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箏是我國傳統(tǒng)樂器中的一種弦樂器,它的音色溫婉、柔美,特別適合獨奏,也正是因為如此,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古箏。但在實際的古箏教學中,目前我國的古箏教學方式在音樂與技術方面的融合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而提高古箏教學的水平,不僅要重視古箏彈奏的技巧,還要注重對音樂本質的把握,從而真正實現音樂與技術在古箏教學中的融合。
關鍵詞:古箏教學;音樂;技術;融合
0 引言
古箏的音色優(yōu)美,清脆,對于聽眾而言,古箏演奏是一種精神享受。古箏和部分傳統(tǒng)樂器一樣,既適合獨奏,也適合合奏。在練習古箏的過程中,彈奏者不僅要掌握古箏的演奏技巧,還要對古箏的音樂性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在實際演奏過程中能夠提升古箏練習的水平。
1 當前我國古箏教學的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古箏演奏作為傳統(tǒng)音樂藝術中的一項技藝,也逐漸被人們所喜愛。在古箏教學過程中,音樂與技術的融合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為了提高古箏演奏者的水平,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還要重視對學生古箏演奏技巧的培養(yǎng)。不過,目前我國的古箏教學現狀是教師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卻忽略了技術與音樂的融合,進而導致學生在演奏古箏的過程中,無法將古箏表演的藝術氣息展示出來。
雖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根據學生掌握的常規(guī)古箏演奏方法對其進行規(guī)范化訓練,但因為在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化演奏的同時,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內涵,導致學生對古箏音樂性的欣賞能力不高。所以,想要提高學生古箏演奏的藝術水平,處理要使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演奏技術外,還要使學生對古箏音樂有深刻的理解,從而促進古箏技術和音樂的融合,增強古箏演奏藝術的魅力。
2 加強古箏教學音樂與技術融合的重要性
2.1 增強古箏課堂教學的有趣性
一直以來,我國古箏教學的方式除了遠程教學外,只有面授教學兩種教學方式,相對于其他藝術教學方式而言,古箏教學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而且,社會上一些基礎性的、小型文化交流活動比較少,但是古箏考級和競賽活動,卻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下,古箏教學變得更加重視演奏的技巧,而演奏技術又比較枯燥,學生對此并無學習興趣。所以,如果能夠將古箏教學的音樂和技術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能增加古箏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能使學生對此產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古箏教學的質量。
2.2 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在古箏教學中將音樂與古箏演奏技術融合到一起,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對音樂作品背后故事的了解。比如,古箏曲《春江花月夜》,在彈奏古箏的時候,肢體語言和音樂的情感融合,不但能使學生將古箏曲本身的音樂性展現出來,還能使音樂產生更強的感染力,從而增強古箏彈奏者演奏古箏曲時的藝術表現力。
3 增強古箏教學音樂與技術融合的方法
3.1 借助傳統(tǒng)音樂來促進古箏教學音樂與技術的融合
傳統(tǒng)的樂器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箏作為傳統(tǒng)樂器之一,大多數的古箏演奏曲也是傳統(tǒng)音樂。比如我們所熟悉的《高山流水》、《漁舟唱晚》等名曲,直到今天還在傳統(tǒng)的藝術領域內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古箏教學過程中,古箏教學者還要利用傳統(tǒng)藝術的優(yōu)勢,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充分理解古箏這種傳統(tǒng)文化藝術,進而更好的演奏古箏曲目,掌握古箏樂曲中的精華部分,將音樂與技術融合起來。同時,還要在掌握古箏演奏技術的基礎上演奏古箏樂曲。從傳統(tǒng)的音樂中吸取養(yǎng)分,以提高古箏演奏者的演奏技術水平。
3.2 強化肢體語言的教學
強化肢體語言是演奏古箏曲目時,一項主要的內容。但是,在目前的古箏教學中,很多人都忽略了肢體語言在古箏演奏過程中的應用意義?;蛘哂行┙淌诠殴~演奏的人員,也借用了肢體語言進行教學,但是因為教學方法過于刻板,導致古箏演奏過程出現了僵化的現象。但實際上肢體語言既是音樂教學的表達方法,也是一種演奏技術。所以,作為古箏演奏的技術語言,靈活運用肢體語言對于提高古箏演奏者的技藝是很有幫助的。另外,肢體語言是音樂表達方式之一,也是人們真實情感流露的方式,所以在彈奏古箏曲目時,運用肢體語言能夠很好地促進音樂和技術的融合,讓人們通過肢體語言來更好的理解音樂。因此,肢體語言不僅是古箏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古箏教學音樂與技術融合的一大途徑。
3.3 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在進行古箏教學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聽一些古箏樂曲,來深入的理解音樂藝術。而且,反復欣賞音樂的過程,也是學生不斷學習的一個過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古箏的音樂鑒賞能力,加深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在古箏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賞他人的古箏演奏,在觀看他人演奏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演奏者的演奏技巧進行學習,對其演奏經驗進行總結,從而深化自身對音樂的理解,進一步推動古箏教學中國音樂與技術的融合。
3.4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
在古箏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心態(tài)的培養(yǎng)。因為只有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所以,在進行古箏教學時,教師還要端正教學態(tài)度,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而且,有實踐調查表明,部分古箏學習者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出現過表演失誤的情況。而導致演奏者出現失誤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自身的心態(tài)不佳。為了使古箏學習者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日常狀態(tài)以及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分析自身心態(tài)不佳的原因,解決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心理出現障礙的問題,使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從而在這種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下,增強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進而提升古箏教學音樂與技術融合的水平。
3.5 加強對古箏技術的領悟
在練習古箏演奏過程中,放慢練習速度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式,是指古箏練習者在彈奏古箏樂曲的過程中,用慢于樂曲正常節(jié)奏的速度,練習古箏曲目的一種方法。慢速練習不僅是指速度上要放慢,也要去演奏者在放慢彈奏速度的同時,用心去品味古箏樂曲的內在情感,從而更好地體會古箏樂曲的藝術魅力。古箏慢速練習法不但有助于古箏學習人員對樂曲的理解,也有利于古箏學習者對古箏演奏技巧的掌握。比如,在練習古箏曲目時,演奏者可以通過放慢速度來改變彈奏的策略,從而達到更好的演奏效果。而且,在接觸一首古箏樂曲時,演奏者也只有通過放慢練習速度,才能對樂曲中的各種音樂術語有準確的掌握,從而降低出錯頻率。并且在放慢演奏速度的同時,還可以更好的控制手指的彈奏動作和指法??傊?,采用放慢演奏速度的方法進行古箏彈奏,不僅有助于提高彈奏者的演奏水平,還能促進古箏教學中音樂與技術的自然融合,使古箏演奏中的音樂表現力更強。
4 結語
古箏作為傳統(tǒng)的樂器,不但可以提升演奏者的藝術修養(yǎng),還能展現出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內涵。而在古箏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演奏者的彈奏水平,除了要加強日常練習外,還要掌握一定的彈奏技巧。但目前的古箏教學因為不注重音樂與技術的融合,導致整體的教學水平不高。因此,教師還要在教學當中,將音樂與古箏演奏技術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在古箏演奏過程中,將古箏藝術的魅力展示出來。
參考文獻:
[1] 金鑫.古箏教學中“音樂”與“技術”的交融[J].黃河之聲,2014(20):42.
[2] 徐文鳴.論古箏教學中音樂與技術的相互交融[J].藝術科技,2016(02):369.
作者簡介:楊柳,女,遼寧朝陽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古箏演奏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