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馨,丁雅潔,劉洋,魏薇,孫琦,賈麗紅
(1.中國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兒少衛(wèi)生與婦幼保健學教研室,沈陽 110122;2.遼寧省肥胖與糖脂代謝疾病重點實驗室,沈陽 110122;3.中國醫(yī)科大學健康科學研究院,沈陽 110122 )
研究[1]顯示,1985年至2014年我國7~18歲學生肥胖檢出率以0.10%/年~0.58%/年的速度增長,2014年7~18歲學生總體肥胖檢出率為7.3%。肥胖是遺傳、環(huán)境因素及生活行為方式等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兒童肥胖是高血壓、高脂血癥、2型糖尿病、脂肪肝及代謝綜合征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并增加了成年期的患病風險[2]。研究[3-4]表明,生命早期因素、膳食結構及飲食習慣等與兒童肥胖的發(fā)生有關。本研究調查小學生的生命早期因素和飲食相關行為,探討生命早期因素和飲食相關行為對兒童超重、肥胖的影響,旨在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制定兒童肥胖防控措施提供依據。
將2019年5月至8月于沈陽市大東區(qū)隨機抽取2所小學的1 736名在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84名(50.9%),女852名(49.1%)。所有學生家長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中國醫(yī)科大學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測量并記錄學生的身高和體質量,計算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由校醫(yī)統(tǒng)一發(fā)放調查問卷,并指導家長和學生共同填寫。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 736份,回收問卷1 736份,根據文獻[5],內容缺失的問卷亦納入研究。調查問卷參考文獻[6-7]設計,問卷內容包括:(1)生命早期因素,分娩方式、出生體質量、從出生到4個月的喂養(yǎng)方式、母乳喂養(yǎng)時間、首次添加輔食時間;(2)飲食行為及飲水情況,是否經常吃早餐、吃飯速度、食欲、是否挑食、喜歡食物的口味、飲水種類;(3)近6個月內零食(堅果類、甜食、小食品、快餐食品、油炸食品、雪糕冷飲類、罐頭食品等)的攝入頻率。食物攝入頻率劃分:經常,≥6 d/周;偶爾,5 d/周;不經常,≤4 d/周。超重、肥胖判定依據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制定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BMI分類標準[8]。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將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據再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超重學生327名(18.8%),其中男192名(21.7%),女135名(15.8%);肥胖學生371名(21.4%),其中男240名(27.1%),女131名(15.4%)。男、女生超重、肥胖率總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689,P<0.001)。7~9歲、10~12歲組超重率分別為17.6%、20.6%,肥胖率分別為23.0%、19.1%,不同年齡組超重、肥胖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77,P=0.079)。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超重、肥胖率比較[n(%) ]Tab.1 Comparison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rates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n(%) ]
結果顯示,與正常組比較,超重、肥胖組剖宮產、首次添加輔食時間<4月齡的比例增高;母乳喂養(yǎng)比例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超重、肥胖組和正常組生命早期指標比較[n(%) ]Tab.2 Comparison of early-life indices between the overweight and obese group and the normal weight group [n(%) ]
結果顯示,與正常組比較,超重肥胖組經常吃早飯、喜歡油膩口味、常喝塑料桶裝水、吃飯速度快、食欲好的比例增高;挑食、喜歡清淡口味、常喝燒開自來水的比例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超重肥胖組和正常組飲食行為各項指標比較[n(%) ]Tab.3 Comparison of dietary behavior indices between the overweight and obese group and the normal weight group[n(%) ]
結果顯示,在近6個月內超重肥胖組經常吃雪糕冷飲類食品的比例高于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超重肥胖組和正常組零食攝入頻率比較[n(%) ]Tab.4 Comparison of snack intake frequencies between the overweight and obese group and the normal weight group [n(%) ]
將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變量(分娩方式、喂養(yǎng)方式、首次添加輔食的時間、喜歡清淡口味、喜歡油膩口味、常喝塑料桶裝水、常喝自來水燒開、吃早餐、吃飯速度、食欲、挑食情況、雪糕冷飲攝入情況)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剖宮產、首次添加輔食的時間<4個月、喜歡油膩口味、吃飯速度快、食欲好、不挑食為超重、肥胖的危險因素(均P<0.05),喜歡清淡口味為超重肥胖的保護因素(P<0.05),見表5。
表5 超重、肥胖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Tab.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mpact factor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續(xù)表)
(續(xù)表)
2014年,中國7~18歲學生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2.1%和7.3%[9]。本調查結果顯示,7~12歲小學生超重率為18.8%,肥胖率為21.4%,明顯高于2014年沈陽地區(qū)小學生超重率(14.2%)、肥胖率(16.0%)[10],也明顯高于全國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因此家長及相關部門應高度關注。本調查中男生超重率、肥胖率高于女生,與以前的研究[11]結果一致。
已有研究[11-12]顯示,分娩方式、出生體質量、喂養(yǎng)方式以及首次添加輔食的時間等因素均與兒童肥胖的發(fā)生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剖宮產和首次添加輔食的時間<4月齡與超重、肥胖發(fā)生呈正相關;而出生體質量和喂養(yǎng)方式與超重、肥胖不相關。研究[13]顯示,剖宮產分娩的嬰兒將來肥胖發(fā)生風險高,可能與腸道菌群紊亂有關。首次添加輔食時間<4月齡的兒童發(fā)生超重、肥胖的風險增加,與周靜等[14]研究結果一致。通常輔助食品中的熱能要高于母乳,嬰兒過早過多攝入熱能可導致體質量增加。近年來,多數研究[15-16]支持高出生體質量(巨大兒)與兒童肥胖發(fā)生有關,但本研究沒有得出兩者具有相關性,可能是本次調查中約90%兒童屬于出生體質量正常,出生體質量高兒童較少所致。
飲食相關行為是影響兒童超重、肥胖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17]顯示不吃早餐、吃飯速度快、食欲好、不挑食可增加肥胖發(fā)生風險。本調查結果顯示,吃飯速度快、食欲好、不挑食、不喜歡清淡口味、喜歡油膩口味是小學生超重、肥胖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不挑食和食欲好可導致兒童過度攝入食物,而進食速度快則會造成飽腹感不能及時達到下丘腦飽食中樞而抑制進食行為,導致攝入較多食物。喜歡油膩口味的小學生往往喜歡吃油炸食物和動物性食物等高熱能食物[18],經常攝入高熱能食物可導致多余能量變?yōu)橹窘M織,從而導致超重、肥胖發(fā)生[19]。清淡口味經常與少油、多蔬菜和水果攝入有關。蔬菜和水果屬于低能量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在維持飽腹感的同時可以減少進食能量高的食物,從而減少超重、肥胖發(fā)生的風險。
綜上所述,剖宮產、<4月齡添加輔助食物、喜歡油膩食物、吃飯速度快、食欲好、不挑食是兒童超重、肥胖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而喜歡清淡口味是兒童超重、肥胖發(fā)生的保護因素。因此,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行為對兒童超重、肥胖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的不足之處:調查對象僅來源于2所小學,其代表性有限;且研究為現況調查,研究結果得出的影響因素僅與超重、肥胖發(fā)生有關,但不是因果關系。因此,小學生超重、肥胖的發(fā)生原因需進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