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
小時候,我最害怕的人就是老師,怕被老師點名,不敢跟老師打招呼。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對老師都有這種畏懼。沒想到多年以后,我也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蔽乙恢睂⑻招兄壬倪@句話作為座右銘。在工作第一年的時候,我就在想:是做一個人見人愛、和學生做朋友的老師,還是人見人怕、和學生有距離的老師?當真正走進課堂、接觸學生時,我發(fā)現(xiàn)這兩者并不沖突:課堂上可以嚴肅一點,保證教學效果;課下可以對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溫柔、關(guān)心,做學生的朋友。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各方面的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開學初,最重要的就是抓孩子們的行為習慣,給他們立下規(guī)矩,獎懲分明,如坐姿、讀書的姿勢、寫字的姿勢、課堂紀律等。前期的行為習慣一旦養(yǎng)成,后期的課堂教學效果就能得到保障。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低年級孩子,要使用兒童化的語言和兒童化的方式來引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備課時,我絞盡腦汁,想如何把教學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學生感興趣的形式,用一些“新花招”吸引低年級孩子。孩子們不會檢查作業(yè),我想出讓他們“當醫(yī)生”,故意在黑板上寫錯誤的筆畫,讓學生看看老師寫的字“生了什么病,該怎么治療”。他們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之后做題時的錯誤率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孩子都通過這個小游戲?qū)W會了認真檢查作業(yè)。平時,我也會教孩子們一些做題的方法,慢慢地培養(yǎng)他們獨立做題的能力,為高年級學習打下基礎(chǔ)。
由于教育教學經(jīng)驗不足,我學著運用一些教育家的教育方式。我把陶行知先生“四顆糖”的故事運用到教育中:班上一個孩子經(jīng)常不寫作業(yè),還撒謊說忘帶了。我對他說:“老師相信你是個誠實的好孩子,一定會告訴老師實話,這是老師獎勵你的榜樣標?!焙⒆勇牶?,低下了頭,告訴我了實話。后來,這個孩子每天的作業(yè)都會按時完成。
我還運用一些教育理論知識,如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考試之前,我與每個孩子單獨談話,針對他平時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鼓勵,并提出相應(yīng)的期望。大部分孩子在考試前受到了老師的鼓舞,也許是消除了緊張感,也許是為了不讓老師失望,考試成績都比較理想。對于剛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來說,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jié)合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我經(jīng)常給孩子們講一些道理,希望他們善良、誠實、積極向上。我告訴他們要有集體意識,班級的紀律、衛(wèi)生需要大家一起維護。打掃班級衛(wèi)生時,我會和孩子們一起做,教他們?nèi)绾螔叩?、拖地、擦玻璃、擦黑板?/p>
教師工作雖忙碌、煩瑣,但我始終告訴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學生的一點進步、家長的一句感謝、學校的認可,都是我前進的動力。以后的日子里,我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老師。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