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隨著高考作文命題形式的改革,師生們對時評越來越關注。從時評中,可以吸納深刻的見解,積累作文的素材,借鑒文章的構思,學習語言的表達。多讀專業(yè)評論員的時評,有助于激活思維,深化識見,學會構段謀篇,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下面我們分別選取兩篇時評文章片段,探討一下從時評中可以學到的寫作方法。
時評語段一
一盞枯燈一刻刀,一把標尺一把銼,構成一個匠人的全部世界。工匠精神從來都不是什么雕蟲小技,而是一種改變世界的現(xiàn)實力量。堅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壇,也不是鼓勵離群索居、“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而是為了擦亮愛崗敬業(yè)、勞動光榮的價值原色,高樹質量至上、品質取勝的市場風尚,展現(xiàn)創(chuàng)新引領、追求卓越的時代精神,為中國制造強筋健骨,為中國文化立根固本,為中國力量凝神鑄魂。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人生信念,也有技進乎道、超然達觀的生命哲學。從贊嘆工匠繼而推崇工匠精神,見證社會對浮躁風氣、短視心態(tài)的自我療治,對美好器物、超凡品質的主動探尋。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卻可以人人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
——摘編自《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
適用主題:勞模精神;大國工匠;敬業(yè)風氣;精益求精……
語段分析
這段文字文風簡練,引用素材多元,句式整飭有氣勢。但真正吸引人的,是其在矛盾與悖論的表達中語言的深刻性。句式體現(xiàn)在“從來都不是……而是””并不是……也不是……而是為了”,其中運用了否肯技術。否定的是大眾普遍對于工匠的看法,肯定的是自己獨特的新穎認識。后者的肯定判斷以前者的否定判斷為基礎,這就使語句在短暫的表述空間內,又破又立,形成比照,能使語句在對比的基礎上形成某種判斷張力,從而有利于形成深刻的表達效果。
仿寫片段
規(guī)則與道德,不是此消彼長,更不是冰炭難容。和諧社會,應該是始于規(guī)則,而歸于道德的。規(guī)則是明亮的道德。規(guī)則,并非是冰冷缺乏溫度的,并非是要將人物化為社會管理中的一個點、一粒棋,以求整齊劃一。
規(guī)則本身,旨在引導美德回歸。你看,紅燈停、綠燈行、斑馬線禮讓、先來后到要排隊……一切井然有序。在遵守規(guī)則的同時,在害怕處罰、曝光的戒懼心理下,人們知恥明理,學會謙讓,尊重生命,敬畏公平與正義……公序背后,其實是人民良俗、善念、美德的外化。
和諧社會,歸于道德。道德,是溫潤的規(guī)則和法律。而道德,不會憑空而降,不從坐而論道中來??鬃诱f:“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庇旯摹侗瘧K世界》中也有經(jīng)典臺詞:“萬一仁慈高于法律呢?”看來,遵從了一定規(guī)矩與標尺的道德,能喚醒人們內心的善念,使人崇德向善。
評點:本段論述規(guī)則與道德的關系:和諧社會,始于規(guī)則,歸于道德。法以規(guī)范公序,德以培育文明。
認識的深度往往來自于比較。否肯技術之所以能產生深刻感,秘密就在于形成了鮮明的比較。否肯技術的經(jīng)典句式是“不是……而是……”,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判斷的內容主要是一種認識、觀點、態(tài)度或情境,而不是事實層面上的選擇對象;二是否肯技術的句式在“不是……而是……”的基礎上,可以有很多變化樣式,比如“不該……該、不可以……可以、不在于……在于、并非……而是”等,我們可以靈活變通。
時評語段二
“心有高標,方可致遠?!蔽奈锉Wo也好,文化建設也好,最需冷靜審慎、長遠考慮,最忌大干快上、好大喜功、拍腦門決策。盲目地傍劇揚名,還只是近年來一些地方文化政績沖動的一個小縮影。
從像孫悟空、西門慶這樣虛構的小說人物被過度利用,到以“最大炒飯”“最大月餅”等世界吉尼斯紀錄為噱頭拉升城市關注,浮躁、庸俗、功利、短視等問題讓文化政績的泡沫越吹越大。許多真正記錄著城市變遷和文明歷史的古建筑,卻被摧毀在無情的推土機下。倘若假古跡遍布中華各地,俗文化充斥時代心靈,我們所期待的文化振興豈不是要大打折扣?
——摘編自《莫讓浮躁侵染了文化“瑯琊榜”》
適用主題:文化振興;文化自信;文物保護;傳統(tǒng)文化繼承發(fā)展……
語段分析
如何有理、有據(jù)、有氣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看這一段,先提出論點“心有高標,方可致遠”。寫論據(jù)時,多對偶,語言簡練,整飭對稱,用“從……到……”的句式可以把時代變遷、社會百態(tài)這類跨度較長的敘述,寫得有時空縱深感,有感染力。再用反問句式“倘若……不是……”加強語勢,用詞精練,引人深思。
仿寫片段
逐夢星空,問鼎九天。從嫦娥奔月到敦煌飛天,從魯班制載人木鳥到萬戶自制火箭飛天,我們的祖先以其綺麗的想象與不懈的探索精神灌溉著后人。建國后,這種精神在民族的大地上迅速生根發(fā)展,成長為郁郁蔥蔥的大樹。
回眸中國航天路,從“嫦娥奔月”到“祝融馭火”,從“天和筑穹”到“墨子傳信”,從“北斗聯(lián)網(wǎng)”到“悟空”金睛閃亮,讓宇宙間的微暗物質無處遁脫……每一次騰空而起,都是一個國家民族堅持不懈的進步。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如今漫游這浩瀚星河,你會發(fā)現(xiàn),它處處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榮光。200多顆衛(wèi)星服務民生,折射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太空空間站有我們英姿颯爽的中國宇航員的身影,而女性宇航員的身影更是為這蒼穹增添了一抹瑰麗的色彩。
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何以看見飄揚起的五星紅旗,遍布的中國身影?是一代代航天人披荊斬棘,科研人堅韌不拔,在險境中探索真理,引燃航天夢,探索浩瀚宇宙。
評點:如何凝練生動地寫出中國航空發(fā)展并表現(xiàn)賡續(xù)航天精神的主題呢?可以用“從……到……”的句式,串聯(lián)起航天發(fā)展史,加強時空縱深感。再以設問強調航天精神的偉大,突出要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心懷信仰,在強國的“星辰大海”中砥礪前行的主題,有層次,有力量。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