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潔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高中語文實踐活動探究
于潔
(延邊大學師范分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強調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標宏觀層面的指導思想,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是確保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微觀層面的操作要領。本文從語文實踐活動的本質、內涵和操作上對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語文實踐活動進行了探索。
核心素養(yǎng);高中語文;語言運用情境;語言實踐活動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年半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中語文課程基本理念第三條是“加強實踐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王寧老師在《談談語言建構和運用》一文中說“課標對語文課程的特質做了如下概括:‘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盵1]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完成語文學習的任務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
“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與“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新課標中的兩個核心概念。根據(jù)語文課程特性提煉出來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的,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xiàn)。[2]課程性質強調說“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驗,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培養(yǎng)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發(fā)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理解文化多樣性?!盵3]說明語文課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活動情境”當中,通過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達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方法、路徑和手段。如果說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課標宏觀層面的指路明燈,那么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則是確保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微觀層面的操作要領。也就是說,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是語文實踐活動的本質。
新課標中的“語文實踐活動”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
關于如何進行語文學習,從前普遍認為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課、師生討論,考試檢驗等等都是重要的途徑?,F(xiàn)在,新課標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是“豐富的語言實踐”?!柏S富的語言實踐”不僅包括課堂上的聽說讀寫實踐,還包括生活中的語言實踐。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與實踐機會,多聽、多看、多思考,并準確地表達出來,日積月累不斷實踐去把握語文的規(guī)律。
過去人強調學語文就要多背、多記、多寫、多讀,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等都是教師的常用語?,F(xiàn)在新課標細化了語文學習的具體策略,就是主動地積累、梳理和整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第一條就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地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及其運用規(guī)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發(fā)展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的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4]其實主動的積累是感性的學習,建構是在積累的過程中梳理和整合,建構包含感性的過程和理性過程。這要求教師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善于組織學生圍繞特定的語言實踐材料,進行梳理、整合,獲取對語言運用規(guī)律的認識。
新課標明確了語文學習就是母語學習,其知識范疇是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guī)律。首先要強調“祖國語言文字特點”,特別強化“祖國”二字,強調建立祖國通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意識。教育部2000年10月31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把規(guī)范漢字和普通話納入法律層面。“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認識到,學好和用好祖國的語言文字是一種愛國行為,是一個中國人最基本的社會道德?!盵5]祖國語言文字是非常神圣的,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強化這種意識。其次是“運用規(guī)律”這四個字澄清了語文知識的類型是語用類的知識,要求教師要加強具體語言運用情境下的知識總結和提煉,不要機械地講語文知識,更要學習在特定語境下實際運用的規(guī)律。
課標在第一個核心素養(yǎng)語言運用與建構中強調了語文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能夠考好試,也不只是為了能夠背很多的語言知識,最終的目的是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的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一點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的時候要重視語境的創(chuàng)設,不要機械地教授語文知識。如果教學時能夠創(chuàng)設語境,那么教學策略會有很大的變化。比如同樣閱讀一本書,如果教師沒有語境創(chuàng)設的話,就會先入為主地設置一些教學內容,如分析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等等。但是一旦設定了具體的語境,教師所提取教學內容就會發(fā)生變化。比如同樣讀一本書,為了高考作文提取素材,為了跟同一時期另外一個作家做比較,為了介紹、推薦這本書等等,自然會采取不同的閱讀策略。寫作教學也不例外??傊ㄟ^語文實踐活動來達成語文學習的目的離不開“具體的語言情境”。
聽、說、讀、寫、思是最基本的語文學習行為,然而從前的語文教學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沒能把實踐的權利交給學生。講起范文來,常常“一言堂”。因此這個層面的語言實踐活動強調,語文學習要從教師的“范文講讀”轉到學生的“語言實踐”,典型的操作是重視語文課堂中的“口述”“復述”“討論”“全班討論”“說一說”“對話”等學習行為。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大量地進行聽、說、讀、寫、思的實踐。如張志公老師的練習設計大都使用了外顯性的行為動詞。如他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設置三個大題,第一題和第二題是通過“速讀課文”,兩人一組分別“口述”和選兩位學生代表再分別“復述”主人公事跡的教學活動,目的是解決“兩件事交錯敘述的精巧結構”問題,同時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初知文章大意和線索,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快速閱讀和口頭表達能力。第三題,“全班討論”文章標題的含義,實際上是在完成第一、第二題的基礎上來探討文章的中心,讓學生的閱讀深入一個層次。[6]這一層面的語言實踐活動是最基本的語文課堂教學操作。
關于語文教學設計有一個“三級跳”的說法即講授(把知識講給學生聽)——提問(把知識轉化成問題來討論)——活動(把知識設計成活動讓學生做),每個方法都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沒有高低之分?,F(xiàn)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和一線教師意識到了“語文學習活動”的實踐價值。很多教師都這樣感嘆:語文能力不是講出來的,不是討論出來的,而是活動中做出來的。有目的地組織語文學習活動能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進行“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個層面的語言實踐活動需要語文教師會創(chuàng)設有教育意義的學習活動,其必須具備五個要素:第一有目標(語文學科的目標);第二有學習共同體(由學習者和助學者共同構成的團體,由個體認知轉向共同學習、交流、互動、共享);第三有活動的任務(鑲嵌在特定情境下的真實的任務);第四有活動操作的對象(活動資源和材料);第五有活動的規(guī)則和要求。如王曉春老師在《三個太陽》的教學中這樣設計了語文學習活動:(1)考考你們,假如我是老板,招你們來做秘書,我就給你們一篇文章《三個太陽》,讓你們讀兩遍,復述文章內容,你可以寫下幾個關鍵詞,用于提醒自己,不能超過30個字。(2)如果你們是個記者,有個中學請你去做德育報告,你用《三個太陽》為材料,你重點說哪些內容?說出你選用和刪除的理由。注意:你是向中學生作報告,并且是德育報告。用“學習活動要素”來分析其設計的基本操作要領如下:
確定的學習目標——提取信息能力
學習共同體——全體參與,互相觀摩
設計活動的任務——秘書的身份復述;記者作報告
提供活動操作的對象(資源和材料)——文本材料《三個太陽》
提出活動的規(guī)則和要求——讀兩遍;關鍵詞不超過30字;向中學生作報告;德育報告
這個層面的語言實踐活動,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最高層次的語言實踐活動。特點是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整合+積極。
(1)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
很多時候語文教師在感慨當前的課堂教學脫離現(xiàn)實,一方面努力地讓語文學習回歸現(xiàn)實生活世界,但另一方面,語文學習更多地必須是在學校進行而且還是在課堂上進行。那么在這種矛盾情況下,究竟如何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呢?分清三種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是前提。第一類語言環(huán)境是接近或等同于真實生活世界本身,由于該情境是生活世界的自然狀態(tài),稱之為“自然生活類的語言環(huán)境”;第二類語言環(huán)境是借助信息技術模擬真實世界形成的,由于主要是借助物理手段的人造“語言環(huán)境”,稱之為“物理類的語言環(huán)境”;第三類語言環(huán)境介于前兩者之間,既不是真實生活本身,也不是簡單借助技術來模擬,而是通過提供真實的背景(這種背景體現(xiàn)語言在真實生活中的使用情景,比如發(fā)布微信、開網頁、制作海報、公開演講等)、真實的情節(jié)、真實的材料、真實的問題、真實的任務、真實的對象、真實的目的等來模擬真實生活世界,體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世界內在固有的文化本質,稱之為“文化實踐類的語言環(huán)境”。
以“當代文化參與”這個學習任務群為例,如果想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可以這樣來創(chuàng)設:電子書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視野,但是不同人群對電子書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你對電子書閱讀抱以怎樣的態(tài)度?我們將圍繞“電子書閱讀的利與弊”開展研究,并基于這次研究,為低年級的同學開展一次科普講座,每位同學做15分鐘的講座視頻。這個學習的任務創(chuàng)設,就體現(xiàn)第三個創(chuàng)設語言實踐活動的操作層面。目前看來,第三類語言環(huán)境更為普遍,在傳統(tǒng)的班級沒有解構,學校沒有消亡之前,立足于課堂與學校的文化實踐類語言環(huán)境是主要形態(tài)。所以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就是在“真實的背景”“真實的情節(jié)”“真實的材料”“真實的問題”“真實的任務”和“真實的對象”“真實的目的”等方面來進行創(chuàng)設。
(2)整合
語文課程中的語言實踐活動是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出現(xiàn)的,更多地強調整合性,語言情境的包容性強,它可以容納多項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在情境化的學習中,學生能獲取必備的知識、關鍵的能力和重要的觀念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言情境必須能夠包容這些素養(yǎng)的生成。整合包括語文學習目標的整合,語文學習方法的整合,語文學習資源的整合。
以“電子書閱讀的利弊研究”為例來說明:
第一,關于語文學習目標的整合,與傳統(tǒng)一堂課一篇文章、一個知識點不同,該研究過程中預期達成的目標既有“語言建構運用”方面(研究電子書的語用特點,電子書閱讀的策略方法、研究相關文獻等),也有“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方面(研究、對比相關文獻資料中的觀點,抽象提取自己觀點,批判思維等),還有“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方面(欣賞電子書及其閱讀的獨特點),“文化傳承與理解”方面(深刻理解電子書閱讀這一當代文化現(xiàn)象等)。一項實踐活動整合了諸多學習目標。
第二,關于語文學習方法的整合,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是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活動。反映在聽、說、讀、寫等語文行為上,多樣化的閱讀,既有獨立的閱讀研究,也有比較的閱讀,還有合作交流討論和以寫促研等多種學習方法的整合。
第三,關于語文學習資源的整合,活動中學生既要閱讀一定量的電子文本,還要閱讀別人的有關研究資料,這就涉及連續(xù)性文本和非連續(xù)性文本等,學習資源非常豐富。這些資源必須由學生整合之后為自己所用。
可見,學生在整個實踐過程中,他們的文獻研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以發(fā)展。
(3)積極
新課程標準把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相適應的語文學習活動命名為“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7]這里的“積極”一詞,不是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要積極,而是一種有利于開展語文學習的情境條件和學習目的指向等因素的綜合考量,是將學生的興趣、學習資源、學習任務和學習過程整合起來,以促進學習目的的達成——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可能性。[8]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教學在學生身上產生的效果,它會內化于心,外顯于行,對每個學生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來完成?!胺e極”的語言實踐活動要求教師把語文課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在真實的情境下,選擇教學資源,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安排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去讀書、思考、表達、交流。通過完成活動,學生的能力與品質都會發(fā)生積極的變化。
誠然,這種對“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的重視不是新課標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中形成的。早在20世紀張志公先生已經提出“語文課是以知識為先導,以實踐為主體,并以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為依歸的課”。[9]后來韓雪屏老師也強調:“語文課程結構的發(fā)展趨向:由知識系統(tǒng)轉變?yōu)橛柧毾到y(tǒng),由文體循環(huán)變?yōu)槟芗夁f進;由范文講讀變?yōu)檠哉Z實踐?!边z憾的是過去的語文教學一直是在理論上倡導得多,在實踐當中落實得少。目前,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的語文實踐活動逐漸成為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
[1][5]王寧.談談語言建構與運用[J].語文學習,2018 (1):9-12.
[2][3][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6][9]李新民,馮秀芝.從一篇課文的練習設計看張志公語文教材的特色[J].中學語文教學,1995(1):5-6.
[7]鄭桂華.理解并開展“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J].語文學習,2018(1):12-17.
[8]劉春.“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的內涵解讀[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2(10):17-22.
G633.3
A
1673-4564(2022)06-0107-03
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