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李德林
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都是重要的物理學規(guī)律,有些問題看似用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都能解決,實則不然,本文選取幾種學生容易出錯的物理情境并加以分析,透過表象看本質(zhì),加深學生對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的理解程度,提高學生精準選取動量定理或動能定理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例1】如圖所示,MN、PQ是兩條水平放置彼此平行的金屬導軌,勻強磁場的磁感線垂直導軌平面。導軌左端接阻值R=1.5 Ω的電阻,電阻兩端并聯(lián)一電壓表,垂直導軌跨接一金屬桿ab,ab的質(zhì)量m=0.1 kg,電阻r=0.5 Ω。ab棒與導軌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導軌電阻不計?,F(xiàn)用F=0.7 N的水平力向右拉ab,使之從靜止開始運動,經(jīng)時間t=2 s后,ab開始做勻速運動,此時電壓表示數(shù)U=0.3 V。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ab棒勻速運動時,外力F的功率;
(2)ab棒加速運動的距離。
圖1
【解析】(1)ab棒勻速運動時,電路中電流
由平衡條件可得F=BIL+μmg,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BL=1 T·m
所以當ab棒勻速運動時,外力的功率P=Fv=0.28 W
(2)解法1:用動量定理求解
聯(lián)立解得,ab棒加速運動的距離s=0.72 m。
解法2:用動能定理求解
聯(lián)立解得,ab棒的加速運動距離s=0.76 m
【點評】導體棒做變速運動,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安培力是變力,且在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表達式中都用平均值表示,但是這兩個平均力的物理意義卻不相同。動量定理中的平均力是對時間的平均力,而動能定理中的平均力是對位移的平均力,學生出錯的原因是對平均安培力的概念認識不到位,沒有深刻理解兩種平均力的本質(zhì),導致應用時不能區(qū)分清楚。
表1
【例2】一勻質(zhì)柔軟細繩長度為L,質(zhì)量為m0,堆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某人手提細繩的一端,以速度v勻速豎直向上提起,求細繩全部被提起時拉力所做的功。
解法1:用動能定理解答
解法2:用動量定理解答
【點評】本題用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兩種解法看似都合理,但只要仔細分析運動過程就會發(fā)現(xiàn),在由靜止變?yōu)橄蛏线\動的極短時間內(nèi),細繩的每一小段速度發(fā)生了突變,繩子的內(nèi)力做了功,這個過程中有機械能的損失,可等效為完全非彈性碰撞模型,因此解法1把整個細繩整體作為研究對象,用動能定理列方程求解是錯誤的,而解法2用動量定理解答才是正確的。如果將題目的運動過程改成緩慢的拉起細繩,就不會存在速度突變,也就沒有機械能的損失,則用動能定理求解就沒有問題了。對軟繩、鏈條等連續(xù)體模型,運動過程各部分速度不同,過程中通常要注意機械能的損失,對于此類問題可以取一微小時間段建立微元模型,再用動量定理分析,進而獲得突破。
【例3】航天器在遠離星球的宇宙空間飛行時,其他星球?qū)教炱鞯娜f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計,航天器不受外力作用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假設(shè)有一航天器,正以速度v在宇宙中航行,航天器可以簡化為橫截面積為A的圓柱體。某時刻航天器將進入一大片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微隕石云層,微隕石云質(zhì)量分布均勻,密度為ρ,假設(shè)微隕石碰到航天器時,立即被吸附到航天器表面。為了使航天器能以原來的速度v勻速航行,需要啟動航天器發(fā)動機,求航天器需要增加的功率應為多大?
解法1:用動能定理解答
解法2:用動量定理解答
取一微小時間段Δt,在航天器前方長度為vΔt,橫截面積為A圓柱體內(nèi)的微隕石質(zhì)量為m=ρAvΔt。在時間Δt內(nèi),航天器與質(zhì)量為m微隕石碰撞,設(shè)航天器對隕石碰撞時的作用力為F,對質(zhì)量為m的微隕石,根據(jù)動量定理得FΔt=mv,解得F=ρAv2,則航天器受到微隕石云的阻力大小也為F,因此航天器若要保持原來的速度做勻速運動,則需增加的功率為P=Fv=ρAv3。
【點評】微隕石吸附到航天器上,屬于完全非彈性碰撞模型,碰撞過程有機械能損失,解法1用動能定理求解時,只考慮了隕石增加的動能,卻沒有考慮航天器與隕石碰撞損失的機械能,因此解法1是錯誤的,解法2用動量定理解答才是正確的。
與解法2的分析結(jié)果完全相同,因此不管這一類問題是否有機械能損失,如果對能量的分析很全面,通過構(gòu)建恰當?shù)奈锢砟P?,也完全可以用能量觀點解題。
分析動力學問題,有三大基本規(guī)律,即牛頓運動定律、能量觀點和動量觀點,能量觀點和動量觀點要比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范圍廣,有些復雜的運動形式和作用過程,并不適合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此時通常要從能量觀點和動量觀點入手分析,而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又是其中的核心規(guī)律,所以在應用時要根據(jù)具體的物理情境挖掘關(guān)鍵信息和隱含條件,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根據(jù)建立的模型特點決定選擇使用動能定理還是動量定理,避免造成對兩個定理的濫用或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