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娜 孫雪紅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工具學科,主要功能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提升聽說讀寫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但從當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則一直被忽視。文章從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出發(fā),分析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進而提出強化初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培養(yǎng)的策略
口語表達能力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長期的語言積累與語言綜合智慧下的產(chǎn)物。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文化的迅猛發(fā)展,人與人的交流愈加頻繁,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是當今中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技能。由于初中階段是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的關鍵時期,因此,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尤為重要。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意義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應該定位在學生的語言感悟、語言知識的豐富和良好語感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語文科目的學習,在社會生活中進行有效的溝通和表達。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在整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從而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有利于發(fā)揮語文的工具性
語文具有較強的工具性,同時也具有良好的實用性。語文作為百科之母,除了傳達基礎性的語文知識外,還能夠讓學生通過運用基礎語文知識,參與到社會生活之中,在不同的場合、地點、表達自己的觀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像一個鏈條,將語文的理論性與工具性串聯(lián)在一起,讓學生在理論與工具或實踐之間,游刃有余地穿梭。
(二)有利于發(fā)揮語文的人文性
從語文知識的構成來看,包括基本的漢字和內涵豐富的成語、典故、詩詞歌賦等。這些語文知識不僅是印在書本上的“死知識”,也可以成為日常交際中的“活語言”。通過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一個更深層次和立體化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能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實現(xiàn)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讓語文本身的人文色彩著落在學生的日常生活與交際之中,同時也讓語文本身的人文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始終能夠秉持語文的人文精神。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
(一)口語練習內容在教材中編排較少
從語文教材的編寫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窺見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材,占據(jù)大部分篇幅的知識模塊是生字、生詞等基礎知識,還有閱讀、作文等,基本沒有單獨成體系的與口語表達能力的相關教學。這會給教師和學生形成口語表達能力不重要的潛意識,以至于讓教師和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基礎知識、作文和閱讀上,久而久之,口語表達能力被置于邊緣化的地位。即使在教材中有相關的口語表達能力的教學滲透,也都是散落在各個知識模塊,沒有形成科學、完整的體系,學生接受的語文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自然也不會形成一個系統(tǒng),無法在生活中進行實際的應用。
(二)課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當前的語文口語教學方法單一,導致教師無法傳授多方面的語文知識,自然也無法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當前的語文教學課堂主要進行基礎知識、作文、閱讀的教學,且多以教師為教學主體,學生處在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長此以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受到極大的制約。
(三)語文口語表達考試不合理
考試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和選拔人才的方式,在我們國家已經(jīng)存在很久。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也都以考試為導向,把知識進行主次分級,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樣固然能夠提升學生考出高分的幾率,但是我們也需要反思,試題本身的設置是否合理。從當前的初中語文試題設置來看,雖然有一定數(shù)量的口語表達類的試題,但是并沒有處在考核的重點地位,交際性和應用性不強,很難達到以考促學的目的。因此,教師和學生對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都認識不足,教師不愿意用太多的時間去講授,學生也不愛占用太多時間去學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強化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通過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的分析,現(xiàn)階段口語表達方面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教材編寫的口語訓練不科學;二是課堂教學方法單一;三是口語表達考試不合理。基于這三個問題,采取以下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可緩解當前口語表達與教學的矛盾。
(一)重視語文朗讀教學
口語表達的第一步是說,說的第一要義是流暢與清晰,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語文朗讀教學,在朗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從而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在朗讀時,不僅要糾正學生的語氣、語調、語速,還應該引導學生與課文的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表達。所以,重視語文朗讀教學,能夠讓學生豐富詞匯量、掌握基本句型、積累精彩語句、內化語言知識,從而強化口語表達的基礎。
(二)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教師要突破當前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創(chuàng)造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首先,從對話教學來看,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較強,能夠很好地和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融合。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時,可以給學生分配皇帝、大臣、百姓等不同的角色,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而領會課文內容。這種表演的前提是學生要感受課文人物的思想,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通過表演,學生一定會對課文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且表達方式和表達能力甚至是表達時的肢體語言都得到了無形的訓練,可謂一舉多得。其次,秉持創(chuàng)新與傳統(tǒng)相融合的教學理念。課堂小演講也是增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可將課堂小演講和作文教學結合起來。學生形成一篇作文首先要有一個完整的構思,根據(jù)構思列出提綱,最后才能落在紙上。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的思考環(huán)節(jié)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把“所思”變成“所說”。比如,教師給出一個固定的作文題目,在作文形成之前,鼓勵學生先來一個微型的即興演講,把這個題目下學生的主要觀點或者感受表達出來。這樣,不僅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也為后續(xù)作文的寫作,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思路。
(三)積極開展課外口語訓練
口語交際能力是一種實踐能力,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功夫應該在“課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進行課外拓展閱讀,通過課外閱讀,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加深自己對生活與學習的理解,豐富內心感受。然后,定期在班級舉行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在交流會上,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與感想。從閱讀到分享的過程,就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我們在探求學校教學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也在深深地思考: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從呱呱墜地到呀呀學語,口語表達的能力逐步形成,但隨著年齡增長、環(huán)境變遷、性格變異、口語表達能力隨之變化,出現(xiàn)差異。學校教學中重視口語教學,家庭教育中也應加強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此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組織的新聞調查、社會實踐、慈善募捐等活動。以新聞調查為例,學生在進行新聞調查時會接觸不同的受訪人群,從而深入到社會交往的第一線,走進社會交往的前沿。通過和不同人群的對話,學生能夠體會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也能提升他們隨機應變的能力。因此,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多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是打破學生口語交際發(fā)展瓶頸的有力武器。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多管齊下,有強化學生口語能力的意識,形成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習慣,學生才會逐漸被帶入口語交際中來,從而增強口語交際的自主性。
隨著教育改革和社會對綜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強,高分不再是教育者的目標,培養(yǎng)出全方位復合型人才才是所有教育者的希望。因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勢在必行、迫在眉睫。改進口語練習內容在教材中編排較少、課堂口語教學方式單一、口語考試設置不合理的現(xiàn)狀,需要重視語文朗讀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積極開展課外口語訓練,密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lián)系,讓教師和學生都參與到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中。
參考文獻:
[1]李家惠.試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06).
[2]曹維菊.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VI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3,(07).
[3]劉海濤.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2,(11).
(責任編輯 武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