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承運人向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收取的違約金性質及數(shù)額調整

2022-11-09 16:42:34姜澤慧
集裝箱化 2022年5期
關鍵詞:托運人違約金懲罰性

姜澤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以下簡稱《海商法》)第68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海上交通安全法》)第63條均明確規(guī)定,托運人托運危險貨物應當如實申報;但在實踐中,出于節(jié)約成本或逃避監(jiān)管等目的,部分危險貨物托運人未向承運人如實申報危險貨物,而是謊報、瞞報或漏報危險貨物,導致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未按照危險貨物運輸?shù)南鄳蠡驑藴蕦ξkU貨物進行照料或采取措施,最終造成火災、爆炸等嚴重事故。[1]例如:2017年2月13日,美國總統(tǒng)輪船旗下“APLAustria"號集裝箱船因托運人瞞報危險化學品次氯酸鈣而發(fā)生火災,大火持續(xù)燃燒三天三夜;2019年5月25日,高麗海運旗下“KMTC Hong Kong'’號集裝箱船載運的集裝箱因托運人瞞報易燃危險品而發(fā)生爆炸并引發(fā)大火,造成重大損失;2021年4月4日,“Interasia Catalyst'’號集裝箱船載運的多個集裝箱因托運人錯誤申報危險品而引發(fā)火災事故。為了督促托運人按要求申報危險貨物,避免或減少因謊報、瞞報、漏報危險貨物而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馬士基、地中海航運和中遠海運集運等船公司紛紛發(fā)布公告,表示將向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收取違約金。近日,不少船公司還提高向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收取的違約金標準。對此,托運人往往認為承運人收取的違約金數(shù)額過高,從而產生糾紛。本文分析承運人向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收取的違約金的法律性質,探討承運人收取該違約金的法律依據(jù)以及調整該違約金數(shù)額的原則。

1 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違約金的法律性質

1.1 違約金的法律性質

違約金指當事人約定或法律規(guī)定在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時向另一方當事人支付的一定數(shù)額的金錢或其他給付。[2]494

(1)法定違約金和約定違約金違約金按照發(fā)生原因可以分為法定違約金和約定違約金:法定違約金指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固定比例或數(shù)額的違約金;[3]826約定違約金指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3]825

(2)賠償性違約金和懲罰性違約金違約金按照目的可以分為賠償性違約金和懲罰性違約金。賠償性違約金又稱為損害賠償額的預定,是當事人預先估計的損害賠償額,相當于履行之替代;因此,債權人在請求賠償性違約金之后,通常不能再請求債務人支付履行或不履行的損害賠償。[3]825懲罰性違約金又稱為違約罰,指依當事人的約定或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確定的違約制裁。在約定懲罰性違約金的情況下,債權人除了可以請求債務人支付懲罰性違約金外,還可以請求債務人支付履行或不履行的損害賠償。[3]824

1.2 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違約金系約定違約金

《海上交通安全法》第63條規(guī)定托運人應當如實申報危險貨物。《海商法》第68條除了規(guī)定托運人應當如實申報危險貨物外,還規(guī)定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法律后果;但相關法律后果中不包括托運人向承運人支付違約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和《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安全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等行政法規(guī)和部門規(guī)章規(guī)定,海關和海事管理機構等有權對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處以罰款;但此類罰款是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應當承擔的行政責任,而非民事責任。由此可見:作為承運人的船公司向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收取違約金的做法并不直接來自于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故該違約金不屬于法定違約金。

既然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違約金不屬于法定違約金,那么其只能是約定違約金。約定違約金強調當事人之間的合意,即承運人和托運人在運輸合同中對此種違約金作出明確約定。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496條的規(guī)定:如果此種違約金是以格式條款的形式規(guī)定的,承運人應當以合理方式提示托運人注意該條款,并按照托運人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如果提供格式條款的承運人未履行提示或說明義務,致使托運人未注意或理解該違約金條款,托運人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內容。格式條款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運輸合同中的條款,也可以是承運人官方網站上的公告或承運人與托運人往來郵件中的聲明。無論表現(xiàn)為哪種形式,只要符合格式條款的特征①,就應當認定為格式條款。[4]在泉州安通物流有限公司與天津至臻化工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海上、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案和泉州安通物流有限公司與遠方供應鏈科技(廣州)股份有限公司海上、通海水域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案中,廈門海事法院均認為:原告主張被告支付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違約金的合同依據(jù)是訂艙網站公布的《貨物單證管理規(guī)定》,而該內容系加重被告責任的格式條款,原告沒有證據(jù)證明以合理方式提醒被告注意該內容,也無證據(jù)證明被告確認過該內容;因此,該內容不足以認定為雙方合同約定。最終廈門海事法院沒有支持原告的此項訴訟請求。

1.3 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違約金系懲罰性違約金

2019年7月2日,馬士基大中華區(qū)發(fā)布公告:自2019年8月1日起,大中華地區(qū)出口至全球的危險貨物如發(fā)生錯報、瞞報、漏報等情況,相關客戶須按照每個自然箱15000美元的標準支付違約金,同時馬士基將就因錯報、瞞報、漏報危險貨物而導致的全部損失和費用向責任方索賠。2021年8月31日,中遠海運集運發(fā)布公告:自即日起對謊報、瞞報、誤報危險貨物的客戶按每個自然箱20 000美元的標準收取特殊操作費,同時將就因此而導致的全部損失和費用向責任方索賠。其他船公司也發(fā)布了類似公告。需要明確的是:盡管中遠海運集運在公告中使用的是“特殊操作費”一詞,但其性質依然為違約金;此外,有的船公司(如長榮海運)還在類似公告中使用“罰金”一詞,但該“罰金”并非行政法意義上作為行政處罰方式的罰款,而是民法上作為違約責任形式的違約金。

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違約金究竟屬于賠償性違約金還是懲罰性違約金,涉及賠償性違約金與懲罰性違約金的區(qū)分問題。關于兩者的區(qū)分標準,目前理論界主要有損失比較說、責任并行說和目的說等三種代表性學說。損失比較說認為:若約定的違約金不高于實際損失,則為賠償性違約金;若約定的違約金高于實際損失,則超出實際損失的部分為懲罰性違約金。[5]責任并行說認為:不排斥強制履行或損害賠償?shù)倪`約金為懲罰性違約金,排斥強制履行或損害賠償?shù)倪`約金為賠償性違約金。[6]目的說認為:若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數(shù)額相對較高,則為懲罰性違約金;若約定不明,則依據(jù)體系解釋、交易習慣或行業(yè)慣例確定;[7]若無法確定,則推定為賠償性違約金。[3]825從各大船公司發(fā)布的公告來看,其向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收取的違約金數(shù)額十分高昂,具有懲罰托運人未嚴格履行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義務的目的,而且此種違約金不排斥損害賠償;因此,無論采取上述哪一種學說,承運人向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收取的違約金均屬于懲罰性違約金。

2 懲罰性違約金在我國法律中的地位

《民法典》第585條關于違約金的規(guī)定與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114條的內容基本相同,僅在相關表述上有所變化①。就違約金的性質而言:可以明確的是,《民法典》第585條規(guī)定的違約金僅指約定違約金,而不包括法定違約金;不明確的是,該條規(guī)定的違約金除包括賠償性違約金外,是否還包括懲罰性違約金。對此,理論界存在以下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該條規(guī)定的違約金不僅包括賠償性違約金,還包括懲罰性違約金,即在約定的違約金高于實際損失的情況下,與損失相等部分的違約金為賠償性違約金,超出實際損失部分的違約金為懲罰性違約金;[8]第二種觀點是,該條規(guī)定的違約金原則上屬于賠償性違約金,但該條第3款規(guī)定的就遲延履行約定的違約金屬于懲罰性違約金,可與履行債務并用;[9]第三種觀點是,該條規(guī)定的違約金僅包括賠償性違約金,不包括懲罰性違約金,即使該條第3款規(guī)定的就遲延履行約定的違約金可與履行債務并用,也不過是對遲延履行的賠償額預定,仍屬于賠償性違約金。[3]825筆者贊同第三種觀點,理由如下。

第一,從文義解釋的角度來看:《民法典》第585條第1款同時規(guī)定違約金和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表明該條款規(guī)定的違約金系作為損害的填補,即為賠償性違約金;該條第2款緊接著對約定違約金的數(shù)額調整作出規(guī)定,應當理解為該條款規(guī)定的違約金也僅包括賠償性違約金。[10]

第二,從違約金的目的來看:賠償性違約金相當于當事人預先估計的損害賠償額,實際上是當事人為了避免未來煩瑣的損害賠償計算過程而預先約定的損害賠償額,故法院或仲裁機構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對高于或低于實際損失的賠償性違約金進行適當調整;而當事人約定懲罰性違約金的目的是擔保債務履行[11]和懲罰違約方[12]702,故當事人在設定懲罰性違約金時并不考慮違約后可能造成的實際損失,從而導致懲罰性違約金的數(shù)額必然與實際損失不完全相符。[12]702由此可見,通過比較違約金數(shù)額與實際損失來判斷違約金屬于懲罰性違約金還是賠償性違約金并不合適。此外,按照“損失比較”的思路來判斷違約金的性質會產生一種悖論,即:違約情形越嚴重,造成的損失越大,違約金的懲罰性質就越弱,補償作用就越大。[13]換言之,如果《民法典》第585條適用于懲罰性違約金,那么懲罰性違約金的懲罰意義將大為削弱。[2]516

第三,從違約金的作用來看:賠償性違約金旨在彌補違約造成的損失,故受害人在請求支付賠償性違約金的同時,不能另行請求債務人賠償損失;而懲罰性違約金旨在懲罰過錯行為,不具有代替損害賠償?shù)淖饔?,故受害人除了請求支付懲罰性違約金外,還可以要求賠償損失。[12]702《民法典》第585條第3款雖然規(guī)定就遲延履行約定的違約金可以與履行債務并用,但此種違約金僅為賠償因遲延履行所生損害的約定,仍屬于損害賠償額的預定,而且并不構成債權人“二重利得”;“[14-15]因此,《民法典》第585條第3款規(guī)定的違約金系賠償性違約金,而非懲罰性違約金。

綜上所述,《民法典》第585條規(guī)定的違約金均系賠償性違約金,不包括懲罰性違約金。盡管《民法典》第585條不調整懲罰性違約金,但這并不代表懲罰性違約金在我國法律上沒有存在空間。[3]825一方面,由于《民法典》奉行自愿原則,當事人可以自由約定懲罰性違約金;另一方面,我國法律對懲罰性違約金的態(tài)度也并不是完全放任的,《民法典》關于無效和可撤銷等制度的規(guī)定仍然可以規(guī)范懲罰性違約金。例如,若當事人關于懲罰性違約金的約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或違反公序良俗,則此種約定無效。

3 未如實中報危險貨物違約金數(shù)額調整

《民法典》第585條第2款規(guī)定的對違約金數(shù)額的調整僅適用于賠償性違約金,而不適用于懲罰性違約金。那么,作為懲罰性違約金的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違約金數(shù)額是否可以調整?筆者就此展開論述。

3.1 調整懲罰性違約金數(shù)額的法理依據(jù)

關于違約金數(shù)額調整的法理依據(jù),理論界主要有誠信原則說、顯失公平說和法律規(guī)定說等三種學說:誠信原則說認為,違約金數(shù)額過高將導致一方當事人因他方違約而獲得暴利,故應當依據(jù)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調整;顯失公平說認為.違約金數(shù)額過高或過低是因當事人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而造成的,法院應當依據(jù)顯失公平規(guī)則予以調整;法律規(guī)定說認為,違約金數(shù)額調整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規(guī)定,不應額外附加適用要件。[12]714

筆者認為調整懲罰性違約金數(shù)額的法理依據(jù)應采誠信原則說,理由如下:第一,根據(jù)《民法典》第151條的規(guī)定,顯失公平的法律后果是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而不是對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作出調整,故顯失公平說在調整違約金數(shù)額的問題上存在理論障礙;第二,根據(jù)前文所述,《民法典》第585條不適用于懲罰性違約金,故不能依據(jù)該條規(guī)定調整懲罰性違約金數(shù)額,即法律規(guī)定說不能解決懲罰性違約金數(shù)額調整問題;第三,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合同雙方均應當依照誠實信用原則履行合同義務,當一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不適當時,另一方在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時也應當符合誠實信用原則,而不能從中獲取暴利。

3.2 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違約金數(shù)額調整原則

依據(jù)誠信原則說,懲罰性違約金數(shù)額可以調整。那么,在調整懲罰性違約金數(shù)額時應當遵循什么具體原則呢?韓世遠教授認為:懲罰性違約金與定金同樣屬于私的制裁,除了性質不同外.兩者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是否預付;因此,建議參照定金的規(guī)定限制懲罰性違約金數(shù)額,即懲罰性違約金數(shù)額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3]835筆者認為,此種觀點值得商榷。雖然懲罰性違約金與定金同樣屬于私的制裁,并且存在很多相似之處,但兩者的區(qū)別也不容忽視。例如,懲罰性違約金要求以債務人的過錯為要件[12]707,而定金則不需要以過錯為適用條件。換言之,懲罰性違約金對違約方主觀過錯程度的要求高于定金。在懲罰性違約金和定金這兩種私的制裁對主觀過錯程度要求并不相同的情況下,對兩者適用同樣標準調整過高數(shù)額恐怕并不合適。

筆者認為,法院和仲裁機構應當尊重當事人對懲罰性違約金數(shù)額的約定,尤其是在涉及商事活動或特殊行業(yè)時。在商事活動中,違約金過高或過低是商事主體參與市場競爭、作出商業(yè)決策的條件之一,法院或仲裁機構對其作出干預時應當保持克制;[16]而特定行業(yè)的某些違約行為不僅會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安全,而且往往難以發(fā)現(xiàn),故有必要約定較高數(shù)額的違約金。[17]只有在懲罰性違約金數(shù)額顯著高于行業(yè)一般水平或使守約方從中獲取暴利的情況下,法院或仲裁機構方可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調整。

就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違約金而言:一方面,如實申報危險貨物是海上貨物運輸中托運人的一項特別重要的義務,若托運人違反該項義務,極有可能導致承運人未按照危險貨物運輸?shù)南鄳獦藴驶蛞髮ξkU貨物進行照料或采取措施,從而引發(fā)嚴重事故,造成重大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另一方面,海上貨物運輸往往是商主體之間的商事行為,承運人和托運人在就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約定高額懲罰性違約金時,已經對商事活動中的風險有所考量?;谏鲜鲈?,筆者認為,法院或仲裁機構應當尊重承運人和托運人關于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違約金的約定,不對該違約金數(shù)額進行調整,除非該違約金數(shù)額顯著高于行業(yè)一般水平或使承運人從中獲取暴利。

3.3 未發(fā)生事故時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違約金數(shù)額

托運人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行為嚴重違反其在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的義務,對海上運輸安全造成極大威脅;但在實踐中,并非所有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情形都會引發(fā)海上貨運事故。例如:托運人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情況在啟運港即被發(fā)現(xiàn),從而避免后續(xù)發(fā)生海上貨運事故;或雖然托運人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情況在運輸途中或到達目的港時才被發(fā)現(xiàn),但并未引發(fā)海上貨運事故。在上述情形下,托運人能否以未發(fā)生海上貨運事故為由要求降低約定的懲罰性違約金數(shù)額呢①?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第一,無論托運人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行為是否造成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等后果,托運人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主觀過錯程度是一致的。換言之,并非僅在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下,托運人的主觀過錯才更大,而在未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下,托運人的主觀過錯就可以或多或少地被原諒。

第二,在《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和《船舶載運危險貨物安全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定》等行政法規(guī)或部門規(guī)章對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行為規(guī)定行政處罰的情況下,瞞報、謊報、漏報危險貨物的情形依然頻繁發(fā)生,其原因之一在于處罰力度不夠,即對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的處罰遠不及其從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行為中獲得的利潤。[18]為了避免發(fā)生瞞報、謊報、漏報危險貨物的情形,保障海上貨運安全,承運人向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收取高額懲罰性違約金,以加重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的負擔和責任。如果此種違約金可以因托運人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行為沒有造成嚴重后果而降低,那么托運人更會抱著僥幸心理去瞞報、謊報、漏報危險貨物。這樣一來,承運人收取懲罰性違約金的做法便無法有效解決托運人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問題,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仍然會從其過錯行為中獲取高額收益。

第三,在當事人關于懲罰性違約金的約定合法、有效的前提下,違約方應當就違約行為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這不僅是對違約方的懲罰,更是對更多合同主體誠信、守約的鼓勵;不僅是文明和法治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糾

綜上所述,即使托運人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行為并未引發(fā)海上貨運事故,托運人仍然需要支付約定數(shù)額的懲罰性違約金,而無權以未發(fā)生海上貨運事故為由要求減少違約金數(shù)額,并且承運人有權要求托運人對因開箱檢查等造成的實際損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4 結束語

盡管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已經對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行為規(guī)定行政處罰,但由于處罰力度不夠,托運人瞞報、謊報、漏報危險貨物的情形依然頻繁發(fā)生。為了督促托運人按約定履行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合同義務,從而保障海上貨運安全,承運人向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托運人收取高額懲罰性違約金。在承運人和托運人就此種高額懲罰性違約金達成合意的情況下,法院或仲裁機構應當尊重當事人關于該違約金的約定,除非該違約金數(shù)額顯著高于行業(yè)一般水平或使承運人從中獲取暴利。即使未如實申報危險貨物的行為未引發(fā)海上貨運事故,托運人也應當全額支付約定的違約金,而無權要求減少違約金數(shù)額。參考文獻:

[1]施靜嫻,趙瑜頡.危險貨物集裝箱瞞報、謊報行為原因及治理建議一以寧波舟山港寧波港域為例[J].集裝箱化,2020,31(11):6-9.

[2]謝鴻飛.合同法學的新發(fā)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3]韓世遠,合同法總論[M].4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4]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245.

[5]姚明斌,《合同法》第114條(約定違約金)評注[J].法學家,2017(5):154—174.

[6]崔建遠,合同法[M].6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392.

[7]沈德詠,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255—256.

[8]孫瑞璽,論違約金的性質——以《合同法》第114條為視角[J].法學雜志,2叭2,33(4):38.45.

[9]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M].3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626.

[10]陳岳.違約金酌減規(guī)則的適用對象——以《合同法》114條第2款為中心[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0(S1):l26—129.

[11]鄧輝,王浩然,《民法典》違約金制度的功能優(yōu)化[J].財經法學,2021(2):46.59.

[12]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M].3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13]陳學明.懲罰性違約金的比較研究(上)[J].比較法研究,1989(Z1):47—55.

[14]韓世遠,違約金的理論問題——以合同法第114條為中心的解釋論[J].法學研究,2003(4):15.30.

[15]羅昆.違約金的性質反思與類型重構——一種功能主義的視角[J].法商研究,2015,32(5):100—110.

[16]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二)[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779.

[17]李舒,趙躍文,馬曉琦,最高法院:約定畸高的違約金計算標準,法院可否依職權調減?[EB/0L].(2021—09—19)[2021—11—13].hnps://mp.weixin.qq.com/s/8Qn00Pd69coabyl5v9YZfA.

[18]崔剛,海運集裝箱危險貨物謊報瞞報行為原因及對策研究[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40(4):18.21.

[19]李東琦.論懲罰性違約金的調整[J].當代法學,2013,27(6):80·85.

猜你喜歡
托運人違約金懲罰性
《海商法》修改背景下FOB實際托運人的定義、權利探析與重構
世界海運(2023年8期)2023-08-22 02:39:04
FOB價格條件下的實際托運人責任分析
論FOB價格條件下實際托運人的識別及其權利義務
時代人物(2020年35期)2020-12-08 23:05:59
違約金約定過高,還能反悔么?
金橋(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56
懲罰性損害賠償判決承認與執(zhí)行問題研究
違約金額能否隨意訂
我國消費者保護懲罰性賠償?shù)男掳l(fā)展
大航海時代——托運人對P3聯(lián)盟的期待與擔心
對外經貿(2014年4期)2014-02-27 13:55:29
我國消費者保護懲罰性賠償?shù)男掳l(fā)展
淺論違約金責任
黑龍江史志(2013年9期)2013-08-15 00:46:01
泰安市| 沙田区| 镇坪县| 大同市| 正蓝旗| 崇明县| 南乐县| 绍兴市| 太白县| 盱眙县| 扶绥县| 威信县| 衢州市| 那曲县| 达拉特旗| 安义县| 云安县| 浦北县| 恩平市| 枣阳市| 荥经县| 庄浪县| 苗栗市| 扎囊县| 长宁县| 濮阳市| 繁峙县| 佛山市| 固阳县| 仁寿县| 蒲江县| 集贤县| 宁乡县| 车致| 龙州县| 华亭县| 江山市| 昆山市| 柳林县| 西乌|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