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北周武帝及其宮廷音樂初探

2022-04-29 17:09:49白夢穎
當(dāng)代音樂 2022年2期

白夢穎

[摘?要]北周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最后一個王朝。在音樂文化方面,北周繼承了北朝各代的優(yōu)秀成果,又吸納了多種西域音樂,在禮樂和俗樂方面均有建樹。武帝宇文邕是南北朝時期北周的一位開明君主。他繼承了其父宇文泰的漢化政策,在北周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方面都有重大貢獻。本文以北周武帝孝陵出土的樂俑為切入點,結(jié)合文獻資料,探討北周時期音樂文化建設(shè)方面的情況,重點對北周武帝時期中原與西域音樂文化的交融情況進行研究,從而進一步認識北周時期胡漢音樂相融對后世音樂文化的影響,以及宇文邕在音樂文化方面的貢獻。

[關(guān)鍵詞]西域音樂;宇文邕;蘇祇婆;五旦七調(diào)

[中圖分類號]J6091?[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2)02-0195-04

一、北周政權(quán)始末及宇文邕其人

北周(557—581年)是一個鮮卑族政權(quán)。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原為西魏權(quán)臣,去世前,將西魏的權(quán)力交給了其侄子宇文護。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宇文護廢掉恭帝,擁立宇文泰三子宇文覺正式即位,國號大周。但宇文護一直以宇文覺年幼為由干預(yù)朝政,并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禪位于宇文覺。第二年初,宇文覺將西魏的國號“大魏”廢除,將自己的爵號“周公”立為國號,從而取代了西魏,建立了“北周”[1],定都長安。之后宇文覺準(zhǔn)備親自執(zhí)政。這使宇文護懷恨在心,他先逼迫宇文覺遜位并幽禁了他,不久又殺害了他,擁立了宇文毓為帝。宇文毓是北周的第二位皇帝,史稱明帝。但宇文毓并非等閑之輩,在百姓中呼聲較高。宇文護覺察后惱怒不已,于武成二年(560年)將其毒死。但此時掌握國家大權(quán)的宇文護仍未自己稱帝,而是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為帝。[2]這就是后人所熟知的北周武帝。此時,宇文邕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宇文邕(543—578年),字禰羅突,是宇文泰第四子,同時也是宇文覺和宇文毓同父異母的弟弟,生母是文宣皇后叱奴氏?!侗笔贰ぞ硎份d:“帝幼而孝敬,聰敏有器質(zhì)。文帝異之曰:‘成吾志者,此兒也?!笨梢?,宇文邕幼年時已顯露出“可成大器”的潛質(zhì)。成年后他“‘性沉深,有遠識,非因顧問,終不輒言。世宗每嘆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盵3]又顯露出王者氣質(zhì)。

宇文邕即位后,雖然名義上已經(jīng)是最高統(tǒng)治者,但因處處受制于宇文護而無法大展身手進行改革。572年,已經(jīng)臥薪嘗膽十余年的宇文邕,在母親的幫助下誅殺了宇文護,臨朝親政,隨即推行了一系列的文化經(jīng)濟和軍事政策。576年,宇文邕發(fā)動了攻伐北齊的戰(zhàn)爭。577年正月攻下北齊都城鄴城,北齊從此滅亡,已經(jīng)分裂近半個世紀(jì)的黃河流域,在北齊的滅亡后獲得了統(tǒng)一。消滅北齊后,周武帝又開始整治宗教,將影響國家經(jīng)濟活動的贅疣鏟除。

宇文邕屬于南北朝時期在位時間較長的君主,歷經(jīng)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其當(dāng)政期間,國家實力強大,雄踞北方。宣政元年宇文邕率軍北伐,半路身體突發(fā)狀況,無奈返京,返京途中病逝,年僅三十六歲。[4]

據(jù)《周書》記載,宇文邕臨終前有遺詔,其喪事必須從儉,遺墓而不墳。其陵墓在史書中被稱為“孝陵”,但對孝陵位置秘而不宣,又因時間太過于久遠,且地面沒有任何標(biāo)識,因此陵墓的具體位置也一直不明,導(dǎo)致后人難以準(zhǔn)確找到該陵墓。

20世紀(jì)90年代初期,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qū)底張鎮(zhèn)陳馬村附近的一座古墓被盜。鑒于墓葬被盜嚴重,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與咸陽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對此墓葬進行搶救性發(fā)掘。據(jù)《北周武帝孝陵發(fā)掘簡報》記錄:該古墓出土文物中有兩個合志石,其證明此墓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與皇后阿史那氏合葬的孝陵。北周武帝孝陵是我國第一個因為盜墓而被發(fā)現(xiàn)的皇帝陵墓,墓葬中還出土了樂俑等音樂考古實物,以下分述之。

二、孝陵樂俑

筆者通過對北周武帝的陵墓孝陵的實地調(diào)查研究采風(fēng)得知:關(guān)于北周武帝與阿史那公主的出土文物極少,在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僅有周武帝墓志展出。據(jù)《北周武帝孝陵發(fā)掘簡報》記錄:音樂方面,在孝陵發(fā)掘的出土文物中有兩件騎馬樂俑,一為吹笛俑,一為吹塤(或哨)俑;遺憾的是吹笛俑圖片缺失。[5]對于后者,由于此俑手持樂器缺失,學(xué)界對其有諸多討論,其中《北周武帝孝陵發(fā)掘簡報》認為此俑手持樂器為塤。但筆者認為,根據(jù)樂俑的手部動作及嘴型判斷,此樂俑所吹奏的樂器不應(yīng)是塤,而是更接近哨。因此推測是軍隊中發(fā)號施令或信號所用的工具,甚至還有可能并不是樂器,但目前還無定論。樂俑線圖如下所示:

三、北周武帝時期的宮廷音樂

(一)宮廷雅樂

公元533年,北魏權(quán)臣高歡占領(lǐng)洛陽掌控北魏政權(quán)后,北魏孝文帝被迫出走,離開首都洛陽到長安投奔了宇文泰。后孝文帝崩,孝文帝的兒子稱帝、建國,即魏文帝,史稱西魏。

作為“西魏”的宮廷不可沒有自己的音樂。據(jù)《隋書·音樂志中》記載,宇文泰迎接北魏孝武帝入長安(534年)時,樂舞、聲歌全都殘缺。西魏大統(tǒng)初,有一位擔(dān)任太常卿的長孫紹遠,曾在雅樂建設(shè)上有所貢獻。他“廣召工人,創(chuàng)造樂器,土木絲竹,各得其宜?!辈⒅鲝?zhí)熳討野?,反對以林鐘為調(diào)首。事見《周書卷二十六》。又《周書·斛斯徵傳》載:“自魏孝武西遷,雅樂廢缺。徵博采遺逸,稽諸典故,創(chuàng)新改舊,方始備焉”。這件事情發(fā)生在長孫之后。短短20年,為何重新作起?看來對長孫的成果并不滿意。西魏廢帝元年(552年),宇文泰詔令尚書蘇綽詳正音律。蘇綽時得宋尺,以定諸管,但因戰(zhàn)事耽誤,并未完成。事見《隋書·律歷志》。到了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平定荊州,獲得南朝梁氏樂器,屬有司管理。此時,已經(jīng)具備了建設(shè)宮廷禮樂的一些條件,但是如何進行呢?在考慮設(shè)置“六官”時,宇文泰認為,雖然古代的六樂已經(jīng)離當(dāng)下很久遠,當(dāng)時的聲歌、舞蹈等已不可詳知,但我們既然要仿照古人行事,就仍應(yīng)以古制為標(biāo)準(zhǔn)來制作本朝的樂舞,用以祭祀。[6]雖然藍圖已出,但不知何故,最終沒有得以施行,重新制定雅樂這件事就這樣被擱置下來了??傊?,作為一個朝廷,西魏時期在雅樂建設(shè)上還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但是結(jié)果并不理想。

宇文泰去世后,閔帝宇文覺即位,他在位時間極短,在音樂上沒有什么作為。明帝宇文毓登基后,雖然“革”了魏氏之樂,但音樂尚未達到雅正。[7]這里所說的“革”,似乎應(yīng)指改革了長孫紹遠、斛斯徵搞的雅樂,但是也沒有改出理想的結(jié)果,且具體的改革舉措也不明了。

到了北周武帝時期,才算有了自己的作為。

武帝即位后,十分重視禮樂制度的建設(shè),認為禮可以使人“在上不驕,處滿不溢,富貴所以長守,邦國于焉乂安?!碧旌驮辏?66年),宇文邕在前代雅樂的基礎(chǔ)上,始創(chuàng)《山云舞》,以備六代樂舞。建德二年(573年),六代樂成,所用宮懸依照梁制為三十六架?!坝谑钦ㄑ乓簦瑸榻紡R樂。創(chuàng)造鐘律,頗得其宜?!蓖瑫r,北周武帝還兼采了梁代鼓吹樂熊羆十二案的形式。武帝朝每逢元正大會,以梁鼓吹熊羆十二案陳列在鐘懸之間,與正樂合奏。至北周宣帝宇文赟,革除前代鼓吹,制定十五曲。[8]但祭祀所用之樂依然沿用武帝時所定之樂。[9]

(二)宮廷燕樂

由于南北朝時期戰(zhàn)亂頻發(fā),民族交流頻繁,北狄樂、西域音樂、外國音樂、中原舊樂、南朝音樂在北方各地各民族傳播與交流,導(dǎo)致北周宮廷音樂的類型多樣且復(fù)雜[10],用今天的觀念來分類,即漢民族音樂(包括中原舊曲和清商新曲);少數(shù)民族音樂(包括北狄音樂和西域音樂);外國音樂則有天竺音樂、高麗音樂、百濟音樂等。[11]

以下分述之:

1.中原舊樂

其代表是相和歌?!端螘分尽份d:“相和,漢舊曲也……執(zhí)節(jié)者歌。”相和歌最初是利用民間歌曲加工而成的宮廷歌曲表演形式,后來許多文人也加入創(chuàng)作行列。因為晉室被迫南遷,以北方音樂為主要內(nèi)容,也包含少量南方民間音樂的《相和歌》,就隨著政治中心的南移,流行到江南。到東晉及南朝時期,無論朝廷內(nèi)外,相和歌仍有傳唱。

2.清商新曲。

又稱“清商樂”。清商樂是承襲漢、魏相和諸曲,吸收南方民間音樂發(fā)展而成的俗樂的總稱,南朝時進入繁榮期,是相和歌創(chuàng)作理念和方法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東晉衣冠南渡以后,舊樂散亡。宮廷樂人又一次把眼光轉(zhuǎn)向民間,從民間音樂中去汲取養(yǎng)料。吳聲和西曲很快受到上層統(tǒng)治者和下層百姓的普遍喜愛。于是,宮廷樂人將其被之管弦,納入宮廷俗樂,是為宮廷俗樂中南方音樂的代表。

這些宮廷樂歌,是在南朝形成的,但是都在特殊的歷史機遇中來到北周。在北周建立之前的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率軍破荊州,獲得了大量南朝梁代宮廷禮樂器物?!端鍟ひ魳分局小分惶岬嚼U獲了樂器,宇文泰將這批戰(zhàn)利品交付有關(guān)部門管理,并初步議定禮樂制度。北魏在和南方的戰(zhàn)爭之中,得到了南方所保存的以前的北方音樂和當(dāng)時的南方音樂,把他們都帶到了北方,加以重視,跟著南方的習(xí)慣,也稱之為《清商樂》。永煕三年(534年)孝武帝倉皇出關(guān),北魏宮廷禮樂器物及樂人皆留于洛陽,由高歡接手,又帶到鄴城建立北齊,成了北齊的文化財產(chǎn)。后來北周武帝宇文邕,于576年興兵討伐北齊并于次年滅之,于是這筆財富,最終落到北周武帝手中。這時以后,直到隋、唐時代,無論在南方或北方,對宮廷俗樂,就一律稱之為《清商樂》了。[12]

3.少數(shù)民族音樂

(1)北狄樂

所謂“北狄樂”,是對我國北方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一個總稱,唐杜佑《通典》中記載:“‘北狄樂,皆為馬上樂也?!边@是目前可見的最早的史料證據(jù)[13]。

由此可見,北狄樂是在馬上演奏的音樂,屬于軍樂的一種,與鼓吹樂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漢代時,宮廷就對音樂有了嚴格的分類管理,北狄樂歸鼓吹署所管轄。南北朝時期是北狄樂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除了在宮廷中應(yīng)用,也流入了民間,并被不斷漢化。宇文泰執(zhí)政期間,在西魏宮廷的雅樂中也包含很多“北狄樂”。北周至隋代,多數(shù)為“北狄樂”與“西涼樂”交雜演奏。[14]

從原始的部落歌曲到與漢民族歌曲交融,經(jīng)過北魏朝廷制禮作樂過程中的提升改造,再到南朝、北朝的廣泛流傳,“北狄樂”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原創(chuàng)、交融、同化的過程。其中一部分歌曲被漢化,與從西涼所得的漢魏古樂一起成為祭祀、郊廟和朝會宴饗音樂的一部分。

(2)西域音樂

西域音樂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影響頗為廣泛的少數(shù)民族音樂。這一時期,西域的許多少數(shù)民族開始進入中原,北方各朝自此引入了許多西域文化,音樂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由外而內(nèi)。民族多元交融的格局,促進了南北方音樂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同時,隨著西北陸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西域音樂和舞蹈大量傳入中原,如天竺、龜茲等地的音樂舞蹈,引領(lǐng)潮流并盛極一時。

“西樂東漸”較為活躍的時期當(dāng)屬周武帝時期。日本學(xué)者岸邊成雄指出:“西域音樂雖然在漢晉時期已東漸,但真正東流還是北魏以后的事情?!瑫r還有跟隨北周武帝的阿史那氏來朝的蘇祗婆,把西域樂理傳到了中原,成為歷史上中原文化吸收西域藝術(shù)最重要且最顯著的事情……”[15]

這種局面的形成,與北周的地理位置是有關(guān)系的。這里從前是北魏的地盤,北魏就猶如南北豎立的一道墻,任何從西域過來的音樂,都必須經(jīng)過這里,所以過路的西域音樂都被截留下來。北周滅北齊以后,就都成了北周的財富。加上北周時期的新收獲,使得北周成為獲得西域音樂最多的朝代。

在吸納西域音樂的話題中,有兩樁重要的事件必須提到,就是武帝罷四夷樂和迎接龜茲樂。

北周武帝與南北朝時期其他皇帝不同,是一個以節(jié)儉聞名的皇帝。司馬光評價到:“周高祖可謂善處勝矣!他人勝則益奢,高祖勝則愈儉。”他的節(jié)儉體現(xiàn)在各方面,宮廷音樂也不例外。據(jù)《隋書》載:天和六年(571年),武帝取消了掖庭的四夷樂,還罷免了百戲。罷免原因雖未講明,但是很明顯,四夷樂和百戲都是不符合武帝的節(jié)儉理念和審美情趣的。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兒子宣帝宇文赟?!端鍟ひ魳分尽份d:“及宣帝即位,而廣召雜伎,增修百戲。……累日繼夜,不知休息?!?/p>

罷免四夷樂之后,武帝從北狄娶皇后(即阿史那公主),得到皇后帶來的康國、龜茲等音樂,還加入了高昌的舊樂,一并交付大司樂學(xué)習(xí)并熟練掌握。采用這些音樂,再加上鐘磬樂,取《周禮》中的制度以陳列。[16]這時的大司樂已與周代時有所區(qū)別,他讓大司樂教習(xí)這些音樂,并將其融入雅樂,表現(xiàn)出的是對這些音樂由衷的喜愛。

4.外國音樂

北周宮廷中的外國音樂有天竺樂、高麗樂和百濟樂等。

(1)天竺樂是最早傳入中國的外國音樂之一。

天竺樂于公元4世紀(jì)中期傳入前涼。北魏太延四年(438年)太武帝平?jīng)鲋莺螅短祗脴贰啡肫匠?。即《天竺樂》至遲于北魏太武帝時期已入北魏。北魏分裂,天竺樂應(yīng)歸東魏而后北齊。北周武帝滅北齊,又將這種音樂收入自己的宮廷。

(2)高麗樂、百濟樂在南朝宋時便傳入。

據(jù)《舊唐書》記載,后魏平拓跋(436年)時將這兩部樂傳入北方,[17]到北周時成為舊樂。據(jù)《通典·樂六》記載:“周師滅齊,高麗與百濟二國獻其樂,合《西涼樂》,凡七部,通謂之國伎?!笨梢?,此時北周宮廷已有包括這三部樂在內(nèi)的七部樂,而且總稱“國伎”。但是此處的七部是否即后來隋朝的七部?尚無材料證明。

(3)宇文泰在西魏掌權(quán)時,高昌國歸附,得到其伎樂,于是高昌樂就來到了西魏宮廷,也就是后來的北周宮廷,并用于饗宴之禮。[18]

楊蔭瀏在《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認為,北周統(tǒng)治者出于鮮卑族,在未正式成立政權(quán)以前,原來用慣鮮卑的音樂,而且在饗宴的時候,又用慣高昌的音樂。

在北周吸納的各種音樂和樂人中,龜茲音樂家蘇祗婆的貢獻尤為重要。以下專辟一節(jié)對蘇祗婆的貢獻進行闡述:

①阿史那皇后和蘇袛婆

歷史文獻中對北周音樂的記載多聚焦于宇文邕的皇后阿史那公主。據(jù)記載,阿史那氏“有姿貌,美容止?!碧旌腿辏?68年),阿史那氏嫁給宇文邕并被封為皇后。此前,正逢宇文邕和北齊交戰(zhàn),他想通過和親將突厥可汗方的勢力籠絡(luò)過來,阿史那公主就走上了和親之路,來到了中原。突厥可汗非常寵愛阿史那公主,在她和親之時,將一支規(guī)模龐大的龜茲樂隊送給她作為陪嫁。在這支陪嫁的樂隊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樂人,他就是蘇祗婆。

蘇祗婆出生在西域龜茲國的一個琵琶世家?!端鍟ひ魳分尽份d:“父在西域,稱為知音,世相傳習(xí)……”這能看出蘇祗婆是一位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傳訓(xùn)練的琵琶演奏家?!端鍟ひ魳分尽酚涊d:“先是周武帝時,有龜茲人曰蘇祗婆,從突厥皇后入國,善胡琵琶?!碑?dāng)時沛國公鄭譯就曾向蘇衹婆請教,掌握了其樂調(diào)理論,同時還將這些理論知識在自己的琵琶上“摸”到了相應(yīng)音位。[19]

②五旦七調(diào)

在蘇祗婆向鄭譯講述的音樂知識中,有一種叫做“五旦七調(diào)”的琵琶調(diào)理論。“五旦七調(diào)”屬于龜茲音樂中的一個樂調(diào)系統(tǒng),按照中原音樂體系來說,蘇衹婆的“五旦”即黃鐘、太簇、林鐘、南呂、姑洗五均?!端鍟ひ魳分尽吩唬骸耙匀A言譯之,‘旦者則為‘均也。……已外七律,更無調(diào)聲。”由此可見,“旦”與“均”在意義上是等同的。“五旦七調(diào)”就是在五種不同調(diào)高(旦)上,以七聲音階為基礎(chǔ)形成七種調(diào)式。鄭譯在琵琶上找到了相對應(yīng)的音位,又將蘇衹婆的五旦七調(diào)理論和中原雅樂音階進行對應(yīng),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理論創(chuàng)作。

③八十四調(diào)

鄭譯在五旦七調(diào)基礎(chǔ)上進行深挖推演,將七聲在十二律上旋相為宮,形成八十四調(diào)。[20]鄭譯改變了蘇衹婆的五旦七調(diào)的性質(zhì),即從一種操作層面的話語轉(zhuǎn)變成為一種雅樂宮調(diào)理論,形成抽象的音樂基本理論。從音樂理論建設(shè)的角度講,鄭譯將音階和調(diào)式進行一種系統(tǒng)化的理論排列,有很大的進步意義。特別是創(chuàng)立了“八十四調(diào)”理論,對中國古代的宮調(diào)理論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對于這一重大事件,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

八十四調(diào)理論是中國傳統(tǒng)樂調(diào)理論的一次整理和總結(jié),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它出現(xiàn)后,也為唐代祖孝孫和張文收的定律及旋宮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誠然,“八十四調(diào)”作為一種理論體系,除了按月用律的雅樂外,很難運用到其他音樂實踐中。但就我國古代宮調(diào)理論的體系建設(shè)而言,“八十四調(diào)”完善了七聲十二律旋宮理論,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結(jié)?語

文化的嬗變在碰撞中發(fā)生,也在融合中沉淀。在中國音樂史上,北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朝代。它結(jié)束了北朝的混亂分裂,胡漢民族雜糅、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格局。它首當(dāng)其沖地吸納了更多的西域音樂,并使其與漢樂共存,甚至納入禮樂之中,形成胡漢共榮的局面。尤其在北周武帝時期,西域與中原在各方面都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融合,使得西域與中原地區(qū)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這深刻影響了中原音樂的發(fā)展。

注釋:

因為地處北方之故,“北周”稱呼具有專指性,以區(qū)別其他建號為“周”的政權(quán)。

[2]《后周文紀(jì)·卷一·武帝》:“武帝,名邕,字彌羅突。文帝第四子,封魯國公。宇文護弒明帝,矯遺詔,立之。在位十七年,廟曰高祖?!眳⒁姟逗笾芪募o(jì)》,《四庫全書》文淵閣本。

[3][唐]令狐德棻等.周書·卷五·武帝上[M].北京:中華書局,1973:63.

[4][宋]王欽若纂《冊府元龜卷·一一七》:“宣政元年(578年)四月,突厥入寇幽州,殺略吏民,議將討之。五月己丑,帝總?cè)直狈?,……癸巳,帝不豫,止于云陽宮。丙申,詔停諸軍。六月丁酉,帝疾甚,還京。”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1276頁。

[5]張建林,孫鐵山,劉呆運.北周武帝孝陵發(fā)掘簡報[J].考古與文物,1997(02):20.

[6][唐]魏征等《隋書·卷十四·音樂志中》:“六樂尚矣,其聲歌之節(jié),舞蹈之容,寂寥已絕,不可得而詳也。但方行古人之事,可不本于茲乎?自宜依準(zhǔn),制其歌舞,祀五帝日月星辰?!眳⒁姟端鍟罚腥A書局1973年版,第331、332頁。

[7][唐]魏征等《隋書·卷十四·音樂志中》:“及閔帝受禪,居位日淺。明帝踐阼,雖革魏氏之樂,而未臻雅正。”參見《隋書》,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332頁。

[8][唐]魏征等《隋書·卷十四·音樂志中》:“武帝以梁鼓吹熊羆十二案,每元正大會,列于懸間,與正樂合奏。宣帝時,革前代鼓吹,制為十五曲?!眳⒁姟端鍟罚腥A書局1973年版,第342頁。

[9][唐]魏征等《隋書·卷十四·音樂志中》:“建德二年十月甲辰,六代樂成,奏于崇信殿。群臣咸觀?!谑钦ㄑ乓?,為郊廟樂。創(chuàng)造鐘律,頗得其宜。宣帝嗣位,郊廟皆循用之,無所改作?!眳⒁姟端鍟罚腥A書局1973年版,第332、333頁。

[10][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卷二十二》:“北周、隋‘歌舞雜有四方之樂”。參見《新唐書》,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478頁。

[11]高人雄,唐?星.漢禮與胡風(fēng)糅合的北周樂府[J].西域研究,2015(03):111—118,144.

[12]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8:145—146.

[13][唐]杜佑《通典·卷一百四十六·樂六》:“北狄三國。(鮮卑、吐谷渾、部落稽。)‘北狄樂,皆為馬上樂也?!蓖跷腻\等點校,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3726頁。

[14][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二十九·音樂志二》:“故自漢以來,北狄樂總歸鼓吹署。魏樂府始有北歌,即《魏史》所謂《真人代歌》是也。代都時,命掖庭宮女晨夕歌之。周、隋世,與《西涼樂》雜奏……”參見《舊唐書》,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1071頁。

[15]岸邊成雄,周?謙.論西域藝術(shù)家及其對古代文化史的貢獻[J].交響(西安音樂學(xué)院學(xué)報),1987(02):44—53.

[16][唐]魏征等《隋書·卷一十四·第九音樂中》:“及天和六年,武帝罷掖庭四夷樂。其后帝娉皇后于北狄,得其所獲康國、龜茲等樂,更雜以高昌之舊,并于大司樂習(xí)焉?!眳⒁姟端鍟?,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342頁。

[17][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二十九·音樂志二》:“宋世有高麗、百濟伎樂。魏平拓跋,亦得之而未具?!眳⒁姟杜f唐書》,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1069頁。

[18][唐]魏征等《隋書·卷十四·音樂志中》:“太祖輔魏之時,高昌款附,乃得其伎,教習(xí)以備饗宴之禮?!眳⒁姟端鍟?,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342頁。

[19][唐]魏征等《隋書·卷一十四·第九音樂中》:“譯因習(xí)而彈之,始得七聲之正?!眳⒁姟端鍟?,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346頁。

[20][唐]魏征等《隋書·卷一十四·第九音樂中》:“譯遂因其所捻琵琶弦柱相飲為均,推演其聲,更立七均。合成十二,以應(yīng)十二律?!眳⒁姟端鍟?,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346頁。

(責(zé)任編輯:韓瑩瑩)

旺苍县| 赤城县| 田东县| 洪江市| 龙泉市| 白水县| 老河口市| 淅川县| 贡山| 武穴市| 轮台县| 开原市| 株洲县| 得荣县| 宜良县| 邯郸市| 隆林| 秀山| 卓尼县| 资中县| 沅陵县| 平顶山市| 禄丰县| 安仁县| 南汇区| 阳高县| 甘孜县| 怀集县| 南京市| 聂荣县| 合肥市| 甘肃省| 胶州市| 喀喇| 定陶县| 轮台县| 三门县| 株洲县| 漯河市| 滁州市| 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