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是腎結石治療的一種微創(chuàng)手段,主要是利用超聲和激光將腎結石擊碎并取出,達到治療目的[9-10]。但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后患者會發(fā)生出血、感染、上尿路穿孔、尿外滲等并發(fā)癥,影響患者術后恢復[11]。因此,對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后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常規(guī)護理模式較為單一,多關注于患者的生命體征、病情變化情況,對患者個人認知狀況、心理狀態(tài)關注不足,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12-13]。
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模式是通過對患者進行建檔管理,患者出院后實施持續(xù)性護理服務,在降低醫(yī)療保健成本的同時滿足患者健康需求,以最低成本使患者獲得高質量醫(yī)療服務的護理模式[14]。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自護能力評分較對照組高,這提示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后患者應用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模式干預可提高自護能力。分析原因在于,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模式中營養(yǎng)師根據(jù)患者飲食習慣和身體健康狀況,對患者飲食結構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可引起患者對飲食護理的重視,糾正以往錯誤的飲食認知,使患者自護技能與健康知識水平得到提升[15-16]。同時患者出院后,責任護士通過微信端定期推送疾病相關知識、術后自我護理技巧等內容,可進一步增強患者對腎結石疾病與自護概念的認知,建立健康的疾病管理行為,進而提高其自護能力[17-18]。
自我效能感為個體對自身能否成功完成某一行為達到某種預期效果的主觀推斷,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使個體完成某一項行為的信心提升[1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自我效能感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模式可提升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后患者自我效能感。究其原因在于,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模式中責任護士時刻關注患者術后的情緒變化,并通過成功病例暗示法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增強患者術后康復的自信心,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20]。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模式通過提高患者自護技能與健康知識水平,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且患者在自護技能與健康知識水平提升中可獲得一定的康復療效,增強患者術后康復的信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21-22]。
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后患者對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的依從性較好。這是因為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模式中泌尿外科醫(yī)師定期于患者及家屬微信群里為患者解答疑慮,使患者對術后的康復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緩解緊張情緒,利于護理依從性的提升[23]。同時,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模式中營養(yǎng)師指導患者樹立健康飲食結構,責任護士給予患者心理輔導并推送疾病相關知識及術后康復內容文章,可強化患者的認知,使患者樹立自我護理價值觀,自覺接受護理干預,進而使護理依從性提高[24-28]。
綜上所述,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模式可提高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后患者自護能力、自我效能感,且患者依從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