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五一路小學 何振剛 王 勇
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體育課承擔學生強身健體的重要任務,且擔負提升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責任。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內(nèi)容豐富多樣,小學生的個性特點不盡相同。如果小學體育教學僵化地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思路與教學模式,小學生面對不喜歡的教育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會弱化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無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分層施教的體育教學,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能狀況等自由選擇體育項目,在同一項目設定高低層級,學生可以在層級之間合理流動,在層級升降中不斷提升體育素養(yǎng)。所以,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全程貫徹層級教學法,尊重小學生個性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因材施教,實現(xiàn)教與學的“雙贏”。
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體現(xiàn)高年級與低年級之間的層級差別,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在同一層次設置不同的項目內(nèi)容,體現(xiàn)小學生因興趣愛好不同,而做出差異化選擇;在同一項目上設置遞進層級,體現(xiàn)小學生在體能、技能上的差異性,促進學生由低級向高級的合理流動,逐步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
1.低年級小學生設置游戲類體育內(nèi)容。低年級小學生好動,喜歡游戲,樂于參加團體項目。踢毽子、跳皮筋、丟沙包、丟手絹、蹲地雞等教學內(nèi)容具有游戲的趣味性,符合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同時這類教學內(nèi)容需要學生的跑跳運動,具有運動性的特點,起到體育鍛煉功能。另外,體育游戲一般具有多名成員共同參與的合作性,通過游戲對提升體育合作精神起到積極作用。
2.高年級小學生設置體能類、競技類的體育內(nèi)容,如跳繩、托球跑、60米跑、健美操、籃球、足球、排球、武術等項目,這類教學內(nèi)容需要一定的體能要求,在體能訓練、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yǎng)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高年級小學生好動、運動的持久力增加,非常適合選擇此類項目。
平行分層是指在同一年級的平行班級之間,或者在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之間通過設置平行項目教學內(nèi)容,建立相互之間的平行層級關系。比如,在高年級設置的田徑類教學內(nèi)容中,分別設置了60米跑、接力跑、跳高、跳遠、跳繩、實心球等不同的項目。在球類教學內(nèi)容中,分別設置籃球、排球、乒乓球。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
在平行層級中,結合學生選擇的體育項目單獨編隊,并開設項目課。比如,在五年級(1)班,有6個同學選擇乒乓球項目,在五年級(2)班和(3)班,分別有7個同學、4個同學選擇該項目,則將17個項目編成乒乓球隊,由乒乓球專項教師授課。
1.遞進層級劃分。選擇同一個體育項目的學生存在著身體素質、技能水平和學習態(tài)度等差異,體育教師經(jīng)過綜合考評,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不同的遞進層級。A級是最高級,要求學生身體素質好,體能棒;對該項運動有濃厚的興趣,樂于鍛煉;具有較好的吃苦耐勞精神,能堅持鍛煉。B級是次于A級的中級水平,身體素質一般;對該項運動有一定的興趣,或者對該項運動較陌生,經(jīng)過教師的示范,可以培養(yǎng)興趣,愿意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嘗試鍛煉;耐力一般,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主動鍛煉。C是最低級,身體素質差、體能不好;對該項目興趣一般,但愿意嘗試;體育鍛煉需要同學或者教師的監(jiān)督。比如,在小學高年級的籃球項目中,有身高優(yōu)勢,喜歡打籃球,經(jīng)常收看籃球比賽電視節(jié)目,興趣濃厚;日常生活中接觸過籃球運動,甚至有的同學在校外上了籃球興趣班,掌握一定的籃球運動技能,這類學生應歸類A層級。從來沒打過籃球,聽同學說籃球運動的好處,想通過體育課嘗試一下,主動鍛煉較差,需要教師或者同學的監(jiān)督,這樣的學生應該歸類于C層級。自愿選擇籃球項目,且興趣、體能、技能介于A與C之間的同學歸類于B層級。
2.教學要求的層級差異。針對不同的層級,教師要提出有坡度、有彈性的教學計劃。對C層級次學生,主要任務是狠抓基礎,突出抓培養(yǎng)興趣、規(guī)范動作、堅持鍛煉等。一是規(guī)范基礎動作??梢圆捎媒處熓痉?、分解動作、連貫動作、指導訓練、錯誤糾正等不同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掌握動作的基本規(guī)范。二是培養(yǎng)興趣,堅持鍛煉??梢圆扇〗處熞龑Ф酱?、A層級學生結對幫扶等多種方式引導他們掌握動作要領,勤練習、多思考,并逐漸養(yǎng)成勤于鍛煉的好習慣。而對于A層級學生教學重點在技能提高和運動安全上,可以通過教師示范、觀摩大賽視頻、組織比賽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并逐步建立運動安全意識,注重運動保護。比如,在籃球運動中,A層級學生重點培養(yǎng)運球、控球技能,競賽、對抗、防護能力等。對B層級學生,要求他們在掌握基礎動作規(guī)范的前提下,開展層級內(nèi)互助學習,建立學習互助小組,開展熟練性鍛煉。C層級學生一方面提升體能,增強運動的耐久力;另一方面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拍球手型、運球步法、投籃精準、籃球比賽規(guī)則等基礎知識。
觀摩介紹既是為了向小學生普及體育運動知識,也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項目對體能、技術、身高等不同要求,幫助學生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具體操作分三個步驟完成。
1.定項目。一是定首選項目。小學體育教師要結合本校開展體育教學的傳統(tǒng),擇優(yōu)選擇學生普遍歡迎的體育項目。比如,有的學校有武術、太極拳等教學傳統(tǒng),經(jīng)過多年的堅持,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研究經(jīng)驗,并在這方面取得成績,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武術、太極拳將作為首選項目進入學生備選方案中。二是定新增項目。綜合考量學生不同的教育背景、興趣愛好、當?shù)亟逃l(fā)展的需求等,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設定新增項目。比如,一所學校增設了校園足球項目,足球將作為新增項目融入小學體育教學中,并通過配強師資,增設設施、場地,加大宣傳等措施,鼓勵學生選擇該項目。
2.項目展示。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手段向學生展示每一個項目對體能、技術等的要求。比如,籃球項目有身高、體能、技術的要求;短跑項目有速度、耐力的要求。項目展示的方式有多種,常用的有教師示范、觀摩視頻資料、觀看大賽視頻等。
項目展示一般是在學期初,開設項目展示公開課,可以自然班單獨開課,也可以平行班合班上課。一般先通過觀摩視頻資料對該項體育運動項目做大致介紹,對學生起到啟蒙作用;再通過教師演示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該項目的技術動作、身高、體能等運動條件及鍛煉效果;最后通過給學生播放大賽視頻,啟發(fā)學生的選擇興趣。
學生結合項目展示情況,對比自己的興趣、體能、技術等,低年級小學生也可以參考家長的意見,理性選擇自己本學期或者本年度的體育鍛煉項目。對技術、體能要求較高的項目,教師要積極引導,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項目。
項目選擇分固定項目和自由項目兩類。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固定項目,簡稱“G項目”。G項目具有穩(wěn)定性和唯一性。一個學生在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年度只能選擇一個項目作為固定項目,且固定項目一旦確定不輕易變更。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自由選擇其他的一項或者兩項自由項目,簡稱“Z項目”。無論選擇了哪一項或者哪幾項,都可以在時間安排合理的情況下參與課堂教學。
合理流動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鍛煉情況調整層級,或者退出另選。
1.對固定項目(G項目)設置試用期。首次選擇的G項目,設置兩個教學周的試用期,學生在試用期結束后要重新評估對該項目的選擇,并做出最終的選擇,定為固定項目(G項目)。一旦確定沒有特殊情況,在一個教學周期內(nèi)不做固定項目的調整。
2.允許A、B、C層級之間合理流動。A、B、C三個層級同屬于一個項目的不同等級。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取得進步后可以從低級向高級流動。比如,在籃球項目中,最初劃分為C層級的同學,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體能、身高、技術上有很大的進步,對規(guī)范動作掌握扎實,并表現(xiàn)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調整為B層級,重點進行籃球技能的學習,編入互助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內(nèi)自主學習。當然,編入A層級、B層級的學生也可以向下一級流動,由A層級調整為B層級,或者由B層級調整為C層級。
層級流動一般是逐級調整,原則上不做越級調整。沒有特殊原因,不能從C層級跨越至A層級,也不能從A級直降到C層級。
在層級流動過程中,要注重動態(tài)管理,總體要求上就是不斷促進級別的遞升和保持。在實際操作中,對于高級層次,應該采用保級的措施,盡量保持高級層次的穩(wěn)定性,使其不輕易向低一層級滑落;對于中級層次,要采取積極措施促進中級層次向高級層次遞進的時機和渠道,盡量保持B層級向A層級的遞進性;在C層級方面,就要不斷鼓勵和加強訓練,讓其及早掌握向B層級進階的方法與步驟。
3.鼓勵跨層級鍛煉。在完成基本層級學習任務的基礎上,有時間和能力的同學,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其他層級鍛煉,或者參與其他層級的教學學習活動。比如,籃球項目的B層級同學,在完成B層級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可以參與A層級同學的鍛煉活動,或者旁聽A層級教師的講授內(nèi)容,自主學習。同樣,A層級的同學,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也可以參加C層級的課堂教學或者鍛煉。
結合小學體育教學的特點,分層施教教學實踐中,要堅持合分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合的原則完成小學體育教學的一般目標,滿足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其身體正常發(fā)育的要求。通過分的原則提升學生運動素養(yǎng),傳授必要的知識技能,掌握幾項運動技能,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合的原則是全體學生必須實現(xiàn)的目標,包括學生的力量、速度、靈敏、耐力和柔韌性方面的身體素質目標,具備走、跑、跳、攀、爬等方面的基本活動能力。具體反映在教學內(nèi)容上,包括熱身運動能力、體育運動安全知識合作、堅持、關愛等課程思政內(nèi)容。該目標是小學體育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目標。由于該部分教學任務不受層級差別的影響,覆蓋全部層級,通常稱為“共同項目”。
在教學實踐中,同一年級學生共同項目的教學內(nèi)容是相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也可以相同,所以體育教師一般會通過“大課堂”的形式完成。比如,每次體育課上,先抽取15分鐘進行“大課堂”教學,全體學生參加,采用理論+實踐的方式,實現(xiàn)小學體育公共性教學目標。
分的原則區(qū)分項目差異和層級差異。在項目差異上,游戲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有益于學生增強軀體的靈活性,有益于喚起他們的集體主義感受,培養(yǎng)互助、協(xié)作的精神。
田徑運動項目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力量和耐力、速度與靈敏度等,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學生內(nèi)臟器官的機能,促進新陳代謝,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體操項目則對鍛煉學生的肌肉力量,身體的平衡、靈敏和柔韌性,以及遵守紀律、服從指揮、團結互助的品質都有重要的價值。武術則通過手法、腿法、身法的展現(xiàn),促進學生的身體柔韌性和剛健性,同時對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有重要意義。在層級差異上,C層級側重基本規(guī)范動作的傳授,幫助學生按照科學的方法開展體育鍛煉;A層級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在掌握技能水平的前提下,加強競技能力;B層級學生則在掌握基本規(guī)范動作之后,經(jīng)過不斷培養(yǎng),向A層級遞進。
運用分層施教法的小學體育課的教學評價,要分別對固定項目(G項目)和共同項目成績進行評價,二者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不同,將兩項成績按照7:3的比例(或者由任課教師重新設定比例)加權計算,得出體育課成績。
由于這是小學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適用全體學生,所以對共同項目的評價,要制定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合理評價每一個學生的真實成績,客觀反映一個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但對該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評價,還應重視對學生運動潛能的激發(fā),充分發(fā)揮評價激勵機制,推動學生自信心的構建,促進學生體育能力發(fā)展。
由于同一年級的學生固定項目存在不同,同一項目不同層級教學目標也不同,所以要分別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比如,在籃球項目,A層級學生要求在1分鐘時間完成85個連續(xù)拍球,記為100分。B層級的學生則能完成70個就可以記100分。C層級的學生如果能完成60個即可記100分。而對于武術項目來說,A層級的學生需要完成2套武術操記為滿分100分。C層級的學生能夠完成1套記為滿分100分。
總之,小學體育課程特點突出,適合采用分層施教法開展教學實踐。要通過科學合理的分層,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因材施教,保障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