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分析

2022-03-22 07:12:54王曉茜
重慶高教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意愿大學因素

王曉茜,姚 昊

(1.華東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 上海 200062; 2.華東師范大學 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 上海 200062)

一、問題提出

隨著高等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難點和重點已由改善外部環(huán)境向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和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建立逐漸轉移[1]。多元主體“共治”是大學治理現(xiàn)代化的核心要點,是構建良好大學治理結構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在多元參與主體中,學生作為大學內部的核心利益相關者,是推動形成多元主體“共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從全球教育治理視角來看,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趨勢,如美國大學學生代表可通過決策會議的途徑以提議、討論甚至表決的形式參與大學治理[2],北歐大學的學生可參與大學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的起草制定[3]。近年來,我國在政策保障和實踐創(chuàng)新層面也在不斷加強學生對大學內部治理的參與。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明確提出要完善高等學校學生代表大會等制度,提高學校自主管理能力。眾多高校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參與機制,如設立校長助理、學生會和學生議事會等。

但就實踐現(xiàn)狀而言,我國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仍然面臨諸多困境。從研究層面來看,有研究通過實地調查指出:在參與層次方面,超過50%的學生認為當前學生參與屬于表層參與,參與層次的深度明顯不足;在參與程序化方面,接近40%的學生認為學生參與中存在“唯領導主義”現(xiàn)象,僅有9%的學生認為當前的參與是有序進行的;在參與領域方面,近80%的學生實際參與領域為教師教學評價,而多數學生的期望參與領域為大學戰(zhàn)略規(guī)劃制定、大學章程建設、學生規(guī)章制定以及教學相關改革等,因此學生的實際參與領域亟待擴展[4]。

從大學章程規(guī)定層面來看,許多大學在章程中對學生的民主參與權進行了明確說明。例如,《同濟大學章程》規(guī)定,學生擁有對學校改革與發(fā)展等重大事項的知情權,學校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學校的民主管理和監(jiān)督,學生代表大會、研究生代表大會是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監(jiān)督的重要組織形式,按照有關規(guī)定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大學章程是大學治理實踐在制度層面的重要依據,能夠反映大學治理的基本狀況。從上述章程的文本內容可以看出,高校對學生參與的相關規(guī)定在內容上比較籠統(tǒng),對參與路徑與操作機制等的說明還不夠細致。因此,在學生參與實踐中,章程還無法很好地發(fā)揮指導效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主體地位的虛化,使得學生主體在與大學內部其他利益相關主體的博弈制衡中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總之,相關研究數據與政策文件規(guī)定等均表明我國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仍存在許多障礙和挑戰(zhàn)。為從根源上解決上述問題,有必要對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tǒng)探析。

國內外已有研究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影響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4個方面:(1)在學生層面,自身局限阻礙了學生參與治理[5];(2)在文化和理念層面,傳統(tǒng)文化觀念、高校辦學理念和參與制度設計理念等因素對學生參與行為具有一定影響[6];(3)在制度、法律與機制層面,大學內部行政體制集權、相關法律不完善、制度設計主體單一、執(zhí)行方式僵化以及運行過程忽視學生權利等弱化了學生的參與主體地位[7],“角色模糊”是影響當前學生代表在學生組織中發(fā)揮作用的最主要因素[8-9];(4)在參與價值與功能層面,參與價值的獲得激發(fā)了部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夠提高其團隊合作能力和組織能力,鍛煉其批判性思維[10-12]。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參與現(xiàn)狀描述、參與機制設計和參與路徑挖掘,僅從經驗層面初步探討了學生參與行為的影響因素,鮮有對影響因素的系統(tǒng)分析,缺乏基于調查數據的實證依據。對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能夠有效增強現(xiàn)有研究的解釋說服力,有助于引導高校在實踐中優(yōu)化學生參與機制設計,完善大學治理結構?;诖?,本研究以計劃行為理論為指導,運用扎根理論,從行為態(tài)度、主觀規(guī)范和感知行為控制三方面構建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理論模型,并使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其進行實證檢驗,進而從學生主體參與層面為提升大學治理效果、推進大學治理現(xiàn)代化進程提供實證依據。

二、分析框架與研究假設

(一)理論基礎——計劃行為理論

計劃行為理論(TPB)是Ajzen在理性行為理論(TRA)的基礎上,引入“感知行為控制”變量而提出的[13]。該理論認為,個體行為意愿是影響行為最直接的因素,行為意愿主要由行為態(tài)度、主觀規(guī)范和感知行為控制3個核心變量決定。其中態(tài)度展現(xiàn)了個體內在相關因素,主觀規(guī)范體現(xiàn)外部環(huán)境的作用,感知行為控制表達個體對行為特征的感知程度[14]。TPB理論自提出后被廣泛應用于行為研究領域,對行為研究具有較好的預測力與解釋力。

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深受外部環(huán)境因素與內部主觀意愿的影響,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特定行為。因此,本文采用計劃行為理論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從行為態(tài)度、主觀規(guī)范和感知行為控制三方面系統(tǒng)探析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以進一步對學生參與行為進行理論剖析與闡釋。

(二)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1.理論模型

本研究以“雙一流”高校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半結構化訪談法,對12位在校大學生開展訪談以獲取研究文本數據,并通過扎根理論三級編碼分析法構建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理論模型。在開放性編碼階段,本研究通過對訪談資料貼標簽—發(fā)現(xiàn)類屬—命名類屬—發(fā)現(xiàn)類屬的屬性和維度[15],經過多次整理分析后得到共34個概念化類屬,用字母A表示概念化類屬;在主軸編碼階段,本研究通過對34個概念化類屬進行比較和分析,得到內在動機、外在補償、參照群體、外在壓力、自信程度、參與能力、參與環(huán)境以及組織支持共8個范疇化類屬,用字母B表示范疇化類屬(見表1)。

上莊鄉(xiāng)在羊舍的選址方面主要結合飼養(yǎng)規(guī)模與未來發(fā)展進行科學合理有效規(guī)劃。通常當地羊舍建設在距離其他養(yǎng)殖場超過1 000 m的區(qū)域,而且也遠離主干道道路和居民區(qū)至少800 m以上,保證周圍環(huán)境方便運輸且不會出現(xiàn)交通堵塞問題。另外,上莊鄉(xiāng)也將羊舍地址選擇在地勢較高且氣候干燥的地區(qū),并建立便捷的排水網絡,以滿足冬暖夏涼的溫度要求,同時準備一定面積的運動草場,為羊群自由采食飼草、自由活動創(chuàng)造有利空間,也降低了養(yǎng)殖成本。而在羊場附近具有干凈的水源,從此地引水為羊舍進行充足供水。在羊舍內部為每一只羊都準備好水槽、料槽與鹽槽,同時還配備移動和固定2種料槽[2]。

表1 主軸編碼

在開放性編碼與主軸編碼的基礎上,本研究通過重組、整合與分析,進一步提煉出“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這一核心類屬,在計劃行為理論的指導下,歸納提取影響因素的二級維度,構建了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模型。各影響因素的具體內涵以及與參與意愿、參與行為之間的關系如圖1。

圖1 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模型圖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本研究對該理論模型進行闡釋說明。第一,計劃行為理論認為,行為態(tài)度是個體對執(zhí)行某特定行為喜愛或不喜愛程度的評估。Phillip Phan將態(tài)度劃分為內生態(tài)度與外生態(tài)度,內生態(tài)度是指由個體的個性、愛好等內部特質導致的個體對某項行為的評價傾向;外生態(tài)度是指由獨立于個體之外的因素刺激導致的個體對某項行為的評價傾向[16]。因此,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態(tài)度包含內生與外生兩個維度,即分別對應影響因素模型中的內在動機與外在補償。第二,計劃行為理論將主觀規(guī)范定義為個體在決定是否執(zhí)行某特定行為時所感知到的外在環(huán)境的壓力。當前學術界普遍將主觀規(guī)范劃分為示范性規(guī)范與指令性規(guī)范兩大類[17],在影響因素模型中分別對應的是參照群體因素與外在壓力因素。第三,計劃行為理論認為,感知行為控制是個體在決斷是否采取某一行為時感知到的該行為達成的難易程度,包含自我效能感和控制力兩個因素,前者指個體對完成行為能力所持有的信心,后者指個體對完成行為所需資源的控制程度[18]。其中,自我效能感對應的是模型中的自信程度因素,控制力對應的是參與能力與參與環(huán)境兩類因素。第四,由于計劃行為理論能解釋部分社會個體的行為取向,但不能完全解釋個體行為的差異性,因此,行為意愿和行為之間可能存在調節(jié)變量?;趯|性資料的分析與理解,本研究將組織支持因素視為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意愿和其行為之間的調節(jié)變量。

2.研究假設

進一步對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理論模型進行實證檢驗,依據計劃行為理論,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1: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內在動機、外在補償、參照群體、外在壓力、自信程度、參與能力和參與環(huán)境對參與意愿有正向影響。

H2: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參與意愿對參與行為有正向影響。

H3:組織支持對學生在內部治理中參與意愿向參與行為轉化的過程有正向調節(jié)作用。

圖2 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影響因素結構路徑圖

三、研究設計

(一)問卷設計

本研究根據計劃行為理論量表編制原則,在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理論模型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了問卷的調查維度以及具體選項指標。量表共涉及內在動機、外在補償、參照群體、外在壓力、自信程度、參與能力、參與環(huán)境、組織支持、參與意愿和參與行為共10個維度變量。依據計劃行為理論各變量的具體內涵設計問卷中各測量指標題項,具體測量內容見表2。

表2 各維度指標的測量內容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收集

本研究選取上海市“雙一流”高校在校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具體涉及理工類、師范類和綜合類3種類型的高校。研究采用線上、線下發(fā)放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對上海市“雙一流”高校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情況展開問卷調查。在剔除無效問卷后,共獲得樣本403份。問卷首先調查了被試對象的個人信息,如性別、年齡、專業(yè)、政治面貌等;然后采用Likert 5級量表測量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參與意愿和參與行為以及各項參與影響因素。

研究首先對樣本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見表3)。

表3 樣本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表

四、實證分析

(一)信效度檢驗

為檢驗問卷的可信度與有效性,在作實證分析前需要對問卷進行信效度檢驗。首先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使用Harman因子檢驗,分析結果表明,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解釋量是32%,小于40%,因此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進一步通過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α)來檢驗量表的信度,該系數大于0.9,表明問卷各維度一致性程度較高。運用正交方差最大法,對問卷的題項進行因素構成的主成分分析,得出KMO統(tǒng)計量為0.867,樣本分布球形Bartlett卡方檢驗顯著性小于0.001,總解釋率為54.75%,解釋效果較好,說明問卷具有較高信度。

繼而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進一步對各測量題項的題目信度以及各維度的組成信度和收斂效度進行檢驗[19]。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見表4。其中,測量題項標準化因子載荷值(Std)均大于0.6,且各測量題項路徑系數均顯著(Z>1.96),表明各測量題項具備較高的題目信度;多元相關平方系數(SMC)均大于0.3,組成信度(CR)均大于0.7,測量指標對潛在變量的測量符合其自身特質;平均變異萃取量(AVE)均大于0.5,表明各維度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收斂效度。上述結果表明,驗證性因子分析(CFA)計算結果支持前述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的結果,所有指標均優(yōu)于建議值,表明問卷所有題項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量表擬合度較好。

表4 各維度的驗證性因子分析(CFA)

(二)實證結果

依據以上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以及收斂與區(qū)別效度分析的結果,本研究所設計的量表結構與實際數據的擬合度較好,適合對假設模型進行進一步的結構方程模型(SEM)檢驗。利用AMOS進行數據擬合并檢驗結構方程模型,以極大似然法(ML)作為模型估計方法。模型的擬合度指標見表5。在總模型擬合度指標中,CMIN/DF=2.304,RMSEA=0.080,CFI=0.915,TLI=0.927,所有擬合指標均優(yōu)于建議值,整體結構模型擬合指標通過檢驗。此外,為呈現(xiàn)不同組織支持氛圍下的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結構模型影響關系的異質性,研究進一步檢驗組織支持的調節(jié)效應,將組織支持劃分為低組織支持模型(Group 1)和高組織支持模型(Group 2),分組模型均通過擬合度指標檢驗。

表5 模型擬合度指標檢驗

對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的作用路徑假設檢驗結果見表6。該表包含了自變量、因變量之間的假設路徑的路徑估計系數(Estimate)、標準路徑系數(Std)、標準誤(S.E.)、檢驗統(tǒng)計量的臨界比值(C.R.)以及路徑系數的顯著性水平(P值)的檢驗結果。實證結果顯示,在參與態(tài)度層面,內在動機對大學生參與大學治理的參與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Std=0.542,P<0.001),且對參與意愿的影響程度最高,但外在補償對參與意愿并無顯著影響;在主觀規(guī)范層面,參照群體對大學生參與大學治理的參與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Std=0.265,P<0.001),外在壓力并無顯著影響;在感知行為控制層面,自信程度(Std=0.338)和參與環(huán)境(Std=0.287)均對學生參與大學治理的參與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P<0.001),就影響程度而言,自信程度的影響高于參與環(huán)境的影響。就大學生參與大學治理的參與意愿對參與行為的影響而言,路徑檢驗發(fā)現(xiàn),參與意愿對參與行為有較高的顯著正向影響(Std=0.654,P<0.001),表明參與意愿對參與行為具有較高的解釋力。

表6 結構方程模型總模型路徑檢驗

為檢驗組織支持在模型影響中的調節(jié)效應,按組織支持得分的中位數對此次參與問卷調查的403名受訪者進行組別分割,將其分為低組織支持組(Group 1)和高組織支持組(Group 2)。將組織支持處理為二分類變量,以此進一步探究組織支持變量的調節(jié)作用(見表7)。

表7 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路徑檢驗

在低組織支持下,外在補償、參照群體、外在壓力、參與能力與參與環(huán)境對參與意愿的影響均不顯著,而在高組織支持下,外在壓力與參與能力對參與意愿的影響不顯著,高組織支持組別的結果與上文所作的SEM總模型路徑檢驗的顯著性結果是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組織支持的高低確實會影響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全過程。

在通過顯著性檢驗的幾對作用路徑中,低組織支持下內在動機對參與意愿的影響估計系數為0.312,而高組織支持下內在動機對參與意愿的影響估計系數為0.564;低組織支持下自信程度對參與意愿的影響估計系數為0.212,而高組織支持下自信程度對參與意愿的影響估計系數為0.245,高組織支持下內在動機、自信程度對參與意愿的影響更為明顯。而這一影響在參與意愿向參與行為轉化的過程中更為明顯,低組織支持下參與意愿對參與行為的影響估計系數為0.661,而高組織支持下參與意愿對參與行為的影響估計系數達到0.912,這充分顯示了組織支持變量在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過程中的重要調節(jié)作用。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與討論

為探索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使用結構方程模型開展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第一,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影響因素中內在動機、參照群體、自信程度、參與環(huán)境均對參與意愿具有顯著影響,內在動機對參與意愿的影響程度最高,學生的參與意愿能夠高度解釋其參與大學治理行為。其中,內在動機、參照群體以及自信程度是學生參與行為的內部影響因素,參與環(huán)境是外部影響因素。研究結論表明,內外部環(huán)境的層次、類型與優(yōu)劣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參與意愿,相比于參與外部環(huán)境,參與內部環(huán)境在學生參與行為決策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第二,外在補償、外在壓力以及參與能力對大學生參與大學治理意愿影響不顯著。從外部補償的角度來看,該結果表明,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主要受到內在驅動力的影響,并不是為了得到外部獎勵、榮譽等,這從側面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自我尊重的需求愈發(fā)凸顯。但在與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時發(fā)現(xiàn),確實有部分受訪者提到了出于維護自身權益、獲得榮譽及物質獎勵等目的,筆者認為這一偏差主要是受到資料的收集方式的限制造成。在尚未與被調查者建立深厚信任關系的問卷調查階段,被調查者不太容易將比較內隱的外部補償動機表露出來,大家更愿意樹立為學校建設貢獻力量、行使學生權利的參與形象,這也是深度訪談法的優(yōu)勢,即充分挖掘受訪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從外在壓力的角度來看,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特征使其并不愿意在學校領導與老師的束縛下被動參與,其尋求的仍然是一種基于內生性動力的積極主動式參與。從參與能力的角度來看,在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現(xiàn)實情境中,可能存在學生參與能力與參與意愿不匹配的情況,即部分具有較強參與能力的學生群體可能存在著較弱的參與意愿,而部分參與能力較欠缺的學生群體又擁有強烈的參與意愿,這種不匹配也是導致當前大學內部治理中學生參與現(xiàn)狀有待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組織支持對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行為具有重要的正向調節(jié)作用。首先,組織支持發(fā)揮了重要的載體作用。在低組織支持下,外在補償、參照群體以及參與環(huán)境對參與意愿的影響不顯著,但在高組織支持下,三者對參與意愿則表現(xiàn)出顯著影響,這表明要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愿,組織支持建設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其次,組織支持對學生的參與行為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相比低組織支持,高組織支持下大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的內在動機、自信程度對參與意愿的影響以及參與意愿對參與行為的影響都更為明顯,這表明組織支持展現(xiàn)了學校對學生參與主體地位的肯定,對學生參與的心理建設與維護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研究建議

首先,高校應培育學生參與的內生環(huán)境,多方位激活學生參與的內在動力。學生參與的內在動機、參照群體、自信程度以及參與能力等因素是學生參與治理的內生環(huán)境,與學生個體緊密相關。內生環(huán)境的優(yōu)化一方面依賴于學生自身的良性發(fā)展,另一方面也依賴于學校等組織對其精心培育。在激發(fā)內在動機層面,高校要看到學生的責任感與民主意識等表層要素背后的深層動力,進一步認識到學生參與治理和學習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盡量協(xié)調學生學習與參與治理兩者之間在時間、精力層面的沖突,適時引導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內生動力。在參照群體層面,高??赏ㄟ^樹榜樣和學案例等方式形成學生參照群體的模范帶頭效應,進一步提高大學內部治理在學生群體中的參與普及度。在自信程度層面,一方面學生要有意識地進行自我鍛煉與提高,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為學生搭建多樣化的鍛煉平臺,給予其充分的鍛煉機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此外,參與能力是學生實施參與行為的基礎,基于當前學生參與能力與參與意愿暫未形成協(xié)同發(fā)展態(tài)勢的現(xiàn)狀,學校要堅持統(tǒng)籌協(xié)調能力和意愿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對能力強意愿弱和意愿強能力弱兩類群體進行重點培育,進一步引導學生的高質量參與行為。

其次,高校需科學構建制度體系,優(yōu)化學生參與行動框架與結構要素。在國家宏觀政策指引下,高校應基于大學章程進一步構建微觀制度體系為學生參與治理提供操作指南。例如,在大學章程中完善關于參與制度的規(guī)定,進一步解決當前原則性規(guī)定多、可操作性不強的現(xiàn)實問題[20],推進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落到實處,實現(xiàn)國家政策法律與高校具體制度執(zhí)行的有機統(tǒng)一。在制度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各高校自身實際情況,優(yōu)化學生參與治理的行動框架,營造規(guī)范化與民主化的參與環(huán)境,最大程度保障學生的有理、有據、有序、有效參與[21]。行動框架涉及參與環(huán)境類屬下的參與范圍、參與渠道、參與權利、參與路徑和參與反饋等結構性要素。例如,在參與范圍上,進一步明晰學生參與邊界問題,明確規(guī)定哪些學校事務能夠吸納學生參與以及哪些事務不適合學生參與。同時,學校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參與能力和學生參與學校治理事務的性質,進一步設置學生在大學內部治理中的分層參與機制,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參與層級,實現(xiàn)學生的內涵式參與。在參與渠道上,高校應適時拓展渠道類型,創(chuàng)新參與平臺建設,利用好新興媒介等手段。在參與權利上,要從橫向層面的權利廣度與縱向層面的權利深度兩方面著手,在保證參與質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學生權利范圍,保障學生的實質參與。在參與路徑上,高??梢砸劳卸鄻踊膶W生組織平臺,也可以用好大學的最基本組織單元——班級,在學生組織與班級日常管理中落實學生參與基本制度,增強學生參與的規(guī)范性與秩序性。在參與反饋上,要通過多元層級表達機制將學生意見與訴求的處理結果反饋給學生主體,確保學生意見與訴求得到有效回應,保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最后,高校要繼續(xù)加強組織支持建設,消解“行政化”現(xiàn)象對學生主體性的抑制。首先,高校應進一步在學生參與大學內部治理中簡政放權,踐行“放管服”理念,實現(xiàn)大學治理重心的下移。就學生主體而言,學校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自主權與行動選擇權,打破學生參與行為僵化的局面。高校要改變大學治理過程中的行政化結構,消解這種結構對學生主體性的抑制,使學生核心利益相關者的主體身份得到認可,通過建立與學生主體的平等合作關系,將命令式的強制參與轉變?yōu)榉e極自主的主動參與。就學生組織而言,高校應更新對學生組織的管理模式,實現(xiàn)管控模式向引導模式轉變,特別是涉及學生利益或行為的事務應當交由學生組織自我治理,充分釋放學生組織發(fā)揮效用的空間。其次,構建學生與學校之間平等對話的機制,提升雙方在對話過程中的價值感與獲得感,彰顯學校對學生參與主體的認同。最后,學校要在資源投入、資金支持、能力塑造上給予學生充分的培訓與指導,教師群體要切實承擔起培育學生獨立和民主意識的責任,深化學生對參與主體角色的理解,提升學生參與的投入度。此外,高校還應通過合適的激勵機制進一步吸引學生參與治理,在具體實踐中根據激勵機制的作用原理,結合學生不同的參與動機進行精準獎勵。

猜你喜歡
意愿大學因素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解石三大因素
中國寶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短道速滑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冰雪運動(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
武威市| 黄陵县| 双辽市| 漳平市| 穆棱市| 民和| 潼南县| 临邑县| 沧源| 梁平县| 高平市| 湘乡市| 云林县| 天台县| 民权县| 青神县| 英吉沙县| 阿鲁科尔沁旗| 祥云县| 陇南市| 屏东市| 青神县| 华蓥市| 临朐县| 凤台县| 涿州市| 临泽县| 耒阳市| 孟州市| 石台县| 图木舒克市| 中卫市| 英德市| 江阴市| 独山县| 清徐县| 正阳县| 治多县| 甘肃省| 南投县|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