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平
【摘要】在初中思政課教學中,由于對思政課理解不到位、受“唯分數(shù)論”的教育評價影響、教學方式單一、教學目標和課程生活化、時政性結(jié)合不夠密切、課程價值特殊性以及其他社會因素影響等,造成初中思政課教學價值性和知識性不盡統(tǒng)一。探析思政課教學中價值性和知識性不盡統(tǒng)一的原因,能有效避免初中思政課教學陷入形式化、表面化的困境。
【關鍵詞】價值性;知識性;初中思政課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diào):“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要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這一指導性原則的提出,對當前初中思政課教學不僅起到號脈問診、指明方向的作用,還對實現(xiàn)初中思政課課程全面育人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可是,在初中思政課教學過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師對這一指導性原則落實不到位,課程育人目標不明顯。什么是初中思政課的價值性和知識性?價值性和知識性的關系如何?造成初中思政課教學價值性與知識性不盡統(tǒng)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筆者結(jié)合多年初中思政課教學教研工作經(jīng)驗和自身思考,探究造成初中思政課教學價值性與知識性不盡統(tǒng)一的主要原因,以求更好實現(xiàn)課程育人目標。
一、明確價值性和知識性的關系,是實施初中思政課教學的前提
在初中思政課教學中,知識性主要是指教材中的主要觀點、理論,學生通過有效的學習方式和載體掌握基本知識。價值性是指隱含在基本知識之中,學生通過思考、分析、歸納、感悟等上升到更高層次的情感教育。
初中思政課的知識性和價值性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知識性是價值性的前提和基礎,價值性是知識性的必然歸宿。初中思政課教學必須科學辯證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如果教師過于注重知識傳授,開展應試教育,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條理性、識記性和完整性,對學生缺少價值性引導,課堂教學沒有分析、思辨、感悟和生成,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對知識的獲得過程毫無興趣,所學知識必將是不牢固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讀死書”。如果教師離開知識性大談價值性又會陷入另一種教學困境,在學生沒有掌握一定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暢談價值觀教育,好比沒有堅固的地基就盲目蓋高樓,會導致基礎不牢,后續(xù)危害嚴重。例如教師講到中國的擔當精神時,表示中國必須積極融入世界、主動作為、積極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也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價值性所在。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中教師必須展現(xiàn)我國主動融入國際、積極主動作為的實例,比如中國參與全球抗疫、中國參與全球氣候變暖治理、提出中歐“一帶一路”方案、成功舉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實例,引導學生從中國積極參與世界事務的表現(xiàn)中思考掌握中國擔當精神的本質(zhì)并達成教學目標,而不是在沒有具體有效的教學情境下直接讓學生回答什么是中國的擔當精神。
因此,在初中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從而實現(xiàn)獲得知識與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真正達成課程育人目標。
二、影響初中思政課教學價值性與知識性不盡統(tǒng)一的主要原因
1.不能準確理解思政課是塑造價值觀的核心課程。思政課是一門重在塑造學生價值觀的課程,課程知識只是載體,價值觀教育才是課程實施的最終目的。課堂教學是落實課程目標的重要載體,課程目標是否達成,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低估。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價值在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課程設置中融入心理知識、道德品質(zhì)、法律知識、國情知識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政課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教學中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影響教育廣大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聽黨話、跟黨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作為初中思政課教師,要牢記“國之大者”,要力爭上好每一節(jié)思政課。教學中要一以貫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暢談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特別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砥礪奮進,取得抗擊新冠肺炎和打贏全國脫貧攻堅戰(zhàn)的偉大勝利的事跡;教育學生堅定“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帶領學生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刻了解我黨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各個時期呈現(xiàn)的愛國主義精神、英雄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時代楷模精神、道德模范精神、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等先進文化,感染、熏陶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激勵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可是,在現(xiàn)實教學中情況卻并非如此,特別是一些教學質(zhì)量低下的鄉(xiāng)鎮(zhèn)學校,其初中思政課教學更令人擔憂。由于受教學常規(guī)落實不到位、教育理念陳舊、師資隊伍配備不足、學生學業(yè)水平差、教師老齡化嚴重等因素影響,部分學校初中思政課教學很難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整合優(yōu)化教學資源,難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時政素材、優(yōu)秀文化素材和愛國主義素材“休眠”于課本之中。不知如何教、不懂如何組織有效教學、不能當場檢測課堂教學實效成為當前初中思政課教學存在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其結(jié)果是教師“滿堂灌”、獨唱“獨角戲”,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學得昏昏欲睡,課堂毫無生氣。“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成為空談,教學效果僅完成簡單的傳授知識而已,無法達成初中思政課價值觀目標教學之目的。
2.“唯分數(shù)論”的教育評價,短期難以扭轉(zhuǎn)。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堅決改變用分數(shù)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創(chuàng)新德、智、體、美、勞過程性評價辦法,完善綜合評價體系,切實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ǎng)、增長知識見識、培養(yǎng)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zhì)?!笨砷L期以來,“唯分數(shù)論”的指揮棒依然存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辦學、教師評價和學生發(fā)展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分數(shù)論”,導致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一致認為學習好就是成功的標志。
放眼當下,一些學校畢業(yè)班教學管理總會出現(xiàn)一種教學怪象和亂象,學校一邊美其名曰大力提倡實施素質(zhì)教育,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突出特色校本課程,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另一邊卻暗度陳倉、另起爐灶,占用音、體、美、勞、信息技術等學科課時,如火如荼、緊鑼密鼓地開展考試科目復習教學,造成主科教師課時超量、叫苦連天,非主科教師卻成為教學“閑人”,無疑進一步加深了教師矛盾。反觀學生由于升學壓力,每天起早摸黑,忙于背知識點和“刷題”,導致睡眠不足,聽課效果大打折扣,身體和精神壓力倍增,素質(zhì)教育、全面發(fā)展成為學生名副其實的“空中樓閣”。此外,教學評價也長期受到“唯分數(shù)論”的嚴重影響,教師職稱晉升、評優(yōu)評先、績效分配等都與教學成績密切掛鉤,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把知識點講全、講深、講透方面,盲目搞題海戰(zhàn)術,反復練習、測試,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順利升學展開,學生逐漸淪為考試的工具。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也深受其害,“重知識傳授、輕價值觀引領”教學模式成為教學主流,教學中也無法很好達成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價值性教育的成效甚微。
3.教學方式單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難以達成。新課程理念提倡教學要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課堂,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學生真正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要結(jié)合學生學情,因材施教、面向全體,突出分層教學,達到共同提高。
作為初中思政課教師,更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感悟課程之大美。但部分初中思政課教師卻沒有及時反思自身教學,未積極提升教學能力水平,抱有僥幸心理,把學生視為一無所知、信息閉塞、沒有思想靈氣的學習接受者。教學中,教師僅靠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支粉筆、一張口就能完成教學,一講到底,講完下課,學生聽課效果如何完全與教師無關,視學生為教學的配合者而非學習的主體。這樣的課堂教學無疑是低效的,根本無法讓學生掌握有效的知識,更不可能達成課程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tǒng)一。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思政課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設置相關問題,以問題為導向,當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另一方面要善于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制作符合教學目標的課件、選擇生動的案例和微視頻、開展合作學習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其主動參與學習,從而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學生在適宜的教學情境中通過思考、明辨、感悟等方式激發(fā)思維、提升能力、塑造品德。
4.教學目標和課程的生活化、時政性結(jié)合不夠密切。如何達成教學目標是我們每個初中思政課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沒有目標的教學就會失去方向,目標定位不準、落實不到位,課程的價值性成效也會大打折扣,課堂教育的主陣地作用無法充分發(fā)揮,初中思政課的教育意義就會付諸東流。思想品德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在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化事例、時政熱點材料,通過引導學生思考、體驗、思辨、感悟達成教學目標。但是,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運用好生活化素材和時政熱點材料,原因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和素材之間的關系把握不準,主要表現(xiàn)為就素材談素材、價值性和知識性脫節(jié);對素材沒有深挖,價值性教育凸顯不出來;對素材問題的設計過于抽象化,沒有分層教學,導致學生難以理解。這些教學現(xiàn)象的背后是教材中引用生活化、時政性素材和教學目標結(jié)合不夠緊密的現(xiàn)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初中思政課的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教學目標的達成。所以初中思政課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備課能力、教材處理能力、問題設計能力等,逐漸在教學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達到水到渠成之效。
5.受課程價值特殊性和社會其他因素影響。第一,初中思政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不好講授。初中思政課融入心理、道德、法律、國情、歷史、理論等知識,對教師的專業(yè)性提出更高要求,給教師的備課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如何在教學中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在教學中能信手拈來、娓娓道來,做到融會貫通、深入淺出,較為通俗易懂地讓學生掌握知識、提升學科素養(yǎng)。但是,現(xiàn)今能到達到這樣教學境界的教師是少之又少的。
第二,初中思政課的內(nèi)容更新較快,教師難以駕馭。思政課是一門進行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擔負著培養(yǎng)“五育并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初中思政課的教學內(nèi)容必須與時俱進,始終與黨和國家的建設發(fā)展保持一致,課程實施的價值必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服務。課程價值性的重要性決定了課程教學內(nèi)容更新快、難度大的特點,導致初中思政課教師備課必須時刻關注國際和國內(nèi)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掌握社會新出現(xiàn)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理論條例等,這無疑給初中思政課教師教學帶來很大壓力。所以,教學中能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實屬不易。
第三,學校、社會重視不夠,缺乏激勵機制。目前,初中思政課在初中課程體系中屬于薄弱學科,課時設置較語、數(shù)、英學科而言偏少;從學科應試重要性看,比不上語、數(shù)、英學科;從課程本質(zhì)上屬于德育課程,教學效果不能立竿見影;因此在家長、學生心目中,乃至學校和整個社會評價中,都存在著對初中思政課的建設和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的普遍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為師資編制不夠、教師老齡化嚴重、學科教研組建設滯后、教師教學觀念和專業(yè)知識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等,這就造成思政學科在教學中難以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tǒng)一。
時代在召喚,堅持初中思政課教學價值性和知識性的統(tǒng)一,是我們從事初中思政課廣大教育者的最大期盼。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深度剖析初中思政課價值性和知識性不盡統(tǒng)一的原因,并及時改進,最終達成初中思政課的教學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培養(yǎng)“五育并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diào):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0(3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三五”2020年度課題“中學思政課堅持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tǒng)一的課例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QJY2020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