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峰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每到冬季生產(chǎn)隊農(nóng)閑的時候,父親總會騎上家中唯一的交通工具“大鐵驢”(老式自行車),騎行百余里去河北與山東交界的無棣縣或樂陵縣,用家中的紅高粱去換那里的甘薯干,以改善當(dāng)時單調(diào)乏味的飲食。母親用石磨把父親換來的甘薯干磨成極細(xì)的甘薯面,搭配少許玉米面,或搭配少許黃豆面,有時還加上少許豬油,制成各種全家都喜歡的風(fēng)味小吃食。至今回想起來還回味無窮。
甘薯各地叫法稍異,有番薯、紅薯、黃薯、白薯之稱。李時珍說:“甘薯出交廣南方……南人當(dāng)米、谷、果食,蒸炙皆香美。”又據(jù)嵇含《南方草木狀》云:“珠崖之不業(yè)耕者惟種此,蒸切曬收,以充糧糗,名薯糧。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此說雖有些言過其實,但薯能代糧,常吃可使人益壽是事實。甘薯含糖十分豐富,維生素A和維生素C含量可觀。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血、暖胃、益肺”等功能。趙學(xué)敏《本草綱目拾遺》認(rèn)為,甘薯“補中,和血暖胃,肥五臟”。白皮者同肉煮,益肺氣,生津;煮時加生姜片,調(diào)中與姜棗同功。
甘薯可供人體大量膠原和黏液多糖類物質(zhì),此為一種多糖蛋白質(zhì)的混合物,能保持人體動脈血管的彈性;保持關(guān)節(jié)腔里的關(guān)節(jié)面和漿膜腔的潤滑作用;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jié)締組織萎縮,能防止膠原病的發(fā)生。因此,經(jīng)常食用甘薯可預(yù)防心血管系統(tǒng)的脂肪沉著,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另外,甘薯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而脂肪含量卻很少,相比之下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容易增加熱能;使皮下脂肪減少,防止肥胖癥。同時增加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發(fā)生眼干燥癥的危險及預(yù)防某些癌癥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第一條建議是食物多樣化,以谷物為主,其中薯類要占1/4~1/3。薯類脂肪含量少,產(chǎn)生的熱量較低,可做多種主食品種和風(fēng)味小吃?,F(xiàn)介紹幾款甘薯餅類吃法。
桂花甘薯餅 甘薯500克,豆沙100克,蜜桂花10克,蜜橘餅、蜜冬瓜糖各25克,面粉100克,白糖100克,色拉油500克。甘薯洗凈蒸熟,去皮,壓成泥狀,加入面粉揉勻。再把蜜橘餅、蜜冬瓜糖剁碎,加蜜桂花、豆沙、白糖混合一起拌勻成餡。把和成的餡揉成條,揪成24個劑子,分別包上豆沙餡,捺成直徑7厘米的餅。炒鍋放油,六成熱時放入甘薯餅,炸3分鐘,呈金黃色時撈出,瀝凈油即可食用。
其質(zhì)地酥嫩,桂花香味,豆沙餡甜,爽口不膩。有疏肝理氣、醒脾開胃、活血益氣的功效。
黃豆甘薯餅 甘薯1000克,面粉300克,堿面0.5克,熟黃豆面20克,植物油1500克,紅糖150克。甘薯洗凈去皮,入籠蒸熟,加入面粉100克,紅糖100克,堿面適量,揉勻成泥狀,分成30份。另外的面粉200克加水75克,揉成面團(tuán),稍餳一下,分成30份。每份搟成面皮,分別包入一份甘薯泥團(tuán)。將面皮合口處捏攏,用手壓成橢圓形。勺中倒油,六成熱時下甘薯餅炸至金黃色,即可瀝油食用。
其色澤鮮艷,口感酥香。具有辛溫解表、健脾和胃的作用。
江米甘薯餅 甘薯500克,糯米面200克,紅棗泥100克,大豆油50克,白糖50克,香精少許。甘薯洗凈蒸熟去皮,壓成細(xì)泥,加入糯米面和適量清水揉勻,搓成條,揪成每個25克左右的劑子,逐個包入用棗泥、白糖、香精和成的餡,再按壓成直徑7厘米的餅。炒鍋放火上,倒人大豆油,放入薯米餅坯,用小火煎至兩面金黃色熟透時,出勺裝盤食用。
其外皮香脆,內(nèi)里軟嫩,清香適口。具有溫中益氣、補脾健胃的功效。
豬肉甘薯餅 甘薯500克,通脊肉100克,蛋清一個,濕淀粉50克,大豆油150克,精鹽、醬油、蔥花各適量。甘薯洗凈煮熟,去皮搗成泥狀。通脊肉切細(xì)末,加入精鹽、醬油、蔥花、蛋清、濕淀粉、甘薯泥等攪拌均勻,做成10個圓餅,放油鍋中微火煎熟即可食用。
其香酥適口,趁熱食用,味道鮮美。具有暖胃和血、益肺生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