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杰
摘? 要:作為教師來說,既然想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用好多元化評價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工作就需要對其形成全面了解。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工作能夠知道多元化評價的定義,實際上是指在學習工作中及時變換評價的主體。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多元化評價還表現在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即教師在開展評價工作的時候,教師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來給學生開展評價工作,從而來提高對學生評價價值。文章將對初中數學中學生多元化評價展開研究。
關鍵詞:初中教育;數學課堂;多元化評價
一、關于數學學習評價
數學學習評價是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評估,評估包括測評以及估價。所謂測評,則是針對數值進行相關計算,而估價則是針對學生測評之后的結果實施估算。數學學習評價是學生學習中關鍵的組成部分,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和積極影響。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評價,主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習表現進行,這種方式不能展開全面的評價,因此影響了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所以如果要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力,那么需要注重對于學生的多元化教學評價。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針對學生實施多元化評價的重要意義
(一)當下教學評價
首先,由于應試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局限,使得教師仍舊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學評價標準,這背離了素質下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宗旨和理念,難以順應社會發(fā)展趨勢以及不能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
其次,一些學校受到目標教育的影響,在數學教學評價中主要以目標評價作為主要教學評價體系,這種教學體系與應試教育教學評價相比較而言,能夠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生的人格尊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但是卻沒有注重學生情感認知以及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因此是比較片面的。
再次,一些學校能夠逐漸認識到對于學生實施全面評價的重要性,針對學生實施全面評價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實現全面發(fā)展,所以積極落實多元化評價,最終有助于學生發(fā)展和進步。
(二)積極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多元化評價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積極落實多元化教學評價可以加快素質教育教學工作的進程,教育管理部門制定并頒布的一些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只包括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還要充分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輔助學生提升自我,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從而實現全面發(fā)展。
在初中教學中建立并完善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針對學生展開多元化評價,有助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保障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進而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形勢,符合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為素質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和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初中數學課堂開展多元化評價的情況
(一)教師對于多元化評價理解不全面
在初中數學的課程教學工作當中,教師在運用多元化評價這種方式的時候,其實對于這一種方式理解并不全面。多元化的評價關鍵在于多元化三個字,而多元化不僅僅指的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而且還指的是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但從實際的課堂教學工作來看,很多教師在落實相關活動的時候,僅僅只是做到了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沒有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這樣一來,實際上就是整個多元化評價變得比較薄弱,不夠扎實也不夠全面,無法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二)多元化評價中以教師為主導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在運用多元化評價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為主導來開展評價工作教學評價。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是教師對學生的一個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但同樣也可以理解為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的評價??墒?,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更多的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而學生對教師的反饋確實比較少的。這樣一來所能夠達到的效果相對來說是比較薄弱的,而且也不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題的課堂教學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多元化評價對于學生的意義和作用,無法更好地實現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上的提升,以及課堂教學質量的發(fā)展。
(三)多元化評價應用不全面
初中數學教師在應用多元化評價活動的時候應用得不夠全面。這里所指的應用不夠全面,實際上是指教師在應用評價工作的時候,沒有將這一評價形式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當中,而是單純地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不是說應用于某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好,而是相對來說沒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效果那么好。而對于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相對而言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具有一定的要求的,所以很多教師不愿意在這一方面花費心思和功夫,而選擇直接將其與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相結合來展開相應的教學設計工作。雖然不能說這一點方式完全都不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整體課堂教學工作來說還是有影響的。
(四)多元化評價中缺乏學生之間的互評
初中數學教師在運用多元化評價的時候,缺乏學生之間的互評工作。在前面的論述中,也提到多元化評價強調的是評價主體的多元性,那么教師其實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之間展開互評。在整個課堂的參與活動過程中,教師是一個方面學生又是另外一個方面,學生除了自己學習之外,還會觀察到自己同學的一個學習情況,所以學生之間是可以開展互評工作的。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不僅能夠讓學生知道別人在學習上有什么不足,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將知識進行梳理,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總結習慣,避免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工作中犯同樣的錯誤。
四、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開展多元化評價的方式
(一)在合作學習中應用多元化評價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對學生開展多元化評價可以從合作學習的角度來入手,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是教師不陌生的,也是學生不陌生的。他實際上強調的就是在課堂上,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合作,從而來完成課程知識的學習和探索,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那么在合作學習當中要如何應用多元化評價呢?我認為應該要從學生互評角度入手,因為在合作的過程中,更多是學生之間的互動,所以只有學生跟學生之間才能更了解,對方存在著哪些問題而通過應用多元化中的學生互評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內容形成更好地理解,也實現多元化評價在課堂的有效應用。
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為例,在這節(jié)課程教學中,教師最為核心的任務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針對這一節(jié)課程教學設計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0.5x-0.7=6.5-1.3x”這個問題。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并且要羅列出具體的解題步驟。當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完成了自己的解題思路之后,就要通過小組討論,選擇出其中最合適的,回到班級上與其他小組進行共同的探討,以此來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在課程總結中應用多元化評價
初中數學教師在應用多元化評價時可以在課程總結的過程當中來開展。任何一門課程教學工作都是需要開展課程總結的。而在以往的課程總結中,大多數是教師對課程知識進行再一次的梳理,而學生進行聆聽并適時地做好筆記記錄的方式。這樣也能夠達到課程正確的效果,但是沒有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夠對學生造成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整體知識上的學習與提升教師,就應該要從學生的主體角度出發(fā),運用多元化評價來幫助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和所得進行總結,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而在課程總結的過程中,我認為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通過給到學生一個大致的知識框架讓學生進行填寫,從而根據學生的填寫來展開具體的評價工作,實現好對學生的多元評價,促進學生的多元發(fā)展。
以“二次根式”教學為例,在這一節(jié)課程教學工作當中主要是要讓學生掌握二次根式的計算方式,那么教師在給學生完成了基本的新課授課之后,就要對學生進行課程知識的總結。在總結過程當中,教師要給學生思維導圖框架,讓學生根據知識框架來填寫相應的內容,以此來推進學生學習思維上的發(fā)展。而學生在填寫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的學生的表現,并根據學生的表現當堂給出相應的評價。
(三)在問題解答中應用多元化評價
初中數學教師在應用多元化評價這一教學方式的時候,可以將其與問題解答相結合。對于數學課程來說,教師為了實現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便會從問題解答的角度入手,讓學生對課程進行思考。通過一個個相應的問題來幫助學生對課程知識形成層次遞進的理解,而且結合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問題解答雖然應用的很多,但是學生在問題中的表現教師卻沒有進行一個細致的評價。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學生不知道自己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是否存在著不對的地方,或是需要改進的地方,反而對于學生的整體性提升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作為學校教師來說還是應該要從問題解答的角度入手,來加強好對學生的評價工作,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知識學習的體驗和感受。
以“勾股定理”教學為例,這節(jié)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掌握勾股定理這一原理,針對這一方面工作來說,教師要通過問題解答的方式來做好相應的教學工作,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什么是勾股定理,以一個具體的圖形為例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而教師要觀察學生在思考以及回答過程中的一個表現,然后給到學生不同的評價,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四)在主題探索中應用多元化評價
對于初中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工作來說,教師在應用多元化評價的時候,可以在主題探索中展開。所謂的主題探索,實際上就是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給學生整合一個主題,讓學生在主題探索的過程當中,掌握相對應的課程知識,以此來實現學生整體學習知識上的提升與開展。就目前的課堂教學活動來看,很多教師都會采用主題探索這種形式。在主題探索的過程中是學生思維的一種體現,可是學生容易對自己的學習思維形成疑問。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及時地引導和評價,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根據教師的評價及時地轉變自己的學習思路,從而更好地找到學習的方式和方法促進學生在學習上的成長。
以“幾何圖形”這一節(jié)課程教學為例,在本次教學工作之中給,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從生活中的知識探索幾何圖形,掌握幾何圖形的特性,并分清楚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聯系和區(qū)別。針對這一節(jié)課程教學活動來說,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技術,將書本上所展示的圖形內容以透視圖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清晰地看到幾何圖形的線條結合,從而對課程知識內容形成思考。然后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的動態(tài)變化挪動幾何圖形中的線條,形成另外一個圖形樣式,并讓學生思考這是生活所見到過的什么。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于幾何圖形的理解并以此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就目前的課程教學活動來看,教師在應用任何教學方式的時候,都是需要對學生進行評價工作。在目前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當中,多元化的評價相對來說是比較科學,也是比較合理的評價方式,只要教師能夠立足課程知識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做到多元化的應用,便能夠推動學生的發(fā)展,實現更好的課程教學。
參考文獻:
[1] 王忠. 初中數學課堂學生發(fā)展性評價策略[J]. 數學大世界(下旬),2016(12):26.
[2] 唐一鳴. 初中數學課堂開展多元化評價的作用與方法研究[J]. 當代教研論叢,2016(05):40.
[3] 吳建軍. 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現狀及對策研究[J]. 新課程(中學),2017(03):175+177.
[4] 范東園. 初中數學有效性課堂評價策略研究[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20):124.
[5] 方云端, 馮義東.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表現評價方式探究[J]. 教學與管理,2010(18):14-16.
[6] 陳小平. 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數學學習過程評價的探究[J]. 中學教學參考,2014(02):32.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