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通 胡春花
摘? 要:2020年上半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中國高等教育進行一次跨越式的發(fā)展,2020年下半年,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后疫情時代,進入提高質量的新時代。高校教學督導工作,作為高校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重要手段,也應與時俱進,積極反思自身不足,面對高等教育日新月異的變化,積極創(chuàng)新求變,完善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機制,努力形成教育教學的合力,扎實推進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高校教學督導;后疫情時代;探索與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7?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9-0007-04
Abstract: China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has made a leap development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0.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20,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entered the post epidemic era and entered a new era of improving quality. Teaching supervis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and we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reflect on our own shortcomings. In the face of the rapid changes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supervision and tracking should innovate and seek change, perfect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eaching supervis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ive to form the joint forc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solidly promote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cultivation.
Keywords: teaching supervis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st epidemic era;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一、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高等教育在線教學概況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高校的教學工作是一次挑戰(zhàn)也是一場契機,高等教育被迫實現(xiàn)了一次大的飛躍。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國1 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開出107萬門課程,合計1 226萬門次課程,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 775萬人,合計23億人次。2020年麗江文化旅游學院(下文簡稱旅院)自3月16日以來共計在線開出課程435門,開展在線教學的教師共計2 393人次,在線學習的學生129 592人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2020年5月14日新聞發(fā)布會上指出:“我們再也不可能、也不應該退回到疫情發(fā)生之前的教與學狀態(tài),因為融合了‘互聯(lián)網+‘智能+技術的在線教學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發(fā)展方向?!?/p>
這也是旅院督導工作的一項全新的嘗試和實踐。教學督導團的督導員老師們作為一線教師的全程參與了從最初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習和培訓,開始授課前的焦慮和抱怨,到第一次授課的緊張和興奮,到為了開展有效的教學而嘗試和探索,到最后適應后的有效和從容的線上教學的全過程,又作為通過征得任課教師同意后上線入群的觀察者,見證了我校教師和我校高等教育教學在這樣特殊時期的成長和轉變。這次大規(guī)模的在線教學活動不僅推動我校課程教學進入提高質量的機遇期和改革創(chuàng)新的攻堅期,同時旅院的督導工作也站在了關鍵路口,面對這樣的挑戰(zhàn),必須進一步促進內涵式發(fā)展,才能繼續(xù)為旅院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新冠肺炎疫情以前旅院督導工作的發(fā)展和困境
(一)旅院督導工作的發(fā)展概況
教學質量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健康發(fā)展的生命線,教學督導工作是保障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旅院自建立至今一直十分重視教學督導工作。“2003年,旅院設立教學督導組,掛靠于教務處;隨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2014年,督導組成為獨立的教學督查部門;2016年,學院大力推動教學改革,教學督導組更名為教學督導團。從2016年開始,督導工作重心由‘督向‘導轉變以適應學院的發(fā)展,在隊伍建設和教學質量提高方面有所推進”[1]。旅院教學督導團在發(fā)展過程中一直十分重視內涵式發(fā)展,一方面通過開設講座、例會專業(yè)分享和以老帶新等的方法加快督導員隊伍的成長速度,另一方面不斷完善督導工作體系,從日常教學秩序巡查、常規(guī)課堂教學質量隨機聽課、教學文件的規(guī)范檢查、各類教學環(huán)節(jié)專項檢查(試卷、畢業(yè)論文)、選修課以及新進教師試講認證及信息反饋渠道的建立等方面,保障了旅院教學質量監(jiān)督體系的順利進行。
(二)疫情前旅院督導工作的困境與迷茫
1. 困境
首先,教學督導工作本身帶來的困境。教學督導工作大多都是監(jiān)督和檢查工作,因此好多部門和老師視督導工作為專門找問題的,而我校的教學督導員多來自于一線教學的老師,因為從事教學督導工作,別的老師就會對其敬而遠之,疏遠了教學督導與其他老師的關系,不易獲得老師們的支持,導致有的教學督導員在工作中畏首畏尾,不敢直言,或者擔心其他老師的閑言閑語從而削弱了督導的效果。
其次,教學督導隊伍的頻繁變更帶來的困境。旅院是一所年輕的學院,因此我們有一支具有無限潛力的年輕隊伍。這對于督導工作來說既是優(yōu)勢也是困擾所在。年輕老師有活力,勤奮好學,接受能力強。他們通過參加教學督導工作,旁聽各種不同類型和不同專業(yè)老師的課程,參與各種教學秩序的巡查和教學材料規(guī)范的檢查,能積累大量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加快成為熟練型教師的速度。同時教學督導老師身份的雙重性,也讓各學院領導注意到他們的成長,成為基層管理人員的后備人選。一旦教學督導教師在各學院擔任教研室相關工作,因教學和行政工作的雙重壓力,就不得不辭去教學督導的職務,致使教學督導團必須另起爐灶,重新培養(yǎng)。
2. 方向的迷茫
盡管前任團長吳曉亮教授早就提出教學督導團的發(fā)展方向要從建設型轉到“內涵”式的發(fā)展,由“督”向“導”的轉變,但是對于具體的督導員老師來說,比如筆者,雖然自2012年就開始從事督導工作,但如何轉變到“內涵式”發(fā)展,還是感覺到比較迷茫。筆者最初從事督導工作時通過每個學期的聽課和規(guī)范檢查,從許多老師的身上學到了很多的教學經驗,并應用于自己的教學活動中,提高了自己課堂的教學質量,但是任何工作都有一個瓶頸期,當日復一日的聽課檢查成為一種工作時,筆者就感覺到這就成為一種負擔,一種形式,如何讓其促進自己高校教學能力進一步地提升,如何“內涵”式發(fā)展一直是長期以來困擾筆者的問題。我想這也是教學督導老師頻繁更替的原因之一。
總之,在疫情以前,盡管旅院督導團一直是為旅院教學質量保駕護航而努力,但是因為教學督導員教師隊伍的不穩(wěn)定,特別是吳曉亮團長的離職,致使旅院督導團的公信力下降,相關工作進入低谷與困境。
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旅院線上教學帶給督導工作的新探索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線上教學
2020年2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力促高等學校通過各種方式開展線上教學,保障疫情防控期間高校教學活動。旅院于2020年2月安排教師進行線上授課的準備。經過連續(xù)9周的線上授課,使得旅院的在線教育在短時間內迅速普及并迭代發(fā)展。從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直接跨過1.0在線教育的“錄播課”時代到2.0的這一前所未有的線上教育,甚至催化出3.0時代的一些雛形和探索,老師們通過雨課堂、騰訊會議、釘釘?shù)雀鞣NAPP和中國大學慕課、智慧樹等各種網站的教學資源進行授課,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雖然面臨著倉促上線、良莠不齊等問題,但在此次疫情中我校教師積極搭建“虛擬課堂”,在線上開展各種課內以及課外教育活動的嘗試,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我?!盎ヂ?lián)網+”教育的發(fā)展突破,尤其是探索了“在線教學”之外真正意義上的“在線教育”: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有的老師通過分享學校的各種美景和圖片,滿足學生對學校的思念;有的老師在課堂和課下通過分享音樂和趣聞,緩解學生在家隔離的心理壓力;有的老師結合課程內容和防疫新聞,宣傳國家的防疫政策,總之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上,更為廣泛地實現(xiàn)著能力提升、價值塑造、社群建構和身份認同等教育理念和目標,達到了與國家和社會協(xié)同育人的教學效果。線上教學從傳統(tǒng)課堂的面對面,到師生間點對點的交流互動,有效解決了課堂教學的老大難問題:即從滿堂灌的“單聲道”到互動式的“雙聲道”轉變。同時還促進了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從過去注重教師“我教了什么”到更加注重學生“我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從單純的知識傳遞向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轉變。這些因線上教學帶來的變化,都為教學并檢驗其督導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更加有效地督導線上教學并檢驗其效果就成為旅院教學督導團思考的首要課題。
(二)面對疫情督導工作的應變措施
面對疫情,旅院督導團也積極探索求變。首先在開學之前召開視頻會議,大家獻計獻策,討論如何開展特殊時期的督導工作;并借鑒網絡上的相關資料針對線上教學重新設計專門的聽課記錄表,增加了教師課前是否與學生溝通上課方式、課中是否注意與學生互動以及課后有無檢測學生聽課效果的措施等“以學生為中心”的觀測點;并明確指出疫情時期督導工作的方針是保障教學秩序,完成教學任務為主,要求鼓勵老師積極創(chuàng)新,通過互相學習,了解和體諒授課教師的具體情況,協(xié)助教師完成線上授課,與一線教師共渡難關。
其次,在對我校日常教學工作進行全面摸底檢查后,教學督導團從第五周起安排對各二級學院線上教學效果較好的老師進行聽課;學生返校后,教學督導團安排兩周時間讓督導教師在傳統(tǒng)課堂中繼續(xù)聽課,主要觀測老師線上和線下教學的銜接遷移情況,以保障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在所有聽課后教學督導老師都撰寫課堂教學實錄,從督導的視角總結線上和線下教學的經驗,指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推薦到學校公眾號平臺。這一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廣大教師能夠參照相關課堂實錄,反思并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通過公布課堂實錄和督導聽課標準,讓眾多教師和教學督導員老師真正的認識督導工作:不僅有督更有導。如果只督不導,問題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實踐證明,只有邊督邊導有機結合,才會收到預期效果。只有教師和督導員老師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提高督導工作的效率。為此,教學督導員老師必須具備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服務意識,實事求是,以理服人,以德待人,使具體的督導方式讓師生易于接受。同時,教學督導自身一定要有過硬的教學技能和扎實的教學功底,不斷提高教學督導的公信力。
再次,通過參加各種網絡培訓,積極進行督導工作的學習和研究。因為疫情導致許多線下會議和培訓沒有辦法召開,這同時也為處于學術研究邊遠地區(qū)的旅院督導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通過參加眾多高校和許多機構舉辦的線上會議,教學督導團學習借鑒了其他高校教學督導的督導工作方式和手段,為以后的督導工作打開了思路。
四、后疫情時代旅院教學督導工作的探索與嘗試
疫情終將會過去,教師和學生還將會授課正常化,一方面希望老師不要忘記自己在疫情期間努力積累下來的線上教學經驗,另一方面教學督導團也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吸取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督導工作經驗,進一步完善麗江文化旅游學院教學督導體系,爭取走出迷茫和困境。
(一)明確工作職責,逐步完善自我
后疫情時代,教學督導團將進一步總結疫情以前的建設成果,進一步完善自身建設,為教學督導工作樹立信心。首先借著我校首屆教育教學成果獎評獎的東風,教學督導團對近幾年來的督導團建設過程中的經驗進行總結和梳理,力圖讓教學督導團和教學督導更能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認真完成教學督導工作。其次,教學督導團專門向學校申請,為教學督導員制定專門的聘書,召開教學督導聘任大會,頒發(fā)聘書,并借助學校微信平臺和校報進行宣傳,增加其教學督導的責任感和影響力。再次,教學督導團進一步梳理教學督導員的工作任務量,并將工作任務與相關報酬掛鉤,提高教學督導員的津貼補助,讓教學督導員能夠為學校奉獻的同時也得到適當?shù)幕貓?。最后,教學督導團應積極向其他高校學習,從以“督教”為主的工作模式向“督教、督學和督管”的工作模式轉向。
(二)督教督學并重,改革聽課模式
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督導過程中,教學督導團發(fā)現(xiàn)了以往教學督導過程中的偏頗:重視督導教師的教學工作而輕視學生的學習效果。盡管近幾年來隨著OBE教學理念的盛行,但是在以往日常督導工作中教學督導的視角偏重對教師教學的關注,偏重課堂教學質量的檢查監(jiān)督,而輕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督導。而在線上教學的聽課過程中,從線上聽課的表格設計到具體聽課過程,都需要重視學生的聽課效果。同時,為了避免在以往的聽課中,出現(xiàn)過的有的任課教師覺得教學督導僅僅聽了一堂課,就對他的課妄加評價的論斷。因此,教學督導團對日常聽課表和聽課模式進一步改革。教學督導團借鑒第五屆全國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的評分規(guī)則,并融入課程思政的監(jiān)測要素,對教學督導團的日常聽課表進行了修改,并廣泛征求專家和各學院領導以及部分教師的意見,盡量保證教學督導聽課評價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同時借助于現(xiàn)代網絡技術,教學督導聽課時分別提供兩份二維碼,一份是提供給當堂聽課的學生填寫的,主要是了解學生在聽完這堂課后學習效果和對老師的評價;一份是提供給老師的,讓老師填寫關于整門課和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兩者結合起來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進行監(jiān)督;使獲得的信息更真實可靠,評價更客觀、公正、全面,使被督者心悅誠服地接受督導,進而推動教風和學風建設。
(三)改善督教關系,建立教學督導共同體
在疫情期間,教學督導積極與任課老師溝通,深入線上課堂,撰寫課堂實錄,得到了任課老師認可。因此,在后疫情時代,教學督導團進一步推行精準督導和個性化督導制度,通過重視教學督導與老師面對面地交流、研討,辯證地談看法、提建議來改善教學督導與老師的關系,積極建設教學督導共同體。比如教學督導對新老師聽課采取跟蹤聽課和個性化督導制度,在老師師入職后就安排教學督導專門一一對應,去他們的課堂聽課,聽完后主動與新教師交流,指出他們講課中存在的問題;在期中以后,再次安排同一位教學督導對同一位新老師進行聽課,對照第一次聽課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觀測新教師的成長過程,督導的核心應放在教學基本功、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組織能力上,促使新進教師盡快轉變角色,達到勝任課堂教學最基本的教學能力要求。精準督導要求做到有的放矢,解決老師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從而達到提高老師教學能力的目的。因為督導員數(shù)量和精力有限,教學督導工作的重點應以提高督導質量為主,以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和重點為切入點,研判教師教學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和趨向,開展專題調研,為教務管理部門提出改進建議,比如本學期的課程思政建設,2020年5月底,教育部發(fā)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我校也發(fā)布了《關于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決定》(旅院發(fā)〔2020〕83號),拉開了全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大幕。但是在具體如何課程思政,在課堂上如何把專業(yè)課知識與思政內容結合方面,所有教師都處于探索和思考階段,因此教學督導在本學期聽課后和任課老師交流的內容中一定會涉及課程思政如何建設,怎樣把立德樹人、以人為本滲透到課堂中,怎樣使思政教育進課堂等,有針對性地幫助老師去認識并解決問題,引起教學反思,促進老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四)適應高等教育發(fā)展要求,積極開展調查研究
教學督導工作,不僅要督更要導。如果只督不導,問題就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實踐證明,只有督教督學、邊督邊導有機結合,才會收到預期效果。特別在督導工作方式上應該采用常規(guī)工作與專題調研相結合,除了做好常規(guī)工作聽、評課外,還要在專題調研方面下功夫,比如教學督導團已經形成常規(guī)的畢業(yè)生論文(設計)質量抽查機制,通過每個學年聯(lián)合教務處抽查各學院的畢業(yè)論文(設計),事后將問題及時反饋給院系,并提出改進建議,進一步提高了學校的畢業(yè)論文(設計)的質量。這為按照教育部發(fā)布的《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要求,在高等學校全面開展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抽檢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20年面對全面開展的課程思政建設,教學督導團也積極應對,通過組織教學督導積極學習課堂思政建設的相關講座;召開專題例會促使教學督導結合自己所教授課程中的思政建設案例和思路以及在聽課中收集到的課程思政建設的案例進行交流發(fā)言;并對全校各學院的課程思政建設進行調研;嘗試對日常聽課表進行修改,融入課程思政要素,申請相關教學研究課題,把日常工作和科學研究結合起來,一方面有助于教學督導自身的教學功底和過硬的教學技能的養(yǎng)成,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督導過程中為其他教師出謀劃策。教學與督導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有利于提高督導工作的效率。
(五)適應我校轉設成功后的發(fā)展,積極探索教學督導新思路
2020年是高等教育關鍵性的一年,疫情導致的在線教育的普及、課程思政、新文科等理念的提出,有力地推動了高等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同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發(fā)布,也為高等教育的辦學提供了重要的辦學導向。我校也在2020年完成了教育部的轉設驗收工作,成為獨立的高等本科院校。為有力地保障我校課堂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督導的監(jiān)督力度和有效性,適應學分制改革和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抽查的需求,我校教學督導團將在青年督導隊伍的基礎上,仿照公辦學校建立一支以高職稱教師為主的專家督導隊伍,實行“兩條腿”走路,青年督導隊伍負責新老師的監(jiān)督、指導和日常教學秩序的檢查,專家督導隊伍負責老教師的監(jiān)督、指導和提供權威性的決議,從而實現(xiàn)對教學全過程、全方位的督導工作。
五、結束語
教學督導工作是高校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進入提高質量的新時代,創(chuàng)新是教學督導工作的靈魂,我們必須在探索中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逐漸形成科學有效的督導工作運行機制,扎實推進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形成適應形勢發(fā)展需要的教育教學合力。因此,面對中國高等教育日新月異的不斷發(fā)展,高等教學的教學督導工作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張宗鑫.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探析[J].高教論壇,2019(6):14-17.
[2]鄭秀英,崔艷嬌,孫亮,等.“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探索[J].教學研究,2019,42(5):43-46.
[3]付俊賢,王炳社.從督到引: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思路轉變新探討[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20,35(2):1-6.
[4]姚玉閣.信息化時代下的高校教學督導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9,41(5):84-87+98.
[5]王思思,郭麗君.我國高校教學督導制度效用分析——基于理性選擇制度主義視角[J].中國農業(yè)教育,2018(6):30-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