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吲哚酚類糖苷酶顯色底物6-氯-3-吲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工藝研究

2022-10-10 01:55李新章周清浩范高福胥振國
新鄉(xiāng)學院學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吲哚糖苷酶底物

尹 偉,胡 琪,李新章,周清浩,范高福,胥振國

(1.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 生物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8000;2.南通睿灃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 化學成分分析中心,江蘇 南通 226000;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中科院軟物質化學重點實驗室,安徽 合肥 230026)

近年來, 由病原微生物導致的疾病, 如禽流感(H7N9、H5N1)、非典型肺炎(SARS)以及目前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等所感染的疾病,傳染性都極強,通常能夠造成世界性的大流行[1-4],因此在對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方面,務必做到精準、快速、高效和簡便。 傳統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檢測過程較為繁瑣,檢測持續(xù)周期長,亦可能出現一定的誤差。

顯色培養(yǎng)基是指在傳統的微生物分離培養(yǎng)基中加入了一類特殊的化學合成底物的新型培養(yǎng)基,在微生物培養(yǎng)過程中, 通過微生物代謝產生特異性的酶而顯色,最終根據不同顏色對各菌群進行鑒別[5-7]。培養(yǎng)基顯色底物主要有4-甲基傘形酮類、吲哚酚類等,此方法在微生物的檢測應用上,有效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檢測的準確性,同時又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應用前景十分廣泛。

有研究報道[8-9],利用苯胺、鹵代物、N-(2-羧基)苯基甘氨酸及2-氯-6-氟苯甲醛等作為起始合成原料合成吲哚酚類顯色底物,終產物的收率、純度以及反應時間均存在一定的不足。 本研究在前期實驗基礎上, 以常見試劑鄰氨基苯甲酸為原料合成吲哚酚類糖苷酶顯色底物6-氯-3-吲哚-β-D-葡萄糖苷,通過鹵化等反應得到目標產物, 整體收率有大幅度的提升,顯現出很多優(yōu)點:(1)初始原料鄰氨基苯甲酸價格低廉,容易購買;(2)合成路線步驟相對較少;(3) 實驗過程中涉及的易燃易爆有毒等化學試劑較少,相對環(huán)保。 上述多方面的合成優(yōu)點為此顯色底物的綜合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同時,實驗中對所有合成中間體進行了結構表征,優(yōu)化了該檢測底物的合成工藝路線,以期高效簡便地合成此目標化合物。

1 合成路線的選擇

吲哚酚類顯色底物的合成改造主要集中在苯環(huán)上, 一般都是在這些位置引入鹵素或硝基等進行修飾,以達到既保證其具有較好的顯色效果,又降低合成的原料成本,提高目標物收率的目的。 在參考了相關文獻[10]之后,最終確定了合成方案,見圖1。

圖1 顯色底物6-氯-3-吲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工藝路線

2 實驗部分

2.1 試劑與儀器

(1)實驗試劑:鄰氨基苯甲酸[西亞化學科技(山東)有限公司],冰醋酸(河北鴻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雙氧水(安德化工有限公司),NaHSO3(宜興市錦程化工有限公司),NaOH(四川佰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氯乙酸鈉(淄博魯碩化工有限公司),碳酸鈉(濟南元素化工有限公司),鹽酸(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乙酸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乙酸酐(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乙醇(濟寧博誠化工有限公司),CH2Cl2(濟南啟辰化工有限公司),無水硫酸鎂(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無水硫酸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CH3ONa(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CH3OH(濟寧博誠化工有限公司),乙酸乙酯(山東辰宇化工有限公司)。

(2)實驗儀器:旋轉蒸發(fā)儀(RE-2000A,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電子天平(MF1035C,濟南愛來寶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DZF-6210A,蘇州納美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集熱式加熱攪拌器(DF-101S,上海梅潁浦儀器儀表制造有限公司),紫外燈(ZF-2,杭州齊威儀器有限公司),循環(huán)水真空泵(SHZIII,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硅膠柱(100~200 目,200~300 目,青島海洋化工有限公司)。

2.2 實驗過程

2.2.1 化合物7(5-碘-2-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在100 mL 的三頸燒瓶中, 加入鄰氨基苯甲酸2.5 g(0.018 mol)、冰醋酸30 mL,攪拌溶解,隨后加入2.3 g(0.009 mol)碘粒,繼續(xù)攪拌,反應液呈深棕色, 待燒瓶中固體完全溶解時, 滴加雙氧水0.31 g(0.009 mol,30%),在20 min 內滴加完畢,反應體系升溫至60 ℃,反應3.0 h。 每隔0.5 h,用TLC 點板跟蹤反應情況。待反應完成后,將燒瓶中反應產物緩慢倒入NaHSO3(1.0 mol/L,50 mL)中,繼續(xù)攪拌1.5 h,析出黃色固體,抽濾、用水洗滌3 次,最終得到黃色固體,收率達95.8%。1H-NMR(500 MHz,DMSO-d6)δ:7.90(d,J=2.2 Hz,1H),7.51(dd,J=8.5,2.2 Hz,1H),6.64(d,J=8.3 Hz,1H)。

2.2.2 化合物6(5-碘-2-羧基甲基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在100 mL 的三頸燒瓶中加入5-碘-2-氨基苯甲酸2.5 g(0.01 mol)、NaOH 0.4 g(0.01 mol)及H2O 10.0 mL,攪拌0.5 h 至固體溶解,溶液澄清。 同時在燒杯中加氯乙酸鈉1.33 g(0.012 mol)、碳酸鈉1.0 g(0.012 mol)及H2O 30 mL,不斷攪拌至全溶解,隨后用恒壓滴液漏斗緩慢滴加至三頸燒瓶中,0.5 h滴加完畢,升溫至80 ℃,恒溫反應18 h,在反應過程中,用TLC 點板跟蹤反應情況,直至原料點沒有變化為止,停止反應。使用10%鹽酸調pH 值(pH=3.0),過濾重結晶得到白色固體, 收率達60.6%。1H-NMR(500 MHz,DMSO-d6) δ:8.00 (d,J=2.1 Hz,1H),7.48(dd,J=8.7,2.1 Hz,1H),6.46(d,J=9.1 Hz,1H),3.96(s,2H)。

2.2.3 化合物5(N-乙?;?5-碘吲哚-3-乙酸酯)的合成

在100 mL 的三頸燒瓶中加入5-碘-2-羧基甲基氨基苯甲酸2.5 g(0.008 mol)、乙酸酐20.0 mL,攪拌溶解,在持續(xù)攪拌狀態(tài)下加入乙酸鈉2.9 g(0.07 mol),隨后反應升溫至125 ℃,攪拌、回流反應4.0 h。 反應無氣泡產生時,停止反應。 在攪拌下加入冰水,有固體產生,繼續(xù)攪拌1.0 h 后,在4 ℃下放置過夜,抽濾得到深棕色固體。用硅膠柱純化[V(乙酸乙酯)∶V(石油醚)=1∶6], 得固體收率為67.8%。1H-NMR(500 MHz,DMSO-d6) δ:8.13(d,J=8.5 Hz,1H),7.90(d,J=1.4 Hz,1H),7.11 (dd,J=8.5,1.8 Hz,1H),2.63 (s,3H),2.35(s,3H)。

2.2.4 化合物4(N-乙?;?6-氯-3 吲哚酮)的合成

在100 mL 的三頸燒瓶中加N-乙?;?6-氯吲哚-3-乙酸酯1.5 g(0.006 mol)、乙醇20 mL,攪拌至固體完全溶解,同時將Na2SO31.83 g(0.015 mol)溶于15.0 mL H2O 中,緩慢滴加至三頸燒瓶中,0.5 h 滴加完畢,隨后升溫至回流,反應8 h。 反應過程中用TLC 點板跟蹤反應情況。 反應結束時,將溶液轉移至單口瓶中,減壓濃縮除去乙醇,加入乙酸乙酯萃取3次,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最終得到固體產物,收率達87.2%。1H-NMR(500 MHz,DMSO-d6)δ:8.42(s,1H),7.65 (d,J=7.9 Hz,1H),7.30 (dd,J=8.1,1.7 Hz,1H),4.62(s,2H),2.25(s,3H)。

2.2.5 化合物3(溴代四乙酰葡萄糖)的合成

向250 mL 的三頸燒瓶中加入五-O-乙?;?β-D-吡喃葡萄糖5.0 g(0.013 mol)、干燥CH2Cl2100 mL,攪拌溶解,整個過程于冰浴中進行,將HBr 的冰醋酸溶液(45%,30 mL)緩慢滴加至反應瓶中,滴加完畢后, 室溫攪拌12 h, 整個反應過程用TLC 點板跟蹤反應情況。反應結束后,加入CH2Cl2(50 mL),用飽和NaHCO3溶液洗滌5 次。 分出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鎂干燥,過濾,減壓濃縮,得淡棕色油狀物,用石油醚及乙醚混合溶劑重結晶, 得到白色固體, 收率達90.3%。1H-NMR(500 MHz,CDCl3) δ:6.60(d,J=3.91 Hz,1H),5.51(t,1H),5.22 (t,1H),4.83 (t,1H),4.31(m,2H),4.15(m,1H)。

2.2.6 化合物2 [(1-乙?;?6-氯吲哚-3-基)-2,3,4,6-四乙?;?β-D-葡萄糖苷]的合成

在N2保護及冰浴條件下, 向100 mL 的三頸燒瓶中加入N-乙?;?6-氯-3-吲哚酮1.00 g(0.005 mol)、NaNH20.2 g(0.005 mol)及CH2Cl250 mL,攪拌1 h。用CH2Cl2(30 mL)溶解溴代四乙酰葡萄糖3.93 g(0.01 mol),滴加至三頸瓶中,室溫攪拌反應12 h,整個反應過程用TLC 點板跟蹤反應情況。 反應結束后分液,用無水硫酸鈉干燥,使用柱色譜法[V(石油醚)∶V(乙酸乙酯) =3∶1]純化及乙醇重結晶,得到白色固體,收率達48.9%。1H-NMR (500 MHz,DMSOd6) δ:8.32(s,1H),7.51(s,1H),7.42(d,J=8.2 Hz,1H),7.35(dd,J=8.0,2.1 Hz,1H),5.51(d,J=8.2 Hz,1H),5.42(t,J=9.7 Hz, 1H),5.15(dd,J=9.9,8.2 Hz,1H),5.08 (t,J =9.7 Hz,1H),4.09 ~4.25 (m,3H),2.65(s,3H),2.02(dd,J=19.0,17.4 Hz,12H)。

2.2.7 化合物1 (6-氯-3-吲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

向100 mL 的三頸燒瓶中加入(1-乙酰基-6-氯吲哚-3-基)-2,3,4,6-四乙?;?β-D-葡萄糖1.0 g(0.002 mol)、無水CH3OH 40 mL,攪拌1 h,隨后加入KOH 0.1 g(0.002 mol),室溫攪拌反應4.0 h,溶液濃縮,有固體產生,抽濾,用甲醇洗滌,干燥,使用硅膠柱色譜法(純乙酸乙酯)純化,最終得到產物,收率達90.3%。1H-NMR (500 MHz,DMSO-d6) δ:10.67(s,1H),7.53 (d,J=8.4 Hz,1H),7.31 (d,J= 1.6 Hz,1H),7.17 (d,J =2.2 Hz,1H),6.92 (dd,J =8.6,1.8 Hz,1H),5.36(d,J=4.5 Hz,1H),5.22(d,J=4.3 Hz,1H),5.02(d,J=5.6 Hz,1H),4.63(t,J=5.9 Hz,1H),4.59(d,J=7.2 Hz,1H),3.65 ~3.78(m,1H),3.55(dt,J=11.4,6.2 Hz,1H),3.22(tt,J=7.5,3.7 Hz,3H),3.12(td,J=9.1,8.7,4.8 Hz,1H);13C-NMR(125 MHz,DMSOd6)δ:137.8,133.8,126.7,119.5,119.0,112.7,111.6,104.7,77.7,77.1,73.9,70.6,61.5。

2.3 實驗結果

2.3.1 化合物2 的合成影響因素

本研究對化合物(1-乙?;?6-氯吲哚-3-基)-2,3,4,6-四乙?;?β-D-葡萄糖苷的不同反應工藝條件進行了單因素優(yōu)化,旨在得到最佳的合成條 件[11-12]。 具體反應式如圖2 所示。

圖2 化合物2 的合成路線

(1)反應物投料比對生成物收率的影響

設定NaNH2的加入量為1 mol, 反應物N-乙?;?6-氯-3-吲哚酮與溴代四乙酰葡萄糖的物質的量比分別為1∶1,1∶2,1∶3,1∶4,在室溫下反應12 h,考察2 種化合物的投料比對反應產物的影響。 結果見表1。 由表1 可知,當N-乙?;?6-氯-3-吲哚酮的投料量恒定時, 增加化合物溴代四乙酰葡萄糖的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產物的收率;當兩者的投料比達1∶3 時,產物的收率基本趨于穩(wěn)定,反應過程接近平衡狀態(tài); 繼續(xù)加入過多的溴代四乙酰葡萄糖,收率提高不明顯,而且會造成原料的浪費,增加目標產物合成的成本。 因此選定反應物的投料比為1∶3。

表1 反應物投料比對生成物收率的影響

(2)NaNH2的量對生成物收率的影響

以N-乙?;?6-氯-3-吲哚酮加入量1 mol 為基準, 反應物料N-乙?;?6-氯-3-吲哚酮和溴代四乙酰葡萄糖的物質的量比為1∶3,N-乙?;?6-氯-3-吲哚酮與NaNH2的物質的量比分別為1∶1,1∶2,1∶3,1∶4,在室溫下反應12 h,考察NaNH2的量對生成物收率的影響。 結果見表2。 由表2 可知,適量地增加NaNH2的投料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反應的進行, 但是當NaNH2過量到一定程度時,NaNH2會影響溴代四乙酰葡萄糖的穩(wěn)定性,進而影響生成物的收率。 因此確定反應中N-乙?;?6-氯-3-吲哚酮與NaNH2的物質的量比為1∶2。

表2 NaNH2 量對生成物收率的影響

(3)反應時間對生成物收率的影響

設定反應物N-乙酰基-6-氯-3-吲哚酮與溴代四乙酰葡萄糖的物質的量比為1∶3、N-乙酰基-6-氯-3-吲哚酮與NaHN2的物質的量比為1∶2,在室溫下分別反應8、10、12 和14 h, 探究反應時間對生成物收率的影響。 結果見表3。 由表3 可知,當反應進行12 h 時,產物收率最大。

表3 反應時間對生成物收率的影響

2.3.2 化合物1 的合成影響因素[12-13]

本實驗中6-氯-3-吲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路線的具體反應式如圖3 所示。

圖3 化合物1 的合成路線

(1)不同堿對產物收率的影響

設定(1-乙酰基-6-氯吲哚-3-基)-2,3,4,6-四乙酰基-β-D-葡萄糖的投料量為1 mol, 不同堿(K2CO3、KOH、 NaOH 、NaNH2)的用量也為1 mol,在室溫下反應4 h,考察不同堿對產物收率的影響。 結果見表4。 由表4 可知, 當反應過程中選取KOH 作為堿時,反應產物的收率最高。

表4 不同堿對產物收率的影響

(2)KOH 的量對產物收率的影響

設定(1-乙?;?6-氯吲哚-3-基)-2,3,4,6-四乙?;?β-D-葡萄糖的投料量為1 mol,KOH 的用量分別為0.5、1.0、1.5 和2.0 mol,在室溫下反應4 h,考察KOH 用量對產物收率的影響。結果見表5。由表5 可知,當(1-乙?;?6-氯吲哚-3-基)-2,3,4,6-四乙?;?β-D-葡萄糖與KOH 的投料比為1∶1 時, 反應產物的收率最大,增加堿的量,產物收率并未有明顯變化。

表5 KOH 用量對產物收率的影響

3 討論與結論

近些年,顯色培養(yǎng)基在食品行業(yè)、醫(yī)藥臨床等病原微生物的檢測領域應用非常廣泛,它有效保證了病原微生物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同時又保證了檢測過程的時效性, 簡化了傳統病原微生物檢測過程[13-15]。吲哚酚類糖苷酶顯色底物β-D-葡萄糖苷是病原微生物檢測過程中常見的底物, 具有檢測靈敏度高、操作簡單等特點。

葡萄糖苷的構型主要分為α 與β 兩種, 其中,β-D-葡萄糖苷具有動力學穩(wěn)定構型[16],有文獻報道[17-18],葡萄糖苷的合成產物中大多數都以α 與β的混合構型同時存在, 若能有效合成具有單一構型的β-葡萄糖苷,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病原微生物檢測的準確性及靈敏度。

6-氯-3-吲哚-β-D-葡萄糖苷主要用于能夠產生β-D-葡萄糖苷酶的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如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在自身代謝過程中產生β-D-葡萄糖苷酶,利用這一特性,檢測過程中,將6-氯-3-吲哚-β-D-葡萄糖苷用作β-D-葡萄糖苷酶的檢測底物,在其水解后, 有效解離出游離的色原6-氯-3-羥基吲哚,同時經過催化氧化反應后,產生了肉眼可見顏色的雙吲哚產物, 進而確定β-D-葡萄糖苷酶的存在,最終檢測出大腸桿菌病原微生物。

本文以試劑鄰氨基苯甲酸作初始原料, 經過鹵化、?;⑺獾确磻?,對吲哚酚類糖苷酶顯色底物6-氯-3-吲哚-β-D-葡萄糖苷進行了全合成,經核磁氫譜對化合物結構進行表征, 分析了合成過程中關鍵的影響因素(反應時間、投料比及堿的用量等),最終確定了目標化合物的最佳合成路線。 此合成路線具有原料簡單易得、 合成步驟較少及反應條件相對溫和等特點, 為吲哚酚類糖苷酶顯色底物的綜合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持。

猜你喜歡
吲哚糖苷酶底物
茶條槭葉化學成分的分離鑒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高產糖苷酶非釀酒酵母菌株篩選、鑒定及其發(fā)酵過程中酶活性變化
微泡菌ALW1重組β-半乳糖苷酶的異源表達和酶學性質
替格瑞洛聯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
合成稠環(huán)吲哚研究
對“酶具有專一性”的幾點思考
吲哚骨架7位的羥基化研究
金屬催化下吲哚7位的修飾
分光光度法檢測酶促反應中底物的量
洛克沙砷對不同底物厭氧消化過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