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蘭
食管癌是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其主要表現為大量消耗能量、代謝異常、缺乏營養(yǎng)等,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引起嚴重并發(fā)癥[1-2]。對于食管癌患者常須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如胸腔鏡手術等。老年人因身體機能下降,免疫力較低,外科手術對于其創(chuàng)傷性較大,不利于其術后恢復,需要及時采取相應護理措施以促進其術后恢復[3-4]。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需要患者禁食及術后臥床,可能導致患者術后營養(yǎng)不良,甚至出現血栓及感染等并發(fā)癥。近年來近年來FTS逐漸應用于多種外科手術中。快速康復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主要對患者圍手術期進行針對性優(yōu)化措施,如術前健康教育、術中控制輸液量、術后強化腸內營養(yǎng)及康復等方案,可減少手術帶來的生理及心理性應激反應[5]。目前臨床多研究FTS對患者術后康復的作用,而關于其對患者肺部感染情況的研究相對較少,故本研究探討針對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鏡術后康復應用FTS護理進行干預,分析其術后恢復情況及對患者肺部感染預防作用,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2月醫(yī)院收治的68例食管癌需行胸腔鏡手術患者,采取抽簽法隨機分為對照組(34例)與試驗組(34例)。納入標準:(1)符合《食管癌規(guī)范化診治指南》[6]中診斷標準,并經病理學檢查證實為食管癌,且同意接受胸腔鏡手術,無手術禁忌證者;(2)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為 70 分以上;(3)精神意識清醒,無認知功能障礙者;(4)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5)術前未經放化療者。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腫瘤者;(2)經過評估其預計生存期低于6個月者;(3)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4)合并有進食梗阻者;(5)病灶發(fā)生遠處轉移者。試驗組男女分別為23、11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2.34±4.28)歲,病變位置:食管上、中、下段分別為5、18、11例,TNM分期:Ⅰ、Ⅱ、Ⅲ期分別為8、20、6例。對照組男女分別為25、9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3.68±4.37)歲,病變位置:食管上、中、下段分別為7、17、10例,TNM分期:Ⅰ、Ⅱ、Ⅲ期分別為9、18、7例。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實施前已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胸腔鏡手術成功后,按照分組實施護理。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為患者發(fā)行并講解疾病基本知識手冊,告知手術相關情況,包括手術方式、術前準備及術后注意事項等。
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予以FTS理念進行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術前護理:術前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其對自身病情的認知,主動與患者溝通,減輕患者恐懼及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以增加患者治療配合度。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術前準備工作,包括呼吸道、胃腸道準備及咳嗽、呼吸訓練等。(2)術中護理:提前調控手術室室溫,予以患者麻醉后,術中維持患者機體適宜溫度,以防止患者因機體低溫出現相應應激反應,術中予以抗生素以防術后出現感染等,關胸后以彈性胸帶固定患者胸部。(3)術后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術后留置胃管約2 d,當患者胃功能恢復時拔出胃管,根據患者自身情況予以腸內營養(yǎng)液結合腸外營養(yǎng)治療,補充患者所需營養(yǎng)成分,在經過消化道造影確認異常情況后改為經口進食,逐漸增加進食量至恢復正常飲食。囑患者咳嗽及咳痰時輕度按壓手術切口,以防因咳嗽及咳痰導致切口崩開,及時為患者處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監(jiān)督指導患者進行肺部呼吸功能鍛煉。術后2 d,視患者情況拔出尿管,以減少尿管對機體的刺激,若患者疼痛嚴重需及時告知醫(yī)生予以鎮(zhèn)痛藥物,減輕患者疼痛。
(1)對比兩組術后康復情況,包括胸管拔管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經口進食時間、首次下地活動時間、住院天數等。(2)對比兩組術后營養(yǎng)情況,于術后1 d及7 d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3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南京貝登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血清總白蛋白(total protein,TP)、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白蛋白(albumin,ALB)等水平。試劑盒由北京維德維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3)對比兩組術后肺部感染情況。
使用SPSS 24.0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試驗組患者胸管拔管、肛門排氣、經口進食、首次下地活動時間及住院天數均早/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術后康復情況比較(±s)
組別 胸管拔管時間(d) 肛門排氣時間(h) 經口進食時間(d) 首次下地活動時間(d) 住院天數(d)試驗組(n=34) 2.34±0.21 40.33±11.33 4.35±0.54 1.38±0.23 8.35±1.21對照組(n=34) 3.62±0.30 48.66±12.35 6.24±0.63 2.24±0.28 10.62±1.35 t值 20.381 2.898 13.282 13.839 7.301 P值 0.000 0.005 0.000 0.000 0.000
術前兩組TP、PA及AL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兩組TP、PA及ALB水平與術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TP、PA及ALB水平較術前及術后1 d均上升(P<0.05),術后1 d及術后7 d試驗組TP、PA、AL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續(xù))
表2 兩組術后營養(yǎng)情況比較 (±s)
表2 兩組術后營養(yǎng)情況比較 (±s)
組別 TP(g/L)PA(mg/L)術前 術后1 d 術后7 d 術前 術后1 d 術后7 d試驗組(n=34) 64.12±13.85 63.68±13.22 74.28±21.33*# 175.38±40.32 175.33±40.15 225.67±42.57*#對照組(n=34) 58.28±10.32 57.24±10.21 64.38±14.25*# 170.15±39.88 157.23±30.59 198.77±41.33*#t 值 1.972 2.248 2.250 0.538 2.091 2.644 P值 0.053 0.028 0.028 0.593 0.040 0.010
試驗組患者術后發(fā)生2例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為5.88%(2/34),對照組患者術后發(fā)生8例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為23.53%(8/34),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21,P=0.040)。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發(fā)生于食管的腫瘤,研究[7-8]顯示我國年齡高于60歲的人群中,在全部惡性腫瘤中食管癌的發(fā)病率及致死率居第四位。目前食管癌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多于不良飲食習慣、長期抽煙飲酒等有關[9]。目前臨床對于食管癌患者多采取胸腔鏡手術進行治療,雖然其可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但對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其在術前已有營養(yǎng)不良及免疫力低下等癥狀,手術創(chuàng)傷等刺激易導致其術后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其術后需進行護理干預[10-11]。傳統(tǒng)護理多要求患者臥床休息及術后禁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營養(yǎng)不良,影響患者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12]。故需要選擇更為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術后康復。
FTS是依據循證醫(yī)學理念并結合多學科理念,針對圍手術期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措施[13]。在FTS理念下實施護理的過程中,在實施前需對患者個體情況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具體措施,保證了護理干預的針對性及有效性,術后亦可通過護理干預掌握患者恢復情況,最大程度降低患者不適感,從而緩解其不良情緒,使其生理及精神層面均得到改善,進而可促進患者恢復。本研究中研究組術前及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告知手術相關情況以緩解患者負面情緒,術中通過輸注抗生素以防術后感染,術后指導并督促患者加強康復鍛煉,通過腸內營養(yǎng)結合腸外營養(yǎng)治療,及時糾正患者營養(yǎng)狀況等護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營養(yǎng)情況,最終達到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的目的。通過一系列FTS處理措施,可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維持機體穩(wěn)態(tài),降低術后高代謝狀態(tài),如提倡早期腸內營養(yǎng)并盡早恢復飲食,可保護患者腸黏膜屏障,保持足夠營養(yǎng)物質攝入,減少代謝分解率,可促進肝臟蛋白合成。徐偉等[14]研究中表明FTS理念應用于結直腸癌患者中,明顯促進其術后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試驗組患者胸管拔管、肛門排氣、經口進食、首次下地活動時間及住院天數較對照組均更早/短;術后隨時間延長兩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得到改善,且術后1 d及術后7 d試驗組患者營養(yǎng)狀況明顯更好,提示針對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鏡術后康復采取FTS護理進行干預,可明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中術后及時采取腸內營養(yǎng)聯(lián)合腸外營養(yǎng)治療,并逐漸恢復至正常飲食,促進胃腸道蠕動,加速對食物的吸收,最終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楊巖巖[15]在研究中發(fā)現FTS干預肺癌患者預后時,其肺部感染發(fā)生率較低。另有研究[16]顯示,腸內營養(yǎng)支持有助于調整機體代謝及應激反應,可降低感染風險。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試驗組肺部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FTS護理應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鏡術后康復中,可降低其肺部感染發(fā)生情況,與上述觀點基本一致。其原因可能在于FTS干預食管癌患者胸腔鏡術后康復時,減輕手術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同時護理人員及時清理患者呼吸道及口腔內的分泌物,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降低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情況,其次,本研究中研究組還利用腸內外營養(yǎng)結合治療,給予患者營養(yǎng)支持,便于調整患者機體應激反應,在一定程度上亦可降低肺部感染風險。
綜上所述,在老年食管癌患者胸腔鏡術后康復中應用FTS護理進行干預,可明顯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降低肺部感染發(fā)生風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