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路峰
設計:Grafton 事務所
地點:英國倫敦
時間:2016/2022
規(guī)模:18000m2
究竟是容易看懂的設計才是好設計,還是好的設計更容易看懂?最近,倫敦經濟學院馬歇爾大樓建成并投入使用,該項目因其建筑師榮獲2020 年普利茲克獎而備受關注。這棟建筑初看上去有點復雜,仔細研讀即能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些可理解的線索:1.通透的首層空間。場地位于兩棟已有建筑之間,其一側面向公園,另一側面向校園區(qū)的街道(圖1、圖2)。建筑師顯然有意追求街道與公園之間空間的連續(xù)性和通透感,因此需要盡量減少墻、柱等結構體對首層空間地占據(jù)和遮擋,最大限度地保持視線與流線的通暢。由于場地臨花園一側的地面標高比另一側略高,建筑師直接將首層地面做成斜面,簡單有效地解決了高差問題(圖3)。通透的首層空間使這棟建筑猶如一個有頂蓋的廣場,很自然地融入了城市;2.創(chuàng)新的結構體系。為獲得首層空間的通透性,建筑整體采用了特殊的結構體系:柱網(wǎng)上密下疏逐級轉換,跨距由7.2m 逐漸變成20m,重力傳遞邏輯頗似一棵棵大樹(圖4)。特殊的結構方案保障了首層的通透,也使得將大空間(20m×35m的體育館)布置在地下層成為可能;同時,上密下疏的結構邏輯無論在建筑內部空間還是在外立面的設計上,都有直觀的表達,給建筑帶來了明確的個性;3.嫻熟的空間組合技巧。標準層平面的設計顯示出職業(yè)建筑師扎實的基本功:為了在不規(guī)則的用地形狀里做出盡可能多的規(guī)則空間,復雜輪廓的平面被分解成多個簡單矩形的組合(圖5、圖6),這樣一來便最大限度地獲得了規(guī)則空間的面積,而把少量的不規(guī)則空間集中消解在體量交接處的交通面積和輔助面積之中。
圖1: 區(qū)位圖
圖2: 首層平面圖
圖3: 剖面圖
圖4: 結構體系示意圖
圖5: 標準層平面圖
圖6: 平面中的矩形組合
上述看點貌似普通,卻都針對著設計題目本身所隱含的內在矛盾,是建筑師必然面對的問題。而正是對這些問題的精彩應答,使得該方案能夠在眾多方案競賽中脫穎而出,令人信服。值得一提的是,兩位女建筑師非常低調,在獲獎之前幾乎沒有在公眾視野中出現(xiàn)過,她們的個人形象也像鄰家大媽一樣親切、平實,她們沒提過什么“文化意志”,也未聲稱肩負著傳承國家或民族的文化重任,只是非常專業(yè)地而且十分出色地去應答一個個具體的設計問題。毫無疑問,馬歇爾樓的設計就是一次精彩的解題示范:從場地出發(fā),從問題入手,以結構邏輯呼應空間需求,以清晰思維整合復雜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