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玲芬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闭驹诤贾莸慕嵌?,如果把這句諺語中的“蘇”,當做北宋詩人蘇東坡的“蘇”,也未嘗不可。
眾所周知,蘇東坡與杭州的因緣頗深,密不可分。杭州有蘇東坡,是莫大的幸運。而蘇東坡,又注定要為杭州留名青史。他曾兩度為官杭州,給這個美麗的城市,留下許多動人故事。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杭州大學讀書時,常與同學游西湖,流連于蘇白二堤、六橋煙水之間。那時的我,讀著蘇東坡的詩,漫步蘇堤,從“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慢慢認識了西子湖,見識了其晴晴雨雨、四季各異的秀麗風光和“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豐富表情??傄詾槲骱焐褪沁@么美,這么醉人。殊不知,前有白居易,后有蘇東坡,一代又一代先賢,為構(gòu)建這片湖光山色前赴后繼,鞠躬盡瘁。
那時的我,年少天真,羨慕詩人在西子湖畔的望湖樓上,詩酒流連,風花雪月,興致所至,寫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的美麗詩篇,卻讀不懂其“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后面的內(nèi)心獨白,“高處不勝寒”。
蘇東坡年少及第,名動京城,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何等意氣風發(fā)。豈知,緊隨而來,宦海浮沉,他那兼濟天下的雄心壯志,與清高獨立的文人個性,終難達成和解。一切都無法選擇,任憑命運驅(qū)使。仿佛是天意,他選擇了杭州,杭州也選擇了他。
北宋熙寧四年(1071),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遭貶,第一次來到杭州任通判。元祐四年(1089),他又被貶,第二次到杭州任知州。兩次被外放守杭凡五年,蘇東坡既悲且喜。雖說仕途不順,未能報效國家,但至少能擁有西湖這片美麗山水,未嘗不是件快活事。更何況,在遠離京城的杭州,他照樣可以有所作為,造福一方,做一個百姓眼里的好官。
那時的我,獨愛蘇白二堤的桃李芬芳、三潭印月的曼妙多姿,吟誦著蘇東坡的“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更羨慕詩人可以擁湖山入懷,盡情徜徉于天地間。殊不知,正是這位蘇太守,以詩人的想象與智慧,創(chuàng)造美麗與安寧,才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西子湖。
當蘇東坡再次來到杭州時,面對曾經(jīng)美麗的西湖瀕臨淤塞而廢,他痛心疾首,上書呼吁:“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
得到朝廷批準后,蘇東坡隨即動員二十萬民工,大規(guī)模治理西湖。又利用湖泥葑草,在湖上筑成一條長堤。長堤上,又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座拱橋。從此,長堤臥波,連接南山北山,西湖又添一道嫵媚的風景線。這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偉大壯舉。為紀念其功績,這條長堤被稱作“蘇堤”。蘇堤景色四時不同,晨昏各異。尤其是春晨,六橋煙柳,燕語鶯聲,風光最是動人。南宋時,將“蘇堤春曉”列為“西湖十景”之首。
為防止西湖再被水草淤塞,蘇東坡還在湖上建了三處石塔,禁止在石塔以內(nèi)的水域種植水草。這三座石塔亭亭玉立于波光瀲滟之上,每逢皓月中天,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云影溶成一片。不經(jīng)意間,“三潭印月”又成西湖一景。
當西湖大堤筑成的時候,感恩戴德的杭州人民,殺豬宰羊,紛紛送給太守。蘇東坡推辭不得,便別出心裁,請廚子們將大家送的豬肉做成了香噴噴的紅燒肉,全部送到大堤上,請杭州人民來一次大會餐。而這道紅燒肉,便是大家熟知的東坡肉,后來成為樓外樓的當家菜品之一。人們到杭州旅游,都會慕名走進樓外樓,品味這久負盛名的東坡肉。
人間至味是清歡。蘇東坡一生屢遭貶謫,大部分時間在地方做官。無奈下放杭州,對他來說,未嘗不是一番人生至味,這從他千百首吟詠杭州西湖的詩篇中,可以讀出一 二。
“游人尋我舊游處,但覓吳山橫處來?!倍嗄暌院?,當他再經(jīng)歷無數(shù)次沉浮之后,從偏遠的海南島獲赦北歸時,他沒回眉州老家,卻選擇了常州養(yǎng)老,因為常州近鄰杭州,可以隨時到西湖一游。可惜,不久他便一病不起,溘然長逝。雖然,他再沒有來杭州舊地重游,“還來一醉西湖雨”,但杭州再也不能沒有他。后人為感念白居易、蘇東坡對西湖的恩德,孤山建有白、蘇二公祠,永志紀念。
“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闭缣K東坡在《懷西湖寄晁美叔同年》一詩中所說,西湖是天下難得的美景,西湖的美,誰又識得全?那時,我常在孤山之中山公園的亭中小坐,亭匾所題“西湖天下景”,正是從蘇詩而來。詩人留給西湖的又何止這些?
西湖是杭州的眉目,而蘇堤,更是蘇東坡畫在西湖上的一道眉。畫眉深淺入時無?春夏秋冬,西湖清景皆不同,如深深淺淺的眉影,怎么看都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