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陽 魏群 宋艷梅 張衛(wèi)紅
1華北理工大學護理與康復學院 河北唐山 063210;2河北省人民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管理科與公共衛(wèi)生科
腦卒中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的特點。我國腦卒中發(fā)病率遠高于其他國家,且每年仍以2.97%的速度增長[1]。據(jù)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存的腦卒中患者超過1300萬人,是腦卒中現(xiàn)患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2]。在我國人口死亡原因中腦卒中占比超過20%,是我國人口因病死亡原因的第二位[3],即使經(jīng)過救治后存活者中也約有70%~80%的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需要在他人的照顧下生活[4]。腦卒中復發(fā)率較高,5年復發(fā)率高達41%[5]。因此患病后患者常出現(xiàn)負性情緒,擔心疾病進展、復發(fā)、造成殘疾。疾病進展恐懼(Fear of progression, FoP)指患者因擔心自己疾病發(fā)生進展或復發(fā)而產(chǎn)生的恐懼。研究顯示如果長期處于對死亡的恐懼中,會導致患者情緒低落而產(chǎn)生諸多不利于健康的行為[6],此外FoP還會影響治療依從性,延緩康復治療進程,最終降低其生活質量[7-8]。FoP給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帶來嚴重影響,但其所受到的關注遠遠不夠。目前國內外對腦卒中患者FoP的研究較少,且目前的研究僅考慮了社會人口學因素,但腦卒中患者的FoP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本研究將從個人情況、疾病、人際三方面對腦卒中患者FoP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為制定臨床個性化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2020年10月~2021年3月,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河北省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和神經(jīng)外科的處于急性期的腦卒中患者34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jīng)影像學檢查和臨床醫(yī)師診斷為腦卒中;②年齡≥18歲;③發(fā)病2周內;④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認知障礙、意識不清以及存在交流障礙不能配合的患者;②其他重大疾病終末期無法配合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研究人員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年齡、性別、運動情況等。②疾病資料調查表:研究人員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是否首發(fā)、卒中類型、是否偏癱、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自理能力等。③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 FoP-Q-SF):本量表由吳奇云等[9]于2015年漢化,包含12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總分從12~6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恐懼程度越高;得分≥34分表示患者存在心理功能失調。在本次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6。④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本量表由肖水源[10]研制,是使用最為廣泛的評價患者社會支持的量表之一,共10個條目,3個維度,得分越高表示得到的社會支持越高。⑤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Scale, Second Edition, FACESⅡ-CV):本量表由Olson等編制,汪向東等[11]翻譯,共包含2個維度,30個條目(適應性14條和親密度16條),采用5級評分法,每個條目需要回答兩次,第一次表示家庭實際情況,第二次回答自己對家庭的期望,兩者差值表示對目前家庭的不滿意度(差值取絕對值),分值越高則不滿意度越高。
1.2.2調查方法 在患者腦卒中發(fā)生的急性期(2周內)進行問卷調查,采用現(xiàn)場調查的方式,當場發(fā)放,當場收回;疾病信息調查表由研究人員查閱病歷填寫。剔除回答均為同一選項、漏答的問卷,最終發(fā)放問卷340份,回收有效問卷335份,問卷回收率98.5%。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或t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以均數(shù)、標準差和例數(shù)、百分比進行統(tǒng)計描述,二元Logistics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
共納入335例腦卒中患者,其中143例FoP-Q-SF量表得分≥34分,設為心理功能失調組;192例<34分,設為非心理功能失調組。335例患者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為42.7%(143/335)。
2.1單因素分析 本研究從一般人囗學、疾病、社會與家庭三方面對腦卒中患者Fop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腦卒中患者的年齡、性別、性格、職業(yè)狀態(tài)、家庭經(jīng)濟、付費方式、吸煙、飲酒、運動,卒中類型、病灶數(shù)量、偏癱、高血壓、糖尿病、體質量指數(shù)、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自理能力、社會支持、實際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不滿意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35例腦卒中患者FoP單因素分析
2.2多因素分析 二元Logistics回歸分析顯示,收入>支出、男性、收支平衡、社會支持高、年齡大、實際家庭親密度高是急性期腦卒中患者FoP的保護性因素(P<0.05);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高、自理能力為基本自理、職業(yè)狀態(tài)為在職、多發(fā)病灶、體質量指數(shù)高、不滿意家庭親密度高是其危險因素(P<0.05),見表2、3。
表2 變量賦值表
表3 急性期腦卒中FoP二元Logistics分析
3.1急性期腦卒中患者FoP發(fā)生率較高 本研究中達到心理功能失調水平的腦卒中患者占42.7%,高于崔慧敏等[12]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調查結果32.4%。其原因可能為本次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既包括缺血性腦卒中也包括出血性腦卒中,而出血型腦卒中比缺血性更兇險、病死率更高有關。本次研究結果低于癌癥患者心理功能失調相關研究[13],與癌癥惡性程度高、進展快、轉移和復發(fā)率更高因而癌癥患者心理壓力更大有關。
3.2急性期腦卒中患者FoP的影響因素
3.2.1人口學資料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大是腦卒中患者FoP的保護因素,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4-15]。年紀較輕的患者往往認為腦卒中是老年病,難以接受自己罹患腦卒中的現(xiàn)實[16]。其次,年輕患者相較于老年患者,面對更多來自家庭、工作的壓力,其殘疾接受度更低,對預后的期望更高[17],因此年輕患者更容易產(chǎn)生FoP。
女性比男性更易產(chǎn)生FoP,與崔慧敏等[12]關于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結果一致,并與其他疾病,如癌癥[18]、傳染病[19]、慢性腎病[20]的研究結果一致。首先,女性更敏感、更情緒化,其次女性在家庭中往往扮演照顧者的角色,但卻由于生病,從照顧者變成了被照顧者,角色的轉換往往會使其產(chǎn)生負性情緒[21]。提示醫(yī)護人員應多注意女性患者,如通過正念減壓療法,培養(yǎng)患者正念思維,從而減少侵入性思維和對癥狀的過度關注,以減輕FoP水平[22]。
目前在職是腦卒中患者FoP的危險因素,與李艷艷等[20]關于慢性腎病患者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其原因可能與疾病性質有關。腦卒中發(fā)病更加突然,在職患者往往擔心后遺癥,如偏癱、疲勞、認知障礙等成為自己重返工作崗位的障礙;而慢性腎病起病隱匿,在職患者可能已經(jīng)在定期透析和工作之間找到了平衡點,因此更少擔心疾病對工作的影響。此外,可能還與納入的研究對象年齡分布不同有關,李艷艷的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集中于18~65歲,大部分仍處于工作適齡期,但卻因病無法工作,經(jīng)濟負擔加重,而本研究中無業(yè)者多為已經(jīng)退休的老年人,無需再擔心疾病對工作的影響。
家庭經(jīng)濟狀況良好是腦卒中患者FoP的保護因素。我國腦卒中人均住院費用不斷增長,2017年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平均住院費用分別為1.8萬元左右和0.9萬元左右,比2007年分別高出12倍和5倍[2]。高昂的住院費用以及后續(xù)的康復和維持性藥物費用對家庭條件差的患者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患者擔心病情如果發(fā)生進展會產(chǎn)生更重的經(jīng)濟負擔;并且若長期處于FoP中,不僅會降低治療依從性,還會增加住院費用[23],因此提示醫(yī)護人員應注意評估經(jīng)濟狀況差的患者FoP水平,并及時干預。
3.2.2健康資料 本研究結果顯示,體質量指數(shù)是腦卒中患者FoP的危險因素。超重和肥胖會導致多種健康指標異常,從而增加腦卒中發(fā)病的風險,但由于患者對于疾病認識不足或自我管理能力低等原因[24-25],導致患者減肥依從性低。有研究表明,將知信行理論用于超重肥胖患者的干預中,可提高對肥胖、健康行為與疾病關系的認識以及自我管理能力[26],提示醫(yī)護人員可采用以知信行理論為基礎的干預方法,幫助患者減輕體重,從而降低其FoP水平。
3.2.3疾病嚴重程度 患者的FoP來自于對自身疾病癥狀的過度關注[27],本研究顯示多發(fā)病灶、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高、自理能力為基本自理(60≤日?;顒幽芰υu分<100)是腦卒中患者FoP的危險因素,多發(fā)病灶、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得分越高和自理能力差表示疾病進展的可能性更大、預后更差?;颊咄鶗ㄟ^自身癥狀的改善情況來判斷治療和康復效果[28],但腦卒中治療與康復療程較長,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影響患者治療信心,產(chǎn)生FoP。因此提示臨床工作者,應對病情嚴重的患者多加關注。
3.2.4社會與家庭 社會支持、實際家庭親密度是腦卒中患者FoP的保護因素,不滿意家庭親密度是其危險因素,與國內外研究結果一致[29-31]。社會支持水平越高、家庭關系越好,說明患者在患病期間得到來自朋友、親人的情感關懷與經(jīng)濟支持越多,朋友與家人作為患者堅強后盾,可減少后顧之憂,使患者對待疾病更加樂觀。??∠糩32]研究表明,病友互助干預模式可降低患者FoP、提升其自我護理能力;張賢賢等[33]研究表明,增強夫妻間的表達溝通,有利于降低患者抑郁、FoP水平以及增強心理彈性。因此醫(yī)護人員應鼓勵患者多與家屬、朋友及病友溝通交流,以此提升腦卒中患者社會、家庭支持,降低其FoP。
綜上所述,急性期腦卒中患者FoP發(fā)生率為42.7%,發(fā)生率較高,應引起重視。經(jīng)濟狀況為收入>支出、男性、經(jīng)濟狀況為收支平衡、社會支持高、年齡大、實際家庭親密度高是急性期腦卒中患者FoP的保護性因素,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高、自理能力為基本自理、職業(yè)狀態(tài)為在職、多發(fā)病灶、體質量指數(shù)高、不滿意家庭親密度是其危險因素,醫(yī)護人員可將本研究結果作為參考制定干預計劃,降低腦卒中患者FoP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提高其康復積極性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