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茹
摘? 要:詩歌教學,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經典篇目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詞語的理解上,但撇開詞語的認識和理解,一味從“文”的角度來理解,也不符合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習規(guī)律。本文意圖探索以學習任務推動課程學習,旨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讓學生深入體會戰(zhàn)士守家衛(wèi)國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該設計重在突出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任務驅動;立德樹人;核心素養(yǎng)
一、案例背景
新課程改革之下的語文課堂迫切需要改變原有的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學習方式,需要教師通過任務驅動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本文將通過《國殤》這一案例來探索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國殤》是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的一篇,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古典詩歌。2020年初以來疫情肆虐,洪水泛濫,邊境沖突頻發(fā),在如此特殊時期,引導學生學習時代英雄舍己為國的高貴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極其必要的。詩歌肯定了眾將士視死如歸的精神,贊美了他們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弘揚了愛國主義的精神。本案例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落實語文課堂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案例展示
任務一:因聲求氣品其文
1. 誦讀方案 我來做
結合導學案,小組討論設計《國殤》的朗誦方案,完成表格。
要求:在重讀的詞語下畫橫線重讀較多的用雙橫線,用“/”標出聲音的延長(延長的比較多,可以用“//”標明)。
2. 感受詩韻,我來讀
根據誦讀方案,配樂誦讀。(配樂:十面埋伏)
誦讀方案的設計和誦讀,體現(xiàn)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的建構與運用”通過配樂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體驗情感,把握作品內涵,感受詩歌的音韻美,體現(xiàn)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與創(chuàng)造。對詩歌內容分類,總結戰(zhàn)爭畫面特點體現(xiàn)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
任務二:紙短情長繪其像
請你依據文本為眾將士設計一幅畫像,并說明設計理由。
讓學生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把握詩歌的藝術手法,體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促進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
任務三:赤子之心傳千古
一曲“國殤”祭英烈,一縷忠魂傳九州。斯人已矣,浩氣長存,國殤是代代英靈的不朽頌歌。當今社會具有同樣精神品質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讓我們?yōu)橹腥A民族做出英勇犧牲的英烈寫一句話??梢哉f一句名言警句,也可以為他們寫一副挽聯(lián),注意對聯(lián)仄起平收的音韻特點。
引導學生敬仰愛國將士,熱愛自己的祖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體現(xiàn)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學生辯證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
任務四:愛國主義我傳承
課后作業(yè):收集關于愛國主義的經典故事,整理到積累本上。
讀寫結合,通過梳理和整合,將積累的語言結構化;關注社會,參與當代文化,提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案例反思
本案例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把距離現(xiàn)實生活較遠的古代詩歌拉近到學生身邊。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詩歌誦讀之美,感受語文學習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本案例由學生自己設計誦讀方案,通過任務驅動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去感受傳統(tǒng)文化之美。這樣的上課方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其中任務一是通過反復吟詠詩歌來理解文本,任務二讓學生對詩歌情感更深入地理解,任務三則是將讀寫結合起來,任務四是對文本的課外延伸。四個任務難度逐漸提升,讓學生在語言的架構與運用、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chuàng)造和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有所提升。當然本節(jié)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學設計缺少真實具體的情境還可繼續(xù)改進,學生在活動中因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不一致,部分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未能完全參與討論,同時在學習評價上還需設計更具體的評判標準。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婁玉霞. 讓勞動精神綻放時代光芒——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群文閱讀教學設計[J]. 語文教學通訊,2020(13): 46-4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