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育娟
摘? 要:古箏演奏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在教育改革不斷推動的背景下,中學古箏教學理念變得更加完善,古箏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古箏彈奏的技巧,還要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此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關鍵詞:古箏教學;審美教學;審美能力
一、中學古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注重技巧,忽視藝術美的傳達
現階段,許多古箏教學使用的教學手段仍比較滯后,并且演奏技巧在課堂教學中的占比較大,指法教學占據整個課程一半以上的課時,剩余的時間學生只能在演奏技巧方面進行練習,甚至有些教師會要求學生重復練習具有一定難度的片段,長此以往,學生不僅會對古箏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古箏教學也不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成效。這種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學生只能掌握古箏學習的表層知識,不能充分理解古箏的內涵和價值,導致學生學而不知其韻,這樣古箏學習就會變得相當乏味,沒有任何體驗感。
(二)實踐演奏機會相對匱乏
樂器的演奏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學生不僅要掌握演奏的相關技巧,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內涵。要想將古箏曲目演繹得淋漓盡致,演奏者必須要具備三種素質,即掌握彈奏技巧、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真正理解曲目的情感含義。只有具備上述因素,才能演奏出完美的曲目,給觀眾帶來更加真實的情感,讓觀眾感受古箏韻味之美。但是中學古箏教學中,學生沒有良好的演奏實踐平臺,甚至根本就沒有實踐演奏這一環(huán)節(jié),盡管學生在臺下練得相當嫻熟,但是到了臺上就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過于緊張導致發(fā)揮失常等,最終致使學生的演奏水平無法得到良好展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也會受到影響。
二、中學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意義
(一)激發(fā)情感共鳴
情感是音樂審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是藝術家精心創(chuàng)作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從古至今,情感是音樂創(chuàng)作表達的核心,情感因素會對作品感染力產生直接的影響。音樂是最擅長表達情感的藝術,而且引發(fā)情感共鳴的因素有多種。古箏樂曲所蘊含的情感十分豐富,演奏時,演奏者要能夠準確掌握曲子的意思,通過自身情緒控制演奏出曲中所蘊含的情感,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更加真實的情感體驗。如果教師只注重于古箏技巧的教授,忽視曲意以及情感的表達,會嚴重影響古箏教學的持續(xù)發(fā)展。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對于藝術教學的發(fā)展也具有積極作用。音樂教學中,只有切實體會音樂藝術魅力,才能產生探究音樂藝術的欲望。古箏教育中,審美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內心修養(yǎng)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感受古箏文化,使得學生主動參與到古箏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要注重箏樂的選擇,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特點,以此全面激發(fā)學生對古箏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確保箏曲的多樣性,如果只局限于一種類型,學生學習古箏的積極性會大大降低。
(三)提升綜合素養(yǎng)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審美教學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是素質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古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美的感知力,還能夠有效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古箏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欣賞箏樂,逐漸加深對古箏美學的認知。
(四)培養(yǎng)審美感知力
音樂審美感知力主要體現在感知節(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等音樂語言要素中的美感,可以有效體現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古箏審美感知能力在學生學習古箏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推動古箏教學順利開展。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對審美感知力的培養(yǎng)予以高度重視,加深學生對古箏音樂的理解,幫助學生產生美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在古箏演奏過程中就能夠更加直觀地將古箏音樂美呈現出來。比如教學《戰(zhàn)臺風》這一古箏曲目時,教師可以先講解第一部分的旋律,讓學生聯想碼頭上工人繁忙、熱鬧的勞動場面;第二部分用左右手在箏柱兩側反向刮奏,通過泛音和散音的演奏,描繪出天氣的變化以及臺風即將來襲的征兆;第三部分用箏模擬呼嘯的臺風滾滾而來,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工人與臺風搏斗的景象;第四部分旋律悠揚,最終碼頭工人戰(zhàn)勝了臺風。學生對這首曲子有一定理解后,就能夠將曲子的真實情感再現。古箏音樂的表現力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音樂要素相同的背景下,由于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存在差異,會呈現出多種演奏風格。古箏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激發(fā)學生感受,還要注重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為古箏教學的有效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五)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豐富想象力
學習古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除了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以外,還應提高學生學習古箏的興趣,增加學生練琴的耐力,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進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古箏打下堅實基礎。古箏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引導,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會隨之提升。比如《漁舟唱晚》,這是一首優(yōu)美典雅并富有情趣的曲子,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將這首曲子的境界講出來,讓學生去體會和想象。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信息設備,播放相關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觀看漁民生活,加深對漁民的了解,最后播放古箏曲《漁舟唱晚》,讓學生切實體會夕陽西下漁民滿載而歸的景象。由于古箏教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難以理解,教師可以有效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搜集大量的想象材料,為學生豐富聯想打下堅實基礎。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學會這首曲子,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中學古箏教學中審美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以文化為基礎
要想有效提升古箏教學效率,學生必須要對古箏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以此推動學生有序學習,為審美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古箏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相應的文化教學,要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古箏教學中文化教學主要包括古箏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作曲者的基本信息等,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古箏樂曲的情感內涵,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yōu)勢,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古箏教學,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審美能力也會得到有效提升。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古箏演奏中所蘊含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以通過演奏者的動作和表情而間接呈現出來。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作品演示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讓學生觀看教師的演奏,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學生會因此獲得較為真實的情感體驗。古箏演奏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樂曲的情感,并掌握相關的演奏技巧。同時,教師要引入新型教學理念,將古箏教學與審美教學充分融合,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古箏課堂教學中,進而提升學生的古箏水平,其審美能力也會得到有效強化。
(三)注重實踐教學的開展
實踐是古箏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美的理解。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能夠提升學生參與度,有利于學生獲得深層的審美感受。古箏教學與實踐活動的有效融合,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地體會不同形式的美,學生自身審美能力就會隨之提升,同時還能有效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要想在古箏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古箏演奏鑒賞活動,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古箏作品中的審美要點,運用不同種類的古箏作品進行教學,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讓學生學習更多古箏知識。比如教學《將軍令》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演奏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小組之間互相演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演奏能力。對于演奏較好的學生,可以上臺演示,以此樹立學習典范。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讓學生沉浸到古箏樂曲所呈現的意境中,還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體會,進而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會大大提升。
(四)開展課堂互動
古箏教學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模式,確保其具有時代性。雖然古箏教學已經被引入到中學教學中,我國教學理念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要想完全根除傳統教學模式仍需要一定的時間。許多學校古箏教學仍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自主意識得不到有效發(fā)展,古箏教學的順利開展也會由此受到影響。古箏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規(guī)劃理論知識講解的時間,為學生預留出充足的互動時間。待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后,可以通過提問等形式加深其理解。比如教學《月兒高》和《彩云追月》時,雖然這兩首曲子都是描寫月亮的,但是二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引導學生探究這兩首曲子的區(qū)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同時還要注重音色的教學,音色的呈現度與樂曲所要表達的意義具有直接關聯。古箏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音色的變化,還應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五)構建良好的古箏教學環(huán)境
教學環(huán)境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教學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古箏學習環(huán)境,才能全面調動學生參與度,古箏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明顯提升。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提前設置好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內容,并搜集一些相關的影像資料,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全面的認知,讓學生對古箏有一定的了解,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教師還要積極引進新型教學模式,在課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豐富和拓展相關知識內容,幫助學生領略不同風格的文化。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演奏需求,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古箏相關知識。學校應當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基礎設施,為學生提供日常演練平臺,以此推動古箏教學的順利開展。中學古箏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堂活動,以此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類型的古箏曲,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情緒的變化,同時掌握不同情緒表達的相關技巧,增加學生對古箏作品的認知。
(六)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
情境教學在中學古箏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境對于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傳統情境創(chuàng)設中具有一定弊端,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古箏的內涵。古箏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古箏演繹較好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努力為學生營造該曲目最為原始的聽覺體驗,讓學生在曲目中感受文化的意蘊和意境。教師要充分理解曲目中的含義以及內在精神,并將其融入古箏教學,以便學生更好地體會樂曲中所透露的情感和藝術氣息。比如教學《鬧元宵》這一曲目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相關視頻,而后進行演示,向學生呈現出一幅歡快熱鬧的元宵佳節(jié)畫面。
(七)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古箏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出發(fā),教師可以利用啟發(fā)式教學開展音樂欣賞教學,讓學生根據自身具有的情感展開想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思維,體現最佳的美感。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時,教師要加強引導,逐漸培養(yǎng)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力,將音樂欣賞與古箏教學充分融合,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在這些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音樂作品中的美。比如在《浪淘沙》的排練中,教師可以先分組,而后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了解南派系箏曲,體會秀麗典雅的韻味。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這首曲子,讓學生仔細聽,播放結束后引導小組開展交流和討論,讓每位學生說一說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同學之間共同交流分享,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學生無法充分理解的部分,教師要多搜集一些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賞析能力,審美能力也會得到有效提升。
四、結語
古箏曲目具有豐富的情感,并具有獨特的魅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以及審美能力。古箏教學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教學策略,探尋最優(yōu)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以此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鑫. 古箏教學中的審美分析與教育[J]. 民族音樂,2020(06):94-96.
[2]張亞瓊. 心與手之間的協調——淺析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 當代音樂,2020(11):53-55.
[3]胡菁. 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學——評《古箏基礎訓練教程》[J]. 高教探索,2019(10):143-144.
[4]李晶. 高校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應用研究[J]. 藝術評鑒,2019(05):112-113.
[5]房德寶. 美育教育下的教學模式在古箏教學中的探索[J]. 黃河之聲,2018(24):95.
(責任編輯:羅?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