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沅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是李太白的豪放不羈;“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杜子美的家國情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是李易安的繾綣愁思。至于“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那便是蘇東坡的詩情畫意了。
身披清風,竹杖芒鞋,攜明月而來,于紅塵間瀟灑行走,這就是蘇東坡。古往今來,無數(shù)人在詩詞歌賦中尋覓著他的身影,渴望著跨越千年歲月與他進行一場心靈的邂逅。
詩詞里的蘇東坡,是豁達樂觀的。盡管歷經(jīng)坎坷,他卻沒有一蹶不振、自暴自棄。登臨廬山,他高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月下酌酒,他低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赤壁懷古,他直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無論身處何時何境,他從不怨天尤人。他的詩,自有一番意蘊深長;他的詞,蘊含著一腔浩然正氣。
若只在文學里追尋他,似乎有點兒狹隘。自稱“饕翁”的他不僅是文學家,也是美食家。被貶黃州時,他曾烹調(diào)豬肉,還作了一首《豬肉頌》。詩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庇谑牵篱g便有了東坡肉。除了東坡肉,還有東坡豆腐、東坡魚……美食家蘇東坡,身在何處,便吃到何處。“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边w客騷人大多十指不沾陽春水,蘇東坡卻獨獨喜歡這一身煙火氣。
而除了詩詞與美食,在書畫里追尋蘇東坡,亦能感受到他的風度。蘇東坡不僅工于詩詞,而且擅長書法繪畫。他的書法融百家之長,又自成一家。盡管他自稱“我書意造本無法”,《寒食帖》等名作卻廣為流傳,在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繪畫方面,他尤其擅長畫墨竹,這大概正是他自身的寫照———竹,代表著高潔與正直,一如光風霽月、瀟灑不羈的蘇東坡。
世人追尋蘇軾,渴望穿越時空,邂逅這位雖置身塵世卻能保留內(nèi)心的清歡的智者,希望如他一般,即使歷經(jīng)滄桑也能笑對人生。
可世上又有幾人能像他這般灑脫呢?追尋者不已,而邂逅者寥寥。我們總是行色匆匆,汲汲于想要得到的一切。也許,學會從容面對人生的悲歡、笑看云卷云舒以后,我們便可穿越時空隧道,與他把酒言歡了吧!
教師點評
這篇精妙的散文由李白、杜甫、李清照引出蘇軾的話題。全文重點講述蘇軾的文學成就和他豁達、灑脫的生活態(tài)度。在文學成就方面,作者贊揚了他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在生活態(tài)度方面,文章又評述了他作為美食家的風度,富有生活情趣。全篇文脈貫通,一氣呵成,語言華美流暢,耐人尋味。(鄭世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