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倩
(晉中信息學院 遠景學院,山西 晉中 030800)
2020 年5 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英語類專業(yè)教學指南》(下文簡稱《指南》)正式頒布出版?!吨改稀窂呐囵B(yǎng)目標、素質(zhì)要求、知識要求和能力要求四個方面明確了英語專業(yè)的教學目標與能力培養(yǎng)范疇。蔡基剛將其歸納為英語專業(yè)五大培養(yǎng)目標或能力:(1)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運用能力;(2)英語文學、語言和文化基礎知識;(3)良好的人文和科學素養(yǎng);(4)較強的思辨能力(包括信息應用能力等);(5)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英語專業(yè)人才所需的五大基本能力之一,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但是在實踐中,跨文化交際教學卻遇到了諸多困難。一是英語專業(yè)所開展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多流于對主流英語國家的思維定勢的關(guān)注或零散的文化知識碎片,例如習俗、傳統(tǒng)、歷史知識的傳授。在缺少情景與實踐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無法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也無法切身體會跨文化交際中遇到的障礙與困難。二是在專門的跨文化交際課程中,內(nèi)容多涉及跨文化理論的闡述,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不密切,學生容易產(chǎn)生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降低學習積極性。在英語專業(yè)精讀課程的教學中,適當引入戲劇表演的方式,增加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理解,實踐證明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文以《喜福會》為例,介紹戲劇表演在跨文化交際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分析效果,以期對提高英語專業(y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相關(guān)教學設計有所幫助。
作為英語專業(yè)學生需要具備的五大支柱能力之一,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僅是專門的跨文化交際課程或者英美國家概況等國別文化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而是應該浸潤于英語專業(yè)學生在大學四年涉及的每一門專業(yè)課程之中。在課程中,從不同角度,基于不同領(lǐng)域,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增加跨文化交際知識,提升跨文化交際技能。英語精讀課程作為英語專業(yè)的一門核心專業(yè)課,有義務將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能力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在傳統(tǒng)的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大量跨文化理論的灌輸,碎片化知識的堆疊,以及脫離實踐的案例分析,很多時候,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理論,內(nèi)化知識,以及對案例中的人物感同身受。所以,也就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轉(zhuǎn)變態(tài)度提高意識,將知識用于實踐,并且完善與提升技能。
孫有中提出了以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外語類專業(yè)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即思辨、反省、探究、共情和體驗。根據(jù)美國美國學者CALLOWAY-THOMAS 的定義,共情是通過想象在認知、情感和行為等層面進入和參與文化他者的世界的能力。從跨文化角度來說,即跨文化的實踐者可以設身處地地從跨文化溝通對象的角度出發(fā),以他者的眼睛來看,以他者的心靈來感受,以他者的大腦來理解。孫有中認為,共情是跨文化能力的核心要素。引導學生樂于換位思考,培養(yǎng)學生富有同感的能力,戲劇表演是很好的方法。通過角色扮演與視角轉(zhuǎn)化,可以進入到對方的情感世界,去理解感受文化差異。體驗式學習可以促進跨文化能力的有效內(nèi)化。通過扮演跨文化角色便是非常有效的一種體驗方式,進而反思、歸納,最后將結(jié)論投入實踐。
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作者不斷反思與探索,從提供給學生更加豐富的跨文化素材(包括文章、視頻)到與學生就跨文化話題進行討論與反思。但是無論哪一種改進,最突出的問題仍然是學生沒有從主觀上真正地理解與體驗跨文化交際,沒有實現(xiàn)共情的基本原則。
當然,不少學者(如蔡基剛、孫有中)提出的跨文化體驗包括以參加夏令營、交流訪學或者志愿服務等形式到目的語國家去實踐;有針對性地參與到目的語國家的不同領(lǐng)域(如法律庭審、大使館實踐、新聞發(fā)布會)等。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限制,教師可以把握的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仍然是課堂,通過設計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體驗跨文化交際的真實場景,進而提高共情能力,形成跨文化人格。
在將戲劇表演引入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實踐中時,不能簡單地要求根據(jù)劇本表演即可,而要在這項任務的前、中、后進行具體而明確的指導。本部分以《喜福會》為例,介紹具體實施情況。
《喜福會》是美籍華裔女作家譚恩美所著的長篇小說。作者通過描寫四對母女間的代溝和隔閡沖突,反映了華裔母族文化和異質(zhì)文化相遇而生的碰撞與兼容以及兩種文化在碰撞中對自我文化身份的艱難求索?!断哺愤@部作品中的很多情節(jié)從語言與非語言交際(如家庭、婚姻、教育、餐桌禮儀、價值觀等)角度體現(xiàn)了中美文化差異。其中《Two Kinds》一章是課程的精讀課文,所以,在講授本章節(jié)時,將《喜福會》一書與戲劇表演引入課堂。
在戲劇表演之前,閱讀故事是重中之重。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精讀了書中《Two Kinds》一章,并在閱讀的同時學習到故事的構(gòu)成要素與閱讀方法。為了減輕同學們的閱讀量,全班22 名同學被分成3 組,每組分別對應故事中的一對母女,所以閱讀原著中對應的四章即可。小組分好后,在閱讀中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故事情節(jié)以及對故事發(fā)展的理解,進而改編故事為劇本(這一步不需要有大動作,因為書中以人物對話為主),分配角色,討論,排練以及準備演出(包括演出時的妝發(fā)、服裝、道具等)。
表演結(jié)束后,同學們會在老師的引導下就以下問題進行思考、討論以及寫作:請任選一個角度,討論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并輔以書中情節(jié)加以說明。從討論以及寫作中可以看出來同學們從語言表達、婚姻、家庭、餐桌禮儀、教育方法、價值觀等方面了解了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本部分將選取部分同學由《喜福會》這部作品引發(fā)的對跨文化交際的思考:
Lindo took Waverly's hand and walked on the street.She would introduce Waverly to everyone with a high profile.She often said:"This is my daughter,Waverly,the chess champion." Chinese people like to involve people with high status or prestige when making introductions.It feels a lot of face to do so.Americans advocate individualism and they they rarely involve others when introducing themselves,even if their parents are famous.
林多阿姨牽著女兒薇夫麗的手,見人就炫耀:“這是象棋冠軍?!钡寝狈螓愑X得很尷尬并與母親發(fā)生爭執(zhí)。從這一情節(jié)分析得到中國人重關(guān)系與面子,喜歡將地位高名聲好的人與自己聯(lián)系在一起,給自己長面子,而西方個人主義文化中,不是很習慣讓別人參與到自己的形象中來,盡管可能是非常親近的人;
In China collective value is above individual value,while in the west,things are on the contrary.After Anmei's daughter Rose married to Ted,who was born in a wealthy family,she chose to return to family.She put her focus on the family.What she tries hard everyday was just for the family and the happiness of her husband.As for herself,it is not important.But as an American,her husband wanted his wife to have thoughts and opinions.
在安美的女兒羅斯與泰德的婚姻中,羅斯竭盡全力為丈夫和孩子著想,注意點全部在家庭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這個對待婚姻和家庭的態(tài)度可以體現(xiàn)出來中國人重集體主義的價值觀,認為家庭利益為最大,而崇尚個人主義的泰德,卻非常不理解妻子的犧牲與失去自我;
When Waverly and her boyfriend go back home,and her mother made a lot of dishes.Chinese people are generally modest,so her mother said these dishes are also general,and then her boyfriend really began to point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se dishes,resulting in everyone is very embarrassed.This reminds me tha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inese people are more subtle while westerners generally speak more directly and clearly.
當薇夫麗帶著男朋友回家,媽媽準備了飯菜并謙虛地表示飯菜可能不可口時,薇夫麗的男朋友便直接指出了這些飯菜的不足之處,大家都很尷尬。從此次餐桌對話可以看出中西方表達習慣的差異,中國人講究含蓄,重意會,西方人更習慣直接明了的溝通。
從同學們的討論與寫作中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1.同學們對自己閱讀及表演的章節(jié)印象會更加深刻,更有興趣去解讀和剖析;2.對于自己小組表演的部分,同學們對故事情節(jié)無比熟悉,可以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沖突點,也愿意去搜索資料,更深一步去了解沖突背后的原因。
在點評了同學們的討論和寫作之后,為同學們補充更多大家沒有提及的關(guān)于跨文化交際的理論,比如高-低語境文化和高-低權(quán)力距離文化。高語境文化其實就是同學們觀察到的,溝通時風格委婉,追求和諧,而低語境則相反。林多阿姨從小教育女兒薇夫麗“咬住自己的舌頭”“疾風無形”“會捉老鼠的貓不叫”等思想便是典型的高語境文化的反映。高權(quán)利距離文化接收不平等權(quán)利分布,認可社會等級結(jié)構(gòu)的存在并嚴格遵守,所以孝敬父母,尊重師長,服從上級都被認為是理所應當?shù)?,是社會運轉(zhuǎn)的重要原則。低權(quán)力距離文化則崇尚平等,無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還是老板與員工之間,不存在絕對的權(quán)威。在晶梅因為練習鋼琴的事情與母親發(fā)生爭執(zhí)時,母親是高權(quán)力距離文化的代表,她的觀點是“只有兩種女孩,聽話的和不聽話的。”從小受美國文化熏陶成長起來的晶梅便反駁她媽媽:“你要把我變成我自己不喜歡的人,你希望的那種女兒我永遠也不當?!薄拔也幌M瞿愕呐畠?,我希望你不是我的媽媽。”“這兒不是中國,我不是你的奴隸?!?/p>
從具體事件歸納背后原因,再從理論出發(fā)細品故事情節(jié),整個戲劇表演活動的教學安排形成了完美的閉環(huán)。
從戲劇表演的角度出發(fā),圍繞啟發(fā)學生共情與體驗的原則,本次跨文化交際教學從學生的反饋中收獲了值得推廣的經(jīng)驗,同時也暴露了需要精進的環(huán)節(jié)。下面將基于學生反饋與教師課堂觀察,參考跨文化能力遞進—交互培養(yǎng)模型的維度,從知識、動機與技能三個方面分析戲劇表演應用于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效果。
遞進—交互模型是2013 年由許力生與孫淑女共同提出的,該模型以發(fā)展跨文化人格為目標,整合知識、動機、技能、語境和效果五個層面的因素,探討外語學習者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遞進—交互模型
遞進—交互模型強調(diào),知識是基礎。具備一定的語言知識、文化和文化理解力是展開跨文化交際的必要條件。從同學們的反饋來看,無論是語言知識還是文化知識,通過參與戲劇表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霸诜磸陀^看電影與原文中提高了自己的語音語調(diào)的準確性。”
“有趣的劇情真的可以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一個月時間能用來讀的,看的都很瑣碎,但是記憶的效率卻很高。”“在這種輕松的角色代入中,是更容易習得英語的?!睆膽騽”硌莸倪^程來看,無論是閱讀,編輯,背誦還是最后的表演,無不滲透著語言的學習。而優(yōu)秀的原著作品恰是學習語言最天然、地道的資料。同學們在準備表演的過程中這些地道的表達潤物細無聲般地被同學們吸收,理解,運用,所以語言能力的提高毋庸置疑。
本次活動同學們最大的收獲便是對中國和美國文化差異的了解。“我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薄霸诳磿捅硌莸倪^程當中,我會切身的感覺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通過一個月的準備,讓我對自己所要飾演的角色和其中中西方文化的沖突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鳖愃频谋磉_是大家在活動反饋中最頻繁出現(xiàn)的語句。同學們感受到了具體的差異所在:“片段中很多地方都存在著中國的集體主義,和美國的個人主義這兩種價值觀的沖突。”“通過進行鶯鶯家族的排練飾演,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內(nèi)外愛情觀與金錢觀的不同。”“中國是典型的重面子的國家,無論是個人的形象,家族的臉面還是國家的榮譽,都是國人心中最為看重的?!薄?.....由此可以看出,中外兩國人喜歡的裝修風格,風俗文化的不同?!薄断哺氛麄€故事便是一個無比豐富地體現(xiàn)中西方文化的案例庫,同學們表演的過程即是切身體驗一個個案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到本國和他國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歷史地理、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盡管不是系統(tǒng)的知識,但是這些零星知識卻又無比生動地印刻在每一位參演者的腦海中,成為“多年后離開學校也不會忘卻的”知識。
學生具備了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和文化理解力之后,并不意味著就具備積極進行跨文化交流的動機。因此,需要在知識習得的基礎上,發(fā)展自我意識、文化相對意識,進而形成積極的交際動機。在這一層面,首先要提升的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伴隨著祖國日益強盛成長起來的零零后一代人,言談舉止間無不流露著明媚與自信。雖然,《喜福會》這部作品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舊中國的社會風俗與樣態(tài),同學們通過表演,也深刻理解與感受到植根于我們血脈當中的一些文化烙印,有糟粕,也有精華。文化自信并不是忙目的自信,要有意愿去追溯我們的根,并深刻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辯證理性地認同我們的文化之后,才能真正談文化自信。通過參演《喜福會》,同學們從多個角度,經(jīng)過思考后,更加認同本民族文化:“萬事萬物都應該是中和狀態(tài)的,這是我們祖先中庸的智慧。”“要認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這就是我對文化差異的看法?!薄巴ㄟ^這么多天的不斷排練與磨合,讓我覺得團隊協(xié)作真的很重要,團隊齊心合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團結(jié)就是力量?!薄霸诓妥牢幕矫妫矣X得中國人這樣的表達方式是讓人更容易接受的。”“我國長期以來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仁義禮智信在人們的思維當中已經(jīng)根深蒂固,所以在儒家思想的長期影響之下,我國的人民普遍會形成一種謙虛、和善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
在接觸跨文化知識與信息,體驗跨文化差異并產(chǎn)生共情的過程中,同學們懷有積極的交流動機,更樂意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接受不同文化:“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征、特色。面對差異時,更多的應該是包容,然后相互學習,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我認為我們要更多地了解相互之間的文化,意識到兩國文化的差異,那么就可以更好地避免相互交流中的誤解,預防交流中可能出現(xiàn)的沖突,通過拓寬各自的眼界以達到更好地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的目的。相互了解,求同存異。求同存異的關(guān)鍵是避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對方?!薄拔矣X得作為零零后群體,由于所處這個年代,讓我們有更多的途徑可以了解多種多樣的文化,我們的思想和思維,會更加開放,比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在任何關(guān)系中,要經(jīng)??紤]一個問題:我這么做到底是自己的需求,還是對方的需求?一定要看到對方的真實存在,從而看到對方的真實需要。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理解對方,放下自己,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是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去對待出現(xiàn)的沖突與矛盾,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意義與價值所在,我們應該做到彼此尊重、增進了解、增加溝通、優(yōu)勢互補,這樣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睆耐瑢W們的反饋中我們不難看出,大家不僅擁有客觀包容的心態(tài),更難能可貴的是,體會到了“共情”。不少同學都提到了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避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對方”。
技能訓練是將語言文化知識轉(zhuǎn)化為互動能力的過程。成功的跨文化交際需要學生具備包括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及一定的交際策略。語言能力構(gòu)成跨文化能力的核心,主要體現(xiàn)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在語言知識部分,本文提到了學生在準備表演過程中潤物細無聲般語言能力的提升。除了足夠的文本輸入之外,戲劇表演是很好的語言輸出方式,學生在劇本設定好的跨文化背景下的語言交流中,掌握了溝通的技能。當然,戲劇表演中的語言溝通與真實的跨文化交際場景實踐是不一樣的,如果真實的跨文化交際場景是實戰(zhàn)的話,戲劇表演就是模擬。在表演中體驗到跨文化沖突的真實存在,近而才有策略的應對與語言技能的升級。在跨文化交際技能訓練中,模擬與實戰(zhàn)同樣重要。同時,非言語交際能力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如體態(tài)、副語言、距離等。戲劇場景正是幫助大家體驗這一系列非語言交際最好的場合:薇夫麗不愿被炫耀時鄙夷母親的目光、泰德在母親質(zhì)疑女友之后理直氣壯的神情與羅斯順從忍讓的表情、薇夫麗男友到家做客時直接自然的態(tài)度與林多阿姨的餐桌客套。同學們不僅體驗了作為高語境高權(quán)力的中國文化中待人接物的語言、表情、神態(tài)、體態(tài)。更難得的是,同學們有機會體驗低語境低權(quán)力文化的美國人的語言與非言語表達。在語言與非言語表達的同時配合下,同學們才能夠塑造一個完整的舞臺形象。此番體驗無疑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共情,提升自己的交際技能。
戲劇表演應用于跨文化交際教學,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與文化知識,自我意識與文化相對意識得到發(fā)展,在體驗與共情中感受到文化理解、心態(tài)開放的重要性,樹立了正確的跨文化態(tài)度與積極的交際動機。在跨文化交際場景中訓練了語言溝通技能,增加了非言語溝通的體驗,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跨文化交際技能的提升。
但是,將戲劇表演引入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戲劇表演終究無法替代真實的場景體驗。在真實的場景體驗中有很多變量,語言和非言語交際需要學生自己去揣摩去調(diào)整,以期達到最好的交際效果。所以,戲劇表演重在體驗與共情,在跨文化能力遞進—交互培養(yǎng)模型中提到的交流互動是無法實現(xiàn)的。
在戲劇表演應用于跨文化交際教學的過程中時,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反思至關(guān)重要。教師需要對作品及其體現(xiàn)出來的跨文化元素無比熟悉,同時要具備一定的跨文化理論知識,能夠引導學生閱讀、討論,并在學生思考寫作后給予提煉。學生需要在閱讀與表演之后,通過寫作反思自己的收獲與不足,將跨文化內(nèi)容內(nèi)化總結(jié)。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將閱讀,討論,寫作,提煉的整個過程形成完整閉環(huán),最大化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