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亭亭
抗擊疫情題材的電影,是中國當代電影史尤其是災難題材電影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2002年非典病毒爆發(fā)至今,以這一題材為敘事主題的電影共計10部①,在整體上表現了與疫情爆發(fā)呈正相關的創(chuàng)作態(tài)勢。從影片類型來看,除傳統(tǒng)的災難類型片之外,既有純粹的災難現場再現型,也有以疫情為后置背景的講述愛情的類型;既有謳歌醫(yī)者英雄的宏大敘事,也有展露小人物溫情的微觀敘事,形成了多元化的敘事格局;從制作主體來看,影片制作主要以中國大陸制片廠和中國香港制片廠為主,呈現了由單一制片廠轉向多個制片公司合作的制片模式。此外,制作地點也由固定的場域拍攝不斷向跨地理區(qū)域的場域拍攝轉移,從而在整體上呈現了更為宏闊豐富的影片內容;從思想導向來看,中國抗疫電影始終與社會的時代發(fā)展和觀眾集體心理需求同頻共振,順利地實現了從家國倫理本位到精神認同和文化認同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責任擔當的轉型。這一豐富的抗疫題材電影譜系,為學界提供了多元的研究視角。然而,目前研究者對抗疫系列電影的創(chuàng)作體量、文本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敘事策略和價值認同等問題展開深入研究的內容較少。如抗疫電影講述了怎樣的情節(jié)內容?其敘事策略的演進呈現出哪些特點?其民族價值認同的重要性何在?對中國災難電影有何借鑒意義?鑒于此,本文通過探索抗疫系列電影的情節(jié)內容,深入分析其不斷演進的敘事策略,最終歸納出抗疫系列電影弘揚傳統(tǒng)民族精神文化的價值旨向,實現人民群眾對民族精神的廣泛認同。
一、抗疫電影情節(jié)內容的探索
2020年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表彰大會上,提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盵1]偉大的抗疫精神不僅鼓舞數以萬計的抗疫工作者與病毒展開殊死抵抗,而且在這一抗疫精神激勵下,醫(yī)務工作者和志愿者們救治病患的英勇事跡成為抗疫影片的主要敘事內容。面對來勢洶洶、肆虐四方的疫情,醫(yī)務工作者成為打贏抗疫攻堅戰(zhàn)的主力軍,他們對病毒病癥的診斷分析、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以及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成為抗疫影片所表現的重要敘事內容。如《中國醫(yī)生》(2021)以現實生活中的抗疫英雄為原型,展示了院長張競予、援鄂醫(yī)生陶峻以及重癥醫(yī)學科主任文婷以專業(yè)醫(yī)學知識拯救病人,守護生命的感人舉動;《穿越寒冬擁抱你》(2021)呈現了退休婦產科醫(yī)生謝詠琴在疫情危急關頭,重返手術臺迎接新生命,以及積極樂觀的實習護士夏曉為救護病人而不幸犧牲的偉大事跡;《你是我的春天》(2022)展現了龔臣夫婦白天在醫(yī)院工作,晚上在逼仄的車廂里過夜,隨時待命的艱難生活。由此可知,抗疫影片在內容敘事上均彰顯了醫(yī)務工作者無私付出的奉獻精神。
隨著時間更迭,抗擊新冠病毒的疫情電影在人物角色和情節(jié)設置上有了更為豐富的表現。首先,相比著力凸顯醫(yī)務人員偉大形象的抗擊非典病毒題材的電影,抗擊新冠病毒的疫情電影在表現偉大醫(yī)務人員的同時,還將視點轉移到了尋常百姓身上,他們是各行各業(yè)的工作者,但在疫情爆發(fā)的時刻,他們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志愿者。其實,抗擊非典病毒題材的影片也涉及志愿者,如《三十七度》(2003)中70歲的志愿者大爺,但也僅僅是不到一分鐘的鏡頭勾勒。而《穿越寒冬擁抱你》(2021)則重點講述了快遞員阿勇舍小家積極組織志愿服務的故事,也對外賣騎手武哥在志愿服務中暗生情愫的愛情和與實習護士夏曉的友情給予了大量的特寫鏡頭,他們的抗疫志愿服務活動成為影片重要的表現內容。當然,還有除志愿者之外的群眾力量,如《你是我的春天》(2022)中不但對身處社會底層的農民工王大鵬和劉二紅逆行為疫區(qū)送口罩,救治陌生老人的義舉進行了謳歌,而且對給鋼琴少女小麥搭建起隔音琴房的社區(qū)王書記的溫暖舉動進行了贊美??梢?,抗擊新冠病毒的疫情電影從更宏闊的社會視角出發(fā),在人物角色和情節(jié)設置上,全方位地展現了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溫暖。
此外,部分抗擊新冠病毒的疫情電影還為紀實性抗疫影片增添了浪漫的敘事元素。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的“攝影攝像的本體論”[2]和德國電影理論家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的“物質現實的再現”[3]理論為電影紀實學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貼近生活、記錄現實和追求真實成為紀實性影片的顯著特征??挂哂捌枰鎸嵉臅r間流動,且紀實程度的把握也表現出電影創(chuàng)作主體的責任感與社會良知。所以,無論是《驚心動魄》(2003)、《三十八度》(2003)、《非典人生》(2003)等抗擊非典病毒題材的影片,還是《戰(zhàn)疫2020之我是醫(yī)生》(2020)、《最美逆行》(2020)、《中國醫(yī)生》(2021)等部分表現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影片,都遵循著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原則,以長鏡頭、自然光和同期聲的拍攝方式,給予觀眾最真實的場景復現。然而,在紀實的基礎上,增加浪漫的敘事元素,同樣給觀眾帶來精神的愉悅和審美想象。如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影片《穿越寒冬擁抱你》(2021)和《你是我的春天》(2022)以孩童視角融入了英雄神話的浪漫敘事元素。《穿越寒冬擁抱你》中志愿者阿勇兒子心目中的英雄“墨衛(wèi)俠”(默默守衛(wèi)的俠客),以虛幻的動漫卡通人物出現,并且在抗擊疫情取得勝利,影片接近尾聲時,影片穿插了“墨衛(wèi)俠”戰(zhàn)勝敵人的動漫影像,這一浪漫化的情節(jié)穿插既契合了影片的整體敘事節(jié)奏,又帶給了觀眾審美愉悅的感受。此外,《你是我的春天》(2022)同樣穿插了浪漫的敘事元素。影片以援鄂醫(yī)生王雅爾兒子李軼樂的夢境的形式,注入了哪吒救世的神話元素,既表現了孩童的天真童趣,也凸顯了人們對早日打敗病毒,恢復正常生活的向往與渴望??梢?,抗擊新冠病毒的疫情電影在敘事內容與情節(jié)方面開始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浪漫元素,為抗疫影片的表達方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抗疫電影敘事策略的演進
在敘事策略層面,中國抗疫電影關于敘事空間場域的設置達成了共識,但在敘事結構上,不同時期的影片經歷了從單一的敘事視角到分段式組合的結構的演進。一方面,在空間場域的設置上,如??略凇兑?guī)訓與懲罰》中所言:“當一個城市出現瘟疫時,國家權力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實行嚴格的空間隔離?!盵4]這兩個時期的抗疫影片均涉及封閉隔離區(qū)、疫情震中區(qū)和疫情輻射區(qū)三個空間場域,這三個場域以病毒的輻射范圍作為劃分標準,并且場域與場域之間呈封閉隔離狀態(tài),而電影中的“空間不僅是物質的存在,也是形式的存在,是社會關系的容器?!盵5]首先,封閉隔離區(qū)——醫(yī)院成為醫(yī)務工作者與病毒奮戰(zhàn)的戰(zhàn)場,《隔離日》(2003)中楊建華所在的醫(yī)院;《非典人生》(2003)中林偉皓、陳俊豪所處的醫(yī)院場景,再到《戰(zhàn)疫2020之我是醫(yī)生》(2020)以及《中國醫(yī)生》(2021),均以醫(yī)院作為主要拍攝場域,展現了醫(yī)護人員在相同空間場域中的矛盾、掙扎、奮斗和堅守;其次,抗疫影片中還出現了特殊的封閉隔離區(qū)域——火車車廂,敘事在載有患者密閉的車廂內部展開。如《驚心動魄》(2003)中楊萍與退役軍人和乘務人員在密閉的火車車廂救護患者;《最美逆行》(2020)中高鐵乘警鄭穎在飛馳的列車車廂內抓獲感染病毒的罪犯??梢姡疖囓噹蔀榭挂邤⑹驴臻g場域中的第二封閉隔離區(qū)。而影片在直面封閉隔離區(qū)的生活的同時,也講述了疫情震中區(qū)——集中隔離社區(qū)人們的守望相助。如《三十八度》(2003)中研究生趙小天與空姐小月隔離在同一社區(qū),著力表現二人的“孤島愛情”;《隔離日》(2003)楊建華母親與兒子的社區(qū)隔離生活;《穿越寒冬擁抱你》(2021)中鋼琴老師葉子揚的社區(qū)隔離生活;《總是有愛在隔離》(2021)中人們在隔離酒店場域內發(fā)生的搞笑喜劇以及《你是我的春天》(2022)中鋼琴少女小麥和社區(qū)王書記的溫情社區(qū)故事等。此外,影片還涉及了疫情輻射區(qū)——援鄂抗疫工作人員的所在地,如《中國醫(yī)生》中表現了廣東援鄂醫(yī)生吳晨光家人對他的惦念;《你是我的春天》展現了四川援鄂醫(yī)生王雅爾的丈夫李敬,以及兒子對她的牽掛和父子二人在四川的隔離生活等等。所以,中國抗疫電影在場景設置層面,營構了封閉隔離區(qū)、疫情震中區(qū)和疫情輻射區(qū)三處空間場域,影片的內容敘事就在此空間場域內得以全面展開。
另一方面,在敘事結構上,從非典時期的抗疫影片到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抗疫影片也經歷了從單一的線性敘事視角到分段式組合的結構的演進。那么,何謂“單一線性敘事”?為何說非典時期的抗疫影片在敘事結構上以線性敘事的方式展開?所謂的“單一線性敘事”就是指在全知的敘事視角下,“以事件的因果關系為核心;敘事線索以單一的線性時間順序展開”[6]在抗疫電影的敘事結構主要呈現為“秩序—失序—恢復”的完成過程。而上文所提及的抗擊非典病毒的疫情影片《三十八度》(2003)、《驚心動魄》(2003)和《隔離日》(2003)嚴格遵循單一的線性敘事結構。如《三十八度》中主要以研究生趙小天和空姐小月的愛情發(fā)展為線索展開,二人的情感大致經歷了“排斥—接受—信任—愛戀”的發(fā)展過程;《驚心動魄》則以類型片的呈現方式表現了女軍醫(yī)楊萍“尋找患者—發(fā)現患者—救治患者”的艱辛歷程;《隔離日》則重點展現了主任醫(yī)師楊建華“請纓進入隔離區(qū)—在隔離區(qū)救治病人—救治過程中被感染—成為被救治的病人”的主要過程。這種單一的線性敘事雖對事件的因果做了全面交代,也使得人物的情感發(fā)展變化過渡自然,但其局限在于所反映的社會人群單一,未能全面地展現疫情期間社會各階層人群齊心抗疫的社會圖景。而“新冠”疫情影片則以“拼盤”分段式組合敘事的方式有效地展現了不同社會群體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場面。何謂“拼盤”?所謂的“‘拼盤式電影主要有選集電影(Anthology Film)、綜合電影(Omnibus Film)、復合式電影(PortmanteauFilm)、打包式電影(Package Film)、多片段電影(Episode Film)、短句電影(Sketch Film)等”[7]其主要特征就是在一個主體統(tǒng)率之下,各個敘事單元的綜合、復合、合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片中,雖《最美逆行》(2020)和《中國醫(yī)生》(2021)仍以線性敘事為主,但《穿越寒冬擁抱你》(2021)以及《你是我的春天》(2022)等影片則以“拼盤”分段式組合敘事的方式展開具體的情節(jié)。如《穿越寒冬擁抱你》以疫情期間普通人的溫暖情愛為主題統(tǒng)率,講述了出租車志愿者勇哥與妻兒的親情、外賣騎手武哥與鋼琴家葉子揚的含蓄愛情、旅行社老板劉亞蘭與李宏宇的中年愛情、退休婦產科醫(yī)生謝詠琴與餐廳老板沛爺的黃昏戀情以及實習護士夏曉與武哥的友情等等,進而勾連起親情、友情和愛情的多維情感網絡;《你是我的春天》中也通過五個敘事單元:被病毒感染的小雨與戀人南風雙向奔赴、社區(qū)王書記為鋼琴少女搭建隔音房、援鄂醫(yī)務者家屬李敬父子的生活與成長、醫(yī)務工作者龔臣和妻子楊珊在抗疫一線日夜堅守,以及農民工王大鵬和劉二紅為疫區(qū)送物質并救治陌生老人的故事,講述了戀人關系、社區(qū)領導與居民的關系和父子關系、夫妻關系,反映了生活的廣度和豐富性,濃縮成一幅全景式的社會圖景。
三、抗疫電影的價值認同旨向
中國抗疫電影在價值認同方面,緊扣家國情懷,兼顧了親情、友情、愛情、同胞情的敘事表達,在總體上呈現出一條從家國倫理本位向民族傳統(tǒng)文化認同轉變的清晰路向。何謂“倫理本位”?梁漱溟在《鄉(xiāng)村建設理論》中談到:“何為倫理?倫即倫偶之意,就是說:人與人都在這關系中?!蕚惱黻P系彼此互以對方為重;一個人擬不為自己而存在,乃仿佛互為他人而存在。這種社會可謂倫理本位的社會?!盵8]也就是說,倫理本位是指以情誼為核心的倫理關系在人們的各方面社會關系中起主導和決定作用。這種倫理關系在人與人的關系上,更強調“利他”,而在個人家庭與國家集體的關系上,則表現出一種“舍小家、為大家”的偉大的家國情懷。中國抗疫影片在整體上均表現出濃重的家國情懷,如《驚心動魄》(2003)中的軍醫(yī)楊萍為了服從組織上的抗疫支援行動,不得不離開感染非典病毒的母親;《隔離日》(2003)中楊建華為了更多的病人得到救治,也不得不住在隔離區(qū),讓年幼的兒子照顧不能自理的母親;《最美逆行》(2020)中鄭穎的父親為了救治病人,錯過了妻子的最佳搶救時間;《中國醫(yī)生》(2021)中院長張競予拖著漸凍癥的身軀,奮戰(zhàn)在一線,無暇兼顧家中感染新冠病毒的妻子;《穿越寒冬擁抱你》(2021)中實習護士夏曉因救治患者犧牲了寶貴的生命,志愿者阿勇為了給更多的醫(yī)務人員提供出行方便和運送抗疫物資,忍受著對妻兒的思念與牽掛;《你是我的春天》中醫(yī)務工作者龔臣夫婦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克制對孩子的思念,毅然堅守在抗疫第一線等等,均表現了醫(yī)務工作者和普通的志愿者對國家和骨肉同胞的無私大愛。中國抗疫影片對家國大愛的敘事書寫,充分體現了傳統(tǒng)的倫理本位意識。這種倫理本位敘事能讓觀眾在感動、感佩、敬服的情感互動中實現民族價值認同。
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中國抗疫影片是否僅僅基于倫理本位,表現出對“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大愛?通過對抗疫電影主題的歸納分析,我們認為中國抗疫影片在彰顯家國情懷的同時,也兼顧了親情、友情、愛情、同胞情的敘事表達。在總體上呈現出一條從家國倫理本位到民族文化認同轉變的清晰路向。相比抗擊非典病毒的疫情影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片在主題方面,有著更為豐富多元的表達。上述談到無論是《穿越寒冬擁抱你》(2021),還是《你是我的春天》(2022),他們都在彰顯家國情懷的同時,表達了對親情、愛情和友情以及濃濃同胞情誼的謳歌與贊美。而這些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感情植根于民族道德文化的沃土。正如學者吳玉軍所言“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歸屬于特定的文化傳統(tǒng),文化塑造著國民的特定文化心理,說到底,文化才是民族的‘根和‘魂,國家認同有賴于民眾的文化認同即共屬一體的文化心理想象?!盵9]那么,抗擊新冠病毒的疫情電影中的美好情感又具體體現了哪些民族文化精神?一方面,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孝文化講究敬親、奉養(yǎng)、侍疾、立身,諫諍與善終,《隔離日》(2003)從醫(yī)務工作者的角度,表現了楊建華在救治病患與侍養(yǎng)母親之間“忠孝難兩全”艱難處境,而電影《你是我的春天》(2022)則從病患家屬角度,講述了南風悉心照顧身患重病的女朋友母親的行為舉動,彰顯了“奉養(yǎng)、侍疾”的孝道文化,也彰顯出人間的親情溫度;另一方面,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還講求“道義”,正是人與人之間的“義”,才有了溫暖的友情和同胞情誼。在《穿越寒冬擁抱你》(2021)中,志愿者阿勇在影片中反復強調“人在江湖,靠什么,義字當先”“招募天下豪杰、無論生死、義無反顧,奮戰(zhàn)到底,絕不服輸”正是他的江湖俠義,他為醫(yī)務工作者的出行和物資供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也在“義”中升溫。此外,在《你是我的春天》(2022)中農民工王大鵬和劉二紅本想用口罩換工錢,然而當他們在醫(yī)院見到遍地的病人,醫(yī)護人員奮力搶收患者的場景時,他們放棄了拿口罩換來的二十萬元,以一種募捐的方式,表現了他們對抗疫的支持。因此,他們二人的溫暖舉動充分彰顯了傳統(tǒng)的道義文化。
結語
總之,中國抗疫電影創(chuàng)作在非典型肺炎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時期出現了創(chuàng)作的高潮。通過對比這兩個時期的抗疫影片,可以發(fā)現不同時期的抗疫電影在情節(jié)內容和敘事策略方面表現著守正創(chuàng)新的演進趨勢;在價值旨向的表達方面,中國抗疫影片始終與社會和時代發(fā)展,以及觀眾集體心理需求同頻共振,順利地實現了從家國倫理本位到民族文化認同的轉型。這對未來的抗疫電影甚至災難電影的創(chuàng)作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09(02).
[2][法]安德烈·巴贊.電影是什么[M].崔君衍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6.
[3][德]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電影的本性——物質世界的復原[M].邵牧君,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51.
[4][法]米歇爾·???規(guī)訓與懲罰[M].劉北成,楊遠嬰,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195.
[5]陸揚,王毅.文化研究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359.
[6]李顯杰.電影敘事學:理論和實例[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331.
[7]張經武,范晨琦.“拼盤電影”的共同體美學——以“國慶三部曲”為例[ J ].中國文藝評論,2022(05):71-84.
[8]梁漱溟.鄉(xiāng)村建設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6-27.
[9]吳玉軍.論國家認同的基本內涵[ J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01):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