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彬
西周初年實行分封制, 周王對同姓及功臣封邦建國,以衛(wèi)王室。 其中,文王之弟虢仲被分封于制地,稱東虢。 對于東虢地望,長期以來多依賴文獻資料,表明其在河南滎陽一帶,但建地所在一直沒有明確。 近年來,隨著考古工作的開展,一些商周時期的重要遺址相繼發(fā)現(xiàn)于這一區(qū)域, 對東虢地望的探析也有了較為充足的考古學資料。 本文運用考古成果,結合文獻記載,對以往觀點進行辨析,并對東虢封地具體地點進行考察。
對東虢地理位置的記載, 有大量的文獻資料可查,擇要略錄于下。
東虢之稱出自漢代,之前文獻僅言虢,地域靠東?!蹲髠鳌罚骸爸?,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倍蓬A注:“虢叔,東虢君也,恃制巖險而不修德,鄭滅之。 ……虢國,今滎陽縣。 ”[1]《國語·鄭語》:“其濟、洛、河、潁之間乎!是其子男之國,虢、鄶為大,虢叔恃勢,鄶仲恃險。 ”韋昭注:“虢,東虢也。 ”[2]
漢代之后,東虢其地又有虢亭之稱。 《漢書·地理志》河南郡滎陽條下,應劭注:“故虢國,今虢亭是也?!盵3]1555《后漢書志》:“滎陽,有鴻溝水。有廣武城。有虢亭,虢叔國?!盵4]《水經注》:“索水又東徑虢亭南。 應劭曰:滎陽,故虢公之國也,今虢亭是矣。 ”[5]193《輿地志》:“滎陽故城,即古索亭,東虢之地。 ”[6]
唐代之后滎陽分出汜水縣,其后文獻多言東虢封地在汜水。《括地志》:“洛(鄭)州汜水縣,古東虢國,亦鄭之制邑,漢之成皋,即周穆王虎牢城。 ”[7]《元和郡縣圖志》:“汜水縣,古東虢國,鄭之制邑,漢之成皋縣,一名虎牢?!盵8]《讀史方輿紀要》:“虎牢關在開封府鄭州汜水縣西二里,一名成皋關,亦曰古崤關。 其地古東虢國,鄭為制邑。 ”[9]
其余文獻所記與上述基本相類,茲不贅述。文獻所稱滎陽、制邑、成皋、汜水、虎牢等地,皆不出今滎陽之域,這為尋找東虢其地廓清了大致方位。
隨著考古調查和發(fā)掘資料的逐漸豐富, 學界對東虢地望的探討也日益增多,但眾說紛紜,一直沒有定論。 關于東虢地望主要有如下幾種觀點。
1.平咷城。 平咷城,也稱平桃城、平陶城,俗稱“南城”,位于滎陽市廣武鎮(zhèn)南城村?!端涀ⅰ分杏杏洠骸八抉R彪郡國志曰:縣有虢亭,俗謂之平桃城。城內有大冢,名管叔冢,或亦謂之為號(號)咷城,非也。蓋號、虢字相類,字轉失實也?!盵5]193這說明對平咷城與東虢關系的爭議由來已久。平咷城城址東西長約700 米,現(xiàn)存有地面墻體,斷續(xù)可見,北城墻殘高約3 米。 在城內的斷崖上發(fā)現(xiàn)有文化層及墓葬、灰坑、陶窯等遺跡,地表散存較多東周至漢代的陶盆、罐、豆及筒瓦、板瓦殘片等,并在陶罐上發(fā)現(xiàn)有戳印的“平陶稟(廩)陶”“平兆用器”等東周陶文[10]。 學者據此推測虢亭即平咷城,從而認為東虢國都城為平咷城一帶,持此觀點者不乏其人①此觀點出現(xiàn)較早,可參見以下文章:蔡運章發(fā)表于《中原文物》1996 年第2 期的《虢國的分封與五個虢國的歷史糾葛——三門峽虢國墓地研究之三》;任偉發(fā)表于《史學月刊》2001 年第2 期的《虢國考》;岳連建、王龍正發(fā)表于《文博》2003 年第6 期的《金文“城虢”為東虢考》。。 盡管平咷城遺址包含了多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但文化主體應是東周時期。從涵蓋的文化屬性來看,該城東南部曾發(fā)現(xiàn)有二里崗文化時期的遺存, 并出土過商代青銅鼎、 鬲、 爵等;2011—2012 年調查時,又認定城址涵蓋了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以及東周時期的遺存, 但并未發(fā)現(xiàn)西周時期的遺物[11];直到2014 年調查時,才發(fā)現(xiàn)了夾砂罐、豆等少量西周時期的遺存[12]。 盡管尚未有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和深入研究,但僅就目前的調查資料來看,平咷城缺少與東虢國存續(xù)時間和體量相匹配的西周遺存, 故平咷城為東虢始封地的觀點已被一些學者先是而后非,今已棄之[13]。
2.娘娘寨遺址。 娘娘寨遺址位于滎陽市豫龍鎮(zhèn)寨楊村西北。 2006 年經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有外城墻和護城河,城址南北長 1200 米,東西寬 850 多米,總面積100 多萬平方米。在初步揭露部分遺存后, 發(fā)掘者認為該城址的發(fā)掘為尋找西周東虢國故址提供了重要線索, 并提出娘娘寨遺址可能為東虢故城[14]。 但隨著發(fā)掘的深入,發(fā)掘者重新修正了這一認識,認為該城址為西周晚期城址,在年代上與東虢相去甚遠,不應是東虢國故址[15]。 關于娘娘寨遺址的性質,同樣也未有定論。馬世之認為娘娘寨遺址可能為鄭國東遷之都邑[16];也有學者結合文獻記載進一步認為娘娘寨遺址可能是鄭國東遷的寄孥之處[17];新論觀點認為,該遺址更可能是鄭桓公在位時期位于鄭國統(tǒng)治區(qū)域北部的邊界城邑[18]。 但無論何種對娘娘寨遺址的解釋,目前學界均否認了其為東虢封地的可能。
3.官莊遺址。 官莊遺址位于滎陽市高村鄉(xiāng)官莊村西部。 自2011 年開始考古發(fā)掘以來,已取得了豐碩成果。遺址東西長約1300 米,南北寬約1000米,總面積約130 萬平方米,以西周晚期至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遺存最為豐富。 西周時期城墻和環(huán)壕的發(fā)現(xiàn), 讓發(fā)掘者在初期即認為其對于厘清東虢、鄭、韓等相關封國歷史具有重要意義[19]。 有學者據此認為其為東虢國故址的可能性極大[20]。 但在對遺址和墓葬所出器物進行辨析后,發(fā)掘者認為“與官莊城址有關的西周遺跡都屬于西周晚期”,在時間上與東虢初封不符, 故而認為其與東虢關系不大[21]。 對其性質,或認為其“可能是西周中晚期修建的拱衛(wèi)東虢國都城的小城”[13],或認為其“極可能是鄭國為滅虢或防御鄭北方之敵而營建的軍事堡壘性質的城邑”[18]。 目前來看,學界也基本排除了官莊遺址為東虢故地的可能。
4.車莊遺址。 車莊遺址位于滎陽市廣武鎮(zhèn)車莊村,2008 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 目前已探明的遺址東西長 1800 米, 南北寬 200~500米,面積約70 萬平方米。調查和發(fā)掘顯示,遺址始于新石器文化時期,是一處跨越商代、西周、春秋戰(zhàn)國和漢代多個時期的特大型聚落遺址。 遺址以西周中期遺存為主,并發(fā)現(xiàn)有西周早期遺存①車莊遺址的資料主要依據田野調查材料,可參考: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發(fā)表于《古代文明》第10卷的《河南省鄭州市索、須、枯河流域考古調查報告》;尚元昕2015 年撰寫完成的碩士畢業(yè)論文《2014 年度枯河流域先秦時期田野調查簡報》。。 對于其性質,有學者在考察后認為“東虢國地望應該與車莊遺址關系密切,有可能在車莊、豎河一帶分布”[13]。 車莊遺址可見西周早中期遺存雖然較多,但一來其位置處于滎陽東北部,應屬管國范圍;二來未見城池相關線索,勢無險守,戰(zhàn)略地位不高,因此其為東虢地望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以上對幾處遺址的甄別, 雖然都在文獻所稱滎陽范圍內,但均存在與記載不符的地方,這也為廓清東虢始封地排除了干擾。 通過現(xiàn)有考古調查和發(fā)掘資料的篩選比對,滎陽西司馬遺址在時代、戰(zhàn)略位置及族屬等方面均符合文獻記載, 應當就是西周時期東虢所在。
西司馬遺址位于滎陽市高村鄉(xiāng)西司馬村西北部,東臨枯河。2005 年發(fā)現(xiàn)并進行搶救性發(fā)掘,清理了一批墓葬,出土有銅器、陶器等豐富的隨葬品[22]。經過整理和進一步研究, 學界對西司馬遺址的年代和族屬等問題達成了一些共識, 為進一步探討其性質提供了可能。 以下從三方面試論之。
1.西司馬遺址年代和面積符合東虢城邑標準。西司馬遺址面積約80 萬平方米,發(fā)現(xiàn)有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至商周時期的灰坑和商周墓葬。 對于西司馬墓地的年代,發(fā)掘者認為以晚商為主,個別到中商,最晚到西周[23]。 但隨著進一步比對研究,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年代有延后的必要, 其主體年代應在西周早期,有些甚而晚至西周中期[24-25]。除墓地外,遺址內也包含豐富的西周早期遺存,表明西司馬遺址的主體年代為西周早期。
西司馬遺址坐落的枯河流域內,還存在著豎河等多處商末至西周早期的遺址,并發(fā)現(xiàn)有鬲、罐、簋等西周早期遺物[21]。 如此多同一時期的遺址,組成了一個以西司馬為中心的商末周初遺址群,有理由相信這些遺址可能同屬一個較大的聚落。 除去不同時期文化遺存的堆疊,僅屬西周初期的遺址面積也十分可觀(圖1),這也與“濟、洛、河、潁之間……虢、鄶為大”的記載相吻合。
圖1 西司馬遺址及周邊聚落調查示意圖
在遺址規(guī)格方面,西司馬遺址也有較為重要的發(fā)現(xiàn)。 除墓葬中出土的爵、觶等銅器外,在周邊遺址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有數(shù)個骨料坑,表明遺址應該達到了一定等級,并在布局方面出現(xiàn)了規(guī)劃分區(qū)。尤為重要的是,除在西司馬遺址東北部發(fā)現(xiàn)大量密集分布的陶片外,在西司馬墓地南部的晚期寨墻下面還發(fā)現(xiàn)有紅黏土夯土的跡象,厚0.3~0.9 米,寬9~13米,推測應有基槽[26]。 雖然只進行了調查工作,但夯土的存在表明西司馬遺址應當有城墻存在, 可能是一處都邑性城址。
總體來看, 枯河西側西司馬遺址與豎河遺址一帶所形成的西周早期遺存面積較大,包含物豐富, 且存在早期夯土基槽,不排除有城垣存在,較為符合東虢城邑的標準。 但土地平整、 早期的磚窯取土和高速公路建設等對遺址的破壞, 也為深入認識遺址的全貌帶來了一定困難。
2. 西司馬遺址具備更重要的軍事戰(zhàn)略意義。周初分封同姓各國的目的是拱衛(wèi)王室, 這在文獻中有明確的記載?!蹲髠鳌罚骸拔粑渫蹩松?,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蕃屏周。 ”[27]1536“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 康王息民,并建母第,以蕃屏周?!盵27]1475虢仲受封的東虢國西接洛陽,是拱衛(wèi)成周的軍事戰(zhàn)略要塞。從地勢來看,滎陽地處豫西山地向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西北部為大伾山,北部為廣武山,中東部為平原,南部屬伏牛山余脈, 正是連接成周與東部殷商舊地的要隘。
唐代之后的文獻都稱東虢在汜水, 并非沒有依據。 岳連建和王龍正通過金文考證,認為“虎牢即成皋,成皋即城郭,城郭又可讀為城虢,城虢即虢仲所封的東虢”[28],這既與文獻記載相符,也對突出東虢險勢的認識有利??v觀整個滎陽地勢,其西北為險,東部勢平。 汜水的成皋或虎牢,正扼守在由山地向平原行經的戰(zhàn)略要地。 《漢書》稱:“人言‘絕成皋之道,天下不通’。 ”[3]2170由此可見成皋地勢之險、戰(zhàn)略地位之重要。 東虢要拱衛(wèi)成周,必然要控制這一重要軍事關口。 西司馬遺址正處于滎陽西北,地近汜水,西控成皋,與其他幾處遺址相比,具有更加險要的戰(zhàn)略地勢,既滿足東虢選址封地時屏衛(wèi)成周的要求,也契合“恃制巖險”“虢叔恃勢”的記載。 (圖 2)
圖2 西司馬遺址地勢示意圖
3.西司馬墓地族屬與周初殷遺民。 西周初年對同姓及功臣的分封, 主要內容就是胙土授民并頒賜禮器, 將殷遺民賜予封國為常見之制。 《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分康叔以大路、少帛、茷、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封畛土略……皆啟以商政,疆以周索。 ”[27]1536-1538這一點在出土的宜侯夨簋銘文中也有體現(xiàn)。 因此,對遺址的族屬進行判定,也有利于對東虢封地的考察。
近年來鄭州西北郊的調查和發(fā)掘情況顯示,商周時期的遺址主要集中于索、須、枯河流域。 以索河中游為界,大致可將滎陽分為東西兩部分,從商周時期族屬關系變遷來看,東西部有明顯的不同。 其中,滎陽東部須水河和索河中下游流域內幾處晚商遺址,如關帝廟遺址、馬良寨遺址、高莊遺址和小胡村墓地等,時代多處于殷墟二期至四期之間,文化面貌較為一致①這幾處晚商遺址的資料具體可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fā)表于《考古》2008 年第7 期的《河南滎陽市關帝廟遺址商代晚期遺存發(fā)掘簡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發(fā)表于《考古》2017 年第4 期的《鄭州市馬良寨遺址晚商文化遺存發(fā)掘簡報》;劉青彬、劉彥鋒發(fā)表于《中國文物報》2017 年1 月27 日第8 版的《河南鄭州高莊遺址發(fā)現(xiàn)晚商遺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fā)表于《華夏考古》2015 年第1 期的《河南滎陽小胡村墓地商代墓葬發(fā)掘簡報》。。 有些遺址出土有“舌”銘青銅器,屬殷民無疑,且同為商代“舌”族的可能性較大。 從考古資料來看,雖然有些遺址的年代已經進入了西周紀年內,但并沒有周人的遺存,這種現(xiàn)象可能與史書中記載的周置三監(jiān)有關。 《史記·周本紀》“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治殷”[29],并封其弟叔鮮于管,故有管國。 這也導致了這些遺址內的殷民被迫遷移,以便周人監(jiān)管,致使殷商文化沒有延續(xù),西周文化也沒有發(fā)展起來。 已有學者指出,滎陽東部屬管國統(tǒng)治區(qū)域,洼劉墓地即為西周早期管國貴族墓[30],其說可從。
至于東虢國封地,應當在滎陽西部區(qū)域。 具體應以索河中部為界, 在枯河及索河上游尋找。從調查資料來看,滎陽西部枯河及索河中上游區(qū)域內有車莊、任河、丁樓等近20 處西周時期的遺址或墓地[11],表明這一區(qū)域在西周時期屬于繁盛之地。 如前所述,在西周早期,西司馬遺址與豎河遺址組成的聚落面積最大,也是這一區(qū)域的中心聚落,其地位顯然高于周邊遺址。 從族屬情況來看, 依據西司馬墓地的出土器物和葬制葬俗,學者們多認同其為殷遺民群體的身份,并可分為二族或三族②陳翔認為,西司馬遺址中西周早期殷遺民墓葬分屬兩族,郝紅星等則認為這批墓葬是同一文化面貌下的三個家族。 詳見:陳翔發(fā)表于《江漢考古》2020 年第1 期的《西司馬墓地與殷遺民》;郝紅星、于宏偉發(fā)表于《中原文物》2018 年第1 期的《滎陽西司馬商周墓地再研究》。。 因此,西司馬墓地的殷遺民很可能是周初分封東虢時所賜,這也契合文獻中分授殷民的記載。
盡管文獻鉤稽所指東虢在今滎陽境內,但封國故址尚未明晰。 隨著考古調查和發(fā)掘工作的深入,結合具體遺址進一步探討東虢封地就有了更為翔實的資料。目前來看,滎陽西部枯河與索河中上游地區(qū)屬東虢封地可能性較大,而西司馬、豎河遺址居此中心,相對而言具備更大的故址可能。以西司馬遺址為中心的西周聚落群面積廣大,不僅控制著地勢險要的汜水關隘,而且自身也可能具有夯土城垣等防御設施, 符合初封時拱衛(wèi)成周的定位。 遺址內殷移民墓地的存在,也與西周早期封國胙土授民的記載吻合。
至于周邊幾處西周晚期的城址, 也與東虢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 索河中游附近的官莊和娘娘寨城址,城寬池深,軍事意義明顯。 娘娘寨城內仍為殷遺民族屬,可能與東虢境內殷遺民有關,而城外卻是周人墓地[31],推測此即為東虢邊界,或與西周晚期虢滅有關。當然,滎陽境內較多的商周遺址僅僅開展了調查和試掘工作,許多問題仍懸而未決,隨著考古工作和系統(tǒng)研究的深入, 相信對東虢地望的探討會有更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