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紹興府志》中記載了一則雅事:余姚人楊某,“為人甚有逸興。嘗游四明山過云巖,見云氣彌漫,訝之,愛其奇色”,遂攜三四口大甕,在云深處,用手把云往甕里塞,塞滿后用紙密封,帶到山下。
四明山中,杖錫寺稍東,有一條西嶺,嶺旁有溪水流過,石橋橫跨其上。橋畔有數(shù)仞巨石,石壁上鐫刻“過云巖”三字。
唐代有一個(gè)名叫謝遺塵的隱士,親歷并目及山中云霧彌漫,二十里不散。家住云之兩側(cè)的山里人家,把互相走動(dòng)、來往,叫作“過云”。
除了“塞云入甕”,這個(gè)世界還有一些相似而美好的事物:盛香入瓶、臘雪貯缸、瓦罐注天水、瓶集花露、湖心舀水……讓人傾心。
我沒有質(zhì)地精美的瓶子,也沒有光滑圓潤的花器,想在一年四季,尋常緩慢的日子,不經(jīng)意間盛幾瓶花香,把它們裝在玻璃瓶子里收藏。
先盛一瓶春夏時(shí)的薔薇花香。薔薇的花與葉,爬在一面石墻上。抑或說,一面薔薇,織成一道花墻。薔薇花色艷麗,香味濃郁,有野氣,摘一朵,放在鼻下嗅,花香氣清,讓人喜歡。一縷薔薇花入瓶,貯存一個(gè)季節(jié)的氣息。
再盛一瓶中秋時(shí)的桂花香。那些細(xì)細(xì)密密的金色小花,一簇一簇,綴在桂花樹上,剛開始是適宜放在口袋中的。柔軟的布口袋,裝細(xì)碎的桂花,口袋里都是醉人的香氣。存放久了,脫去水分,變成干花,那份香味,經(jīng)久不散。要久存,可將桂花盛入瓶中,保留一份秋天的香氣和記憶。
臘雪貯缸。把干凈、晶瑩的六瓣雪花,貯存于缸里,其實(shí)就是腌雪,古人“一層雪,一層鹽,蓋好。入夏,取水一杓煮鮮肉,不用生水及鹽醬,肉味如暴腌,肉色紅可愛,數(shù)日不敗。此水用制他饌,及合醬,俱大妙”。
瓦罐注天水。在江南,雨下得很大,把瓦洗得很干凈。檐口的水,像斷了線的珠子,流瀉到一口小瓦罐里。存集天水,以備烹煮,過著用瓦壺天水烹煮菊花茶的布衣生活。
四明山中的云彩,被塞進(jìn)甕中,帶下山去。主人與客飲酒時(shí),把甕搬上,“席間刺針眼,其口則一縷如白線透出,直上。須臾繞梁棟,已而蒸騰坐間,郁勃撲人面,無不引滿大呼”。
古籍中早有記載,戰(zhàn)國時(shí)就有可收集云朵的“鎖云囊”。佩戴此囊,攀登到高山上,在云多的地方,打開囊口將云吸入囊中,回到家里,打開囊口,云朵就會(huì)自囊中飄出,浮于房間,依然白如棉絮。
將云朵收攏在隨身攜帶的竹器里,攜籠歸家,開籠放云,云氣竟還保持著變化的形態(tài)。
世間一些美好的東西,帶走的與帶不走的,原本不經(jīng)意,都在那兒。帶走的是心情,帶不走的是原先的一切,稀有和珍貴,成為回味與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