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仙
(昌吉職業(yè)技術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肩負著神圣的職責[1]。當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與問題,如:學科理論性強、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學生興趣點低、教學整體效果不理想等等。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就成了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自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以來,高校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了,可依然有部分高職院校對思政課的核心引領作用認知不足。思政課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教學效果是潛移默化的,不像有些專業(yè)課立竿見影,它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體現(xiàn)出來。因而,一些高職院校更在乎與就業(yè)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專業(yè)課教學,思政課教學被邊緣化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思政課仍然有合班授課的現(xiàn)象,學生人數(shù)較多、理論基礎參差不齊,課堂管理和教學質量都會受到影響。
與高職院校的同仁交流時,發(fā)現(xiàn)一些學校的師資緊缺,思政教師普遍授課任務很重。有些教師每周要上20節(jié)課左右,還要承擔班主任等工作,導致科研、學習交流的時間較少,教、學、研脫節(jié)現(xiàn)象嚴重。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普遍都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這支隊伍有著較高的理論素養(yǎng),這為思政教學達到良好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有些教師無法很好地將理論水平轉化為教學能力的現(xiàn)象,上課時還是以教師傳授書本知識為中心,鮮有師生互動,甚至出現(xiàn)了照本宣科的現(xiàn)象。在教學評教時,就有學生反映,個別思政教師上課的方式不是解釋書本,就是講解PPT,一味片面地傳授知識,不考慮學生的獲得感。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導致思政課更加枯燥乏味,學生直呼提不起學習興趣等等。這種現(xiàn)象雖不普遍,但也啟發(fā)我們?nèi)ニ伎既绾螌⒗碚撔暂^強的教材體系轉化為生動的教學體系,如何將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學模式,真正做到讓思政課入腦入心。
部分思政教師組織實踐教學的能力明顯不足。調(diào)研過一些高職院校,發(fā)現(xiàn)很多實踐教學都只是流于形式,學生參與更多的是為了完成實踐教學作業(yè),并未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隨著網(wǎng)絡教學的發(fā)展,網(wǎng)課的盛行,部分教師還無法嫻熟掌握網(wǎng)絡教學技術,如對學習通、釘釘授課的很多功能掌握不熟練,導致網(wǎng)課進行得不夠順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水平也成為了影響微時代思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浙江大學代玉啟老師指出,“面對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惡性循環(huán)以及只言傳而不身教、言行不一的負面現(xiàn)象,思政課教師應以親身實踐為中介要素實現(xiàn)研究-實踐-教學的一體化,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等多方面打造‘有料’‘有味’‘有我’的思政課”[2]。總之,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提升,首先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合格的思政教師必須是與時俱進的,要不斷學習,積極進行課改,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近幾年采訪了很多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師,大家有一個共識,高職學生普遍不重視思政課的學習。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是作為公共課存在的,大多數(shù)學生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如專業(yè)課,部分學生甚至公開表示,只要不掛科,能順利畢業(yè)就行。這就不難理解,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堂會出現(xiàn)玩手機、睡覺、做其他科目作業(yè)等現(xiàn)象。
高職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但在思政課的學習中普遍缺乏主動性,學習的主體意識淡薄,加之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理科生,理論基礎薄弱,基本的概念都不理解,也不主動參與互動,導致課堂的教學目標很難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除了教授必要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心靈或精神上有溫度的情感交流,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只有將學生置于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才能讓學生的心思和身體同時留在課堂,達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3]。如何增強高職學生思政課的主體意識是每位思政教師應認真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最近,筆者利用學習通發(fā)起了一項討論,“你對思政課感興趣嗎?目前,你在思政課的學習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你建議思政教學采取怎樣的方法?”。參與此項討論的學生達一千多人,調(diào)研結果顯示,65%左右的學生表示對思政課不感興趣,原因是思政課理論點多,概念不易理解,枯燥乏味……,還有一些學生表示自己基礎差,目標意識模糊,學習缺乏動力等等。但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思政課是立德樹人、塑造正確“三觀”的重要學科,也是學習指導思想、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主渠道,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能把思政課學好,建議教師進行教改,增加有效的課堂互動,使思政課堂活起來。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校這個平臺。高職院校應該多給思政教師尤其青年教師一些學習、交流、教學展示的機會,發(fā)揮老教師傳幫帶的作用,幫助年輕教師盡快成長為與時俱進、理論與實踐能力俱佳的新時代思政教師。一些院校實行導師制,效果就比較好,每一位青年教師剛工作時都有自己的導師,導師負責指導青年教師備課、授課、職稱評審,以及班級管理等工作,青年教師每周要聽導師至少兩次課,隨時向導師詢問教學或學生管理中的困惑。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期是進校的頭三年,經(jīng)過導師的精心培養(yǎng)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大多數(shù)青年教師都能順利成長為合格的思政教師,有些甚至成為了院級骨干教師。
師資方面的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及時解決,以保障每位教師都有充足的精力去完成教學任務、科研工作等等。對于思政教師科研力度的支持也需加強,教與研的相輔相成,有利于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提升。
同時,各高校之間應多舉辦思政課的教學比賽。通過比賽,參賽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根據(jù)評委專家的建議及時針對性地進行整改,同時有利于加強思政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目的。
總之,高校這個平臺是思政教師成長的土壤,高校思政課的發(fā)展以及思政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校領導的關心及相關負責人的重視與支持。
習近平強調(diào),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4]。作為新時代的思政教師,首先應認清自己的責任與使命。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網(wǎng)絡的普遍應用,青少年的三觀養(yǎng)成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zhàn)。作為思政教師,只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意識,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掌握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將思政教育與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有效融合,熟練運用慕課、微課、云課堂等,實現(xiàn)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有效融合,并及時與學生溝通、測驗,掌握學生的學情,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形式,學生享有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呆板的課堂教學變?yōu)槿巳藚⑴c、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學生沒有時間做“低頭族”[5]。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6]。思政課的親和力,主要取決于思政教師是否是有情懷的、溫暖的。如果思政課僅僅是冷冰冰的知識傳授、原理講解,課堂效果一定不會太理想。思政課教師在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念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解答學生的學習疑惑和情感困惑,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開拓創(chuàng)新,做大學生成長路上的思想引領者和價值塑造者[7]。因而,思政教師應注意親和力的培養(yǎng),做一個有溫度的師者,做善解人意的溝通者,做一個講好中國故事的人。
合格的思政教師應時刻關注關心國家大事,掌握最新的重大會議精神,了解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新情況。如: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精神,并通過思政課堂傳達給學生,引導青年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的歷程,明確黨百年來取得的成就和經(jīng)驗,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的目的。
總之,高職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主體意識薄弱,需要教師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過硬的教學能力和育人本領,較強的親和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積極進行教改、課改,努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使思政課堂富有活力,也才能使思政課堂達到預期的育人效果。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普遍不擅長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的學習,但動手能力較強,表現(xiàn)欲強,渴望被肯定,喜歡參加實踐活動。思政教師應利用好這一點,認真組織實踐教學,將學生的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
實踐教學的方式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呈現(xiàn)多樣化的態(tài)勢。前段時間,調(diào)研了一些高職院校,發(fā)現(xiàn)以下形式較為常見且有效:(1)組織學生觀看紅色電影,并認真組織學生討論,談感想,激發(fā)大學生熱愛祖國,心懷感恩,報效祖國的熱情。(2)舉辦黨史知識競賽,加強黨史方面的學習。2021年,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一些院校舉辦了“黨史知識競賽”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升華理論,更好地了解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引導大學生自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積極投身到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中去。(3)結合這兩年黨史學習的契機,筆者組織了“我為什么要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學生活動,并將這個活動錄制成了微課教學視頻。學生通過參加活動,講述自己的入黨動機,有些是受了革命先烈英雄故事的鼓舞,渴望成為向他們一樣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有些是在“脫貧攻堅戰(zhàn)”和“疫情防控戰(zhàn)”中看到了共產(chǎn)黨員的崇高與偉大,渴望成為這一先進組織的一員。通過這個活動進一步端正了學生的入黨動機,再次明確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和使命、根本宗旨,進一步堅定其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4)一些院校幾乎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到紅色基地參觀調(diào)研或利用清明節(jié)為烈士掃墓等活動,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5)將紅色故事編成歌舞劇或話劇,通過學生演繹,傳承紅色精神,激發(fā)師生的愛國熱情。如一些院校將《江姐繡紅旗》、《十送紅軍》等故事,以學生活動的形式搬上了舞臺,形式新穎、感情真摯,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6)最近一段時間,筆者正在籌劃以訪談的形式,請來自兵團的學生代表講述屯墾戍邊的故事,希望通過此活動傳承鑄劍為犁、屯墾戍邊的偉大兵團精神。(7)實踐教學活動與時事新聞、社會熱點聯(lián)系起來,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洞察力和敏銳性。如:圍繞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設計一些實踐教學活動。如舉辦“講冬奧故事”比賽;學生選一場感興趣的比賽進行解說;舉辦冬奧知識競賽或講座等。本屆冬奧會取得的巨大成功,與我國綜合國力的大幅提升,中國人強大的責任感以及重禮儀、重信譽的傳統(tǒng)文化都息息相關。這些活動的舉辦,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祖國正經(jīng)歷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意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xiàn),需要全體中國人民的勠力同心,尤其青年一代的奮力拼搏,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責任感。
目前,思政實踐教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教師幾乎都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培訓,組織能力不足,導致有些活動即使開展了,也流于形式,師生、生生之間缺乏深入有效的互動,有時未能達到預期的育人效果。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劉玉霞老師建議:高校思政課教師定期參加實踐課的集體備課,通過相互間分享實踐課的思路、方法、內(nèi)容等,一起探討思政課實踐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涵,形成思政實踐課特色[8]。只有教師組織實踐教學的能力提升了,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潛力,真正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
高職大學生具有自身特殊性,普遍學習基礎差、目標意識模糊、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又很強。如何將這些學生培養(yǎng)成國家合格的技術人才,是每個高職教育工作者應重視的問題。高職學生正確“三觀”的養(yǎng)成、自信心的培養(yǎng)、目標意識的增強,更需要思政課發(fā)揮積極引領作用。思政課的特殊性決定思政課的教學內(nèi)容應以教材為依托,以重大現(xiàn)實問題為線索,密切關注并及時回應學生的思想困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9]。做好這項工作并非易事,需要相關部門的重視,學校的支持,教師的敬業(yè),學生自身的努力。作為中堅力量的思政教師更是責無旁貸,國家的富強,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我們勠力同心、攻堅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