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競
約瑟夫·博伊于斯種植橡樹
在德國第七屆卡塞爾文獻展開幕前,德國藝術(shù)家約瑟夫·博伊于斯運來7000塊粗糲、凹凸的玄武巖,卸在卡塞爾的弗里德里希廣場上。當時的卡塞爾是一座光禿禿的城市,沒什么植物。博伊于斯秉持“社會塑造”的理念,策劃了“城市造林取代城市行政”的公共藝術(shù)項目,號召政府和市民為卡塞爾種下7000棵橡樹。每種下一棵橡樹,植樹者就可以從廣場上搬走一塊巖石,立在橡樹的邊上做記號。樹種得越多,遍地的石塊就能從廣場上消失得越快,城市便能盡快恢復(fù)它原有的秩序。
卡塞爾人一共花了5年時間,種下了7000棵橡樹,這些樹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如今走在卡塞爾,只要看見樹邊立著一塊長方形的石塊,我就知道這棵樹屬于博伊于斯的“7000棵橡樹”計劃。
博伊于斯相信,樹木就像一個為人類生長出來的外部器官,幫助傾聽只有人類才有的痛苦和煩憂,它接收到的人類苦難信息比人類自己體會到的還要多。樹木和巖石的搭配,象征著一種堅定的、隱而不發(fā)的力量。無論發(fā)生什么,它們都不動搖,不逃離,橡樹和巖石的結(jié)盟不可拆分。他認為,人類需要這樣一個象征物來堅定對和平的信念,也需要氧氣和陰涼。
橡樹是一種生長極緩慢的樹種,它要花漫長的時間扎根和蓄力。對古日耳曼人來說,橡樹就是永恒的象征,有“生命之樹”的美譽。橡樹的生命周期相當于30代人類的壽命。一個大樹冠能滋養(yǎng)上千種昆蟲,橡樹的果實是松鼠的最愛。它的樹皮格外堅韌,在曠野上隨處可見被雷電燒焦的樹干,但整棵橡樹依然枝繁葉茂。
2019年10月9日,68位猶太教教徒聚在德國城市哈勒的猶太教堂里舉行慶祝儀式。一個名叫巴里爾特的極右翼分子謀劃了一場血洗猶太教堂的行動。但持槍攜彈的他怎么也沖不進教堂,因為門是鎖著的。
哈勒猶太教堂的門已經(jīng)很老了,是橡木做的,被子彈打得傷痕累累。前不久換了新門,木匠說,新門比老門還要結(jié)實,是用厚厚的橡木做的,兩個壯漢才抬得起。而老門不會扔掉,正是這扇老橡木門保護了教堂里的猶太人免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