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彪
川崎病在臨床當中也被稱作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其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主要的發(fā)病群體為5歲以下的幼兒,以男性居多[1]。患者在發(fā)病之后會出現(xiàn)楊梅樣舌、口唇出血、皸裂或者潮紅以及雙側黏膜充血等癥狀?,F(xiàn)在臨床上尚沒有完全明確川崎病的發(fā)病機制,很多研究人員認為川崎病是患者受到外源性感染所導致的,此外,川崎病的發(fā)生與炎性細胞因子異常以及免疫紊亂等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2-3]。很多患兒在發(fā)病之后會發(fā)生嚴重的冠狀動脈損害,在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冠狀動脈擴張,甚至會產生冠狀動脈瘤,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危害[4]?,F(xiàn)階段小兒川崎病的主要治療藥物之一為丙種球蛋白,其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機體免疫力,進一步緩解其臨床癥狀。對此,本文特選擇本院收治的相關病例納入研究,分析了小兒川崎病采用不同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的效果。
選擇本院收治的小兒川崎病患者52例納入到研究當中,選取時間:2018年9月—2020年9月。通過隨機盲選的方式對這些患兒予以分組,劃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26例。甲組中男20例,女6例,年齡6個月~5歲,平均(2.7±0.8)歲,病程在1~8 d,平均(3.9±1.3)d;乙組中男19例,女7例,年齡6個月~5歲,平均(2.6±0.7)歲,病程1~8 d,平均(3.8±1.1)d。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比較。
(1)納入標準:①符合川崎病的診斷標準[5];②家屬知曉研究方案,且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③獲得倫理部門的審查,最后予以批準。(2)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畸形或者其他先天性疾?。虎诓〕淘? d及以上;③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④具有相關藥物禁忌證;⑤不能夠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兩組患兒均接受阿司匹林(生產企業(yè):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078;產品規(guī)格:100 mg)治療,服用方式為口服,服用劑量為每天30~50 mg/kg,1次/d。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以患兒的具體病情為依據對劑量予以調整,在患兒退熱之后,逐漸減少服用劑量,在2周之后將服用劑量減到初始劑量的10%,然后持續(xù)用藥6~8周[6]。
甲組患兒接受低劑量丙種球蛋白(生產企業(yè):上海萊士;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F20023011;產品規(guī)格: 2.5 g/50 mL)治療,對患兒實施靜脈滴注,1次/d,每次400 mg/kg。乙組患兒接受高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對患兒實施靜脈滴注,1次/d,每次2 g/kg[7]。
上述兩組患兒均進行為期2 d的丙種球蛋白持續(xù)治療。
(1)比較兩組的療效:①顯效:患兒的各項臨床癥狀在治療后基本消失,斑疹面積減少幅度在80%以上;②有效:患兒的各項臨床癥狀在治療后明顯改善,斑疹面積減少幅度在40%~80%;③無效:患兒在治療后沒有達到上述標準[8]。其中顯效+有效=總有效。(2)在治療前后,比較兩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主要包括IL-6、IL-8、TNF-α。(3)比較兩組的癥狀緩解時間,主要包括手足腫脹、黏膜充血以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等。(4)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主要為寒戰(zhàn)、胸悶和皮疹。
采用SPSS 21.0軟件包處理全部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甲組的總有效率為69.2%,乙組的總有效率為92.3%,乙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療效比較
治療前,乙組的IL-6、IL-8、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與甲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乙組 的IL-6為(6.9±0.7)pg/mL,IL-8為(5.9±1.1)pg/mL、TNF-α為(1.0±0.1)pg/mL,明顯低于甲組的(8.2±0.9)、(6.9±1.4)、TNF-α(1.3±0.3)pg/mL,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pg/mL, ±s)
表2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pg/mL, ±s)
組別 IL-6 IL-8 TNF-α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n=26) 10.6±1.2 8.2±0.9 11.8±1.8 6.9±1.4 1.9±0.2 1.3±0.3乙組(n=26) 10.5±1.1 6.9±0.7 12.1±1.7 5.9±1.1 1.8±0.3 1.0±0.1 t值 0.355 8.472 0.853 3.369 0.163 8.57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乙組的手足腫脹緩解時間為(2.1±0.4)d,黏膜充血緩解時間為(3.9±0.3)d,頸部淋巴結腫大緩解時間為(3.2±0.4)d,明顯短于甲組的(4.5±0.5)、(6.3±0.7)、(5.9±0.7)d,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s)
表3 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s)
組別 手足腫脹 黏膜充血 頸部淋巴結腫大甲組(n=26) 4.5±0.5 6.3±0.7 5.9±0.7乙組(n=26) 2.1±0.4 3.9±0.3 3.2±0.4 t值 5.728 6.351 5.927 P值 <0.05 <0.05 <0.05
在兒科當中川崎病是一種常見病,其是一種急性出疹性疾病,患兒在發(fā)病之后會出現(xiàn)咽黏膜、眼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以及發(fā)熱等各種臨床癥狀[9]。小兒的各項身體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因此其機體免疫力較差,一旦患有川崎病,就會極大地損害到其自身的心血管系統(tǒng)[10-11]。目前臨床上關于小兒川崎病的發(fā)病機制的研究較多,但是并沒有闡明該病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大多數認為機體的鏈球菌感染或者免疫功能下降與該病的發(fā)病有關,不過在對小兒川崎病的病原體進行檢查時,卻發(fā)現(xiàn)在患兒的體液中并不存在鏈球菌,因此并不能夠完全將川崎病發(fā)病機制歸于炎性感染。由于小兒川崎病的臨床研究變得越來越深入,現(xiàn)在認為耶爾森菌感染可能在該病的發(fā)病機制中具有重要參與作用,耶爾森菌感染也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全身性血管無菌性炎癥反應,同時還會損害患者的心肌組織、血管及冠狀動脈等,甚至有可能導致患兒死亡,具有與小川崎病相似的癥狀。小兒川崎病若是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導致其病情持續(xù)加重,不僅會引起冠狀動脈損傷,還會造成嚴重的血管炎癥,甚至有可能導致血管病變,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起心肌炎、冠狀動脈病變以及血栓閉塞等。因此,必須要通過科學的治療方案對小兒川崎病進行治療,保證其身體健康。
目前在小兒川崎病的治療中阿司匹林是一種常用的藥物,其可以有效緩解患兒的炎癥反應,而且還能夠對氧化酶與血小板的結合過程進行阻斷,進一步的對血小板的釋放水平進行抑制,減少皮內血栓的產生,對血管的內皮活化進程進行阻斷[12-13]。而采用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川崎病則能夠將免疫球蛋白輸入到患兒機體中,從而增強患兒的機體免疫力,進一步強化其機體特異性免疫能力,有效抑制其機體中的各種菌體和病毒[14-15]。丙種球蛋白可以有效地促進患兒的退熱、還可以預防發(fā)生冠狀動脈病變。作為一種免疫球蛋白,丙種球蛋白在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均得到了較多應用,其在進入到人體中之后能夠對免疫調節(jié)細胞產生作用,并且使其出現(xiàn)負反饋,進一步使機體的體液紊亂癥狀和細胞免疫癥狀得以改善,極大地降低其內皮細胞抗體量。此外,丙種球蛋白還能夠封閉存在于機體血管內皮細胞、血小板表面的單核吞噬血細胞、FC受體,進一步阻斷FC受體免疫機制,不僅可以中和機體的自身抗體,還可以改善血管炎癥反應。采用高劑量丙種球蛋白對小兒川崎病進行治療效果更加突出,其可以更加有效地對機體的特異性受體表達進行調解,縮短患兒的病程,快速地緩解其各種臨床癥狀,加快患兒的康復[16-17]。在本次研究中,甲組患兒接受低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乙組患兒接受高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結果顯示,甲組的總有效率為69.2%,乙組的總有效率為92.3%,乙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P<0.05),這一結果符合吳小芳等[18]的文獻報道,證實了高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小兒川崎病具有很好的效果。小兒傳染疾病的主要病變?yōu)槿硇缘难苎?,其發(fā)病機制與免疫炎癥細胞因子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在小兒川疾病的治療中,必須要采取科學的治療方案,促進其機體炎癥反應的改善,同時還要緩解其冠狀動脈的損傷情況。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前,乙組的IL-6、IL-8、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與甲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乙組的IL-6、IL-8、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顯低于甲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高劑量丙種球蛋白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此外,乙組的手足腫脹、黏膜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等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明顯短于甲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高劑量丙種球蛋白能夠促進患兒臨床癥狀的緩解。
綜上所述,在小兒川崎病的臨床治療中,采用高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進其各項臨床癥狀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