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燕來,朱為靜,丁 檢,洪磊東,洪春來,王衛(wèi)平,*,朱鳳香,何偉科,洪海清
(1.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 環(huán)境資源與土壤肥料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2.浙江省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3.松陽縣農業(yè)農村局,浙江 松陽 331124)
近年來,我國蔬菜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由1980年的316.25萬hm增至2019年的2 086.27萬hm,不僅滿足了國內消費,而且還擴大了出口。目前,我國蔬菜出口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蔬菜生產仍將保持穩(wěn)定增長的態(tài)勢。與此同時,蔬菜連作障礙問題在全國各地也日漸突出。尤其是在設施栽培條件下,由于輪作困難、年年連茬,加上施肥不科學,一些蔬菜產地環(huán)境迅速惡化,土傳病害頻發(fā),給蔬菜生產帶來嚴重危害,造成了較大的農業(yè)損失,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已成為制約多種瓜果蔬菜作物可持續(xù)生產的重要障礙。
蔬菜產業(yè)是浙江十大農業(yè)主導產業(yè)之一,是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yè)?!笆晃濉币詠?,浙江省圍繞高效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積極打造長三角蔬菜區(qū)域性主產區(qū),蔬菜種植面積和產值逐步增長,在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蔬菜有效供給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浙江省蔬菜瓜果播種面積74.46萬hm,總產量1 903.09萬t,總產值563.42億元,占全省種植業(yè)產值的35.33%。隨著蔬菜產業(yè)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省內多個縣市區(qū)已經建立起了規(guī)?;某D攴N植基地,如杭州市、麗水市、溫州市現有常年蔬菜基地的面積分別達到2.543萬、2.407萬、1.203萬hm,省內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已達8.379萬hm,年播種面積16.013萬hm。與此同時,產地環(huán)境惡化,連作障礙的問題日漸突出,茄果類、瓜類、草莓等作物上的枯萎病、根腐病、炭疽病等土傳病害發(fā)病呈逐年增長和加重態(tài)勢。例如:溫州的番茄基地,是全國番茄的重要外銷基地之一,但近年來枯萎病問題突出,許多基地的常規(guī)發(fā)病率都在20%左右;臺州黃巖區(qū)的茄子農業(yè)園區(qū),飽受線蟲病害困擾,枯萎病、青枯病等發(fā)病亦較嚴重,常規(guī)發(fā)病率在20%左右,重病地塊可達50%以上,部分地塊甚至絕收;嘉興、臺州等地的部分甜瓜種植基地連作年限達到10 a以上,甜瓜生長勢弱,枯萎病等土傳病害發(fā)病率達20%以上,甜瓜產量和品質受到影響。目前,連作障礙已成為制約浙江省蔬菜產業(yè)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瓶頸。
連作障礙是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作物外在表現,引起連作障礙的因素包括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土壤養(yǎng)分失衡、自毒作用、病原微生物積累、土壤微生物結構破壞等。其中,由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等土壤質量退化引發(fā)的連作障礙,難以通過單一施用化學農藥或者化學消毒的方法而得到有效解決。而且,不同區(qū)域、不同地塊之間造成連作障礙的因素差異較大,只有深入調查區(qū)域連作障礙和土壤環(huán)境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連作障礙防控,才能更好地提高連作障礙防控效果,促進農業(yè)綠色發(fā)展。為此,本文通過現場調研、問卷調查、土壤樣品采集與分析等方式對浙江省規(guī)?;卟嘶氐倪B作障礙情況和土壤環(huán)境進行深入調研,以期探明浙江省規(guī)?;卟嘶剡B作障礙的發(fā)生情況和產地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浙江省規(guī)?;卟嘶禺a地環(huán)境質量的提升和連作障礙的高效防控提供依據。
根據浙江省蔬菜種植情況,選擇杭州、金華、寧波、嘉興、臺州、溫州、舟山、麗水8個地級市的24個縣市區(qū)開展常年種植規(guī)?;卟嘶剡B作障礙與土壤環(huán)境情況調查,調查對象主要選擇種植面積在3.33 hm以上的規(guī)?;卟嘶?。根據調查目的,制定統(tǒng)一的調查表,成立調查小組,采用問卷調查與實地調查采樣相結合的辦法,分地實施調查。問卷調查通過對規(guī)?;刎撠熑恕⒌胤睫r技人員溝通問詢的方式進行。實地調查采樣時進入基地現場,統(tǒng)計病害發(fā)生率,拍照記錄連作障礙發(fā)生情況,以3.33 hm作為1個采樣基礎單元,在每個采樣基礎單元內,按照多點采樣的方式,采集10個以上樣點混合成1個土壤樣品作為該單元的代表樣品,將樣品置于冰盒中低溫保存,及時送實驗室進行樣品分析與測定。
針對規(guī)?;卟嘶?,開展作物種植模式、施肥模式、連作障礙情況的調查,具體內容包括基地規(guī)模、瓜果蔬菜品種、種植類型、種植面積、施肥狀況、土傳病害發(fā)病率、產量損失等。
對實地調查中采集的土壤樣品,測定其基本理化性狀,主要包括土壤pH值、電導率(EC),以及有機質、全氮、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同時,針對甜瓜、番茄、茄子等作物土傳病害發(fā)病嚴重的基地,測定其土壤中青枯病菌和尖孢鐮刀菌等常見病原微生物的數量。
具體地:取風干土樣按土水質量體積比1∶2.5的比例混合,按文獻[11-12]中的方法測定土壤pH值和EC值;采用重鉻酸鉀滴定法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濃硫酸消解后,采用半自動凱氏定氮法測定土壤全氮含量;采用堿解擴散法測定土壤堿解氮含量;采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土壤有效磷含量;采用醋酸銨浸提-火焰光度計法測定土壤速效鉀含量。土壤(風干土樣)中青枯病菌的數量檢測采用TTC(三苯基四唑氯)選擇性固體培養(yǎng)基,尖孢鐮刀菌的數量檢測采用Komada’s鐮刀菌選擇性培養(yǎng)基。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軟件和Graphpad Prism 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作圖,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和皮爾遜(Pearson)相關性分析。
按照調查方案,累計調查分布于8個地級市24個縣市區(qū)的規(guī)?;卟嘶?5個,涉及的農作物包括番茄、茄子、辣椒、草莓、甜瓜、黃瓜、絲瓜、葫蘆、蘆筍等浙江省主栽作物,共采集土壤樣品101個。
2.1.1 浙江省規(guī)?;卟嘶厣a概況
調查表明,浙江省蔬菜規(guī)?;N植發(fā)展較早,規(guī)?;胤N植年限普遍較長,平均種植年限為9.86 a,46.2%以上的調查基地種植年限在10 a以上,最長的達30 a。連作現象在調查的基地中較為普遍,其中,單一作物連作的占調查總數的38.5%。在肥料施用上,不同基地的差異較大(圖1)。一般來說,化肥基肥主要采用等養(yǎng)分比例的復合肥(N、PO、KO的養(yǎng)分含量均為15%或17%),每茬用量在225~2 250 kg·hm,平均用量達937.5 kg·hm。由于勞動力缺乏,規(guī)?;卟嘶匾淮涡源罅渴┯没实默F象比較普遍,部分基地在甜瓜栽培中底肥一次性施用化肥1 500 kg·hm。浙江省規(guī)模化蔬菜基地使用有機肥的比例較高,占比達87.7%,但不同基地的用量差異較大,年用量范圍在750~45 000 kg·hm,平均用量為11 844 kg·hm,但60.0%基地的施用量在7 500 kg·hm以下,用量在30 000 kg·hm以上的有機肥往往直接購自養(yǎng)殖企業(yè),較多只是簡單堆腐,未經充分腐熟。
圖1 規(guī)模化基地基肥中化肥和有機肥的施用情況
2.1.2 浙江省規(guī)?;卟嘶赝羵鞑『Πl(fā)病和減產情況
調查顯示,浙江省規(guī)?;卟嘶赝羵鞑『Φ陌l(fā)病率在0~100%,差異較大,平均發(fā)病率為17.82%。不同作物的土傳病害發(fā)病率差異較大(圖2):葉菜類發(fā)病較少,主要存在的連作障礙問題是長勢變弱、產量下降,但近2年來葉菜根腫病呈蔓延趨勢;茄果類、瓜類等發(fā)病率較高,部分地區(qū),如義烏、衢州的甜瓜重病年份發(fā)病率可達100%,臺州和溫州部分茄子、番茄基地的土傳病害發(fā)病率達80%以上,在茄果類作物上,除了常見的枯萎病、青枯病等外,還有一些新的土傳病害傳播,如在蒼南地區(qū)番茄上發(fā)生的“半邊瘋”病害,病原菌經分離鑒定為茄病鐮刀菌(),感病嚴重地塊的發(fā)病率達80%以上,減產60%以上,給番茄生產造成巨大損失。土傳病害的發(fā)病率在一定程度上會隨種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圖3),但統(tǒng)計分析表明,種植年限與土傳病害發(fā)病率之間并無顯著相關性。同時,土傳病害的發(fā)生會受到氣候條件、土壤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發(fā)病無明顯規(guī)律性,不同年份、不同地塊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A、B,溫州番茄青枯病和“半邊瘋”發(fā)病情況;C、D,臺州地區(qū)線蟲病害發(fā)生情況;E、F,衢州和寧波甜瓜枯萎病發(fā)病情況;G,嘉興葉菜連作障礙;H,寧波西瓜連作情況。
圖3 種植年限與土傳病害發(fā)病率
調查表明,因連作造成的減產平均值為22.12%,最高減產可達100%。其中,由土傳病害發(fā)病造成的減產較為嚴重,部分基地的土傳病害,如青枯病、枯萎病等,一旦發(fā)病,即會導致番茄、甜瓜等在開花結果期大量發(fā)病死亡,以至絕收,給農業(yè)生產造成巨大的損失。
2.2.1 土壤pH值
本次調查采集的土壤樣本中,pH值最低的為3.79,最高的為8.16(圖4),平均值為5.79,這與當前浙江省長期監(jiān)測點位的土壤pH值平均值一致。其中,土壤pH值≤5.0的樣品占33.7%,>5.0~6.0的樣品占28.7%,>6.0~7.0的樣品占17.8%,>7.0的樣品占19.8%。
圖4 調查土壤樣品的pH值、EC值,及有機質、全氮含量
對采集的樣品按地區(qū)分布進行分類:(1)土壤pH值>7.0的樣品主要分布在湖州、寧波、舟山、臺州等地,尤其是臺州地區(qū)(如椒江、黃巖等地的土壤pH值高于7.5)。上述地區(qū)中,除湖州外,均為沿海地區(qū)或者海島,耕地土壤往往由鹽堿土改良而成,土壤本身呈堿性。(2)pH值≤5.0的土壤樣品在各地均有分布,在寧波、舟山、臺州等沿海地區(qū)或海島地區(qū)也有大量分布。溫州部分地區(qū),因番茄種植面積大、時間長,地塊呈強酸性(pH值低于4.5),土壤酸化問題十分突出。
本次調查也發(fā)現,部分規(guī)?;仉m然位于相鄰地區(qū),但土壤pH值差異較大,如臺州椒江區(qū)相鄰村的2個基地,土壤pH值分別為7.62和4.50,分別呈堿性和強酸性。
2.2.2 土壤EC
本次調查采集的土壤樣本中,EC值最低的僅147.2 μS·cm,最高的達4 695 μS·cm,平均值為1 167 μS·cm。其中,土壤EC值≤1 000 μS·cm的樣品占57.4%,>1 000~2 000 μS·cm的樣品占28.7%,>2 000 μS·cm的樣品占13.9%。其中,土壤EC值在2 000 μS·cm以上的樣品在多地都有分布,而這些地區(qū)的耕地本身并不是鹽堿土,推測是由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次生鹽漬化所致。
2.2.3 土壤有機質
本次調查采集的土壤樣本中,有機質含量最低的為6.96 g·kg,最高的為73.29 g·kg,平均值為28.38 g·kg。其中,土壤有機質含量≤10.00 g·kg的樣品占7.9%,>10.00~20.00 g·kg的樣品占13.9%,>20.00~30.00 g·kg的樣品占43.6%,>30.00~40.00 g·kg的樣品占9.9%,>40.00~50.00 g·kg的樣品占22.8%,>50.00 g·kg的樣品占1.9%。
2.2.4 土壤全氮
本次調查采集的土壤樣本中,全氮含量最低的為0.47 g·kg,最高的為3.85 g·kg,平均值為1.84 g·kg。其中,土壤全氮含量≤1.00 g·kg的樣品占13.9%,>1.00~2.00 g·kg的樣品占48.5%,>2.00~3.00 g·kg的樣品占28.7%,>3.00~4.00 g·kg的樣品占8.9%。經皮爾遜相關性分析,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全氮含量呈極顯著(<0.01)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937。
2.2.5 土壤堿解氮
本次調查采集的土壤樣本中,堿解氮含量最低的為37.19 mg·kg,最高的為399.10 mg·kg(圖5),平均值為168.70 mg·kg。其中,土壤堿解氮含量≤100.00 mg·kg的樣品占14.9%,>100.00~200.00 mg·kg的樣品占54.50%,>200.00~300.00 mg·kg的樣品占22.8%,>300.00~400.00 mg·kg的樣品占7.8%。
圖5 調查土壤樣品的速效養(yǎng)分含量
2.2.6 土壤有效磷
本次調查采集的土壤樣本中,有效磷含量最低的為22.11 mg·kg,最高的為766.10 mg·kg,平均值為184.30 mg·kg。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100.00 mg·kg的樣品占38.6%,>100.00~200.00 mg·kg的樣品占29.7%,>200.00~300.00 mg·kg的樣品占9.9%,>300.00~400.00 mg·kg的樣品占10.9%,>400.00 mg·kg的樣品占10.9%??偟膩砜?,土壤有效磷含量較低的樣品主要來自于舟山、臺州等沿海地區(qū),這些地區(qū)本就屬于缺磷地區(qū)。
2.2.7 土壤速效鉀
本次調查采集的土壤樣本中,速效鉀含量最低的為60.25 mg·kg,最高的為1 273.00 mg·kg,平均值為387.20 mg·kg。其中,土壤速效鉀含量≤200.00 mg·kg的樣品占29.7%,>200.00~400.00 mg·kg的樣品占35.6%,>400.00~600.00 mg·kg的樣品占18.8%,>600.00~1 000.00 mg·kg的樣品占7.9%,>1 000.00 mg·kg的樣品占7.9%。整體來看,調查的規(guī)?;卟嘶赝寥浪傩р浐烤^高。
選擇土傳病害發(fā)病率較高的甜瓜、茄子和番茄等規(guī)?;N植基地,采用選擇性培養(yǎng)基對土壤中的尖孢鐮刀菌和青枯病菌數量進行測定(圖6)。不同地塊土壤中尖孢鐮刀菌和青枯病菌的數量差異較大,部分連作地塊的病原微生物數量較高,如某甜瓜連作地塊中尖孢鐮刀菌的數量高達3.3×10CFU·g(以干土計,下同),某茄子連作地塊中青枯病菌的數量高達1.1×10CFU·g。土壤中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成為土傳病害高發(fā)的重要原因。
圖6 番茄、茄子、甜瓜等連作土壤中尖孢鐮刀菌和青枯病菌的數量(以干土計)
對甜瓜、茄子和番茄等高發(fā)病種植基地土壤樣品的理化性狀指標與尖孢鐮刀菌數量進行主成分分析(表1)。結果表明,前3個主成分(因子)共解釋了總變量的80.87%,能夠反映大部分的數據信息。其中,因子1的貢獻率為45.51%,土壤有機質、全氮、速效鉀含量在第一主成分上具有較高的載荷。一般認為,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與全氮含量呈正相關。本研究中,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全氮含量亦呈極顯著(<0.01)正相關(表2)。此外,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還表明,土壤有機質含量與速效鉀含量呈極顯著(<0.01)正相關,與堿解氮含量呈顯著(<0.05)正相關。當前,設施栽培中大量施用有機肥,推測既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也有助于提高土壤中的全氮、堿解氮含量。從土壤有機質與速效鉀含量的相關性推測,設施栽培中,除了施用有機肥外,還普遍大量地施用了鉀肥。因子2的貢獻率為21.61%,尖孢鐮刀菌數量在因子2上具有較高的載荷。病原微生物是造成連作障礙的重要生物因素,尖孢鐮刀菌是普遍存在而且會導致多種作物枯萎病的一類致病菌。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土壤中的尖孢鐮刀菌數量與有效磷含量呈極顯著(<0.01)正相關,與堿解氮含量顯著(<0.05)相關。一般來說,微生物的生長會受到環(huán)境因素,尤其是土壤中氮素、磷素的影響?,F有研究表明,養(yǎng)分增加和不平衡可能是導致病害發(fā)生的重要原因,氮含量增加會導致土傳病害加重。
表1 土壤理化性狀指標與尖孢鐮刀菌數量的主成分分析結果
表2 土壤理化性狀指標與尖孢鐮刀菌數量的相關性分析
產地環(huán)境惡化和連作障礙已經成為我國蔬菜產業(yè)綠色可持續(xù)生產的關鍵制約因素。本研究對浙江規(guī)?;卟嘶氐恼{查表明,蔬菜連作情況非常普遍,部分規(guī)?;仉m然采用輪作方式,但輪作品種往往也為茄果類、瓜果類等同類蔬菜,較少采用水旱輪作等方式,容易造成土傳病害病原菌的積累和相互侵染。在肥料施用上,化肥施用量大、一次性施肥問題突出,既浪費養(yǎng)分,還易造成土壤中養(yǎng)分的大量積累、土壤酸化和次生鹽漬化,導致土壤質量退化。為提高農產品品質,加之浙江省對商品有機肥的應用予以財政補助,大多數規(guī)?;卟嘶囟际┯昧擞袡C肥,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平均值為28.38 g·kg),但由于對有機肥的安全使用缺乏認識,部分基地大量施用未經充分腐熟的畜禽糞,極易導致土壤環(huán)境質量退化、地下害蟲增加、燒苗等,從而引發(fā)連作障礙。
對從規(guī)?;卟嘶夭杉耐寥罉悠愤M行分析,結果發(fā)現,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問題較為突出。我國把土壤酸堿度分為5級,pH值在5.0以下的屬于強酸性土壤,采集樣品中,pH值在5.0以下的占33.7%,在6.0以下的占62.4%,與全省約有62%的長期定位監(jiān)測點旱地土壤呈酸性和強酸性的結果相符。土壤酸化與長期以來化肥的大量施用有關。土壤酸化不僅會降低土壤的供肥能力,提高重金屬活性,影響植物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從而影響植物健康生長,而且會顯著影響微生物群落組成,尤其是細菌群落結構,容易導致土壤病原微生物的大量增殖,造成土傳病害高發(fā)。次生鹽漬化是引發(fā)蔬菜連作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EC值是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重要表征,土壤EC值越高,表明土壤中的可溶性鹽含量越高。一般認為,作物生育障礙的臨界點為EC值大于500 μS·cm,超過該臨界點即表示存在土壤鹽漬化傾向。采集的土壤樣品中,EC值的平均值達1 167 μS·cm,EC值在1 000 μS·cm以上的土壤樣品占42.6%,EC值最高的達4 695 μS·cm。次生鹽漬化嚴重的土壤中,可溶性鹽含量較高,會使土壤溶液的滲透壓減小、水勢降低,導致植物根系吸水困難,出現“生理干旱”,情況嚴重時,植物會因生理脫水而萎蔫死亡。同時,土壤可溶性鹽濃度過高也會直接對植物產生毒害作用,如導致植物葉片發(fā)黃、提早衰落,甚至凋亡,從而加劇連作障礙的發(fā)生。
對土壤中速效養(yǎng)分含量的調查發(fā)現,設施栽培土壤中速效養(yǎng)分含量較高,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的平均含量分別為168.70、184.30、387.20 mg·kg。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鉀大量積累,其中,有效磷含量大于100 mg·kg的樣品占61.4%,有效磷含量最高的達到766.10 mg·kg。按照《中國土壤》中的分類方法,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40 mg·kg已經屬于豐富狀態(tài)。本調查中絕大部分規(guī)?;卟嘶氐耐寥蓝紝儆谠摰燃墶5?,過高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容易導致其他中、微量元素利用率的降低,影響植物吸收。相關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與尖孢鐮刀菌數量呈顯著正相關,這可能也是造成尖孢鐮刀菌在土壤中大量積累的重要因素之一。調查樣品中,土壤速效鉀含量也呈富余狀態(tài),速效鉀含量大于200.00 mg·kg的樣品占70.2%,大于1 000.00 mg·kg的樣品占7.9%,土壤速效鉀含量最高的達1 273.00 mg·kg。過高的速效鉀含量不僅導致土壤中可溶性鹽含量的增加,而且容易抑制其他離子的吸收,影響作物生長。當前,設施土壤中較高的有效磷累積與等養(yǎng)分比例復合肥的大量普遍使用有較大關系。另外,土壤中高含量的速效鉀還與當前果蔬種植中為了提高農產品品質而大量施用高鉀型復合肥、高鉀型水溶肥等肥料有關,但大量速效養(yǎng)分的積累和養(yǎng)分比例的失衡,不僅會造成土壤“富營養(yǎng)化”,而且會影響植物對土壤中其他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導致植物生長勢變弱、抗病性降低,從而加重連作障礙的發(fā)生。
土傳病害是連作障礙最主要的表現,也是造成作物減產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對土傳病害發(fā)病率的調查結果與其他地區(qū)的報道一致,但呈局部高發(fā)、新老病害并存的新態(tài)勢,土傳病害高發(fā)造成的絕收在浙江省甜瓜、番茄、茄子等多種作物上均有出現,而且往往在農作物開花結果期或者接近成熟期發(fā)病,難以換茬補救,造成的損失較大。土傳病害的發(fā)生與土壤中病原菌的積累有著密切關系,對甜瓜、茄子、番茄連作基地土壤中尖孢鐮刀菌和青枯病菌的檢測發(fā)現,部分基地土壤中病原菌大量積累,甜瓜連作地塊中尖孢鐮刀菌的數量高達3.3×10CFU·g,茄子連作地塊中青枯病菌的數量高達1.1×10CFU·g。有研究認為,土壤中的病原菌數量大于10CFU·g時極易造成土傳病害的發(fā)生。連作加上過量施肥造成的土壤酸化、養(yǎng)分大量積累等更容易導致土壤中的病原菌數量不斷增加,從而引起土傳病害的大面積發(fā)生。
本文對浙江省主要的規(guī)?;卟嘶剡M行調查,結果表明,這些基地的平均種植年限達9.86 a,連作現象較為普遍,連作障礙較為突出,平均土傳病害發(fā)病率達到17.82%,平均減產達到22.12%,部分基地重病年份甚至絕收。當前,浙江省規(guī)?;卟嘶赝寥浪峄?、次生鹽漬化問題較為突出,養(yǎng)分積累量大,土壤“富營養(yǎng)化”,部分連作基地土壤中尖孢鐮刀菌、青枯病菌等土傳病害微生物大量積累,成為土傳病害高發(fā)的重要原因,過量施肥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土傳病害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多年連作,以及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導致當前浙江省規(guī)模化蔬菜基地土壤環(huán)境質量退化,部分規(guī)?;卟嘶剡B作障礙問題較為突出。針對這一問題,建議開展蔬菜栽培化肥減施技術推廣應用,正確認識和合理施用有機肥,應用生物有機肥、土壤生態(tài)修復等現代技術手段對酸化、次生鹽漬化、高病原菌數量土壤進行生態(tài)修復,改善規(guī)?;卟嘶赝寥拉h(huán)境質量,以有效減少連作障礙的發(fā)生,確保蔬菜產業(yè)的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