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部編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以說明文為對象的習作單元。文章結合教學經(jīng)驗,探討了比較閱讀在說明文閱讀和習作教學中的教學策略。從精讀課文、習作例文、小試身手到習作,通過相關內(nèi)容的不斷對比和欣賞,學生能掌握說明文的性質(zhì)作用、表達方式、話語方式、行文思路等,并能運用于說明文閱讀和寫作之中。
【關鍵詞】比較閱讀;說明文;文體;表達方式;習作例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06-0179-03
說明文是一種說明某一事物或者事理的文章體裁。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接觸說明文的機會不多,對這個文體還是比較陌生的。如何避免學生將說明文與其他文體混為一談?如何讓學生體會說明文的獨有特點和表達方式?如何聯(lián)系實際生活,激發(fā)學生閱讀和創(chuàng)作說明文的興趣?這是教師在說明文教學中需要突破的重難點。
隨著“雙減”的實施,教師在課堂教學和作業(yè)設計上更應該追求高質(zhì)高效的教學目標,采取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比較閱讀是學習說明文的有效策略之一。首先,學生認知方式之一為比較。其次,比較閱讀是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倡導的教學理念之一。仔細研讀統(tǒng)編語文教材,就會在課后習題、學習提示、單元習作等方面發(fā)現(xiàn)比較閱讀的身影。
說明文這種文體,第一次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是在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可要求僅為“初步感知說明文”。但是到了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難度就提升了,這是一個以說明文為核心的單元,它既有閱讀上的目標,也有習作上的目標。下面,筆者以部編語文五年級上冊的說明文單元為例,闡述如何結合比較閱讀進行說明文閱讀和習作教學。
一、在“比”中知文體
說明文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它的特點又有哪些?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當學生接觸一種新文體的時候,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這就太過概念化了,教學效果難以達到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教師“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tǒng)’的講授與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教師應該采取一種更加利于學生理解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與已學的相似知識內(nèi)容比較,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一)“比”文體,明作用
想要知道說明文是什么,就必須先了解其作用。詩歌、散文、小說大多是為了敘事抒情的,而說明文主要是為了說理。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介紹說明文這一文體之前,引用別的文體,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生通過比較,可以加深對說明文概念的理解,增強文體分析能力。如在教學《太陽》之前,教師可以引入以前學過的課文《四個太陽》和《后羿射日》,將其與《太陽》進行比較?!端膫€太陽》以兒童的視角,寫“我”畫下的不同顏色的太陽,童趣十足?!逗篝嗌淙铡分v述了遠古時代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英雄后羿為了拯救人類射下了九個太陽的神話故事。而《太陽》介紹了許多關于太陽的知識,與前兩篇課文風格差異很大。這樣,學生一下子明白了說明文是介紹事物或者事理的文章,再結合曾經(jīng)學過的《琥珀》《納米技術》,則能夠進一步了解說明文的作用。教師借機可以讓學生說出身邊的說明文,如詞典上的名詞解釋、各種產(chǎn)品使用說明書、各種科普類讀物,并告訴學生說明文的重要性。
(二)“比”字詞,曉特點
說明文主要是對客觀事物或事理的介紹說明,它比別的文體更強調(diào)科學性、嚴謹性、客觀性,因此會有“大約”“可能”“大概”“大部分”“至少”“左右”等這些詞語。教師可以采用比較字詞句的方式來強化學生認知。如在教學《太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①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②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這兩個句子,進而體會“約”字的表達效果[1]。緊接著學生可以經(jīng)過遷移運用,去《太陽》這一課里尋找類似的句子。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因為這對學生之后的閱讀和習作起到奠基作用。
二、在“較”中習表達
能“閱讀簡單的說明文,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介紹清楚某一事物”,是教材對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要求。在這樣的目標任務驅(qū)動下,教師勢必要深挖文本,帶領學生總結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一)“較”同類,學風格
說明文給人的印象是很有條理性,但是語言比較平實。五年級上冊中的《松鼠》打破了大家的固有印象。課后習題選擇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當中關于松鼠在體型、筑巢、產(chǎn)仔方面的句子,讓學生“讀下面的句子,找出課文中相應的內(nèi)容,體會表達上的不同”。這個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去體會不同文字風格的說明文。教師可將此習題放在課文教學的第二課時,讓學生在對《松鼠》一文較為熟知的情況下展開比較閱讀更為適合。教師先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與工具書相對應的片段,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其表達上的不同。學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同點:工具書里文字短語較多,數(shù)字舉例較多,立場中立,不帶感情色彩;而課文里的文字形象生動,采用了比喻、擬人的表達手法,富有文學色彩,“乖巧馴良”“格外漂亮”“身材矯健”等詞語的運用,暗藏了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除了和工具書的比較,教師還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或制作表格,引導學生將《松鼠》和習作例文《鯨魚》對比,區(qū)分兩篇文章介紹事物時不同的表達方式。在多種文本的比較閱讀下,學生感受到了說明文寫法的多樣性,進而掌握了說明文體基本的表達方法。
(二)“較”方法,說事物
說明性文章為了將抽象難懂的事物說明白,會采用一些說明方法,如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列數(shù)字、下定義等。它不拘泥于一種語言風格,具體使用哪一種語言風格,取決于說明對象和受眾群體。筆者在教學說明方法的時候,展示了四個應用不同說明方法的句子,來體現(xiàn)東方明珠塔的高:
①東方明珠塔是上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塔高約468米。②東方明珠塔高聳入云,它的外形像一個待發(fā)射的火箭。③東方明珠塔太高了,比號稱西湖第一高峰的北高峰都要高100多米呢!④東方明珠塔好高,如果我們坐電梯到頂上,大約需要1分鐘的時間呢!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很快意識到各種說明方法的區(qū)別。教師可以趁機舉一反三,讓學生運用不同說明方法來描述同一種事物。結合“初試身手”里出示的范例(列數(shù)字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而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用更多的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特征。最后學生將口語轉(zhuǎn)化為文字配圖的形式,完成卡片的制作。一張張精美生動的小百科卡片展覽在展示板上的時候,學生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作成就,創(chuàng)作興趣被點燃了,繼續(xù)學習說明文的動力也更強了。
三、在“參”中悟?qū)懛?/p>
說明文寫作在話語方式、行文思路、表達方式上與平常練習的作文不太相同。在進入說明文寫作之前,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對這些方面有所了解。
(一)“參”《白鷺》,感受話語方式
說明文寫作,對學生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可以設計一個過渡性小練筆作為熱身訓練,降低學生習作難度。在進入習作例文前,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初試身手的模塊:“如果將一篇散文改寫成說明性文章,會變得怎樣呢?查找資料,試著將課文《白鷺》第2~5自然段改寫成一段說明性文字,體會它們的不同?!?/p>
《白鷺》是郭沫若的一篇散文,作為五年級上冊第一篇課文,學生對這篇課文已經(jīng)相當熟悉了。改寫很重要,但是將這兩段文字進行對比,同樣也非常關鍵。散文形散神聚、抒情性強;而說明文富有條理,邏輯性強,立場中立。在五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習作當中,學生就被要求“寫一種事物,表達自己的感情”。不少學生改著改著,不自覺地又展示出抒情性。所以在改寫之前,合作討論“散文中哪些語言不需要保留”也非常關鍵。它需要學生在足夠的資料基礎上來寫,需要學生克制自己的感情,客觀地去寫這些事物。當學生在改寫到白鷺與白鶴、朱鷺、蒼鷺的比較的時候就感受到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當學生看到郭沫若的贊美之詞溢于言表的時候就會感悟到說明文情感的隱忍。有了《白鷺》的改寫,相信學生說明文寫作的情感基調(diào)不會再出錯,說明文的話語方式也已經(jīng)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二)“參”例文,理清行文思路
有了細節(jié)處理的訓練,學生的習作難度大大降低了。不過他們的習作思路可能會有些不清晰,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搭好習作框架。
教師可以通過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先和學生一起繪制閱讀課文的思維導圖,再引導學生繪制自己的思維圖。“組段成篇”的方式更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如《松鼠》的第一段,圍繞“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這句話,從松鼠的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和尾巴展開描述,提供了從上到下、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范例。
在本單元例文講解中,學生在比較《鯨》和《風向袋的制作》兩篇例文的不同之處時,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行文結構是不同的:《鯨》講解了鯨的不同方面,改變其行文順序也是可以的;而《風向袋的制作》就很講究邏輯順序,步驟性很強。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鯨》屬于科普類說明文,而《風向袋的制作》是操作類說明文。運用到習作中,可以發(fā)現(xiàn)習作中所給的題目《溜溜球的玩法》《刷羊肉》也是講究順序的,和《風向袋的制作》是同一類說明文,學生可以仿照其寫法。而《鯨》這種介紹一種事物的多方面的說明文,更適合被《恐龍》《菊花》《燈》等主題的寫作所借鑒[2]。
當然,說明文的類型不只有這兩種,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這些例子談談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類型的說明文。學生紛紛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起了曾經(jīng)在旅行社看到過的旅游指南,在科技館里看到的天體介紹,在藥盒上看到的使用說明書……學生由此感受到了說明文貼近生活、形式多樣的特點,接著教師可布置根據(jù)自己愛好搜尋關于想寫事物的材料的任務。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的行文思路想必也比較清晰了。
四、在“展”中增實踐
習作往往是學生比較頭痛甚至是害怕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往往是為了習作而習作,比較枯燥。而“雙減”政策下的作業(yè)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參與各類實踐活動,在體驗中學習。
教師可以在上單元起始課前,結合課文內(nèi)容導入有趣的教學情境:“學校的校報新增了‘小百科繪本讀物’一欄,現(xiàn)向廣大學生征稿!大千世界,萬事萬物,都可寫!快來參加吧!”最后教師可以把學生的文稿集合起來,通過分類、排序和裝訂,呈現(xiàn)一本內(nèi)容豐富、圖文并茂的《小百科繪本讀物》。與此同時,結合學校社團課程的需要,教師還可以成立一支“小百科知識宣講團”,借助社團課、讀書節(jié)或科學節(jié)等時機,把《小百科繪本讀物》帶到低年級各個班級進行普及和講解。
當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以實物方式展示了出來,學生能夠獲得極大的成就感。通過小組內(nèi)的資料收集、習作評改,學生之間情感加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熱情也被點燃了。學生在公眾面前展示自我的自信心、口語表達能力也隨之提高。
從精讀課文、習作例文、小試身手到習作,比較閱讀貫穿了說明文習作學習的整個流程。在字詞的比較中,學生感受到了說明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在各類文體的比較中,學生認識到了說明文的獨特功能;在同類說明文的比較中,學生感受到了不同語言風格帶來的閱讀沖擊;在各類說明方法的比較中,學生學會了運用不同說明方法來介紹不同的事物;在改寫散文《白鷺》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說明文獨特的話語方式;在兩篇習作例文的比較中,學生打開了寫作的行文思路。比較閱讀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很適合運用到說明文的課堂實踐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劉榮華.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比較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J].小學語文教師,2020(5).
[3]高楓.說明類習作教學策略——以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習作《介紹一種事物》為例[J].小學語文教師.2020(09).
[4]陳麗.用好習作例文,提高說明文習作指導實效——以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習作《介紹一種事物》為例[J].小學語文(06).
【作者簡介】
施瑾(1989~),女,漢族,浙江湖州人,碩士,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寫作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