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娟
整體性情景創(chuàng)設研究是教學研究中的新型領域,值得進行探索和研究,對新時代的教學革新有重要意義。正如糖需要融入湯中能做出美味佳肴,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并使整個課堂煥發(fā)出無限的活力和色彩。新課標也要求遵循時代性、基礎性和人文性的主旨。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的概述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意義
所謂的整體性,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教學內容和方法做出合理的調整與安排,使其具有一定的層次感,從而使整個課堂變得更加和諧、融洽。在化學教學中,整體性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還能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所以說,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要想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化學的探究活動中,就必須先從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入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一名學生都有良好的發(fā)展空間,進而促進每個人的全面成長。高中階段的化學課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基礎知識的講解與鞏固,二是實驗操作的演示與練習。這兩大部分的基礎課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礎的理解則需要通過教師的指導來完成,而實踐的操作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所學的基本原理。
(二)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的內涵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整體性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要,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并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求知欲為目的的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或方法。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整體性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與課程的要求相吻合,即通過對教材中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的講解與分析,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和重點進行分解,使其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小故事,并將這些小故事聯系起來,使之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從而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二是整體性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符合新課標所提出的“總—分—總”的原則:“總是從總體出發(fā),兼顧個別,注重一般”。
(三)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的理論依據與特征
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的人、事、物等,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具體來講,首先要將人與客觀世界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在學習的同時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和化學的樂趣;其次,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出對科學的理解和認識,并通過運用抽象的概念去思考問題,最終實現從現象到本質的轉變;再次,重視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使其能真正成為主體。最后是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與完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偠灾?,整體性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每一個班級的化學教學,所以需要根據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數的高低,而忽視了整體的重要性以及整體的作用等。
(四)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的注意要點
教師在創(chuàng)設整體性情境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從整體上把握化學知識的內容;其次,要重視對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類型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在進行“化學能”的教學時,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更好地發(fā)展,就需要教師將教材中的相關信息,如酸堿的性質、金屬的物理屬性等,都一一展示給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感受到化學的魅力所在,并從中體會到化學的樂趣與成就感。因此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先將課本中的有關元素,如溶液的組成成分,實驗現象,酸堿的作用等,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來,并要求每名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材料模擬實驗。
二、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的必要性
從宏觀上講,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從微觀上講,化學是研究物質基本結構和性質的學科之一。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是單純傳授理論知識,更強調實踐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想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須創(chuàng)設好一個整體的、有層次的情境來進行教學,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其中,讓他們體驗到化學的樂趣和成就感。同時,也能調動起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地去思考,并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與修養(yǎng)??傊瑢φw性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說,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第二、有助于加深對基礎原理的掌握以及相關的物理規(guī)律的認識與了解。第三、能有效地解決一些抽象的問題或現象。據此看來,化學課堂總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完全有必要的,它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總體性情景創(chuàng)設,化學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素養(yǎng)以及學生學習的習慣,在學生學習的習慣上,不僅僅是教育了學生知識,還教授了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舉一反三,將其運用到其他的學科上,從而達到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這樣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主動性就會相應的提高,最終就會使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相應提高。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
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設計出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反思,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其次,在化學的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對知識的鞏固與擴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而忽略了其他的相關因素,例如,溫度的變化;溶液濃度的改變等。然后,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找出問題的所在之處,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最后,在化學的探究活動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技能,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學會從不同角度解決各種問題,最終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整個教材的研究與探討,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同時,也應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其中,共同進步??傊處煈撘龑總€小組成員,一起討論,相互交流,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通過總體化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度更高,通過合作,從不同方面了解知識的特性和熟悉知識。培養(yǎng)實踐技能,能使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找到科學的解釋,從而鞏固知識理解程度。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將生活與課本相聯系,將學生之間的合作相聯系,將學生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知識和課本聯系等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更加高效,提高學習的質量。
四、高中化學教學中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
(一)化學教學中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要注重連貫性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認知發(fā)展和情感發(fā)展兩個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完成的。連貫性的知識能更好地被學生吸收和內化,并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為了講清楚個別知識點,而忽視了整體章節(jié)的聯系與比較,從而割裂了知識之間的關系,這使學生僅僅獲得知識片段,而缺少對整體章節(jié)的聯系與把握。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的意義在于,通過整體教學環(huán)境的打造,學生更易于接受知識,并且產生對知識的理解,對探求新知的渴望,在結束階段,情境創(chuàng)設要延伸到課堂外,融匯到學生的生活中,促進教學目標實現。有趣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從而更好地掌握化學規(guī)律。而通過這種將課本中的知識串成一個整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時更加注重知識間的連貫性,使學生能形成一個體系化的知識框架,這會更加有益于知識的掌握。
(二)化學教學中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注重開放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內心深處希望自己是一個開發(fā)者、研究者、探索者。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學生對激發(fā)對知識的情感。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和提問,只有讓學生自行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對知識可以主動思考、大膽參與,才能達成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但是考慮到化學的學科特質,也要注重保持化學學科的真實性,要從實際生活出發(fā),也要立足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如果難度設定過高,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學生的求知欲望,導致事半功倍。
例如,在學習一些氧化知識,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學實驗中,也可以引導學生以更大的視角,探索更高深的問題,如“全球污染的問題”“酸雨形成的原因”等,這樣在課本外,可以找到傳授知識的更大的立足點,從而可以在實現知識傳授目標的及基礎上也可以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素養(yǎng),認識到人與自然和共生的問題,也可以豐富學生對知識的獲得感和思考。同時,教師還可以列舉更多關于硫的相關課外知識,如“雷雨發(fā)莊稼”這句諺語所蘊涵的具體的科學知識是怎樣的?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雷雨發(fā)莊稼,是因為大氣中的氮氣在閃電的作用下被氧化為一氧化碳,再在空氣的作用下,一氧化氮被氧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隨著雨水進入土壤,從而形成固氮作用,促進莊稼的生長。這樣,學生不僅僅了解了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的科學解釋,還學習了更多硫和氮的相關知識。
(三)化學教學中整體性情境創(chuàng)設要富有趣味性
知識的學習往往是枯燥的、乏味的,然而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難免有一些內容是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若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那么不難得出學生最終學習情況達不到預期效果的結論。所以枯燥乏味的教學導致學生不能產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從而造成一系列對學生學習有著不良影響的連鎖反應發(fā)生?;诖?,教師不妨將情境創(chuàng)設引入化學教學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然而情景創(chuàng)設的氛圍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如何打造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景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尤其在理工科的學習中,問題情景方式應用的效果更顯著,而化學的學科特質也非常適合學生情景的發(fā)揮,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可以創(chuàng)造新穎的教學形式,如知識接龍、講故事、玩游戲、多媒體演示、實驗展示等。只有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推進,才能創(chuàng)設活躍的課堂氣氛,形成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可以通過情感功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強烈情感,讓學生用一種更為有趣的方式來學習,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更加深刻,促進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
例如,化學實驗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可以將實驗變得生活化,如鑒定日常生活中的金屬,分析煙霧(香煙)成分,自制化妝品等。此外,有機物板塊一直是學生掌握的重點、難點,對于“有機合成物路線設計”“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主要性質以及轉化”都是符合主體的研究對象,他們也可以共同指向能源、材料、飲食等實際問題。對于堿金屬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討論碳酸Na和碳酸氫Na的化學性質,明白Na作為一種活潑金屬,在自然界中沒有游離態(tài)的金屬Na存在,空氣中的最終反映否是碳酸Na,引導學生回憶碳酸Na有哪些化學性質,并且通過實驗來研究兩種性質。引導學生思考碳酸鈉和碳酸氫Na作為碳酸這種弱性的鹽,他們有什么共同性質生成CO2,通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了解學生鑒別它們的方法并培養(yǎng)學習態(tài)度。與此同時,還可以加強生活和課堂的聯系,例如,Na2CO3在生活中用于肥皂、玻璃、造紙、紡織等,NaHCO3在生活中用于發(fā)酵粉、滅火器、醫(yī)療等。使課堂上抽象的知識有了具體的體現。從安全的角度出發(fā),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制造清水滅火劑器,滅火劑為清水,通過冷卻和窒息滅火,常壓下的二氧化碳會立即企劃,從而可以滅火容器中噴出,通過吸收周圍熱量液化成氣體,空氣泡沫滅火器可以用于油鍋等的起火,也能對固體物質進行撲救。
五、結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的發(fā)展,為教師的教學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發(fā)展要求,要求教師充分地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高中化學課程的開放式課堂,進行素質教育是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整體性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可以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變革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使傳統(tǒng)的課堂煥發(fā)活力,因此可以促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可以增強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學科能力,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不斷革新教學和教育模式,為祖國的人才培養(yǎng)出一份力。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