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中國畫向來以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以小見大傳遞繪畫者的訴求和觀點,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同和贊揚,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文化對于中國繪畫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繪畫的韻味與以往相比逐漸減少,這就讓更多的人對于中國畫的詩意表達展開了研究和分析,本文也將目光集中于中國畫,分析了以小見大在中國畫中的詩意體現(xiàn)。
關鍵詞:中國畫? 詩意? 以小見大? 體現(xiàn)方法? 繪畫? 水墨
中圖分類號:J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5-0052-03
中國對于書畫給予的關注和重視是相對較高的,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倡導書畫異名同體的理念,很多文人才子將古詩與繪畫相聯(lián)系,稱古詩和繪畫為姊妹藝術,從宋代開始我國的繪畫就已經(jīng)從寫形逐漸地向?qū)懸廪D(zhuǎn)變。隨著歷代文人墨客的研究深化和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中國畫的深度和感染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是隨著西方學院派教學模式的逐漸推廣,現(xiàn)階段中國畫的講授與詩意性、民族性越來越遠,這也給當代人們敲響了警鐘,中國畫的特色是不容抹殺,也不應消亡的,因此對于中國畫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人們也逐漸地展開了分析和研究。
以小見大是中國畫繪畫過程當中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通過對于典型事物的繪畫以及手法和技巧的應用,使觀看者在觀看繪畫作品的過程當中聯(lián)想到更多的內(nèi)容,進而達成繪畫者和觀賞者兩者之間的共情,傳遞自身獨有的情感,一般情況下,在中國畫當中,小景傳大景之情的詩意性體現(xiàn)如下。
一、小景傳大景之情的詩意性體現(xiàn)
針對于中國畫中的以小見大詩意性體現(xiàn),不同時期的不同學者都給出了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從王夫之到宋朝的沈括,再到唐朝的杜甫,以及后續(xù)的文人墨客對于以小見大這種詩意性體現(xiàn)的繪畫方法都給予了極高的贊揚,并且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在中國畫的詩意性體現(xiàn)上,繪畫者往往能夠用有限的篇幅和平面繪畫出一個無限的引人遐想的景象,通過筆墨濃淡的調(diào)適塑造獨有的意境,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例如北宋的畫家范寬在《溪山行旅圖》中,通過山川的局部描繪,給觀賞者帶來了極強的視覺沖擊,在畫中,山川居中鼎立,震天撼地,而在山川的一側(cè)則通過簡單的線條畫出飛流直下的瀑布,與山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觀看者在觀看這幅圖畫時猶如身處幽谷,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山川帶來的視覺沖擊,感受到四周的空曠和幽靜,通過局部描寫的手段,完成了一個大的景色的詩意性聯(lián)想。
再例如元代畫家吳鎮(zhèn)在《漁夫圖》中只是通過選取一段小景色的方式,讓觀賞者在觀看作品時可以感受到江南水鄉(xiāng)的特色,畫家吳鎮(zhèn)在繪畫過程當中通過筆墨濃淡的運用,讓畫面的層次感更豐富,一個簡單的留白方法又讓觀賞者看到了天空和湖面,進而在腦海中自然的聯(lián)想到了漁夫在水上悠閑的劃船景色,給人一種幽僻清寂的意境。
中國畫在選材上十分考究,通過簡單的片段選取,可以凸顯出一個大范圍景色的特點,讓觀賞者在觀看作品時可以感受到繪畫者的意境和詩意,如同身臨其境,具著強烈的共情能力。
二、小生活傳大社會的詩意體現(xiàn)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作品往往可以很好的反饋一種生活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這也為現(xiàn)代學者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參考借鑒,而不同時代繪畫者在繪畫作品的過程當中所凸顯的生活習性是不同的,因此從小生活來傳遞大社會的詩意性體現(xiàn)也是中國畫獨有的一種魅力和特色。人們在對歷史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當中,繪畫作品往往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通過情景再現(xiàn)可以讓人們可以更好的了解當時人們的思維,或者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當時的社會風氣,甚至于宮廷生活、政治風云、精神風貌、生活狀況等都可以有效地凸顯出來,這也是以小見大中國畫詩意性體現(xiàn)的一個重要的特色。
(一)以小景象寫生活之貌
說起以生活片段凸顯社會背景,北宋末年的張擇端所繪制的《清明上河圖》無疑是一個典型案例,《清明上河圖》的知名度是毋庸置疑的,畫家張擇端在有限的畫紙上利用散點透視的方法繪制出極具變化性的圖卷,該作品主要描述的是在北宋年間汴京清明時節(jié)人們的生活,畫中以一座虹形大橋為中心,橋上匯聚不同職位和不同工作性質(zhì)的人們,同時人們的出行方式也不一樣,所做的事情也有明顯的差異,整幅畫凸顯出藝術性和歷史性,人們可以通過這一幅《清明上河圖》,了解北宋時期人們的交通工具、當時的建筑物以及當時的生活場景和社會風貌,進而對于北宋時期各個層級人們的生活狀況進行一系列的揣測,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畫卷,但是卻可以讓人們通過畫卷,以畫卷為視角和跳板,聯(lián)想到北宋汴京整個城市,甚至北宋整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和生活狀態(tài),《清明上河圖》的影響力和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其詩意性的表達手法以及以小見大的詩意性體現(xiàn)也是較為典型的。
(二)以小片段看宮廷之態(tài)
在歷史學習和歷史考究的過程當中,人們不僅僅會關注各個時期人民的生活風貌、生活習性、民風民俗、交通工具等各個方面的信息,同時對于各個時期的宮廷狀態(tài)給予的關注重視以及研究的興趣也是相對較高的,宮廷在中國歷史當中向來充滿著莊嚴肅穆富麗堂皇的特色,而通過繪畫作品的端詳可以以小見大地了解到當時社會時期宮廷的實際情況,例如在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其以春夏交替為重要的時間背景,繪制出六位貴族婦女的生活片段,畫面中所繪制的婦女珠圓玉潤,服飾艷麗,有趣的是畫面中繪制的六個貴族婦女雖然穿著各異,體態(tài)不同,但是卻都有著相同的精神風貌,充斥著落寞疲懶、百無聊賴的感覺。結合相應的歷史文獻資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唐朝時期是中國歷史文化鼎盛的時期之一,在該歷史階段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較好,人們的生活物質(zhì)水準相對較高,因此在畫面中也不難看出當時的宮女穿著華麗,同樣也可以猜測到當時的宮廷婦女生活是較為富足的,甚至是較為奢侈的,但是精神方面往往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滿足,因此不免會呈現(xiàn)出精神空虛、心境苦悶的特點,同樣的表達手法在繪畫歷史中可供參照的作品不在少數(shù),這些作品都為現(xiàn)代學者的歷史研究提供了較多的參考價值,通過一個較為簡短的生活片段繪制,讓人們通過畫家所繪制的作品了解到當時一個大的朝代所呈現(xiàn)出的宮廷狀態(tài),為歷史研究提供較多的借鑒和參考。
(三)以小事件繪政治之變
中國歷史朝代是相對較多的,當朝代更迭時,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也是歷史研究學者關注的重點之一,和宮廷生活相去甚遠,當政治發(fā)生變動或者出現(xiàn)政治風云時,人們的生活往往會發(fā)生戲劇性的變化,這種感覺往往很難用言語有效的傳輸和表達,但是通過繪畫作品就可以更好地傳遞,可以讓人們了解當時的社會氣氛。
以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圖》為例,該繪畫作品是以唐朝的安史之亂為背景,講述的是在安史之亂時期,唐玄宗路過蜀道的情景,在這個繪畫作品當中,用大量的篇幅去繪畫高聳入云的山脈、遮天蔽日的樹木以及崎嶇的山路和棧道,觀賞者在第一眼看到這一繪畫作品時,往往更多的是感嘆畫中所繪制的風景,崇山峻嶺、艱險挺拔,以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陡峭斜角直嵩云間,這樣的山脈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太過陡峭而略顯驚悚,帶來一種緊張的氛圍感,而在這樣一個大的風景圖下,畫家又將人物分成了三個隊伍,一個隊伍居于最左方,正在向上攀爬,與崎嶇的山路遙相呼應,更顯避難時旅途道路的艱辛和不易,而趨于中間的一隊人馬正坐在地上,給人感覺像是旅途過于艱辛而正在修整,畫家運用細膩的表達手法凸顯出旅途的艱辛,甚至馬兒都仰面而躺,更能彰顯出旅途的疲累,而位于最右邊的一對人馬似乎對于自己即將面臨的事情知之甚少,甚至對于旅程的艱難都欠缺了解。
整幅畫卷從左到右形成了一種間接式的遞進,加上畫家對于景色的描繪,讓整幅畫的壓迫感和緊張感油然而生,躍然于紙面,觀賞者在觀看這幅作品時,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史之亂時期社會的動蕩,同時在這幅作品當中也可以有效地體現(xiàn)不同社會分工在面對同一政治動蕩時所呈現(xiàn)出的不同特點。
古代文人墨客的家國情懷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繪畫作品還是詩歌作品,對于政治變化的描繪都是相對較多的,因此在這方面可供借鑒和參考的資料也不在少數(shù)。而這些繪畫作品在意境上登峰造極,都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片段以明喻或暗喻的方式來彰顯當時社會時期人們的生活以及個人的情懷和情感,誠然,在中國畫中,以小見大的表達手法所能體現(xiàn)出的社會風貌甚至歷史事件是極其有限的,但是卻給觀看者留下無限的聯(lián)想和思考,為后續(xù)人們的歷史研究提供了較多的借鑒和參考,因此無論是從藝術性上還是從詩意性,亦或者是研究性上講,中國畫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響。
三、小物件傳大主題
事實上,中國繪畫意象特征較為明顯且具有較高的多元性特征,在中國繪畫當中糅雜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學思想等多方面思想,繪畫者通過繪畫技巧,甚至通過一個簡單的物品或動物賦予他們?nèi)烁裉卣?,以此來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情懷和自己的感情,這種以具象化事物表達抽象化概念和思想的手段是中國畫獨有的一種方式和特色,也是中國畫繪畫作品中詩意性凸顯最為明顯的一個方向,以小物件來傳遞詩意性主要可以體現(xiàn)為以下幾種手法。
(一)以動物傳遞情感
八大山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泰山北斗,其繪畫作品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八大山人可以通過簡單的線條繪畫很好的糅雜意境和詩意,讓人感受到八大山人所傳遞的情感和觀念,例如在《透網(wǎng)何如此只魚》中,拋開八大山人的題詞不講,其繪畫作品也具有八大山人鮮明的特色,通過簡單的線條勾勒,讓人感覺到悠然自得的狀態(tài),有趣的是在八大山人的這部作品當中,觀賞者在觀看的過程中很容易會被魚兒上翻的白眼所吸引,再加上八大山人大篇幅的留白以及獨特的構圖,除了表現(xiàn)繪畫本身的意圖和意境以外,還可以有效反映出八大山人本人的生活態(tài)度,讓魚兒的人格特征更加明顯。八大山人十分擅長利用動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將動物擬人化的方式來闡述自己的內(nèi)心,畫中閑適淡然不屑一顧,但是往往又夾雜著一些無奈和壓抑。通過擬人化方法,實現(xiàn)繪畫者與觀賞者之間的精神交流和情感溝通。
(二)以植物寓思想
植物是中國畫中常見的一種繪畫題材,歷代文人墨客都比較喜歡植物,例如梅蘭竹菊四君子,文人墨客總能在植物身上發(fā)現(xiàn)一些獨特的氣節(jié)和品行,進而約束自己的行為,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較為出名的有北宋的畫家文同。
文同對于竹子的喜愛遠超于其他畫家,在文同之前也有畫家畫竹子,但竹子多以背景出現(xiàn),而在文同筆下,竹子就成為了畫卷的主體,通過墨色的濃淡轉(zhuǎn)變,讓觀賞者甚至可以有效地區(qū)分竹葉的正面和背面,文同對于竹子的喜愛體現(xiàn)在各方各面,甚至于文同將自己的住所都命名為墨君堂,并且在他居住的區(qū)域四周種滿竹子,讓他可以更好地觀察竹子特性,了解竹子。而在竹子繪畫的過程當中,文同更是直接表達自身的觀念和價值,通過竹子的榮、枯、豐、瘠來表現(xiàn)自身的悲、歡、窮、達,可以說文同筆下的竹子不再僅僅只是竹子,更寓意著文同的生活和文同的思想情感。當然除了文同以外,還有很多知名畫家都將情感寓意于植物上,例如任伯年的《紅竹仙芝》,這篇作品就是通過紅竹和靈芝的繪畫表述自身的價值觀念和情感觀念,將自身的思想融于植物當中,并通過植物的繪畫表述自身的個人經(jīng)歷和情感,是中國畫中常見的藝術手段。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中國畫中具象化的事物同樣可以表達繪畫者抽象化的思想和理念,通過客觀事物與主觀態(tài)度的對撞和沖擊,融合成了中國獨特的藝術表達風格,在以植物融情感這一表現(xiàn)上,中國畫家更多的是繼承了道家的思想,并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對自然的崇拜和對生活的熱愛都融入到畫家的筆下,千回百轉(zhuǎn)下成萬千情感,嘆人生經(jīng)歷,表觀念價值。
四、結語
中國畫中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手法是建立在濃厚的哲學基礎和文化底蘊上的,畫中的每一個線條、每一個色彩的濃淡轉(zhuǎn)變都能有效地凸顯畫家在繪畫作品時的思想情感和畫家本人的意志觀念,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將抽象化思想融入到具象化事物當中,讓觀賞者在觀看作品時有更豐富的聯(lián)想,架構繪畫者和觀賞者兩者之間的共情橋梁,是中國繪畫中獨有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付杰.宋元“詩意畫”詩畫意蘊比較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1年.
[2]寒江雪.中國畫中的詩意美[J].美術教育研究,2020(12):1.
[3]李雯靜.論中國古代山水畫的意境空間[D].咸陽:西藏民族大學,2020年.
[4]徐昕昕.傅抱石的毛澤東詩意畫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9年.
[5]蔡敏,唐玲玲,佟達.探析以小見大在中國畫中的詩意性體現(xiàn)[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5):82-85.
[6]王煜.淺談中國畫作品中的詩意化[J].中國文藝家,2017(05):9.
[7]高晗.中國工筆畫審美特征之詩意性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