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紅,姜榮榮,白 麗
(山東省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聊城 252000)
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臨床較為常見,病程纏綿難愈,屬中醫(yī)“項痹”范疇。該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嚴重者影響其生活質量。目前,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和工作習慣的改變,“低頭族”數量增加,神經根型頸椎病發(fā)病逐漸趨于年輕化。傳統(tǒng)督灸療法治療該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督灸具有易燙傷、俯臥位時間長、患者不能隨意移動體位等缺點,限制了該方法的推廣普及。本研究采用本院改良的督灸療法,自制督灸用組合工具艾灸盒和姜泥袋,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取得良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12月在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治療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40~60歲,平均(51.02±2.63)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3年,平均(18.89±8.48)個月。觀察組男25例,女35例;年齡40~60歲,平均(50.55±2.58)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3年,平均(18.82±8.56)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審批號:(2020)倫理第(016)號]。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yī)診斷符合《臨床診療指南·疼痛學分冊》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頸肩部、頸后部酸痛,上肢放射痛、麻木、感覺異?;蚣×p退,活動受限;臂叢牽拉試驗多為陽性;X線片顯示頸椎關節(jié)增生,側位片顯示生理曲度消失或變直、椎間隙變窄、骨刺形成,伸屈動力位片顯示頸椎不穩(wěn)等[1]。②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項痹風寒痹阻證的辨證標準:頸肩上肢竄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2]。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病程≥6個月;年齡40~60歲;近半年內未接受其他方式治療者;意識正常、能理解量表內容、配合治療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頸肩背部皮膚有出血、濕疹、傷口等;既往有頸部骨折或手術者;皮膚易過敏者;不接受本研究所用治療方案者;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2.1 對照組 給予傳統(tǒng)督灸療法治療。操作方法:脊柱穴區(qū)常規(guī)涂抹姜汁,撒督灸粉(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自擬方:威靈仙、赤芍、萆薢各30 g,麻黃、川續(xù)斷、白芷、醋乳香、醋沒藥、炒桃仁各15 g等),督灸粉上放置一層紗布或桑皮紙,然后鋪寬為6~8 cm、高為2~3 cm的長方形姜末平臺,平臺上放置3列2.5 cm高、2.5 cm長的棱形艾炷約20排,點燃進行灸治。每次治療使用艾炷2~3壯,用時1.5~2.0 h,灸畢移去姜末,用濕熱紗布輕輕揩干皮膚。每周治療3次,共治療2周。
2.2 觀察組 給予改良督灸療法治療。艾灸盒和姜泥袋制作方法:用棉麻紗布制作大小合適的姜泥袋,開口處穿繩系松緊結;艾灸盒由矩形框架及盒蓋、防灰網(鋼絲網)組成。使用方法:①備1~2 kg生姜,洗凈后用破壁機打碎,擠出姜汁至姜末七分濕,裝入姜泥袋,拉緊松緊結,塑型至合適的寬度及高度(一般寬6~8 cm、高2~3 cm),用恒溫水浴鍋將姜泥袋加熱至50~55℃?zhèn)溆?。②打開艾灸盒蓋,取艾絨適量,鋪于盒底中部鋼絲網上,寬5~6 cm、厚1 cm。③協(xié)助患者脫去上衣,病員服倒穿,俯臥于督灸床上,取舒適體位;暴露督灸部位皮膚,背部兩側及臀部用大毛巾覆蓋;用姜汁擦拭脊柱及雙側夾脊穴兩遍,撒督灸粉(同對照組)。④將姜泥袋置于脊柱督灸區(qū)。⑤打開艾灸盒滑片,持物鉗夾緊75%酒精棉球,用打火機點燃棉球后引燃艾絨3~5處,蓋盒蓋,然后將其置于姜泥袋上,待局部皮膚有溫熱感,根據患者感覺調節(jié)滑片位置,艾灸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詢問其感覺,約灸1 h。⑥灸畢,移去艾灸盒、姜泥袋,濕熱紗布輕輕擦拭皮膚,觀察皮膚有無異常。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休息0.5 h,囑其飲適量溫開水至微微汗出。倒掉姜泥,姜泥袋清洗消毒備用;艾灸盒待涼,倒掉艾灰,用抹布擦拭干凈備用。每周治療3次,共治療2周。
3.1 觀察指標 ①操作過程所用時間:包括加工姜末,處理艾絨(制作艾炷)時間,治療時間,撤去姜末、艾灰時間。②艾絨、姜末用量:艾絨為醫(yī)院采購的袋裝艾絨(250 g/袋);姜末是將鮮生姜洗凈,用破壁機加工成姜泥。③滿意度:包括患者滿意度和護士滿意度。患者滿意度由護士發(fā)放自行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內容包括對治療方法、技術水平、人文關懷、健康宣教、康復效果的評價及總體評價等10項,每項按照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完全不滿意分別計5、4、3、2、1分;護士滿意度應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操作方便、簡單易于掌握、安全可靠、節(jié)省時間、節(jié)約耗材、突發(fā)情況易于應對、取材方便等10項,每項按照滿意、一般、不滿意分別計3、2、1分。滿意度=滿意度調查得分/滿意度調查總分×100%。④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使用一條長約10 cm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⑤頸痛程度:采用Northwick Park頸痛量表(NPQ)評估,總分0~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頸痛程度越嚴重。⑦安全性:觀察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皮膚劇痛、燙傷、燒毀衣物、中藥過敏、艾煙刺激及臥位不耐受等發(fā)生情況。
3.2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2]。治愈:臨床癥狀消失,頸肩背、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顯效:臨床癥狀減輕,頸肩背、肢體功能改善,日?;顒硬皇芟蓿挥行?癥狀部分消失,活動輕度受限,可做較輕的工作;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結果
(1)操作過程所用時間比較 觀察組操作過程所用時間為(60.68±9.11)min,少于對照組的(100.59±10.61)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艾絨、生姜用量比較 觀察組艾絨用量(80.55±3.85)g,生姜用量(1.88±0.39)kg;對照組艾絨用量(200.68±25.54)g,生姜用量(2.38±0.25)kg。觀察組艾絨、生姜用量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8.99%,護士滿意度為99.65%;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85.84%,護士滿意度為87.52%。觀察組患者滿意度及護士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VAS、NPQ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NP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VAS、NPQ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Northwick Park頸痛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Northwick Park頸痛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Northwick Park頸痛量表評分觀察組 60 治療前 6.68±1.29 46.18±1.69治療1周 2.64±1.21△▲ 24.95±2.54△▲治療2周 1.53±0.45△▲ 11.63±2.42△▲對照組 60 治療前 6.75±1.62 45.33±1.26治療1周 3.59±1.33△ 28.54±2.44△治療2周 2.66±0.56△ 14.27±2.28△組別 例數 時間 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
(5)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100%(60/60),高于對照組的86.67%(52/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6)安全性比較 觀察組無燙傷和皮膚紅紫,未出現(xiàn)對治療時間、艾煙刺激不耐受等情況;對照組起水泡1例、皮膚紅紫2例、對治療時間不耐受5例、對艾煙刺激不耐受3例,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8.33%(11/60)。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頸椎連接顱腦和胸椎,是脊柱中最小、最靈活、活動最頻繁的節(jié)段。不良的坐姿習慣、頸部受到外邪侵襲或內部組織發(fā)生退行性改變等均可導致頸椎病發(fā)生?,F(xiàn)代醫(yī)學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fā)病機制為頸椎椎間盤突出、小關節(jié)及韌帶產生退行性病變、骨質增生壓迫和刺激神經根,產生一系列癥狀[3]。中醫(yī)認為,項痹的發(fā)病原因不外乎陽氣溫煦失職、氣血濡養(yǎng)失常,加之風寒雜至,使頸部經脈失于暢通,則諸癥由生。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臨床醫(yī)師常從督脈入手治療該病。針灸、推拿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顯著,且未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是治療頸椎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如吳靜靜[4]采用針刺聯(lián)合艾灸治療頸椎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鹅`樞·官能》言:“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卑q是督灸的重要組成部分,艾絨由艾葉制成[5],具有溫通經絡、活血行氣的功效。艾葉中的三萜類、黃酮類、揮發(fā)油類等成分具有護肝利膽、調節(jié)免疫、抗菌、抗病毒、鎮(zhèn)痛等作用。生姜性微溫、辛,含有的姜辣素和揮發(fā)油能稀釋血液,使血液流動更加暢通。灸法具有溫經散寒、通經活絡、回陽扶正、調補肝腎功效。艾灸通過物理、藥理、局部綜合效應發(fā)揮作用,對機體循環(huán)與代謝有調節(jié)作用。督灸與施灸部位接觸面廣,溫通力強,作用時間持久,療效確切。
傳統(tǒng)督灸療法治療頸椎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因鋪姜、艾炷制作延長了治療過程,艾炷坍塌容易燙傷皮膚、燒毀衣物,艾煙大、刺激性強使患者不耐受,艾熱利用率低、姜末用量大造成生姜及艾絨浪費,紗布及桑皮紙不能重復利用,患者病情突變時不能迅速撤除艾灸用物等,限制了這一傳統(tǒng)灸法的推廣普及。本研究使用改良督灸療法,制作了督灸用組合工具艾灸盒和姜泥袋,節(jié)省了準備時間,減少了護理工作量,提高了艾熱利用率,節(jié)約了艾絨、姜末用量;艾煙存于盒內,少量逸出,可調節(jié)熱量,不會引起皮膚劇痛;治療過程中患者俯臥于督灸床時間縮短,恒溫水浴鍋加熱姜泥50~55℃可提升患者舒適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該組合工具可在患者病情發(fā)生變化時迅速移去,艾灸盒和姜泥袋可重復利用,且可提高護患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操作過程所用時間及艾絨、生姜用量均少于對照組(P<0.05),患者滿意度及護士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1、2周后,觀察組VAS、NPQ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
綜上所述,改良督灸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良好。該方法操作簡單,易學易會,節(jié)省時間,節(jié)約耗材,安全可靠,護患滿意度高,易于推廣普及,在臨床工作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