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課堂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戰(zhàn)場,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課堂,成為賦知識以生命的活力,給孩子以成熟的魅力,讓生命綻放光彩的場所,它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在這個平常而又普通的地方,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什么樣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這是一個復雜的價值判斷問題,也是教育決策者、教育研究者和教師關注的焦點問題。同時,這也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閱讀了有關課堂評價的文章,分析過各類“課堂教學觀察紀錄評價表”“課堂教學競賽評分表”“課堂教學評價表”,都仍然很難按照量表上的指標給課逐項打分,沒有一堂課能與量表上的指標完全對應。但課堂教學的確是可以評價的,好課是有共性的。30多年來,我追尋的理想課堂是這樣的:學生是主體,我的課堂是開放的、深度的、智慧的、真實體驗的、跨學科的、技術型的、有思想的、立德的。學生從課堂獲取的除知識和方法外,還有生活的智慧、人生的態(tài)度和哲學,感受人格的魅力。如此看來,好課具有的特征是“四有”:有知識:教學內容厚實;有智慧:教學方法靈活;有生活:課堂充滿人文情懷;有境界:教學有思想。
一、有知識:教學內容厚實
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教學內容要厚實。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地理課程目標要求“從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即“學習對其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從學生發(fā)展的多元需求來看,地理好課堂的教學內容具有如下特征:
1.用好教材資源,整合不同學科的內容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教學活動,是教師對教材的二度開發(fā),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資源,精選具有基礎性、示范性和綜合性的學科知識,拓展教材的主題,改變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整合不同學科的內容。例如,高中地理魯教版選擇性必修一中《洋流及其影響》的學習重點是“洋流的影響”,難點是“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其中“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是知識基礎,“洋流的影響”是學習目的。這樣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理解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樹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觀念。
2.學習內容具有挑戰(zhàn)性,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
創(chuàng)設對學生有挑戰(zhàn)意義的問題與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例如,學習“海水運動的主要動力”時,設計模擬實驗,四人小組合作完成實驗,理解海水大規(guī)模地沿著一定方向流動的主要動力是盛行風。請按下列步驟完成實驗:
(1)實驗材料:小水盆、芝麻粒、吸管
(2)操作細則:芝麻粒撒入水中靜止后,用吸管對著水盆中線位置持續(xù)吹風。
認真觀察、記錄并分析實驗現(xiàn)象、分享結論
從以上教學片段老師們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我精心設計了學習環(huán)節(jié),從實驗入手,真實的現(xiàn)象一下子吸引了學生,新的學習形式實現(xiàn)了“實”與“活”的高度統(tǒng)一,符合學生和我校實際,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生初步認識了洋流的“外貌”特點,知道了洋流怎么樣、為什么,學生的“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才能真正得到培養(yǎng)。
3.重視教學內容的文化內涵,關注學生獨有的文化,體現(xiàn)地理學科科學性、人文性和社會性的融合
教師通過不懈的閱讀、思考、積累和創(chuàng)新,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達到“揚棄”教材、“超越”教材的境界。講課不是靜態(tài)知識的片段堆砌,而是動態(tài)知識在不同背景下的整體把握。好課追求教師講得精準、精練、精彩。少則得,多則惑。
在學習“洋流的影響”的過程中,嘗試用洋流性質的觀點解釋區(qū)域氣候的形成,借助洋流運動方向求解漁場的形成,研究洋流、航海、海洋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將地理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人地協(xié)調觀這些核心素養(yǎng)融入其中。課堂的魅力在于發(fā)掘知識,應是能“透過墻壁看世界”的,應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延展性,教師的引領、陪伴、協(xié)助、督促,學生不僅習得了相應的技能,更掌握了學習的方法。當生活成為課堂教與學的內容,當社會成為廣闊的課堂,學生的生命就能在其中成長,課堂的廣度與深度就能得到進一步拓展。
二、有智慧:教學方法靈活
我們的老師不缺少讓學生得高分的絕招,教點兒絕招學生會很佩服你。但是智慧不是技巧,更不是雕蟲小技。有智慧的教師在課堂上擁有可供發(fā)揮能動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親切自然,機智而靈活地教育學生、化解矛盾、溝通思想,指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同時使課堂散發(fā)出磁性和魅力。
新課程突破之一,就是強調核心素養(yǎng)。高中地理的四個核心素養(yǎng):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人地協(xié)調觀。核心素養(yǎng)不是學科專家的素養(yǎng),是公民的素養(yǎng)、每個學生的素養(yǎng);素養(yǎng)不是不要知識,而是強調學了知識或技能之后能做什么,能解決什么問題。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是通過課堂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思考的方法、研究的方法、表達的方法,這些是對他一輩子有用的。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比知識的傳授更重要。好課特別強調學生的學習經歷,課堂的學習是經歷不知到知、不會到會、不能到能的過程,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經歷“山重水復”“柳暗花明”,體驗“豁然開朗”的快樂。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法對于學生的深刻影響,在育人方面尤其在學生品德養(yǎng)成方面,教法比教材更重要。從地理學科來看,學習素材相當豐富。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和運用其他課程資源,譬如:身邊素材(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件或現(xiàn)象、時事熱點問題)的引入、課堂生成資源的及時捕捉、媒體與網絡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其他學科資源的有機整合等。這樣,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問題化、活動化,課堂依靠知識本身內在的魅力、情緒化的課堂情景誘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巧妙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開展合作學習。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也不能忽視常用的講解法、談話法、實驗法等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碑斎?,教學方法的運用要根據課堂教學進展情況適時調整,機智靈活地使用。這才是閃耀智慧光芒的課堂。
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導入技能、口頭語言表達技能、“三板”技能、組織技能、結課技能等都關系著地理課堂教學的推進。地理教師只會講解是不夠的,必須要將已有的知識、技能、方法、觀點等通過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引領學生,讓學生自己體悟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地理課程的屬性與地理學的綜合性、區(qū)域性等特點,決定著空間性是地理教學中的特色,培養(yǎng)學生的“區(qū)域認知”素養(yǎng)就必然要求地理教師的“三板”技能。例如,在探尋洋流分布規(guī)律時,學生在觀察太平洋洋流分布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教師的板畫,總結并繪制大洋環(huán)流簡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三板”技能的展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知識認知和學習行為,進而有助于“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三、有生活:課堂充滿人文情懷
做老師的最為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全面發(fā)展是他的權利,教他全面發(fā)展是教師的義務。新課程一再強調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就是對孩子生命的敬畏。
知識不是一個死的體系,僅僅把知識與考試掛鉤是一種價值迷失。課堂應該以知識為載體,激發(fā)起師生的強烈反響,將其內化為師生的生活、生命的一部分。真正的課堂,是為這個課堂上的每個學生量身打造的,身處課堂的每一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獨特的收獲和體驗,都能夠獲得成長,包括教師。此時的課堂教學,在實現(xiàn)了知識、技能習得的同時激活了師生橫向的生活與縱向的生命,實現(xiàn)了在更高層面上的教育。
為此,教師要賦知識以色彩、情感、精神和生命,教學就一定要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打通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才能體會知識的價值、感受知識的親切,獲得主動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和熱情。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才能給學生以探索、學習的時空,讓學生都能獲得創(chuàng)造或成功的心理體驗。關注學生的生存方式,才能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才能感受生活的樂趣和學習的美好,并借助這種美好憧憬去不懈追求,享受課堂。不論你今天的教學內容是非洲、大氣運動,還是工業(yè)生產或水土流失都應如此。例如,通過對日本魚食文化及其獨特地理位置的討論探究,認識洋流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這種價值引導的知識教育是潤物無聲的教育,勝過空洞的說教。盡管聯(lián)系生活的教學也許并不能迅速提高學生的考分,但我認為,這是好的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教師教育教學智慧的重要體現(xiàn)。
目前,我校圍繞以學歷案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了整體的設計。核心素養(yǎng)時代的學習應該是學生個體發(fā)生真實的、自主的、深度的學習。學歷案就是教師依據教材編制的、給學生學習用的教學方案,教師在班級教學的背景下,圍繞某一學習單元,從期望學生學會什么出發(fā),專業(yè)地設計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就某一學習內容呈現(xiàn)學生從不知(會)到知(會)、從少知(會)到多知(會)的學習歷程。在學習中,需要學生多感官的參與,在此過程中感受體悟、反思創(chuàng)造,認知事物、理解知識、獲得靈感、抵達意義。就學生而言,學歷案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學習經歷提供路徑。對教師而言,學歷案留下了豐富的學生學習過程的“痕跡”,能否準確、科學地設計地理學歷案并運用開展地理課堂教學,是對地理教師的新的挑戰(zhàn)。
四、有境界:教學有思想
有的時候教師更注重學科教學技能技巧,而忽略了價值內涵。我們每節(jié)課的質量都影響著學生生命的質量,因此課堂的價值取向是什么?除知識和方法外,學生從這些教師那里還能學到生活的智慧、人生態(tài)度和人生哲學,感受到人格的魅力。
好課課應該是多維的、立體的,除了實用工具功能以外,還有思維的功能、德育的功能、審美的功能、文化的功能。
地理是非常有趣的學科。一條河流的改道,代表著一群人流浪的故事;一座城市的興衰,代表著多少人的悲歡離合。尤其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幾乎隨處都是人文景觀,默默講述著前人的生活軌跡;名山大川更是烙印著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字、有意思的典故;一道流泉、一顆石頭,也許都曾在古籍里留下詩詞歌賦——“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生活化的地理常識,豐富、有趣、詩意,講的不只是地理,更是歷史更迭、文學典故、名人傳說、人文風俗……同學們怎么能不被深深吸引?這樣的課堂,山水與文學有機結合,地理與歷史相互關聯(lián),文學與歷史就此在這片大地上有了具體而立體的坐標,這不僅是地理啟蒙,更是歷史啟蒙、文學啟蒙、國學啟蒙。課堂上,學生主動學習,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將發(fā)生豐富的內心體驗、提升個人經驗與精神境界,成為稱職的文化繼承者,成為一個具體而豐富的人。
我校的教育理念中有一句話“做有溫度的教育”。一堂好課展現(xiàn)的不僅是教師的口才和處理教材的技巧,還賦予了教育者的態(tài)度、精神、生命與價值觀,我認為后者更為重要。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睆牡乩韺W科的特點來看,其本身的性質是要培養(yǎng)人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本身是德智融合的。人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教育不是一個結果,教育是生命展開的過程,永遠面向未來,沒有止境。
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將“好課”的標準歸納為“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比較符合新課程背景下當今高中地理教學的實際,“既能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fā)展”作為基本的評價標準。
一堂好課應體現(xiàn)“真實、有效”四個字。所謂“真實”,就是課堂教學必須追求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聰明才智并非事先準備,而是被教師所激活的?!罢鎸崱?,體現(xiàn)在教師的真情實感、真才實學;體現(xiàn)學生不同方法不同過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觀點的懷疑、爭論;體現(xiàn)在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有個性的語言表達、有膽魄地對一切權威的否定之中……真實的,才是最美的、最精彩的。所謂“有效”,就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初步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往前發(fā)展是學習過程中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促使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從而越來越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師的課堂力求做到心中要有學生,處理教材善于“變”,選擇教法突出“疑”,形成人人思考、個個參與討論的教學境界,使學生能在一塊石頭上看到風景,在一粒沙子里發(fā)現(xiàn)奧秘。
總之,基于新課程的課堂,背后折射的是教師的教育哲學與思想,世界是學生的書本,“學習對學生終身有用的地理”,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始終是地理教學的目標。理想的課堂是煥發(fā)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課堂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精彩,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富有靈性。
責任編輯? 晏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