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初曲化類詞韻專書的特點、性質(zhì)與價值
——以李漁《笠翁詞韻》為例

2022-03-18 02:03:03
關(guān)鍵詞:韻書詞體詞曲

杜 玄 圖

(內(nèi)江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 四川 內(nèi)江 641100)

清初詞學(xué)呈全面復(fù)興之勢,詞體學(xué)發(fā)展進入全新階段。作為詞體學(xué)重要內(nèi)容,清代詞韻學(xué)應(yīng)運而生。清初詞韻學(xué)成果豐碩,主要體現(xiàn)在詞韻專書的編訂上。歷來,學(xué)界多從詞體學(xué)角度審視這些專書文獻的性質(zhì)和價值,認為其產(chǎn)生與發(fā)展既以詞學(xué)辨體與尊體為契機,又進一步推動清代詞體學(xué)向縱深發(fā)展。因此,詞韻編訂是否有助于推進詞學(xué)尊體,就成了清人和后來學(xué)界衡量詞韻專書文獻價值的最主要標準?;诖擞^念,清代尊體類詞韻專書因被視作有價值的文獻,往往深得詞學(xué)界重視,如《沈氏詞韻略》、仲恒《詞韻》、戈載《詞林正韻》等。

由于在詞學(xué)尊體進程中缺乏積極推動作用,清代的曲化類詞韻專書(如《笠翁詞韻》《詩詞通韻》等),被詞學(xué)界視為價值不大的文獻。但對于其“曲化”原因、特性和其它價值,學(xué)界內(nèi)外鮮有探討。結(jié)合時代學(xué)術(shù)背景、專書特色和編者旨趣,不難發(fā)現(xiàn),曲化類詞韻專書的產(chǎn)生自有其詞曲互動的土壤,在具體編訂方法上,又有明中期以來的多體兼賅的編韻條件。該類文獻有著不同于尊體類詞韻專書的特點和性質(zhì),對于研究明末清初的詞曲學(xué)生態(tài),具有重要價值。

一、清初曲化類詞韻專書的特點

在尊詞體的訴求下,清初詞壇形成了以詩為上、為尊,以曲為下、為卑的文體尊卑觀念。詞體之尊,即須在辨明其自身特性的同時,上系乎詩,以抬高詞的文體地位,但不可下近于曲,以免托體不尊。由此產(chǎn)生了大量的尊體類詞韻專書(如《沈氏詞韻略》、吳綺《詞韻簡》、仲恒《詞韻》等),其韻部劃分多以唐宋舊詞的用韻情況為依據(jù),輔以詩韻(主要是平水韻)加以整合,從而使得詞韻既有別于詩韻、曲韻,又體現(xiàn)出詞韻承于詩韻。這樣的編韻思路與詞體學(xué)層面辨體、尊體的總體思想是相合的,因此,其韻部和用韻規(guī)范的確立和優(yōu)化,有助于推動詞之尊體進程。

與尊體類文獻不同,曲化類詞韻專書雖名為“詞韻”,其分部卻兼含曲韻成分,這是有違當時的尊體主張的。隨著清初詞壇尊體思潮的深入,康熙朝中期之降,曲化類詞韻漸漸式微。因此,對曲化類詞韻專書的考察,當集中于清代初期,以李漁《笠翁詞韻》、樸隱子《詩詞通韻》和李書云《音韻須知》為代表,其中,李漁《笠翁詞韻》最為典型。下面即以《笠翁詞韻》為例,分析其編韻特點。其特點有三:

(一)強調(diào)詩、詞韻不可通,突出詞、曲韻聯(lián)系

在《笠翁詞韻》卷前的《詞韻例言》中,李漁指出:“詩韻嚴,曲韻寬,詞韻介乎寬嚴之間,此一定之理也”[1]361,此論符合明末清初對詩、詞、曲韻辨體的體認。但在三者具體關(guān)系的認識上,李漁極力強調(diào)詩、詞韻有別,一反當時詞壇參合詩韻的做法。他認為:“詩體肇于三百篇,乃上古之文也。上古之文,其音務(wù)合古人之口。詞則始于唐宋,乃后世之文也。后世之文,其韻務(wù)諧后世之音。二語洞然,可息紛騰之議。”[1]361并舉“梅”“回”等具體韻字為例,反對以詩韻為詞韻:“夫一詞既有一詞之名,如《小桃紅》《千秋歲》《好事近》《風(fēng)入松》之類,明明是一曲體,作之原使人歌,非使人讀也。曾見從來歌者,有以‘梅’字唱作‘埋’音,‘回’字唱作‘槐’音者乎?”[1]361又以詩韻中的濁上聲在詞韻中作去聲為據(jù),主張詩、詞韻不可通,“詩韻之必不可通于詞韻者,不止‘梅’‘回’等字,如四紙之‘士’‘氏’‘仕’……七陽之‘象’‘像’‘丈’,皆作上聲。詩體則然,詞則萬無是理。此周德清之不收入上而入去也?!盵1]362

“去詩韻”的主張還體現(xiàn)在韻目的使用上。當時的《沈氏詞韻略》、仲恒《詞韻》等尊體類詞韻專書,其舒聲韻部的部目只立平、仄二字(仄聲以上聲字賅括去聲),如第一部的部目為“東董”,仄聲中并不細究上、去二聲。但李漁認為只分平仄是詩體之律,不符合詞曲韻律,詞曲的歌唱中應(yīng)詳辨上、去聲,故其舒聲韻目合平、上、去三聲代表字而成,如第一部為“東董棟”。

我們注意到,其論及“梅”“回”二例和濁上調(diào)在詞中的用韻時,皆以“曲”為參照(分別體現(xiàn)為《小桃紅》等曲體和周德清《中原音韻》),直接或間接地突出詞、曲相通的聯(lián)系。李漁認為《小桃紅》等為曲體,具有“使人歌”的音樂特性,其韻自當“務(wù)諧后世之音”??梢钥闯?,李漁論詞著眼于音樂體性,認為這一點與曲是相通的。因此,論及詞韻,李氏常以代表(北)曲韻的周德清《中原音韻》為參照對象。除前述濁上作去的用韻問題外,李漁在《詞韻例言》中還多次提及《中原音韻》。如,論及基于詞韻合樂特點的小韻安排時,李漁稱:“予謂詞則詞,而詩則詩,既名‘詞韻’,胡復(fù)云‘詩’?且作詞之法,務(wù)求聲韻鏗鏘,宮商迭奏,始見其妙。所以周德清之作《中原音韻》,凡聲同韻合之字,各以類從,使作者首句用此字,次句必另換一音,”[1]362-363并參照《中原音韻》,在《笠翁詞韻》中亦“純用類從之法”[1]363。

當然,李漁并非主張詞、曲韻之相通可茫無涯涘。對于當時詞壇有人徑以(北)曲韻為詞韻的做法,他并不贊同:“以《中原音韻》為式者,至入聲字與平、上、去同押,是又失于太寬。因無繩墨,無可奈何而為之,非得已也?!盵1]361

照此原則,《笠翁詞韻》將詞韻定為27韻部系統(tǒng)(含舒聲韻19部、入聲韻8部)。又以27韻部為基礎(chǔ),將“支紙寘”“圍委未”“奇起氣”合為一韻,將“魚雨御”“夫甫父”合為一韻,將“屑葉”“厥月褐缺”合為一韻,得出23韻部的寬式詞韻系統(tǒng)。他在《窺詞管見》中稱兩者差別在于:23韻部為“便讀”之詞的用韻,而嚴分之韻(即27部)符合南曲“為歌兒體貼,寧使讀時礙口,以圖歌時利吻”[2]517的要求,不過,若將27部用于詞韻,可使詞之吟誦“純之又純,無眾音嘈雜之患矣”[2]517。

因此,其27部系統(tǒng)既是嚴式詞韻,又可通于南曲韻。李漁將(南)曲韻融入詞韻系統(tǒng)中,并以之用于詞韻,是李氏“詞、曲韻通”觀點的集中體現(xiàn)。

(二)韻部之下融入時音成分

對于詞韻與時音關(guān)系的問題,一方面,李漁認為“后世之文,其韻務(wù)諧后世之音”,以區(qū)分詞韻與詩韻;另一方面,極力主張詞“專以齒頰為利”[1]364,強調(diào)詞宜付諸歌喉的功能屬性。然而,隨著詞樂的消亡,唐宋舊詞之韻合乎“齒頰”之法已不可知。鑒于此,李漁主張“詞宜耐讀……詞則全為吟誦而設(shè),止求便讀而已”,“便讀之法,首忌韻雜……用韻貴純”[2]517,既是“便讀”,自以時音為佳。前述將“支紙寘”“圍委未”“奇起氣”“魚雨御”“夫甫父”“屑葉”“厥月褐缺”諸韻分列,便有“時音便讀”的考量。

此外,《笠翁詞韻》在韻字的收錄上,亦突破性地融入諸多時音、方音現(xiàn)象,且不限于韻,還涉及聲母。《笠翁詞韻》中,韻層面的時音現(xiàn)象有:-m韻尾消失,入聲塞音韻尾消失,平聲分陰、陽,全濁上聲作去聲;聲母層面的時音有:全濁聲母清化,微、疑、影、日母零聲母化,知、莊、章組聲母合流,等等。關(guān)于《笠翁詞韻》中的時音現(xiàn)象,音韻學(xué)界已有深入研究,茲不贅述①。

(三)采用兩體兼賅的編韻方法

在韻書的編訂體例上,李漁采取了兩體兼賅的處理方式,即在一部韻書中,兼?zhèn)鋬煞N及以上文體的韻部系統(tǒng)。明中期到清前期,伴隨著文體學(xué)和音韻學(xué)(主要是古音學(xué))的快速發(fā)展,這種韻書編訂體例非常流行。采用此法的韻書有潘恩《詩韻輯略》、方日升《古今韻會舉要小補》、程元初《律古詞曲賦葉韻統(tǒng)》、毛奇齡《康熙甲子史館新刊古今通韻》、李因篤《古今韻考》、楊錫震《古今詩韻注》、邵長蘅《古今韻略》、毛先舒《韻學(xué)通指》、樸隱子《詩詞通韻》和李書云《音韻須知》,等等。

相較于既有的多體兼賅類韻書,《笠翁詞韻》表現(xiàn)出新的編韻特點。一方面,既有韻書所涉兩體多為古體詩與近體詩,或近體詩與詞,除《律古詞曲賦葉韻統(tǒng)》外,鮮有將曲體與它體并列者?!扼椅淘~韻》一反明末清初詞壇的尊體風(fēng)潮,將詞與(南)曲兩體之韻同列。另一方面,既有韻書雖兼?zhèn)涠囿w之韻,但各體分列井然,不相雜廁,內(nèi)容上有幾種文體之韻,形式上往往就有幾個韻部系統(tǒng)。《笠翁詞韻》內(nèi)容上雖暗含詞、曲兩種文體之韻,形式上只有一個韻部系統(tǒng),使得兩個系統(tǒng)呈現(xiàn)出兼容互通的特點。這種全新的處理方式,與前述“突出詞、曲韻聯(lián)系”編韻特點一樣,也是李漁詞曲相通觀的集中體現(xiàn)。

二、清初曲化類詞韻的編韻理據(jù)及專書性質(zhì)

《笠翁詞韻》中,“突出詞曲韻聯(lián)系”“韻部之下融入時音成分”“采用兩體兼賅的編韻方法”這三個特點皆為李漁詞曲觀使然。李漁在其《詞韻例言》《窺詞管見》《閑情偶寄》等詞曲學(xué)著作中,認為詞、曲皆為合樂可歌型文體,“專以齒頰為利”,是二體區(qū)別于詩的重要特征,也是其“突出詞曲韻聯(lián)系”的主要理據(jù)。除理論依據(jù)外,李漁詞曲觀的形成還有其時代土壤。明清時期,曲樂正盛,為時樂;詞樂亡佚,已不可知。但在戲曲、傳奇領(lǐng)域,詞曲互動,詞之曲化日盛。以至于時人常將詞、曲混同不分。如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演習(xí)”“聲容”三部中論“詞”共238次,均表戲曲,無一次單指詞體(詩余)。

完成規(guī)劃內(nèi)15891座重點?。?)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4座替換項目除外)。下達中小河流水文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設(shè)項目投資計劃52.47億元。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5.4萬km2,建成生態(tài)清潔型小流域160多條。

李漁認為,雖然詞短而曲長、詞易而曲難,但在習(xí)法上,存在由詞進曲的進階之道:“蓋長短句法,日日見于詞曲之中,入者既多,出者自易,較作詩之功為尤捷也。曲體最長,每一套必須數(shù)曲,非力贍者不能;詩余短而易竟,如《長相思》《浣溪紗》《如夢令》《蝶戀花》之類,每首不過一二十字,作之可逗靈機。但觀詩余選本,多閨秀女郎之作,為其詞理易明,口吻易肖故也。然詩余既熟,即可由短而長,擴為詞曲,其勢亦易?!盵3]145可見,在李漁看來,詞、曲二體不僅相通,而且相近?;诖嗽~曲觀,他編訂《笠翁詞韻》更多地著眼于今用。

“今用”之法,體現(xiàn)于用韻層面,表現(xiàn)為詞、曲韻相通相近。一方面,李漁遵循“后世之文,其韻務(wù)諧后世之音”的原則,盡可能地融入時音,發(fā)揮詞體“齒頰之利”的特點。另一方面,無論南、北曲體,其用韻皆為元明以來的時音(明末清初曲壇,大體奉行南遵《洪武正韻》、北遵《中原音韻》的主張),既然詞、曲所宜用韻都近于時音,故二體韻部當或同或近,這就為《笠翁詞韻》的編訂提供了兩體兼賅且兼容互通的條件。

只是詞、曲終非一體,畢竟有別,故其用韻也應(yīng)當有所區(qū)別。李漁主張:“曲宜耐唱,詞宜耐讀,耐唱與耐讀有相同處,有絕不相同處。蓋同一字也,讀是此音,而唱入曲中,全與此音不合者,故不得不為歌兒體貼,寧使讀時礙口,以圖歌時利吻。詞則全為吟誦而設(shè),止求便讀而已?!盵2]517曲之耐唱者,因唱曲有“歌時利吻”的特殊需求,對韻字讀音差異的把握頗為敏感,故其曲韻分部尚嚴、尚“純”。詞之耐讀者,吟誦時并無歌唱音準需求,便可對曲類尚嚴的“支微齊灰”“魚虞諸夫”等韻“合之誠是”[2]517,故其詞韻分部尚寬。因此,《笠翁詞韻》中同時存在尚嚴的27部曲韻和尚寬的23部詞韻,且只需將曲韻略加合并,即可得出詞韻。同時,李漁認為尚寬之詞韻不可用于曲韻,但尚嚴的曲韻可用于詞韻,畢竟歷來詞家“未有以用韻太嚴而反來指謫者也”[3]34。因此,李漁著眼于“今用”的法則,進一步促進了《笠翁詞韻》中二體用韻的兼容互通。

清初主流詞壇主張以唐宋舊詞為尊,通過考察舊詞的文體特點,以確立詞體的特質(zhì),并極力將詞體抬高到與詩體平齊的地位,進而實現(xiàn)詞之尊體。此尊體背景下的詞韻編訂,亦以“歸納舊詞用韻”“參合詩韻”為主流方法,從而達到據(jù)舊詞規(guī)范時人填詞用韻的目的。李漁編訂《笠翁詞韻》,主張以“務(wù)諧時音”為繩墨,并不強調(diào)歸納舊詞用韻之法,反對泥于古詞,甚至以其時音準則來定唐宋舊詞用韻的得失:“竊怪宋人作詞,竟有全用十灰一韻……此失于嚴而不可取法者也?!盵1]361這顯然有違當時的尊體思潮,在今天看來,亦有以今律古之嫌。但李漁此舉有其特殊的考量:以利于齒頰之時音作為時人填詞用韻的規(guī)范,參合相通相近的曲體之韻,更接近詞體的音樂體性,亦能從本質(zhì)上確立詞體的特質(zhì)。他在《詞韻例言》中明確提出:“若無《詞韻》一書作準繩,則泥古之士必為前人所誤,得詞之名而失其實矣。”[1]361其論詞更重詞之“實”。“實”者,音樂體性也,這是《笠翁詞韻》呈現(xiàn)前述編韻特點和“今用”主張的根本理據(jù)。

不同于清初詞壇尊體類詞韻專書,以《笠翁詞韻》為代表的曲化類詞韻書有其獨特考量。前者“尊”詞體,立足于詞之文學(xué)文本,致力于抬高詞之文體地位;后者“用”詞體,著眼于詞之音樂體性,致力于發(fā)揮詞之音律價值。兩者性質(zhì)不一,故而用力方向不同,手段不同,分部結(jié)論大相徑庭。

除《笠翁詞韻》外,清初的《詩詞通韻》《音韻須知》大體也呈現(xiàn)出相近的特點,以多體兼賅之法融合詞、曲二韻于一體,突出詞、曲之相通兼容,韻部劃分和小韻安排上,最大限度地融入時音成分,如二書的詞(曲)韻系統(tǒng)中,都呈現(xiàn)出入聲韻尾消失、知莊章三組聲母合并趨勢明顯等時音成分[4]139-196。不同的是,二書在強調(diào)詞、曲關(guān)系的同時,并不否定或淡化其與詩體的關(guān)系,反將詩韻納入韻書中,兼賅詩、詞、曲三體之韻,總體上呈現(xiàn)出三體之韻相關(guān)、詞曲尤近的特點。顯然,其編訂者有綜合尊體類詞韻書與曲化類詞韻書的考量,但詞、曲相容的特點使得二書本質(zhì)上仍是曲化類詞韻專書,具有曲化詞韻以“用詞體”的性質(zhì)。

三、清初曲化類詞韻專書的價值

就清代詞韻學(xué)的發(fā)展進程而言,清初以降,尊體類詞韻專書漸成大勢,曲化類詞韻專書漸被淘汰。但不可否認的是,后者在此進程中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今天看來,曲化類詞韻專書文獻不僅具有詞體學(xué)史價值,還具有不可替代的戲曲理論史價值、韻書編訂史價值和語音史價值。

第一,詞體學(xué)史層面,該類專書是管窺明清之際詞學(xué)大歷史下的“小歷史”的重要文獻??傮w而論,明末清初的詞學(xué)迎來第一次尊體高潮,此背景下,清初詞韻、詞譜等詞體學(xué)層面的發(fā)展,大體上都以尊體為原則?;趯γ髑逶~學(xué)發(fā)展的整體把握,清初詞學(xué)生態(tài)的主體歷史是尊體。但從對曲化類詞韻專書文獻的探討來看,尊體大歷史背景下,仍有成一定規(guī)模的不一樣的“小歷史”,它們是主體歷史中的“不和諧”聲音。這些“不和諧”成分自有其來源和存在的土壤,對其展開研究,是細化清初詞體學(xué)發(fā)展路徑、完善清初詞體學(xué)整體認知的必要工作。

第三,韻書編訂史層面,考察該類專書的體例有助于進一步了解清初韻書編訂的特點。隨著明代文體學(xué)的發(fā)展,辨體類韻書常常采用多體兼賅之法,明確各體用韻的異同關(guān)系。這種編韻方式在清初尤為盛行,基于不同的編韻目的,兼賅的內(nèi)容和形式也更加多樣,但大體上各體的界限較為清晰,各體的韻部雖兼采,但不兼容,《笠翁詞韻》這類詞曲韻兼容者極其少見,這說明這一時期的韻書編訂在體例上有了新變的特點。清中期以后,政府文化政策漸漸明朗,隨著《佩文韻府》《佩文詩韻》《音韻闡微》等官方韻書范式的確立,多體兼賅的編韻之風(fēng)漸消。所以,彼時蜂出的多體兼賅的編韻現(xiàn)象及其新變特點,就成了管窺清初文化政策真空狀態(tài)下的韻書編訂生態(tài)的重要材料。

第四,語音史層面,該類詞韻專書中蘊藏的時音成分對研究清初語音(尤其是方音)有重要價值。曲化類詞韻專書的性質(zhì)決定了納入時音的必要,客觀上為音韻學(xué)界提供了大量重要的語音材料。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nèi)外音韻學(xué)者圍繞其中的音韻價值已展開探討,如何九盈《〈詩詞通韻〉述評》(1985)[5]236-256、麥耘《〈笠翁詞韻〉音系研究》(1987)[6]、花登正宏《〈詩詞通韻〉考》(1988)[7]55-74、陳寧《明清曲韻書研究》(2013)[4]139-196等。但很多問題(如《詩詞通韻》中“通音”“中州音”的音系性質(zhì))尚未形成定論,有待進一步考察。

綜上,不同性質(zhì)的文獻有著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價值。尊體類詞韻專書的價值集中體現(xiàn)于詞體學(xué)層面,而曲化類詞韻專書的價值分散在詞體學(xué)史、曲學(xué)理論史、韻書編訂史和語音史等領(lǐng)域。對這類專書文獻價值的挖掘,應(yīng)立足于其性質(zhì),展開多維探討,不宜限于某單一層面考察。

注釋:

① 可參考麥耘.《笠翁詞韻》音系研究[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1987(1):120-130.

猜你喜歡
韻書詞體詞曲
我們這兒
走向輝煌
歌海(2021年3期)2021-07-25 02:30:48
大愛無垠
當代音樂(2020年9期)2020-09-23 08:06:56
一定好好的
大眾文藝(2020年10期)2020-06-05 06:02:12
中國韻書的起源及發(fā)展
中古音韻的文獻資料及其價值
辭書研究(2019年2期)2019-03-28 09:24:08
淺談傳統(tǒng)歌曲的押韻
北方音樂(2018年15期)2018-05-14 08:59:22
淺談歐陽修詞的敘事特性
文教資料(2017年9期)2017-06-08 08:12:02
《詩集傳》葉音與宋代常用字音——葉音同于韻書考論之二
元祐詞壇的詞體特征論新探
蒙自县| 永昌县| 睢宁县| 阳信县| 玉环县| 金寨县| 洛南县| 界首市| 孟连| 威远县| 讷河市| 陆丰市| 灵石县| 黄冈市| 米脂县| 榆社县| 烟台市| 昌都县| 绵阳市| 简阳市| 冕宁县| 德钦县| 河曲县| 读书| 中西区| 定边县| 崇信县| 伊宁市| 子洲县| 修水县| 龙江县| 雷山县| 石狮市| 阿瓦提县| 贵州省| 庆云县| 宁南县| 九龙城区| 长岭县| 日照市| 庆阳市|