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商穎 呂強 張振
創(chuàng)面異常愈合通常會導(dǎo)致增生性瘢痕甚至瘢痕疙瘩的形成[1-2]。增生性瘢痕可能會導(dǎo)致局部功能障礙,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負擔(dān)[3]。目前,瘢痕治療方法眾多,但效果不一,患者接受程度也不同[4-6]。瘢痕局部注射常伴有不良反應(yīng),且藥物無法在瘢痕組織中長期維持高濃度[7];局部涂抹藥物具有特異性高、方便、副作用少等優(yōu)點,但藥物難以滲透致密的瘢痕組織而導(dǎo)致療效不佳[8-9]。因此,提高藥物透皮效率是改善瘢痕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
2009 年以來,激光輔助透皮給藥治療增生性瘢痕的研究有了相關(guān)報道[10]。CO2點陣激光作為一種常用剝脫性點陣激光,通過產(chǎn)生點陣排列的微小激光束破壞皮膚角質(zhì)層和真皮層,形成致密的微孔通道,能夠迅速增加局部皮膚的藥物吸收[11]。Wang 等[12]在一項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CO2點陣激光聯(lián)合曲安奈德能改善瘢痕疙瘩并降低復(fù)發(fā)率,認為CO2點陣激光能很好地促進藥物透皮[13]。
絲素蛋白水凝膠(SNF)是一種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納米纖維。SNF 作為一種親水-疏水-親水聚合物,能負載水溶性藥物或脂溶性藥物[14]。此外,SNF 通過緩釋給藥,延長了藥物在病灶內(nèi)的滯留時間,有助于藥物持續(xù)發(fā)揮作用[15],是一種理想的藥物載體。積雪草苷(AC)已廣泛用于抗瘢痕治療,具有抗炎、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瘢痕形成的作用[16-18]。但AC 是疏水性藥物,透皮困難。
本研究通過將疏水性AC 加載于SNF,形成SNF-AC,對其進行表征,探討SNF 作為藥物載體的可行性,并評價在CO2點陣激光作用下,SNF-AC 對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治療效果。
AC(MCE,美國),高效液相色譜(Thermo Fisher,美國),C18 柱(Thermo Fisher,美國),原子力顯微鏡(Bruker Dimension ICON,德國),共焦拉曼光譜儀(InVia Qontor,Renishaw,英國),流變儀(Thermofisher Scientific,美國)。
絲素蛋白溶液(質(zhì)量分數(shù)6%)60 ℃下經(jīng)過24 h濃縮到質(zhì)量分數(shù)約20%,形成亞穩(wěn)態(tài)納米顆粒,去離子水稀釋到質(zhì)量分數(shù)2%,置于60 ℃恒溫干燥箱中孵育24 h 以上,形成穩(wěn)定的水凝膠[19]。該制備過程由蘇州市現(xiàn)代絲綢技術(shù)國家工程實驗室,蘇州納米科技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完成。
將疏水的AC 溶解在甲醇中,然后與SNF(質(zhì)量分數(shù)2%)按體積比1:1 混合。200 r/min 攪拌24 h后,將混合溶液以10 000 r/min 離心30 min,分離絲素蛋白載積雪草苷水凝膠和甲醇。絲素蛋白載積雪草苷水凝膠用蒸餾水洗滌3 次以去除殘留的甲醇,制備成SNF-AC[14]。收集離心上清液計算未加載AC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譜,C18 柱(5 μm,250 mm×4.6 mm)測定溶液中AC 含量。流動相為乙腈/水(25∶75 至2 min;90∶10 至8 min;25∶75 至10 min),流速為1.0 mL/min。檢測波長為532 nm。AC 的加載效率(LE)和加載能力(LC)計算公式如下:
LE(%)=(Wt-Wf)/Wt×100%
LC(%)=(Wt-Wf)/Ws×100%
式中Wt 為AC 的總質(zhì)量,Wf 為上清液中未加載的AC 的質(zhì)量,Ws 為絲素蛋白水凝膠的總質(zhì)量。
原子力顯微鏡(AFM)檢測樣品的形態(tài)。樣品1∶1 000 稀釋,在超聲中分散10 min,然后旋涂2 μL 溶液到干凈的云母表面,用氮氣吹干表面。共焦拉曼光譜儀(532 nm 半導(dǎo)體激光器)評估SNF 中AC 的負載情況。流變儀(Mars40)測量SNF 和SNF-AC 的流變性能。25 ℃下以0.1~100 rad/s 的頻率掃描范圍內(nèi)連續(xù)采集貯存模量(G')和損耗模量(G''),在0.1~100 s-1的剪切速度范圍內(nèi)檢測SNF-AC 和SNF 的流動曲線。
成年雄性新西蘭大白兔6 只,體質(zhì)量約2 kg,單籠飼養(yǎng)2 周(SLAC,上海)。鹽酸賽拉嗪注射液(陸眠寧)聯(lián)合氯胺酮按每100 克體質(zhì)量1.5 mg 肌內(nèi)注射麻醉。在兔耳上用手術(shù)刀產(chǎn)生直徑為1 cm 的圓形傷口,去除全層皮膚和軟骨膜,保留軟骨。每個兔耳上產(chǎn)生4 個傷口,所有傷口均環(huán)繞兔耳中點,均勻分布。28 d 后兔耳創(chuàng)面愈合完全,可見直徑約0.9 cm 的增生性瘢痕,顏色鮮紅,質(zhì)硬。本研究經(jīng)上海交通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zhǔn)(SH9H-2019-TK206-1)。
將48 個成熟的兔耳增生性瘢痕隨機分為4 組(每組12 個):①L+SNF-AC 組,CO2點陣激光處理后,在增生性瘢痕表面涂抹2.5 mg/mL SNF-AC 100 μL,每天2 次;②L 組,CO2點陣激光處理;③SNF-AC 組,只涂抹SNF-AC 2.5 mg/mL 100 μL,每天2 次;④Control 組,即空白對照組,無任何處理。激光治療參數(shù):DeepFX 模式,能量密度25 mJ,覆蓋率20%,頻率300 Hz,10 號光斑大小,治療1 次。
分別在治療后第7、14 天,靜脈注射過量戊巴比妥鈉處死實驗兔,用帶表卡尺測量增生性瘢痕厚度,獲取兩處讀數(shù),A 為單個兔耳增生性瘢痕組織最高處的厚度,B 為離該最高處1.0 cm 兔耳皮膚厚度(靠近兔耳中心點處)。計算相對厚度公式如下:相對厚度=A/B(相對厚度變化值即為治療前后相對厚度的差值)。2 名皮膚科醫(yī)生肉眼評估瘢痕的血管分布情況。根據(jù)溫哥華瘢痕量表評估增生性瘢痕模型。大體觀察后將標(biāo)本以4%多聚甲醛固定24 h,脫水,石蠟包埋,切片(厚度7 μm),分別行HE 染色和Masson染色,觀察各組增生性瘢痕的組織結(jié)構(gòu)和膠原纖維的變化情況。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采用GraphPad Prism 軟件(Version 9.00,GraphPad Software,美國),數(shù)據(jù)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原子力顯微鏡顯示,加載AC 后絲素蛋白納米纖維絲的直徑略有增加,但無明顯聚集,表明藥物黏附于絲素蛋白納米纖維絲并呈現(xiàn)均勻分布(圖1A、B)。SNF 的流變學(xué)特性,包括貯存模量(G')、損耗模量(G'')和黏度,在加載AC 后沒有出現(xiàn)明顯變化(圖1C、D)。SNF-AC 的拉曼光譜既在450~650 cm-1表現(xiàn)出典型的AC 峰,又在1 669 cm-1表現(xiàn)出典型的SNF 峰,證明了AC 的成功加載(圖1E)。將4 mg/mL AC 加載到SNF 中,最終獲得含有2.832 mg/mL AC的SNF-AC,其LE 為70.8%,LC 為0.283%。
圖1 絲素蛋白水凝膠和絲素蛋白負載積雪草苷水凝膠的表征Fig.1 Characterization of SNF and SNF-AC
治療后第7、14 天,4 組的相對瘢痕厚度均降低,第7 天時,L+SNF-AC 組>L 組>SNF-AC 組>Control 組,且L+SNF-AC 組和L 組的相對厚度變化值顯著高于Control 組(L+SNF-AC 組vs Control 組,P<0.01;L 組vs Control 組,P<0.05,圖2A)。第14 天時,L+SNF-AC 組相對厚度變化值均高于其他3 組,但各組間均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圖2B)。
瘢痕的血管分布評測發(fā)現(xiàn),各組治療后均有所改善。L+SNF-AC 組的增生性瘢痕從鮮紫紅色變成與周圍皮膚顏色相近(圖3A、E、I);L 組的增生性瘢痕顏色從鮮紫紅色變成膚色偏粉紅(圖3B、F、J);SNF 組(圖3C、G、K)和Control 組(圖3D、H、L)略有改善,但顏色仍為紅色。第7 天時,血管分布評分改變(圖2C):L+SNF-AC 組>L 組>Control 組>SNF-AC組,且L+SNF-AC 組血管分布評分改變顯著優(yōu)于其余3 組(L+SNF-AC 組vs L 組,P<0.05;L+SNF-AC組vs SNF-AC 組,P<0.01;L+SNF-AC 組vs Control組,P<0.01)。第14 天血管分布評分改變(圖2D):L+SNF-AC 組也顯著優(yōu)于其余3 組(L+SNF-AC 組vs L 組,P <0.001;L+SNF-AC 組vs SNF-AC 組,P<0.001;L+SNF-AC 組vs Control 組,P<0.000 1)。
圖2 兔耳增生性瘢痕治療后相對厚度變化和血管分布變化Fig.2 Relative thickness change and vascularity change of rabbit ear hypertrophic scars after treatment
圖3 兔耳增生性瘢痕(標(biāo)尺:2.5 mm)Fig.3 Rabbit ear hypertrophic scars (Scale bar:2.5 mm)
增生性瘢痕HE 染色顯示,治療后第14 天L+SNF-AC 組增生性瘢痕表面趨于平整,而其余3 組增生性瘢痕表面均有不同程度凸起(圖4)。Masson染色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第14 天,L+SNF-AC 組和L組的膠原纖維較整齊,接近正常皮膚組織,而SNFAC 組和Control 組的膠原排列紊亂(圖5)。
圖4 兔耳增生性瘢痕HE 染色Fig.4 HE staining of rabbit ear hypertrophic scar
圖5 兔耳增生性瘢痕Masson 染色(標(biāo)尺:50 μm)Fig.5 Masson staining of rabbit ear hypertrophic scar (Scale bar:50 μm)
增生性瘢痕的臨床治療方法有手術(shù)治療和非手術(shù)治療,但均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20]。在非手術(shù)方式中,藥物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其中,局部涂抹藥物具有方便、無痛、穩(wěn)定、副作用小、不經(jīng)胃腸道環(huán)境影響等優(yōu)點,但增生性瘢痕角質(zhì)層增厚,真皮增生,藥物的滲透被阻礙,很難達到有效的治療濃度[9]。CO2點陣激光主要用于臨床治療面部皺紋、淺表性瘢痕、色素沉著障礙和改善皮膚質(zhì)地[21]。此外,CO2點陣激光可在皮膚表面產(chǎn)生微孔通道,破壞皮膚屏障,誘導(dǎo)傷口愈合反應(yīng),可很好地促進藥物透皮[22]。
SNF 是一種生物相容性較好的天然生物材料,能夠有效加載不同親疏水性的藥物,在保持藥物活性的同時實現(xiàn)長效的可控釋放,是藥物的理想載體[14];且SNF 具有高載藥特性,其藥物加載能力比傳統(tǒng)藥物載體脂質(zhì)體高7 倍[15]。這些特性使SNF 能廣泛應(yīng)用于多個領(lǐng)域。例如,Ding 等[23]將SNF 載去鐵胺,用于治療糖尿病創(chuàng)面,SNF 載去鐵胺比單獨使用去鐵胺能更有效地促進血管生成,緩解慢性炎癥反應(yīng),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Wu 等[24]將阿霉素加載到SNF,實現(xiàn)化療藥物在局部長達8 周的緩釋,有效抑制了腫瘤的生長。SNF 不僅提高了藥物的穩(wěn)定性,而且通過緩釋調(diào)控,有效加強藥物的藥理作用[25]。本研究成功將抗瘢痕藥物AC 加載到SNF,并結(jié)合CO2點陣激光,增加藥物的滲透,提高瘢痕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第7 天,L+SNF-AC 組和L 組增生性瘢痕相對厚度相比Control 組顯著改善,提示CO2點陣激光處理增生性瘢痕后,能夠顯著減少增生性瘢痕的厚度。CO2點陣激光可通過光熱作用,去除表皮和部分真皮,上調(diào)多種金屬基質(zhì)蛋白酶,促進組織重塑[26],已被用于改善增生性瘢痕的顏色和質(zhì)地[27]。Zhang 等[28]研究發(fā)現(xiàn),CO2點陣激光能夠促進增生性瘢痕的膠原重塑,從而減少瘢痕厚度。
此外,L+SNF-AC 組的血管分布改善顯著,瘢痕組織內(nèi)的充血減輕??赡艿脑颍孩貱O2點陣激光能夠加速并促進藥物透皮。多個研究證明,經(jīng)過CO2點陣激光處理后,體外皮膚中5-氟尿嘧啶、順鉑或甲氨蝶呤的含量顯著增加[13,29,30]。②AC 可減少炎癥細胞浸潤,抑制炎癥介質(zhì)如IL-6、TNF-α 的表達[31],而瘢痕組織內(nèi)的慢性炎癥反應(yīng)會導(dǎo)致血管生成,成纖維細胞增殖,膠原沉積[1]。③相比于AC,SNF-AC 能夠通過長期緩釋AC,顯著減少傷口愈合中炎癥因子IL-6 和TNF-α 含量,從而減輕傷口炎癥反應(yīng),并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瘢痕形成[15,25]。本研究中,SNFAC 利用CO2點陣激光產(chǎn)生的臨時微孔通道,進入并布滿于微孔通道內(nèi),當(dāng)通道閉合,已進入瘢痕組織內(nèi)的SNF-AC 固定在局部起到緩釋藥物的作用,最終達到持續(xù)治療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CO2點陣激光協(xié)同下,SNF-AC 對增生性瘢痕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有助于減少增生性瘢痕的相對厚度,并改善血管分布。SNF 可作為抗瘢痕藥物積雪草苷的有效載體。這為實現(xiàn)藥物透皮后的局部給藥以及增生性瘢痕的治療提供一種創(chuàng)新且可行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