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香,楊淑華,金麗芬,張露露,吳艷嬿
濕疹是一種以局部皮膚炎癥性濕疹樣病變和強烈瘙癢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常見慢性復發(fā)性皮膚病[1],一項全國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濕疹的患病率為12.94%[2],近年來,濕疹發(fā)病率呈逐年上趨勢[3]。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topical corticosteroids,TCS)是濕疹急性期治療的首選方法。但長期使用激素會產生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及彈力纖維萎縮變薄等[4]不良反應,且會出現(xiàn)抗藥性,故應盡量縮短激素的使用時間[5],一般情況下強效激素的連續(xù)使用時間不應超過2周[6],這使得慢性反復性發(fā)作的濕疹病人癥狀緩解和治愈的難度增大。濕疹的發(fā)生部位可因年齡、環(huán)境、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而不同,發(fā)生在外耳道的濕疹即為外耳道濕疹。由于發(fā)生部位的特殊性、激素治療不良反應的不可控性和使用時間的局限性存在矛盾,使頑固性外耳道濕疹的臨床觀察和治療效果不佳。中醫(yī)藥治療頑固性外耳道濕疹在臨床中顯示出一定優(yōu)勢。中醫(yī)學將發(fā)生在外耳道的濕疹稱為“旋耳瘡”。2020版中國特異性皮炎診療指南[7]中也提出可根據(jù)臨床癥狀和體征使用中醫(yī)中藥對濕疹病人進行辨證施治?,F(xiàn)總結1例頑固性外耳道濕疹病人的中醫(yī)護理如下。
病人,女,31歲,外耳道濕疹6年余,加重6個月,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shù)(DLQI)[8]評分為23分。自訴極度瘙癢,夜間會因外耳道瘙癢致醒,間斷性耳“悶脹感”,間斷性聽力下降,生理和心理狀況受到嚴重影響。視診雙側外耳道內有糜爛和大量淡黃色炎性滲出,外耳道口皮膚粗糙肥厚,有結痂和脫屑,右側耳屏周圍皮膚有1.0 cm×1.5 cm水腫破潰,有少量滲血,耳洞明顯減小,電耳鏡檢查左側有大量耵聹覆蓋住鼓膜,鼓膜不完全可見,右側鼓膜清楚。濕疹起因為習慣性使用棉簽挖耳,后發(fā)現(xiàn)外耳道皮膚受損,瘙癢癥狀加重,“瘙癢-搔抓”的惡性循環(huán)使?jié)裾罴又亍?年來多次就醫(yī),治療方法包括局部用藥治療、外耳道沖洗治療、口服藥物治療、增強免疫力療法。①局部用藥治療:氫化可的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等激素,他克莫司軟膏等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濕疹軟膏、硼酸等藥物局部涂擦。②外耳道沖洗治療:生理鹽水沖洗外耳道。③口服藥物治療:氯吡格雷等抗過敏藥物口服。④增強免疫力療法:肌肉注射斯奇康。所有治療都嚴格遵從醫(yī)囑,足量足療程。但只有使用激素效果顯著,所以6年來間斷使用激素,現(xiàn)對弱效激素產生耐藥,需使用強效激素方可止癢,但停藥5 d左右即復發(fā)。
本例病人采取銅砭刮痧、銅砭磨痧、銅球磨痧、五音療法進行治療,均為每天1次,5 d為1個療程,每2個療程之間間隔2 d。病人第1個療程結束時,DLQI評分為18分,外耳道口及右側耳屏周圍皮膚水腫增厚現(xiàn)象消失,有少量結痂脫皮。第2個療程結束時DLQI評分為10分,外耳道口及耳屏周圍皮膚正常,外耳道內糜爛癥狀減輕,滲出液減少,“悶脹感”消失。第3個療程結束時DLQI評分為5分,外耳道內皮膚稍發(fā)紅,有少量淡黃色滲出液,耳洞大小基本正常。第4個療程結束時DLQI評分為1分,外耳道皮膚基本正常,無滲出液,病人聽力正常,電耳鏡檢查雙側鼓膜清晰可見。療程結束后定期隨訪2個月,病人外耳道濕疹未出現(xiàn)復發(fā)情況。
2.1 銅砭刮痧 病人取坐位,雙手放于與胸部同高的桌子上,頭稍偏向未治療一側。局部涂抹松子油后開始刮痧,刮痧范圍為耳前3 cm,耳后至發(fā)際線,耳上下各3 cm。先刮耳前,后刮耳后,由上至下反復刮痧。先刮左耳,后刮右耳。左右耳各10 min。刮痧過程中及時評估病人皮膚情況,根據(jù)需要反復使用松子油潤滑局部皮膚,用力均勻,切勿使皮膚破潰。
2.2 銅砭磨痧 病人取坐位,雙手放于與胸部同高的墊有軟枕的桌子上,順勢低頭貼向手臂,偏朝未治療一側,以充分暴露治療側耳郭,先用松子油潤滑耳郭,然后施以銅砭順時針磨法,力度以耳郭皮膚帶動皮下組織一起運動且病人感覺“得氣”為宜,即病人感覺熱、麻、酸、但能耐受為度。先磨左耳后磨右耳,左右耳各20 min。旋磨過程中適當使用松子油潤滑皮膚。
2.3 銅球磨痧 病人體位同銅砭磨法。外耳道外1/3為軟骨性外耳道,內2/3為骨性外耳道,先用松子油潤滑軟骨性外耳道皮膚,然后使用銅球進行順時針旋磨,銅球大小剛好能放入骨性外耳道,力度以外耳道皮膚帶動皮下組織一起運動且病人感覺“得氣”為宜,即病人感覺熱、麻、酸但能耐受為度。先磨左耳后磨右耳,左右耳各20 min。旋磨過程中需使用松子油潤滑皮膚,并注意保持銅球最內側與鼓膜之間的安全距離,切勿觸碰鼓膜導致鼓膜損傷。
2.4 五音療法 治療過程中保持環(huán)境安靜,播放《花好月圓》《藍色多瑙河》《水樂伏陽郎照》《綠葉迎風》等五行音樂,音量為40~50 dB,以病人感覺舒適為宜。
“李氏砭法”[9]是一種獨具中醫(yī)特色的刮痧療法體系,來源于李道政先生40余年的潛心鉆研與實踐,臨床療效顯著,已得到國內外專家和廣大病人的肯定,“通論”是李氏貶法的落腳點和出發(fā)點。朱丹溪曾云:“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旋耳瘡病人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運化失司,外受風邪、內生濕熱,內外相爭,風濕熱三邪阻于皮下所致[10]。因此,對于旋耳瘡病人,“通”法可以去除阻于皮下的風濕熱三邪。耳前和耳后使用銅砭刮痧,耳郭和外耳道表面皮膚不平坦,刮痧難度大且病人體驗痛苦,因此采用銅砭和銅球磨痧,刮痧和磨痧重在調氣,可以實現(xiàn)“通”的目的。刮痧和磨痧過程中把體內病邪引到皮膚表面形成“痧”,再通過自身溶血功能吸收、排出體外,以疏通氣血、消除疾病。另外,由于使用銅砭時病人的疼痛感最弱,且銅離子與水生成的OH具有殺菌性能[11],故治療工具均選用銅質。
中醫(yī)五音療法是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將五臟與五音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12],最早記載在我國經典古籍《黃帝內經》中,即宮、商、角、徵、羽5個音節(jié)對應脾、肺、肝、心、腎五臟。耳與五臟的生理病理聯(lián)系中,主要有腎開竅于耳、心寄竅于耳、脾主升清以充養(yǎng)耳、肝膽之氣影響耳等說法,故選取與耳相關的腎、心、脾、肝四臟對應的音節(jié),即羽、徵、宮、角4個調式的音樂,代表作品有《花好月圓》《藍色多瑙河》《水樂伏陽郎照》《綠葉迎風》等。聆聽過程中,不同頻率的聲波刺激經絡腧穴,相應經絡腧穴附近的氣血發(fā)生改變,與聲波產生共振現(xiàn)象,調節(jié)氣血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13];另外,精神心理狀態(tài)是濕疹發(fā)病的主要內源性因素之一[5],已有研究證實五行音樂可有效緩解病人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改善精神狀態(tài)[14]。因此,治療過程中播放五行音樂,調節(jié)氣血的同時,可以緩解病人的焦慮情緒,減少甚至消除頑固性外耳道濕疹的內源性因素。
濕疹發(fā)病率不斷升高[3],糖皮質激素治療雖然見效及時,但對于頑固性濕疹的治療有局限性,且病人對其不良反應的擔憂致其用藥依從性不高;同時,擔憂會加重病人焦慮等負性情緒,負性情緒與皮膚瘙癢形成惡性循環(huán);加之外耳道濕疹發(fā)病部位特殊,常規(guī)治療方法受限,從而影響治療效果。中醫(yī)藥治療外耳道濕疹意義重大,很多研究和臨床經驗證實傳統(tǒng)中草藥對濕疹治療有效,但不良反應尤其是肝毒性需要引起關注,也有國外指南指出傳統(tǒng)的中藥可能會干擾TCS的療效[1]。
綜上所述,中醫(yī)護理技術治療濕疹具有安全可行、操作簡便、不良反應小、病人依從性高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