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秋鳳
摘 要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減輕負擔”“提質增效”已成為課程改革的著力點。教師可著眼語文單元要素,正確解讀課后習題,縱橫關聯,厘清教科書的編排邏輯和訓練要點,找準語文要素落地的切入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切實提高教與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 課后習題 提質增效 《祖父的園子》
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淺層次、低質量地解讀統編教科書是造成學生課堂上“學無所獲”“學而少獲”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有著眼單元要素,縱橫關聯,以課后習題為抓手,找準落實語文要素的切入點,才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切實提高教與學的實效性?,F以統編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為例進行分析。
一、立體解讀,讓教學目標更明晰
課后習題是課程標準和語文要素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體現,是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的重要抓手。教師可以從不同年級和單元內不同課文的課后習題入手,進行對比分析,有利于教師準確把握教學目標[1]。
(一)縱向梳理,厘清訓練要點
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統編教科書特別關注語文知識的內在關聯,將語文要素梯度編排在各個年級中,呈螺旋上升趨勢。下面,筆者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點部分寫具體”為例,對其進行比較分析(見表1)。
從對表1的梳理可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兩個語文要素“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把一件事的重點部分寫具體”既各有側重,又相互融合,且都滲透在各年段單元中??v觀統編教科書各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前提條件是“借助關鍵語句”“結合資料”等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而“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則是對“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提升;“把一件事的重點部分寫具體”的前提條件是“寫清楚”,而“從不同方面表達中心意思”則是對“寫具體”的提升。因此,在教學《祖父的園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后練習第一、第二題,了解“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事,體會“我”內心的感受,并在朗讀中進一步鞏固體會情感。同時,在閱讀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具體事例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并遷移運用到表達中,讓學生明白要想將情感表達充分,就要把一件事的重點部分通過幾個方面寫具體。
(二)橫向聯系,滲透學習方法
同以往的教科書相比,統編教科書課后習題不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圍繞單元要素整合設置,彼此之間相互聯系。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童年往事”,與語文要素雙線并行且緊密結合,圍繞“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閱讀要素編排了《古詩三首》《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xiāng)明》《梅花魂》四篇情感濃厚的課文,但它們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卻不同(見表2)。
四篇課文的課后習題與課前提示對如何“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做了相應的引導,教師要樹立單元意識,讀懂編者意圖,把每課習題置于整個單元的練習系統中思考,從零碎走向整體,循序漸進地鞏固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古詩三首》《祖父的園子》是精讀課文,《古詩三首》描寫的是古代鄉(xiāng)村中的兒童生活,課后第二題意在引導學生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祖父的園子》課后第二道習題是“讀下面的句子,體會‘我’的內心感受,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和同學交流?!?這道題是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的落腳點,而“內心感受的體會”是通過解決“園子有什么”“在園子做什么”這兩個問題而獲得,學生通過默讀思考、觀察插圖、情感朗讀,再遷移運用前一節(jié)可學會的想象畫面等方法體會蘊含在具體景物、活動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到“我”對園子的熱愛,對祖父的深深懷念之情, 而如何“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也在感悟中自然習得。
《月是故鄉(xiāng)明》和《梅花魂》是略讀課文,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導語中的問題提示,嘗試深化閱讀,運用通過具體事例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將語文要素逐步落實到位。最后,通過“交流平臺”對“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閱讀經驗進行梳理總結,讓學生在回顧交流中獲得更深的體會。在此基礎上,“詞句段運用”中第二道題繼續(xù)引導學生通過三個例句體會用對比強調感情的表達方法,并仿寫。至此,“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要素的落實層層遞進,持續(xù)發(fā)力,讓學生最終習得。
二、整體解讀,讓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優(yōu)化
統編教科書的語文各要素循序漸進地安排在各冊中,課后習題的訓練點也同樣具有漸進性,教師可依托課后習題,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在視角細化中發(fā)展學生的深度思維。
(一)前后統整,設置課堂結構
課后習題往往是單元主題及語文要素的體現,教師要把握這一編排特點,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合理設置課堂結構,讓他們在相應的語文學習活動中理解體會文本內容,提升語文能力[2]。
《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主要通過描寫作者跟著祖父在園中栽花、拔草、種白菜、鏟地、澆水等,感受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無拘無束的童年生活,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祖父深沉的愛。針對文本特點,編者設定的三道課后習題所呈現出來的系統性十分鮮明:第一道題“默讀課文,說說祖父的園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主要是讓學生從內容層面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道題“讀句子,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再從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與同學交流感受”,主要是讓學生深入品析重點語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第三道題則是在感知內容、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結合“閱讀鏈接”和生活實際,引發(fā)學生對課文新的思考,獲得深刻體會后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縱觀這三道習題,其實就是課堂教學的三個層級和三個板塊。三個層級:理解內容—體會情感—拓展提升。三個板塊:板塊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分塊解決“園子里有什么”“我做了什么”兩個問題,指導學生在景與事中體會“我”的感受;板塊二,聚焦文中重點語句,學生在品讀中進一步深入體會作者將喜愛園子,懷念祖父的情感融于具體的事物中的方法,領悟表達秘妙;板塊三,借助“閱讀鏈接”,引導學生與課文對比閱讀,發(fā)現此段文字與課文表達的感情的不同,引發(fā)學生新的體會,感受小說結尾的深刻意味,激發(fā)學生閱讀《呼蘭河傳》整本書的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這樣圍繞課后習題設置的課堂結構,從內容到表達,由課內到課外,易難遞升,板塊簡潔,能在有限的時間里達成最優(yōu)目標。
(二)由淺入深,提高思維深度
統編教科書課后習題語言簡煉又富有深意,不僅是教師深入解讀文本、了解編者意圖的重要途徑,還是學生自學課文的得力助手,教師可以從課后習題中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并延伸拓展,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思考,引領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
在《祖父的園子》課后習題第一題要求學生“默讀課文,說說祖父的園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笨梢钥闯?,這個習題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默讀的方法,快速從文本中找出準確信息的能力。在這一問題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通過默讀課文迅速潛入文本中,收集有價值的文本信息,如祖父的園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還有櫻桃樹、李子樹、榆樹等;還可知道“我”和祖父在園子里栽花、拔草、種白菜、鏟地、澆水等。但是,如果課堂教學止于此,那么這道題的價值就沒有完全得以體現。在學生交流“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這個問題時,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兩個問題展開思考討論:問題一:作者在祖父的園子做了很多事,寫得最具體是哪件事?問題二:作者在祖父的園子里共寫了11件事,為什么把這件事寫這么具體呢?
學生通過研讀交流,了解作者詳細寫了“鏟地”這件事,即作者在鏟地時把養(yǎng)家糊口的谷穗給鏟了,留下了狗尾巴草;面對犯錯的作者,祖父不但沒有責備,還大笑并耐心教她辨認,引導學生體會犯錯都可以這么快樂,還有什么不能讓她感到快樂的呢?作者被祖父濃濃的愛包圍著,深深的懷念之情令人動容。
通過上述拓展過程,學生的認知從關注文本內容逐步轉移到文本內核思想,既感悟如何把事件的重點部分寫具體,更能學習突出文章主旨的精妙表達。從內容到表達,一步步引領學生思維向縱深發(fā)展,從而更好實現課后習題的價值。
三、深入解讀,讓語言運用更有效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文化、思維、審美之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接觸大量典范的語言材料是語文能力提升的最佳路徑。教師可利用并優(yōu)化課后習題,巧妙而多角度地尋找語言的訓練點,讓學生更好地實現從積累到模仿再到創(chuàng)作,在不斷的語言實踐中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規(guī)律。
(一)搭建支架,從一道走向一類
統編教科書的課后習題都是指向文本語言的訓練,通過不同形式為學生搭建語言學習和訓練的支架,教師可借助課后習題,幫助學生感知、內化并遷移運用文本語言,實現從學會“一道習題”走向弄懂“一類習題”的轉變。
《祖父的園子》課后第二題要求學生讀句子,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再從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和同學交流感受。習題中的兩個例句很有代表性,可以作為樣例指導,如第一個句子“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樹都會發(fā)出聲響;叫一兩聲,好像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笨梢酝ㄟ^以下“四步法”進行教學:一找,找出關鍵詞“凡是”“拍一拍手”“叫一兩聲”體會園子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充滿靈氣的;二說,設計情境,教師以“我”的角色,大聲喊:“我喜歡你”。學生變成土墻回應:“我也喜歡你”,在情境中,讓學生體會連大樹和土墻都會和”我”呼應,多么快樂而美好啊;三想,“大樹與土墻真的會和我回應嗎?”“仿佛”與“好像”能刪除嗎?”聯系前文體會作者在園子中想玩就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快樂與自由,原來大樹與土墻已經成了“我”可以傾吐心聲的好朋友了,“我”對祖父園子的熱愛蘊含在了一景一物中;四讀,入情入境地讀出“我”對祖父園子濃濃的愛戀,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上述“四步法”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了解答這“一道習題”的方法,搭建了學習語言的支架,用此方法就能很快理解另外一句話的含義。其次,要放手讓學生從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遷移運用,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遷移運用中逐步體會“將感情蘊含在園中花草蟲鳥等具體事物中”的表達方法。最后,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把《語文園地》中的“詞句段運用”第二題提前教學,放手讓學生通過三個例句體會到另一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即用對比強調表達的情感,然后再進行仿寫。這樣層層深入,讓學生從體會到運用,從弄清“一道習題”到真正學會弄懂“一類習題”,大大提高了課堂實效,語文要素扎實落地。
(二)巧設平臺,從理解走向運用
“理解”是語言建構的基礎,“運用”是語言建構的關鍵,教師要善于巧設平臺,引領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升運用能力?!蹲娓傅膱@子》課后習題第三題要求學生讀“閱讀鏈接”,說說對課文有什么新的體會。不難看出,編者編寫這道習題的用意不僅是讓學生讀“閱讀鏈接”,了解小說結尾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首先,讓學生將“閱讀鏈接”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表達對課文理解的新體會;然后,學生帶著這樣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然有感而發(fā),力求使其讀出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濃厚情感;最后,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再通過閱讀分享課交流閱讀感受。學生經歷了多層次的閱讀過程,就能在完成課后習題的過程中深入感知課文內容,升華情感體驗,對“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語文要素也由“理解”走向“運用”,有效提升語文實踐能力。
總之,以課后習題為抓手,深入解讀統編教科書的編排意圖,能助力課堂教學更加精準地提質增效,促進“雙減”政策切實有效地落地[3]。
[參 考 文 獻]
[1]陳鄭斌.活用統編教材課后習題,落實語用目標[J].新教師,2019(11):44-45.
[2]徐美勤.從課后習題中把握統編語文教材新方向[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8(11):37-39.
[3]周亮.基于統編教科書課后練習的導學設計與實施[J].小學語文,2021(4):44-48.
(責任編輯:武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