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艷
人文素質指一個人通過學習人文知識或環(huán)境的氛圍熏陶后存在的個人價值觀方向、思想道德、人格魅力等個性的表現[1]。無論是在社會、學校還是家庭中,人文知識的培養(yǎng)都有重要意義[2]。小學生可塑性強,正是引導培養(yǎng)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培養(yǎng)一個人的人文精神,應從小抓起。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我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古文經典蘊含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利用古詩詞教學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古詩詞作為創(chuàng)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具有深遠意義。古詩詞內容中,體現了細膩的故事、真摯的情感,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不只有對詞義的講解,也會對古詩詞的人文背景進行描述,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歌賦知識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歌賦中蘊含的美的賞析,以及思想的理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教師可以向同學介紹黃鶴樓的風景文化,為學生展現揚州美景,講解揚州歷史,使學生體會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讓學生體會詩詞的美景與意境,體會詩人李白對孟浩然的不舍之情,陶冶學生的友誼精神,讓學生更加富有人文情懷,學會理性思考問題。運用景色襯托思念之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與人文情懷。
小學生活潑好動,天生愛玩,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可以抓住此特點,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與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努力奮發(fā)向上的精神。例如,二年級上冊語文 《小兒垂釣》中描寫了小孩子學習大人在池邊垂釣的情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說出自己模仿大人做過哪些事情,與詩中小孩相比誰的更有趣。教師讓學生了解古代孩子沒有現代孩子玩具多,與古代孩子相比,現代孩子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同時要讓學生明白現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憶苦思甜”的情景可以使學生受到激勵,進而培養(yǎng)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引導學生通過奮斗創(chuàng)造未來的幸福生活[3]。此外,小學古詩詞中還有許多富有深刻含義的詩句,如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等,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自己查找相關的詩句進行積累,引導學生要有積極向上的進取心。
小學教材中的古詩文大都蘊含真情實感,富有教育意義。例如,在二年級下冊課文 《憫農》中,“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加上課文中的插畫,使每個學生體會農民種地的辛勞,讀完詩句,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令學生感受到糧食的珍貴與農民的偉大,通過農民的辛苦勞作,才有了美味的食物,作為學生,不僅要珍惜、愛惜糧食,還要感激農民的辛勞付出;在六年級下冊課文 《游子吟》中,“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讓學生感受母親對孩子的無私關懷,每一個離家遠行的游子,家里都有牽掛他的母親,使學生體會母親的愛,感恩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古詩詞是語文教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對學生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在新課改推動下,小學教材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小學教材中的古詩詞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生活氣息與哲理意味,學生可在古詩詞中找到思想情感,了解古代人文精神及表達方式,傳承及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4]。然而,在當前的小學古詩詞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缺失情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實施新課改后,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積極進行引導,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5]。然而,如今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古詩詞教學,還在采取 “學會生字生詞——朗讀背誦——解釋題目——講解詩句——默寫”的程式進行教學,忽略了學生主動、獨立的思考,學生學習古詩詞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不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更加缺失,不利于新時代小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古詩詞作為我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文化精髓[6]。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教師越來越重視古詩詞教學,然而,很多教師只關注小學生的古詩背誦能力和數量,在進行古詩文的教學中,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背誦、默寫能力,使學生的學習過于機械化,學生不理解古詩詞中的思想內涵,體會不到古詩詞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只是機械、盲目地學習、背誦、默寫,失去了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成為一名背誦工具,不利于小學生的人文精神成長。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足,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要落后于成人,同時小學生心思純真,教師可利用小學生的相關特點,在課堂教學中仔細觀察學生,尋找學生興趣點,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三年級下冊語文《元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利用節(jié)日氣息烘托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憶春節(jié)時自己做過哪些有趣的游戲與活動;其次,為學生講解春節(jié)的各種風俗,同時將現代春節(jié)與古代春節(jié)進行對比,引發(fā)學生對古代春節(jié)產生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最后,為學生分析古詩,使學生了解古詩大意,通過古詩內容尋求答案,找出詩中佳句,將課程開始時對春節(jié)風俗探究內容作為鋪墊,與古詩中的詩句相結合,使學生明白古詩中蘊含的道理,感受古詩的精髓,使學生了解春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傳統(tǒng)節(jié)日,提升學生的文化內涵。
教師在對古詩詞進行講解時,應指導學生學習對古詩詞的欣賞,使學生擁有發(fā)現美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 《惠崇春江晚景》時,課程開始,教師帶領學生朗讀課文,再進行分段朗讀,朗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慢慢體會春天的氣息,待學生了解了詩中的春天,腦海中有一幅完整的畫面后,為學生描繪古詩內容與意境,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感受春天美麗、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景象,最后,可讓學生畫一幅 “我心中的春天”圖畫,學生可以畫出日常生活中的春天,也可展開無盡想象,為春天景色作畫,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提升其想象力,發(fā)揮學生潛力,加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其人文精神。
自古以來,教師的作用就是 “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的言行舉止不斷影響著學生的認知與價值觀[7]。教師在授課時,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學生觀,轉變教學理念,將課堂交給學生,教師進行積極引導。例如,在講解四年級上冊 《題西林壁》一詩時,教師將學生分組,通過組內朗讀形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能力,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加深學生對詩詞的印象,再由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古詩內容,保證學生了解古詩中的字句含義,懂得古詩中所蘊含的情感,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說出自己在 《題西林壁》中學到了什么。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在合適的機會給予積極的評價,加強學生對詩中意境與情感的理解。
教師在進行古詩中相關知識點的講解中,要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 《長歌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古人奮發(fā)學習的小故事,使學生了解年少學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年少時要多讀書、多學習,不要等到老了 “徒傷悲”,通過這些情感交流,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語文人文精神的教學效率[8]。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在教育領域,多媒體正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應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9]。例如,在六年級上冊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詞的教學中,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標準朗誦,學生在聽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字詞的發(fā)音,還要感受詞中具體內容;然后,教師為學生講解詞的中心思想,播放與該詞相關的視頻、圖畫等內容,引導學生感受詞中的美好生活,使學生對生活抱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樹立美好的價值觀;最后,教師應用多媒體為學生分享拓展知識,通過影視資料、圖片為學生展現田園風光,或為學生拓展具有田園風格的詩詞,如陶淵明的 《飲酒》,使學生領略田園美景,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強化小學生的人文精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模擬是常用的教學手法,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教師可根據此特點對課文中的情節(jié)進行模擬,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將古詩詞中描寫的情境進行現實模擬,幫助學生感受到詩人寫詩的心境,理解詩中表達的意境與內涵,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通過對古詩詞內容進行情境模擬,可以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 《送元二使安西》一詩中,教師先為學生講解詩詞大意,將古詩內容用現代漢語表達出來,待學生對詩詞內容有一定理解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進行小組合作,重現詩中所描述的畫面,引導學生主動表演王維送元二的場景,注重詩中 “朝雨、客舍”的景物描寫,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體現學生在學習古詩中的主導地位,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詩中情感,進而使學生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友情,使學生更加重視親情、友情,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提升其人文素養(yǎng)。
中國古詩詞歷史悠久,語言生動,富有哲理,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小學語文中古詩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善用教學素材,以合理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進行古詩教學,保證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改變教學模式、增進情感交流、合理運用多媒體、開展情景模擬教學等多種方式,提升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此外,教師在課堂中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結合小學生的特點與愛好進行古詩詞的教學,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意境、豐富的情感中開展思索,感悟真諦,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