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敏
(泗洪育才實驗學校,江蘇 宿遷 223900)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際是一種特殊的會話交際過程,旨在通過師生或學生之間平等的話語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話輪轉換是會話的核心內容和組織結構,它涉及語篇和語用兩個方面。話輪轉換的語篇性和語用性特征使其成為語言知識的重要內容。不僅如此,話輪轉換還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
話輪的概念是由美國社會學家Sacks.Schegolff 和Jefferson 在20 世紀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提出的。話輪是會話結構中最小的單位,也是話輪語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說話人的一個話輪單位終止或完成時便是說話人角色變換的時候,即“轉換關聯(lián)位置”(transition-relevance place,簡稱TRP)。話輪之間的轉換一般出現(xiàn)在轉換關聯(lián)位置的時候。會話參與者必須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才能保證會話有序進行。規(guī)則一:話輪轉換適用于第一個話輪結構單位的第一個轉換關聯(lián)位置。情況一,當前的說話人選擇下一個說話人,被選中的說話人可以選擇說話或者放棄說話;情況二,當前說話人并未選擇下一個說話人,那么參與會話的任何說話人都可以通過自選的方式接替說話,通常第一個自選的說話人獲得發(fā)言權;情況三,當前說話人未選擇下一個說話人,而其他會話參與者也未出現(xiàn)自選情況,那么該說話人可以選擇繼續(xù)說話。規(guī)則二:話輪轉換適用于除第一個話輪外,其他話輪中的過渡關聯(lián)位置。
話輪轉換被認為是多種交際機制之一,作用于面對面的互動。就話輪轉換的過程和交際技巧而言,話輪轉換基本上可分為三個過程,即開始發(fā)話(taking the turn)、持續(xù)發(fā)話(holding the turn)和放棄發(fā)話(yielding the turn)。話輪轉換是交際伙伴之間的順利交流。熟練的話輪轉換基本具備以下幾個特點:①快速轉換,即話輪轉換在前一個結束前一秒開始;②避免重疊、中斷和不流暢;③遵守回應的義務;④遵守傾聽的義務;⑤主題相關,即話語其前任的話語關聯(lián)。話輪轉換是一種認知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語用系統(tǒng),是人類互動的基礎。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話輪轉換以師生會話為主,且教師的話輪偏長,學生的話輪偏短。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大多是封閉式的,則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及想象力。要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會話的質量,需要對以下幾個方面問題做出改進。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課堂會話中,教師要合理調整師生話語量,降低自身在課堂中的話輪比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輸出目標語言,做到從“教師為中心”的話輪體系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話輪體系。《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版)》指出,英語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教師可以增加使用“why”“what”“how”等疑問詞,引導出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突出學生的會話主體性地位。教師還可以通過追加提問等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話題產生更深入地交流和思考。
由于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其自身的語言水平和實際交際能力十分有限,無法主動掌控課堂交流。因此,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使課堂會話圍繞主題,自然流暢、豐富生動地展開。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發(fā)出話輪轉換系統(tǒng)信號,如使用話輪開始、接續(xù)、把持、結束等習慣用語及反饋表達形式。在接續(xù)和把持話輪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往往呈現(xiàn)出單一、不流暢的狀況,所以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循循善誘,適時地給予示范、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在模仿中掌握話輪轉換的技巧,體驗自然順暢交流的樂趣,增強英語學習的自信。
教師可以根據(jù)交際目的,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便展開話輪。話輪能否順利且高質量地開啟和展開受交際目的和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教師開展情境創(chuàng)設要關注以下幾點:一是主題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話輪展開的題材和素材;二是與教學目標一致,實現(xiàn)話輪展開的有效性;三是情境真實,讓話輪開啟自然發(fā)生。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Asking the way”板塊,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習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假如你(Ann)搬了新家,好友(Lisa)要去拜訪,但她不知道路該怎么走。教師就這一情境讓小組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展“問路”主題的會話。
會話以“This is...”結構開啟話輪,也圍繞明顯的標識語如“Excuse me”“hmm”“by the way”“yeah”等展開話輪。話輪開啟可以是輕松委婉式的,常見的有天氣、問候、贊美、祝賀等話題;話輪開啟也可以是直奔主題式的,常見的有提問、請求、提出任務等方式。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的和實際會話情況靈活運用話輪,既要讓會話氛圍輕松愉悅,又要能夠實現(xiàn)話輪開啟的目的。
在課堂會話中,每個句子結束時,當前的說話人都會面臨被下一個說話人把話輪奪過去的可能,如果當前的說話人還沒有達到交流目的,不想被聽話人奪走話輪,那么當前的說話人可以做鋪墊,使對方知道自己有話要說。
例如,部編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At weekends”導入“Story time”板塊時,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開啟話輪。
T: The weekend is coming. I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 On Saturday,I clean my house first. Then,I read some books at home.On Sunday,sometimes I go to the cinema with my friends.Sometimes I go to the supermarket.I like my weekends.And you?
S: Me too.On Saturday I do my homework first. Then I play with my friends.On Sunday,I have dancing lessons.
T:Your weekend is busy but happy,right?
S:Yes.
在談論周末活動的話輪中,教師使用“on Saturday”“on Sunday”“first”“then”等體現(xiàn)邏輯先后順序的詞語做鋪墊,讓學生知道話輪將持續(xù)進行,而學生在展開周末活動的話輪時,也可模仿教師來使用話輪鋪墊。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會話目的,有時要保持較長的話輪才能完成,而學生長話輪的輸出需要教師給予示范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